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大奸商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无心则无我
毕竟在这个时代,整个世界只有明朝这一个超级大国,其他的强国都远在万里之外,凭他现在这点实力连去东南亚都做不到,更别说欧洲了。
何谦会意,传下命令,车队转向泉州城。泉州卫和平海卫一样,有自己的卫城,一般会设在航道要冲之处,是独立的军城。
等车队赶到泉州城外时,已近正午,李东升一路走马观花,这泉州城附近的人口的确远比莆田多些,官道上来来往往的车马人流,颇为繁华。
眼看泉州城高大的城墙就在眼前,突然马车停下,李东升感觉有异,便问道:“怎么停车了”
何谦马上下车去看,回来道:“大哥,城门口有人施粥,大量的流民将路堵了。”
“有人施粥
第123章:黑心商贾
……
李东升点点头道:“这么多人没饭吃真是可怜,咱们能帮便帮一下吧。”
麻五听了道:“升哥,这里有泉州的官府和富户在施粥呢,保管饿不死他们。你管的了今日,那还有明天,后天呢,咱们这点钱又能供几人吃喝,咱们要用钱的地方还多着呢。”
李东升微微一笑道:“大哥说的不错,在泉州我是管不了他们几天,可是若是他们去莆田呢”
众人听了都是一愣,何谦却是最先反应过来:“大哥说的是将这些流民引去莆田小康村”
“不错,我正有此意,咱们小康村人力缺口还有很大,这些流民正是我所需要的。柴大哥、何谦,你们分头去采买粮食,大哥和我一起在这里建一个粥棚,大家分头行动吧!”
听到李东升的吩咐,大家便分成两队,一队跟着李东升和麻五,一队跟着何谦和柴仁坤。
一个时辰之后,一个新的粥棚伫立起来,粥棚上面挂着一块醒目的牌子“莆田小康村”。
李东升他们的粥棚一建起来,立即便有一大群人围了上来。
准备派粥时,旁边一个管事模样的人走过来看了看李东升他们,问道:“此处是谁主事”
李东升听到问话,转头一看,便看到一个中年人,回道:“在下莆田李东升,正是此间主事。阁下何人,又有何事”
那中年人听了也抱拳道:“在下泉州汪家管事汪明。”
“幸会!”
汪明看了看李东升及他身边的人又道:“李东家这是第一次在此施粥吧,您是莆田人,何故来泉州施善”
李东升微微一笑道:“善心无界,在莆田与在泉州有何分别”
汪明听了又问道:“李东家莫非在泉州有产业”
“没有,汪管事何此一问”
汪明一听李东升没有产业在泉州,微微一愣,随即笑道:“没事,没事,李东家施粥救人,功德无量,在下便不再打扰了。”
说罢汪明行礼而去。
李东升觉得有些奇怪,但奇怪在哪里却想不出来,见锅里的粥已经煮开了,他也没再去想,便开始让大家派粥。
派了一会儿,又一个人过来站在粥棚边观望。
李东升见那人不像是讨粥的穷人,与之前的那汪明有些类似,都似大户人家管事模样,便问道:“这位兄台有事”
那人听了抱拳道:“敢问阁下可是此间主事,高姓大名”
“莆田李东升,这粥棚正是我的,阁下哪位,有何见教”
“鄙人泉州郑家管事郑见亭,李东家是哪家商行的东家”
李东升听了有些纳闷,回道:“我的产业都在莆田,在泉州并无商行,郑管事何故有此一问”
“哦,没在泉州有产业啊,那打扰了!”说着那郑见亭便要离开。
李东升觉得奇怪,上前拦道:“郑管事慢走,李某有事相询”
“李东家何事”
“刚才你问我是否在泉州有产业,此前也有个汪家的管事问过。我在此施粥,莫非只许本地人施粥不成”
那郑见亭听了犹豫了一下道:“李东家想必是初次来泉州吧”
“不错。”
“那便难怪了。”
“难怪在何处还请郑管事明言。”
郑管事向后望了望,便道:“在此施粥的确是谁都可以,只不过泉州知府钟大人曾知会过泉州各大财东,若是谁愿意施粥等到朝廷赈灾款粮到来,其名下产业便可享受官府一定时限免税。”
李东升听了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做善事还有这好
第124章:千夫所指
……
李东升平静地道:“不错,正有此事。”
衙役听到李东升一点也不愧疚,一把上前抓住李东升道:“走,跟我去见知府大人!”
