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三国领主时代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懒猫不瘦

    他的目光望着茶杯,心绪却早已不知道飘到哪里,眸中掠过一抹阴冷,紧接着嘲讽的笑意在唇间浮现。

    院子里起了一阵风,风中隐约传来轻声呢喃。

    “靠这种歪门邪道就想斗倒老夫,汝还嫩了点……”

    “今已回应,能奈我何……”

    “此间事了,要汝好看!”

    刘焉端着杯暗自放狠话时,遥远的河套,也有一位老人端着茶杯沉思。

    这位老人自然就是朱儁。

    一位中年文士悄然走了进来,径直走到朱儁面前:“公伟,找我何事”

    朱儁点头:“君荣,可知晓刘焉发的公告”

    君荣是表字,中年文士复姓士孙,名瑞,右扶风平陵人。士孙瑞本是朝中大臣,素有才谋,献帝时担任执金吾,王允引为仆射,与之谋诛董卓,可以说士孙瑞是诛杀董卓的主要发起者和参与者之一。

    然而,董卓伏诛后,王允将功劳全归于自己身上,士孙瑞既没有抱怨,也从没有对外夸耀自己的功绩。因为没有功劳,士孙瑞错过了封侯的机会。但正所谓祸兮福所依,凉州军打破长安城后,诛董卓有功的官员尽皆被杀,有的连家小都未能幸免,士孙瑞却因无功无侯逃过一劫。

    按照历史轨迹,士孙瑞会继续在长安为官,直至几年后董卓余党李傕、郭汜交战,为乱兵所害,走完自己的人生旅途。但游戏中的历史轨迹走歪了少许,朱儁鬼使神差地进军河套地区,领上郡太守,虎视长安的凉州军,士孙瑞的人生轨迹也跟着转了弯。士孙瑞和朱儁都是朝中大臣,私交甚笃,再加上两人都忠于汉室,志趣相投。见朱儁有了根据地,士孙瑞顿时觉得有了盼头,果断抛弃官位,携妻子逃到上郡辅助朱儁。

    以士孙瑞的资历和地位,顶上郡郡丞的位置实在有些屈才,但士孙瑞志不在官位,只盼合他与朱儁二人之力,在有生之年讨破叛军,兴复汉室。正因如此,士孙瑞名义上是朱儁下属,实则是上郡的二当家。

    朱儁如此讯问,士孙瑞当即笑了起来:“举国皆闻,岂能不知”

    “有何感想。”

    “巧言令色,析辩诡辞。”

    士孙瑞为人向来低调,说话如此直接,说明对刘焉印象坏得无以复加。他和朱儁都是忠于汉室的肱股老臣,朱儁对刘焉割据地方的做法十分愤怒,士孙瑞和他投契,对刘焉评价可想而知,说这样的话倒也算是在情理之中。

    “鱼太守乃是忠直之士,为国征战,满腔热血,行事也不乏圆滑玲珑,可终究不及刘焉那样老谋深算。益州府放出这公告,逐鹿领怕是很难翻盘。”士孙瑞苦笑着,末了发出一声深深的叹息。

    朱儁默然,他认同士孙瑞的看法。

    益州府以“尊王攘夷”做挡箭牌,明眼人都知道这纯粹是刘焉在扯蛋,却难奈他何,总不能傻乎乎地跳出来说“尊王攘夷”是假的吧……

    没办法打掉挡箭牌,自然也就没办法迫使益州府承担应尽的责任。

    最后的结果,无外乎鱼不智怒刷一波声望,同时收获大量同情,刘焉的形象会有一定程度的坍塌,但益州府仍然不会向飞地派兵。鱼不智要么继续死守飞地,将逐鹿将士性命置于险境;要么冒天下之大不韪放弃飞地,相信经过本次事件后,肯定会有相当多民众理解鱼不智的苦衷,但也肯定会有部分民众难以接受弃守国土,对鱼不智粉转黑。

    无论如何,逐鹿领都讨不了好。

    搞权谋斗争,鱼不智跟刘焉完全不在一个级别。

    &n




第1034章 德不孤,必有邻
    有,而且不止一条!

