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两宋风云录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修道的猫

    那名传旨太监见我一直跪在地上,他笑着说道,“苏大人,快接旨吧,咱家还得赶着回宫,跟皇上复命呢!”

    听他如此说话,我才醒悟过来,忙扣头谢恩道,“臣领旨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说着我站起身来,从那名太监的手里接过圣旨,笑着说道,“有劳公公了,在寒舍上坐一会儿,吃杯茶再回宫也不迟啊。”

    “苏大人,咱家可是不能在此逗留,皇上还需要我服侍呢,皇上可是一刻也离不开咱家,咱家就先告辞了……恭喜苏大人升迁,可不要辜负了皇上的恩宠




第六十六章 贤者抚琴,恰似红尘中隐士
    不多一会儿,我也是想明白了,也大概知道了皇上的用意,笑着对小七说道,“这些嘛……等以后你会慢慢的明白的!”

    上次朝会,别人举荐蔡京,皇上也是深信蔡京不疑,奈何有好几个大臣反对此事,当然也包括我,如此一来,皇上自然是不会一意孤行。皇上也是深知,现如今朝堂之上也是分为了两派,一派自然是蔡京一伙,而另一派在父亲生前,自然是以父亲为首,现如今父亲去世,蔡京一派独大,因此才会有人跳出来,举荐蔡京为相,而我自然是站在蔡京对立面的,也是极力反对此事的。皇上虽然是信任蔡京,但是也不想蔡京独大,也是明白蔡京在朝中的实力,因此在任命蔡京为相之时,也升任了自己为参知政事,以我来做这个副相,也是为了牵制蔡京,还有一层原因,就是为了抚慰蔡京对立的这一派。

    想到此,我不禁长叹一口气,历朝历代,党争不断,而我朝也是,大行皇帝之时就有元佑党争和熙宁党争,想当年王安石和司马光,也是我朝的中流砥柱,当之无愧的大文豪,卓越的政治家,奈何二人就是政见不一,手底下各聚集了一众大臣,相互攻讦,如此下去,自然是动摇国本,削弱国力之举。唉!倘若他二人能齐心协力,为了江山社稷,放下个人恩怨,现如今朝政也不会落个如此场面。

    我站立在窗口,凝望着天空的明月,不禁有种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苦楚。感叹道,“若是感叹世事无常,终化成飞星暮朝,纤云弄巧,月明入春江,荡舟烟波上,看惯了刀剑高堂,更惬意独钓寒江。”

    且看那名传旨太监,赶回宫中向皇上复旨,只见皇上端坐在寝宫中的软榻上,手抚瑶琴,不觉得琴音袅袅,周围充斥着檀香的烟波,看似竟像是一个世外高人,抚琴作乐,留恋山水之间。

    听得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皇上手指离开了琴弦,琴音也是戛然而止,那名太监也是跪倒在纱帐之外,低着头,不敢仰视龙颜。

    “回来了,旨意可曾传到”皇上淡淡的问道。

    “奴才不辱使命。”那名太监恭恭敬敬的回答道。

    “很好!”

    “奴才不明白,既然委任了蔡大人为相,为何还要让那个苏陌做参知政事呢”那名太监小心翼翼的问道,一路走来,这个疑问一直是萦绕在他的心头,他也是鼓足了很大的勇气才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嗯……”只见皇上闷哼一声,语气之中透露出凌厉的杀气,让那名太监即使隔着纱帐,并没有看到皇上龙颜,也感到了一丝丝寒气,只觉得后背发凉,直逼心田。

    那名太监忙惊慌失措的,头如捣蒜一般,磕头认错,“奴才罪该万死,奴才罪该万死……”

    在宫中这是一个大忌,窥探皇上心思,那就好比是在刀尖上行走,一个不小心就会死无葬身之地,而皇上也是最反感这种人,皇上的心思岂容他人琢磨,如此一来,皇上威严何在,正所谓伴君如伴虎,皇上自然是要让别人对自己捉摸不透,因此在皇上身边当差,自然是危险丛生,得时刻保持警惕,对于这些敏感话题,别人是避之不及,而这名太监可倒好,非要往皇上的刀口上撞。