李东升的人呼啦一声跑了上来,那两个衙役一见心里抖了一下,一人吼道:“怎么,你们想造反不成”
李东升见了忙道:“差人大哥误会了,大家别急。”
说完,李东升又转向麻五等人道:“大家不必惊慌,继续施粥,我去去就来,别忘了每锅都要加点砂土啊!”
那衙役听了愣了愣,大怒:“岂有此理,当着本差的面还敢继续掺砂,你们谁敢再掺砂,王法侍候。走,看知府大人怎么收拾你!”
李东升毫不抵抗,被两个衙役带走过,麻五、何谦、柴仁坤和孙望山不放心地跟在后面,粥棚里的其他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所措。
“抓得好,这样黑心的商贾便要千刀万剐,咱们已经这么可怜了,居然还往给我们粥里掺砂,十恶不赦,十恶不赦啊!”
许多从原来小康村那个队伍里跑走的人看到李东升,都破口大骂。
许多人听到李东升的作为,也都跟着骂,但李东升却是满脸微笑,一点也不以为意。
何谦几人跟在李东升后面,听到这些骂声,都惭愧地低着头,千夫所指,并非所有人都能坦然面对。
麻五在何谦身旁轻声问道:“何谦,升哥到底是怎么想的,居然往粥里掺砂,这下好心做成坏事了。出了钱也讨不得好去,他这又是闹的哪出啊”
听到麻五的抱怨,何谦也是不解,他也猜不出李东升到底想干什么,不过他也没有替李东升辩解。在何谦心里,似乎有种感觉,李东升并非有恶趣味,此举定是有其深意。
不一会儿,李东升便被带到一处木棚中,这简易的木棚中正坐着几个人,看穿着打扮便知其中有几个官员和富翁。
“大人,有黑心商贾往粥里掺砂,现在嫌犯已带到。”
带李东升来的一个衙役向内禀报,棚边的其他衙役将何谦等人拦在棚外。
木棚中几人打量着李东升,见他一身狼狈,眼中多有鄙夷之色。
一个面色沉稳的官员听了挥了挥手,盯着李东升打量了一番,问道:“本府钟人凤,乃泉州知府。你是何人有人告诉本官,莆田小康村粥棚里有人往粥锅里掺砂,可有此事”
李东升听了回道:“小人莆田李东升见过钟大人,往粥锅里掺砂确有其事。”
众人听了都是微微一愕,那钟人凤又问道:“那是为何”
李东升听到这个问题,便看了看棚中坐着的另外几人说道:“小人斗胆,想问问在座的可都有些何人”
钟人凤见李东升没有直接回答自己的问题,反而问起棚中人的身份,眼中寒光一闪,但随即立即又平和下来。
钟人凤道:“这位是泉州府同知蒙英蒙大人,这位是泉州胡家家主胡荃仪,这样是汪家家主汪浦,这校正是郑家家主郑万生,这位是金家家主金绅同。”
李东升听了便向众人作揖:“见过蒙大人,见过诸位家主。”
钟人凤见李东升神智清楚,倒也循规导矩,便又道:“此间都是泉州政商界的领袖人物,李东家不必拘谨,来人,看座!”
“谢钟大人!”
李东升一坐下,钟人凤又道:“李东家说是莆田
第125章:饥不择食
……
正当李东升想要解释时,知府钟人凤点头道:“本府明白李东家此举何意了,你往粥锅里掺砂,刁民便不会来争抢粥水,但真正的流民因为饥饿却不会在乎粥水里是否有砂。所谓饥不择食便是如此,李东家真是高招啊!”
李东升眼睛一亮,心想终于还是有个聪明人,不愧是当老大的。
其他人听了也是恍然大悟,同知蒙英一拍椅道:“李东家此招甚妙,好一招饥不择食,正当如此,才可让那些刁民避走。快,大家都照这个办法去做!”
四大家主听了立即醒悟过来,纷纷下令,也学着李东升那般让人往粥锅里掺砂。
“狗奸商,居然往锅里掺砂,天杀的……”
“怎么连官府也掺砂,还让不让人活了……”
一看到每个锅里都在掺砂,成千上万排队领粥的人顿时哗然,叫骂声不止。
衙役上前弹压,过一会儿,果然有大批的人离开排队的队伍,而真正的流民却没有离开。
棚中众人看到排队领粥的人少了近三成,顿时长舒一口气,无论是官府还是富商,谁愿意把金贵的粮食浪费在刁民身上。
众人见局面一新,顿时觉得畅快了许多,再次回到木棚中。
胡荃仪上来道:“李东家,您真是英雄出少年啊,只此一招便化解了我们多日的烦恼,真是了不起啊!”