    继朱儁和公孙瓒之后,第三条公告出现了。

    【法理不外乎人情。】

    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清晰明确,分明是在驳斥益州府坚称的要遵守规则,只是批驳得相对委婉。但这条公告重点不仅仅是公告内容,而是由谁发出,看清发布者姓名之后,全国很多地方响起整齐的惊叹声。

    第三个跳出来的诸侯,是冀州牧、关东盟主袁绍!

    这是很多人没想到的。

    刘焉郁闷得吐血。

    他早就知道鱼不智跟袁绍有联系,却没想到袁绍会为了帮鱼不智说话,居然拼着与自己结仇也要公然唱反调,这还是顶级豪门正常的处事方式

    鱼不智却是多少猜到一些袁绍的心思。

    作为关东实力诸侯,袁绍有望称雄河北,然后统领河北之众逐鹿中原,成就一番霸业。要成就霸业,自然不能再象从前那样对中央朝廷亦步亦趋。袁绍巴不得汉室威严扫地,却不敢做得太明显,刘焉这次做得实在不地道,惹得群情激愤,为世人唾弃,给了袁绍一个难得的机会,果断出手刷声望。

    另一个原因,大概是袁绍与公孙瓒的河北霸权之争尚未结束。昔日飞鱼水师救走公孙瓒,证明了鱼不智有能力影响河北霸权之争,袁绍跟鱼不智重归于好,得到逐鹿领两不相帮的承诺,可冀州府显然知道论私人情谊,曲晨和公孙瓒的交情更深厚,也更纯粹,冀州府应尽可能修补与逐鹿领的关系,以免再有类似意外事件发生。

    飞地的事,公孙瓒义无反顾地帮腔,袁绍当然也不能落后。

    这就是袁绍发声的原因。

    汝南袁氏,是公认的神州最顶尖的豪门,袁绍是袁氏当代领军者之一,且声望和实力已隐隐压倒另一位领军者袁术,很可能成为袁氏的唯一巨头。某种程度上,袁绍的话可以代表袁氏态度,袁氏四世三公,门生遍布天下。袁绍还是关东盟主,对诸侯有相当影响力和示范作用,他此时站出来说话,对益州府的打击,简直比朱儁和公孙瓒两人加起来还要重!

    第三个发声的袁绍措辞还算客气,第四位则是**裸地打脸。

    【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马腾。

    马腾是凉州汉子,母亲是羌女,本无意愿掺和逐鹿领与益州府的斗争,不过身为伏波将军马援之后的马腾是保皇派,且他在凉州常年与羌胡交战,也曾有过被围困,看着身边袍泽一个个倒下的痛苦和无奈,马腾对见死不救的行为打心眼里瞧不起,尤其是在面对异族的情况下。

    飞地被围困益州府却装聋作哑,马腾相当反感。

    朱儁发声的时候,马腾就想声援,却又觉得太过冒昧。没想到公孙瓒和袁绍先后跟进,这两位可都是昔日反董联盟的盟友,马腾哪还会再犹豫。马腾是耿直汉子,说话不象袁绍那样含蓄,直接以“君子”、“小人”强行给当事双方划定成分,干脆利落地直接打脸。

    第五个跳出来的是赵部。

    【州府若放行,巴东召必至!】

    赵部这一刀插得也是极准,表达支持的同时,解释了为何逐鹿领苦撑的时候巴东为何没有驰援飞地。不是巴东不想出兵,实在是益州府防贼似的防着咱呢,最后该背锅的当然还是刘焉!

    刘焉气得暴跳如雷。

    巴东有向州请求派兵赴高原吗

    没有嘛!

    这是误导,这是犯罪!