    只听得皇上并没有理会那名太监的求饶,厉声问道,“你是替何人经此一问”

    那名太监更是大惊失色,面如死灰,一个劲的求饶道,“皇上息怒,奴才糊涂,是奴才自己心中有所疑惑,才有此一问,皇上息怒……”

    “如此便好……还不快跪!”皇上厉声呵斥道。

    那名太监如遇大赦一般,此时他已经是吓得两腿发抖,站不起身来,匍匐在地,一路爬出了寝宫,出了寝宫之后,长出了一口气,嘴里自言自语,骂骂咧咧道,“好你个蔡京,差点害死咱家了……”

    这名传旨太监已经是和蔡京沆瀣一气,被蔡京收买了,倒向了蔡京那一边,因此才会替蔡京有此一问,可是皇上何等聪慧,从他一开口,皇上就已经是意心大作了,皇上可是最痛恨自己身边的内侍和朝臣勾结的,想想那东汉末年,官宦乱政,还有那唐末也是如此,官宦把整个朝堂搞得是乌烟瘴气,因此每朝每代都是防止内侍和朝臣勾结,把持朝政的。

    而皇上经此一闹,也是再也没有闲情雅致抚琴了,一把推翻了琴桌,吓得一众宫女大惊失色,只见皇上厉声喊道,“来人,移驾景华宫!”

    “是,皇上……”

    这景华宫可是高贵妃的寝宫,而这位高贵妃也是来自名门望族,她正是宁王赵棋的母亲,正因为母亲的缘故,宁王在众皇子中也是颇受皇上疼爱,这也为后面的暴乱埋下祸根,此事容后再表。

    天色已经很深了,周围一片寂静,静的出奇,在漆黑的夜晚,伸手不见五指,方才还是明月当空,一阵微风过后,乌云遮蔽了月亮,月光从地面上消失,直到柳梢上最终也是褪去了光亮。正当周围一片漆黑之时,而这间房子里的烛火则是显得格外的亮眼,烛光一闪一闪的,随风摆动,映忖着几个人影,在屋中说着些什么。

    “这次蔡京蔡大人能够顺利任职宰辅,各位同僚功不可没啊,老朽在这里代蔡大人谢过诸位了……”

    说话的正是吏部尚书刘可,他是蔡京的走狗,自从上次他第一个站出来举荐蔡京为相,却是造到了各位大臣的反对,而至此之后,他自己也是并未闲着,一直奔走于众位大臣之间,拉帮结派,当天夜里则是和一众大臣联



第六十七章 朝堂交锋,不知龙颜已微怒
    只见刘可继续说道,“在江西任上有名巡抚肆意授权手底下的官员,收受贿赂,在百姓跟前增收人头税,搞得是当地乌烟瘴气,民不聊生,还有江苏,山东等地也出现了如此的事情……”

    皇上听完了刘可所奏之事,也是龙颜不悦,剑眉微邹,只见皇上看向了我,这是让我变态呢。说来也是,参知政事作为副相,总领吏部兵部工部,三部之事,而剩下的户部礼部刑部则是由宰辅掌管,虽然宰辅和副相各领三部,但是副相也是受制于宰辅的,重大事宜,也是得宰辅应允方可。

    从刘可说第一句话时,我就已经明白,这是摆明了向我发难呢,我心里也是暗暗叫苦,自己初任参知政事,想不到任职的第一天,就让别人给了我一个下马威,即使心里这样想,但为之奈何,我走出行列,在大殿的正中央站定,跪倒在地,低着头说道,“微臣定当彻查此事……”

    “嗯……”皇上点了点头,闷哼一声。

    “启奏皇上,微臣有事要奏!”说话的是工部尚书,这工部尚书平时在朝堂之上,也是寡言少语,今日怎么也跑出来凑热闹,难道是他们早就密谋好了,我在心里如此想到。

    “皇上,时值夏季,阴雨连绵,黄河长江水流爆涨,江南各地也是时常出现水患,还请朝廷早做决策,疏导水利,振济灾民。”

    听得这位工部尚书所言,我也是深知,这又是我的事情,一时间朝堂之上,众位大臣纷纷都有事上奏,就好像好几年的事情,全部在今天发生了一样。

    “皇上,微臣有事启奏……”