金绅同也上来夸奖李东升,李东升只是笑笑,却去看郑万生与汪浦二人。
郑万生瞟了一眼李东升,见李东升向他意味深长地笑着。
郑万生老脸一红,上前作揖道:“刚才郑某出言不逊,还请李东家大人大量,不要生气!”
汪浦见了也换了一副嘴脸上来道:“哎呀,刚才错怪李兄弟了,是老哥嘴臭,该打!”汪浦说着假模样地拍着自己的脸。
李东升翻了翻白眼并未回应二人。
旁边的知府钟人凤看了看几人,圆场道:“李东家年轻有为,胸怀广阔,乐善好施。一招妙计便化解了刁民夺食之扰,活人无数,有大功德啊!”
李东升扣到钟人凤夺他年轻有为,胸怀广阔,乐善好施,便知其意,立即道:“大人过奖了,小人不过是有些小聪明罢了,要说胸怀和善举,却是不能与在座诸位相提并论。
钟大人与蒙大人忧心疾苦,亲自坐镇施粥,百姓无不感激涕零。四大家主更是尽疏其财,这才保得万千流民性命。小人不过是后进晚辈,当以诸位为榜样,多行善举,济爱黎民。”
听到李东升把在场的所有人都夸了一遍,众人心里一阵舒坦,那汪浦与郑万生也听出了李东升话下之意,李东升算是原谅了他们。
汪浦与郑万生在乎李东升的态度,并非是怕李东升,而是因为他们看到了知府钟人凤与同知蒙英二人对李东升态度大为改观,另外两大家主也对李东升颇为青睐感激。
其实他们心中也是挺感激李东升的,他们的确是出于想免税才在此施粥的,但流民与刁民越来越多,他们也感觉到压力极大,有些力不从心。
李东升一招饥不择食便化解了压力,对于四大家族来说也是一件大好事,至少可以省下不少粮食。现在粮价居高不下,若不是为了免税,他们也不愿意放弃这些囤积的大米。
生意场上奉行多个朋友多条路,少个仇人少堵墙的真理。李东升对他们有帮助,交这样一个朋友并不失一笔划算的买卖。
李
第126章:信口开河
……
郑家家主郑万生和金家家主金绅同也跟着表示可以接收百人。
知府钟人凤和同知蒙英听了心里大喜,钟人凤道:“四大家主愿为朝廷分忧,本府替灾民们感谢四家大恩!”
说罢钟人凤与蒙英都从座上站了起来,向四位家主作揖。
“大人错爱,此举只是我们应尽的本份!”
四位家主不敢接受钟人凤和蒙英的拜谢,连忙回拜。
正当他们在相互感谢时,李东升却在一旁道:“知府大人,同知大人,这里流民过万,只安置四五百人济得了什么事”
仿佛一只苍蝇飞到了嘴里,众人本来一片喜色,听到李东升这句话,顿时脸色垮了下来。
六人转过头来看着李东升,脸色尴尬不已。
郑家家主郑万生刚刚对李东升有了一丝好感,李东升的这句话又让郑万生心中的那丝好感砰然破灭。
郑万生冷哼一声道:“李东家,你可知安置百人需要花费多少钱粮,你别站着说话不腰疼。百人之于万人,的确杯水车薪,但也聊胜于无,你李东家又能安置得了几人”
胡荃仪这时也觉得李东升说话欠考虑,也道:“李东家,你来此施粥,的确也是有大善心之人,只是我等救人也须量力而为,不然救人先亡己。”
知府钟人凤看了看四大家主,又看了看李东升,问道:“李东家,几位家主说的也不无道理,救人也要量力而为,灾民如此之多,四大家主愿意接收安置流民已是万幸,不能苛求。”
李东升听到钟人凤这句话,心里对这知府大人好感又增加了几分。大明朝虽然贪官极多,但也不乏真正为民着想的好官,这钟人凤目前看还是很不错的。
李东升向四位家主作了一个揖,道:“刚才在下有冒犯之处,还请诸位不要计较,在下此言只是想多救一些灾民罢了。”
众人听到李东升这话,脸色这才稍稍缓和一些。
金家家主金绅同道:“李东家,刚才听说你在莆田也常做善事,这连续数月的大旱席卷数个州府,不知莆田那里是否也有流民,又不知李东家在莆田可有安置过灾民”
李东升点点头道:“安置过一些。”
“那李东家能否告知我等,安置过几人”金绅同又问了一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