    但益州府也不好辩驳,因为赵部的公告并没有说申请不被允许,也可能指的是担心州府不肯放行,至于其他人看到公告后是否会产生错误联想,那也不能追究赵部的责任。况且刘焉自个也清楚,赵部真向州府提出申请,他也不会同意,好不容易将赵部挪到巴东,岂能容忍赵部的势力跑到益西

    刘焉暗自咬牙:等风头过去,定要找个机会弄死那厮……

    这当然是气话,益州府跟赵部有五年之约,现在刘焉虽声望大受影响,却也还没到彻底不要脸的地步,基本的信义还是要的。他只是气不过赵部落井下石,赵部还是他手下的人,公然跟上官唱反调对威信打击着实不小。

    赵部之后,好一阵子都没有新的公告出现。

    正当大家以为诸侯公告刷屏闹剧已经落幕时,又一条公告施施然出现。

    第六个公告回应的诸侯,是一位青州诸侯。

    【德不孤,必有邻。】

    孔融是北海相,国相官职与太守同,地位跟率先发声的几位比并不高,不过孔融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是前面数人都没有的:他是孔子二十世孙。

    所有人风中凌乱。

    孔子后裔也凑起了热闹!

    在几个诸侯立场鲜明地支持鱼不智的时候,接了一句“德不孤必有邻”,这刀插得不动声色,却又入骨三分,狠捧了鱼不智,同时狠踩了刘焉一脚。杀人诛心,莫此为甚。

    至此,六位诸侯公告天下,就飞地问题或明或暗地表达对巴郡的支持。这六位诸侯,有名臣宿将、有关东盟主、有外战强人、有名将之后、有豪门贵胄、也有刘焉的下属、还有圣人后裔……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六位诸侯几乎囊括了大汉朝最具影响力的几个群体,极具代表性。

    尤其是孔融这一下,大概率让本可顺利平息的风暴刮得更猛烈。

    果不其然,又一波诸侯公告此起彼伏:南阳太守袁术、陈留太守张邈、济北相鲍信、广陵太守张超、徐州刺吏陶谦、上党太守张扬、兖州牧曹操……加上此前发声的公孙瓒、袁绍、马腾和赵部,当年讨伐董卓的十九路诸侯,除去那些过世或失去地位的,仍在其位者先后以公告表明态度。

    此外,会稽太守王朗、平难中郎将张燕等也不甘寂寞,发公告以助兴。

    另一位玩家诸侯,东海相庙街十三少犹豫很久,最后也加入发声行列。

    实际上庙街十三少压根就不想凑这热闹,一则他没兴趣为鱼不智助攻,二则东海国刚脱贫,十三少不愿花百万金说一句可有可无的废话,囊中羞涩呢,哪有闲钱砸公告表立场但严畯认为飞地问题已不再是巴郡和益州府的矛盾,俨然已成为撩动无数国人爱国热情和道德判定的标杆,站不站队,站哪边,很可能直接关系到朝野对诸侯的看法和评价。这种情况下不能犹豫,花点小钱消除隐患是最稳妥的做法。

    以为前面那些发声的诸侯个个正义感爆发,那是幼稚的想法。

    刘焉再怎么龌龊也是汉室宗亲,一方州牧,所有人为公义怒怼益州牧,只能说思维着实简单了些。最早发声的那些诸侯,或许公义超过私心算计,但后面跟风的那些人,恐怕大半都是借此机会为自己刷道德值和存在感。

    不得不承认,npc英才政治敏感度更高,庙街十三少乖乖掏钱。

    当诸侯们参与这场狂欢时,有个诸侯群体却显得分外沉默:汉室宗亲。

    幽州牧刘虞不说话,荆州牧刘表也不说话,已升任平原相的刘备还是不说话。原因当然也很明确,刘焉处理



第1035章 如坐针毡
    “长安不会吧!”吴懿倒吸一口凉气,道:“宗亲均对此事保持沉默。”

    刘焉是汉室宗亲,而且是目前宗亲群体中地位最高者之一,飞地事件,宗亲背景的诸侯们集体噤声,未必就是支持益州府相关做法,最大可能是希望尽量减少对刘焉的非难,以避免战火延烧到宗亲群体头上。要不是飞地事件是非曲直实在太过明显,触犯众怒,难以辩驳,恐怕早就有宗亲诸侯跳出来为益州府美言几句,尽可能消弥掉不良影响。