    “皇上……”

    皇上也是听得烦了,眉头紧锁。皇上是何等的聪慧,他怎能不知这些大臣的心思,只见皇上星目圆睁,看着站在大殿之上的蔡京,大喝一声,“好了……众卿有何事,写一道奏本呈上……蔡京,苏陌你两个随朕来,退朝……”

    看到皇上甚是不悦,一众大臣面面相觑,蔡京则是紧盯着刘可,眼中冒着火花,狠狠地瞪了他一眼,随即跟随皇上去了后殿,我也是紧跟步伐,走了出去。而刘可此时呆呆的站立在原地,脑子乱成一锅粥,他也没想到,会变成如今的这个局面,偷鸡不成蚀把米!

    跟随皇上出了大殿,皇上并没有去后殿,而是去了御花园,看到御花园的景色,还是和之前一样的美丽娇艳,记得第一次来到御花园的时候,也是在这里见的皇上,那时还把皇上叫做赵大官人,自己也是没有认出,赵大官人竟然是当朝天子,只是对那一手瘦金体存在疑惑。

    如此这般,想着以前的种种,皇上在御花园一处凉亭的椅子上坐定,我和蔡京二人恭恭敬敬的站立在亭台正中。

    皇上迟疑了一会儿,半响不

    说话,我和蔡京也是大气不敢出,今日早朝可是惹得龙颜不悦,此时倘若说错一句话,那不是自己往刀口上撞嘛。周围静的出奇,气氛也是分为的压抑,皇上倒是气定神闲,而我和蔡京二人却是紧张的要命,不知皇上意欲何为!

    只见皇上指着桌上的一盘荔枝说道,“说起这荔枝,想当年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可是最为爱吃,为了吃这新鲜的荔枝,可是劳民伤财啊!记得唐朝诗人杜牧有一首诗是什么来着”

    “启禀皇上,是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我恭恭敬敬的回答道。

    皇上笑着看向我,赞许的点了点头,“不愧是新科进士,不错不错……”

    “这荔枝生长在南方,对于各种生存条件极为苛刻,倘若土壤,气候,温度有一样不好,它则会枯萎,长不出这等样子。又或者说,我大宋朝若不是国富民强,朕也不能这样气定神闲的坐在这里吃荔枝,而唐玄宗却是再也吃不到了……”

    皇上像是对我两说,又像是自顾自的自言自语道,只见皇上看向蔡京,说道,“子曰:治大国如烹小鲜,蔡京你可知道朕的意思”

    “微臣……微臣明白!”只见蔡京额头上也是冒出了细小的汗珠,声音也是颤颤巍巍的,让人看到这位老者,心中不免有了一丝怜悯之情。

    “而荔枝也是一样,倘若不是有这几种因素共同存在,它也不能如此甜美,一个国家,倘若没有众臣齐心协力,也是不会长久的……”

    听得皇上如此说话,蔡京吓得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微臣定当肝脑涂地,团结臣工,以报圣恩!”

    我也是跪了下来,说道,“皇上,我大宋朝疆域辽阔,国富民强,定当历经万世,造福众生。”

    听得我们所言,皇上终于是露出了一丝笑容,“如此甚好,你们起来吧……”

    我和蔡京站起身来,蔡京更是面色苍白,冷汗直流。皇上清了清嗓子,对着蔡京说道,“蔡大人,这盘上贡的荔枝朕就赏给你了。”

    “多谢皇上赏赐,吾皇万岁……”蔡京又是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蔡大人起来吧,不必多礼。”皇上朗声说道。“蔡京你先退下,朕和苏大人还有话说。”

    听得皇上此言,蔡京恭敬的回答道,“遵旨!”