    天子也是老刘家的,飞地事件发酵对老刘家没有任何好处,反倒会让本就风雨飘摇的汉室朝廷更加不得人心,甚至直接导致政权崩塌也不意外。在吴懿看来,天子更不想让益州府难堪,即使对刘焉有再多不满,也断然不至于在此时落井下石。

    “天子居长安,可掌控长安的并不是天子啊。”张肃怅然道。

    吴懿面色惨白如纸,他终于搞明白其中关键。

    掌控长安的是谁

    凉州集团!

    凉州军有必要维护汉室权威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凉州军攻入长安,行同谋逆,上位不正,早就将天子最后的尊严丢到垃圾堆里去了,如果不是为了稳住关东诸侯,把天子砍了也不是做不出来,遑论维护汉室权威。

    就凉州军的立场而言,显然不愿看到外部宗亲势力强盛。董卓尚在时,关东诸侯就曾试图推幽州牧刘虞为帝,以取代被董卓握在掌中的大汉天子,从而彻底摆脱中央朝廷的掣肘,只因刘虞拒不接受,关东诸侯又尝到割据地方的好处,此议才搁置下来。关东诸侯能推刘虞,自然也能推其他宗亲,就实力地位论,益州牧刘焉和荆州牧刘表都是热门人选,凉州军岂能不防

    幽州孤悬东北,与司隶离老远,刘虞即便称帝,有其他关东诸侯隔着,也不能直接伐叛军,益州和荆州却是不同。这两个州和司隶辖区是毗邻的。若刘焉、刘表另立朝廷,直接就能出兵北伐,对凉州军威胁势必更为直接。故而凉州军对荆益二州向来颇为忌惮,边境处始终有重兵大将驻扎。

    再往深处想,荆益两州的威胁度也有差异。

    荆州益州谁对凉州军威胁更大

    两州均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人口众多,综合实力旗鼓相当,一般人要分出两者孰强孰弱着实不易,但这么精细的活自有高人去做。贾诩出自凉州集团,如今虽改换门庭,平时仍然非常凉州集团的状况,对凉州集团周边局势自然也有分析。

    贾诩认为,益州对长安威胁更大!

    差别不在于硬实力,而在于软实力。

    说得再直白点,两位宗亲州牧野心不是一个等级。

    刘景升单骑入荆州,拉拢豪强,诱杀宗贼,跨蹈汉南,虎踞荆襄之地,名列七俊,威震九州,具备争雄天下的资本,但刘表野心稍弱,守成有余,缺了些锐意进取之心。刘焉则不同,因益州有天子之气而改请就任益州牧,逐步掌控益州后野心日彰,暗使张鲁据汉中阻断王令,不臣之心越发明显。两相对比,谁更容易自立,答案呼之欲出。

    一旦刘焉自立,且又刚好跟凉州集团有接壤,即便有保存实力的私心,为维护自身政权合法性,也只能硬着头皮跟凉州军开战。益州方面一发动,荆州和关东诸侯再跟进,凉州集团覆灭的命运将无法逆转!

    于情于理,凉州军都有削弱益州的迫切意愿。

    长安直到现在都没吭声,不是凉州大佬们善良,多半是还没反应过来。动动嘴皮子,就能让益州府骑虎难下,凉州军没理由不好好把握。

    “君矫去办。”刘焉如坐针毡,冷汗都冒出来了。

    “诺!”张肃没有推辞。

    他提的建议,而且这种事刘焉不可能亲自出面,吴懿跟鱼不智闹得不欢而散,适合代表州府跟鱼不智谈和解条件的,想来想去



第1035章 PY交易
    沉寂多时,全国公告再度响起。

    前面的诸侯公告,除益州府的那份解释,其他公告清一色地支持巴郡。这一次,发布公告的却是身处漩涡中心的当事人,巴郡太守鱼不智。

    鱼不智不发则已,这一发公告,直接就是两条连击。
1...406407408409410...4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