    我也是满心狐疑,皇上这是把我单独留下做什么,我也是猜想着皇上要同我说什么。

    这时皇上笑着对我说道,“苏大人不必拘谨,坐下说话。”

    听得皇上示意,我朝皇上拱手,深施一礼,坐在皇上旁边的椅子上。

    “苏大人还未婚娶吧……”

    “啊……哦,没……禀皇上,还没有……”突然听得皇上有此一问,自己心中也是为实一惊,自己也

    是没有想到,皇上竟然会问这个问题,一时也没有思想准备,惊慌失措之际,口齿也不伶俐了。难道皇上把我



第六十八章 竟是挥之不去的梦魇
    收拾停当,他们将行李装点好,让挑夫送到苏府。我与一众衙役,开封府衙上上下下一一道别,然后就和小七走出了府衙。

    正值盛夏,烈日当头,周边的树枝上,蝉附在上面,一个劲的鸣叫,就好像要把所有对这个世界的不满,喧嚣出来,有时候也是挺羡慕这些敢发声,抱不平的生物,而作为这个世界自诩是统治者的人类,却是缄口不言,默不作声。大街上人来人往,更加增加了一丝烦闷,我看了看小七,此时他已经是汗流浃背,额头上布满了豆大的汗珠。

    “少爷,这天可真热啊!”小七抹了一把脸上的汗珠,看了看晴空万里,艳阳高照的天空说道。

    “是挺热的……”

    听到我淡淡的回答,小七疑惑的看着我,说道,“咦……少爷,你怎么脸上都没有汗珠,不热嘛”

    “哦,这个嘛!我平日里勤学苦练,身体好啊,之前我可是待过比这还热的地方,这小意思啦!”

    确实如此,想想在那个世界,中国四大火炉城市,还有具有火焰山的盆地,那个不比这开封热,所以我方才所说的也是事实。

    “要是有个安静清凉的地方休息一下就好了!”小七似乎是并没有细想我方才所说的话,自顾自的说道。

    “我也想静静啊!”我抬头看了眼天空,悠悠的说道。在这个世界,当别人听到你说“我想静静”时,也不会有人问你“静静是谁”,一切也是最初的淳朴,但是正如诗中所说,“人生若只如初见”啊!一切都是从简单变得复杂,人性也是如此。

    我和小七就这样一路走着,突然小七转过头来说道,“少爷,最近你可是好久没写诗了,如今就此情此景能否作诗一首”

    “哦,这……”我没想到小七会有此一问,呆立了瞬间,又应道,“容我思索片刻。”

    “嗯……”小七微笑着点了点头,别有深意的看向我,我自是明白小七的意思,想不到这个家伙竟然还想考我,试问对于吟诗作对,我可是从来没有怕过谁。

    随即我看看来来往往的人群,看看汴河水面的波光粼粼,思索了片刻,看着小七,浅浅一笑,眼神之中透露出一丝得意,心想,“小样儿!还想考我,那都不是事儿……”

    “有了,你且听来。”我清了清嗓子,朗声吟诵道,“天晴云动,河畔暖风,市井久多烦闷。车水马龙,人潮涌动,烈日当街犯困。热浪袭面来,凉亭无处寻,汗流夹层。中流难砥柱,瀚海落星辰,惘顾清尘。思如是,翘首盼月明。”

    “哎呀!少爷好文采,才思泉涌,信手拈来啊……”小七听我吟诵完,拍手叫好。

    “哈哈……少拍马屁!”我笑着看了他一眼,打趣道。小七则是一副委

    屈的看向我,那模样真是让人苦笑不得啊。

    “少爷,我说的都是真心话,对你的钦佩之情,犹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天可怜见……嘿嘿,对了少爷,你这首诗叫什么名字呢”

    “嗯……”我略微沉吟,“就叫《天热好困》吧!哈哈……”

    “咦……这么随意!”小七笑着瞥了我一眼,显然是对这个名字很不满意。

    “就是这么随意,随性而为,是为真性情也!”

    “少爷,又在我面前拽文!”

    “……”

    如此这般,我和小七一路上说说笑笑,也就不觉得有多热了,不一会儿就来到了家中,此时行李已经到家了,不得不说挑夫这一行可真是辛苦,烈日炎炎,为了生计,奔波于市井,劳苦百姓,实属不易啊!

    回到家中,母亲吩咐小芸打来了洗脸水,我自是洗了把脸,回到房中,倒头就睡,这可真是“天热好困”啊!

    而当小芸又重新打了一盆洗脸水,送到小七面前时,不免脸上抹上一层殷红,红晕娇羞,甚是迷人,小七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1...2324252627...3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