悍女医妃:王爷别惹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枷锁
第三百九十四章再次胜利
鲜血挥洒在这片多灾多难的土地之上,伴随着冉冉升起的东方红日,愈发显得壮烈。混战中,谁被砍伤了臂膀,谁又被刀戟戳中了心口窝。
晋军势如破竹,白巾军更是奋勇当先,以这些蛮子的头颅祭奠惨死在其手下的冤魂。何乐也赶了回来,
伊布诺利将军慌乱地失了阵脚,在一排盾牌手后面高声叫喊:“快!把老子的枪炮筒推过来!快!”急急叫喊了许久也不见人应答,狰狞的脸气急败坏地回过来,冲着人便不管不顾地叫喊:“来人啊!听不见是吗!!”
三两个稀稀疏疏的散兵游勇跑过来,慌里慌张地模样,一边跑着,一边还要注意晋军的进攻方向。慌忙之中,头上的发髻被晋军的射击手稳稳当当地扎了支短箭上去,发丝垂落,被风刮了满脸,好不狼狈。
伊布诺利瞪大了眼看着,猩红的眼睛仿佛要滴出血来。两个小兵把炮弹和火药筒推过来,匆匆检查了一下炮筒,便把火药放进去了。不等两个小将把临时炮台搭建好,伊布诺利急急上前,“我来!笨手笨脚的,老子看着就心烦!”
小兵悻悻地走到一边,不知所措。
伊布诺利回过头,恨铁不成钢道:“还呆立在这里做什么打他们啊!干站着想什么啊告诉你们,打不赢仗,你们谁都别想留一颗脑袋回去!”
几个兵诚惶诚恐,赶忙拾起地上掉落的刀剑,匆匆扶正了发髻,道一声“是”,便又上前去了。
伊布诺利便给炮筒上火药,边恨地牙痒痒。这些小兵,真不知是真蠢还是装傻,这仗都打到营地里了,还跟没事儿人一般。以这样的作战素质,能打下场赢仗才奇怪呢!
好不容易用几袋粮草在一块高凸一些的平台上搭了个炮弹发射高地,伊布诺利已经是满身灰尘,加上手上、身上全是弹药沫子,灰扑扑的。顾不得形象了,伊布诺利从怀里取出点火器,炮筒的引子滋滋作响,很快便燃起来。
伊布诺利这才直起身子,满意地拍拍身上的灰土,轻蔑地想,哼哼,这下有你们这些小兵蛋子好看。看看是你们的刀枪硬,还是我这炮筒子威力大。
一寸多的火药引子很快便烧完了,火药被点燃的声音却异常沉闷,噗噗发出了几声低沉的声响,便再无动静了。伊布诺利正满脸骄傲地等待着自己的炮筒把敌军轰成肉泥,等了许久,这火药桶却迟迟没有升起来。伊布诺利心头猛然涌来一阵格外不好的感觉,他赶忙把地上剩下的火药掏出来,手伸进去一摸,糟,火药沫子全湿了,跟和了水的土一样,黏巴巴的一团,还能渗出水来。
伊布诺利破口大骂,手里的火药如今成了废品,弹药枪炮都成了无用武之地的东西,怎么能不气西北的天气本就干燥,弹药怎会湿了莫不是营里看守的士兵一时疏忽,弹药靠着水放了待这场仗结束,看他回营里不好好收拾这些玩忽职守的家伙。
这个想法刚浮上头脑,伊布诺利便给推翻了。不愧是行军打仗颇有经验的老将,在军队陷入混乱之时还能保持一些理智。
他放下弹药,取出了自己的佩剑,大步朝着晋军兵将走过去。此前东蛮军驻扎天乔山,山上清早会有薄雾,火药进水变得潮湿情有可原;可如今在贡宁县扎了营,附近连河流溪涧都没有,水汽不旺,怎么会莫名其妙湿了自己手下这些小兵虽然是混账了些,但自己制定了严格的军规军令,稍有不慎便要
第三百九十五章庆功宴
有太子赫连耀亲临助阵,三位大将做主攻,晋军全军士气大作,白巾军打头阵,一齐冲向了东蛮敌方。
狼烟四起,刀剑声阵阵,东蛮失去了强有力的装备志愿,很快便溃不成军。自古都是狭路相逢勇者胜,晋军主力以西北军为主,军风凛厉、军纪严明,连自发组织成的白巾军尚且彪悍要强,更何况是在国家编制军队里的兵种。上了战场,晋军便无一个孬种,都是保家卫国的壮志好男儿。
硝烟散尽,只见勇猛的胜者正昂头立在大马之上,脸上映着璀璨的新日光辉。
一地狼藉,掉落的东蛮军旗不知被踩踏了多少下,混在泥土里,早已失去了它原本鲜艳的颜色。伊布诺利见势不好,大声叫着,要全军快速撤退。东蛮军在贡宁县人数没有太多,之前几次战役也都损失不少,现在若是与晋国硬干,以蛮制蛮,以眼下的情形来看不过是徒劳了。
伊布诺利深谙此道,便高声喊出后退的指令。赫连耀哪肯上步,好不容易准备了许久的战役,要打,就打得干干净净,痛痛快快。于是豪气挥手,道:“继续前进!该杀该捉的,一个不留!”
“一个不留——”
任何时候,有团结一致的信念的团体,总是能在紧要关头获得胜利。有共同的使命和价值认同感,有共同的目标,因此,晋军一往直前,鼓手在后敲响战鼓,晋军的旗帜飘扬在晓日的红辉之中,气势如虹。
这贡宁县突击战,凭借机动灵活的战术、准确的指挥以及雄壮的气势,晋军又喜获全胜。东蛮军约有三五百人,死伤大半,俘虏了几十人,包括伊布诺利将军。其余缴获粮草、军马各十库、十三匹,枪炮筒两支。
赫连耀看着晋军浩浩荡荡搬运过来这个新式武器,心里想着,等回去也要叫父皇改改政策,得多学习学习周边小国,把这些新式的东西都引进到晋国才行。
晨曦的战役,一直持续到了辰时中。缴获大批物资,阿拉吉瓦很开心,这下营里可算是能补给补给些粮草了。一场胜仗,正义的一方获得必然的胜利,赫连耀指挥全军,踏着初生的日头回到营地。
柳如霜没有跟着队伍来,这些天,除了到处团结百姓,她还一直在打探着赫连光的消息。这敌军入侵,一个堂堂皇子却当了缩头乌龟,始终不见他出面,实在可疑。更别说他还手握十万大军的军权,若是以此为据,做出什么对晋国、对赫连耀不利的事情来,那事情可就是难办了。
天高皇帝远,这赫连光许是在边疆待得性子野了,至于他会做出什么事儿来,还真是个未知数。
听见行军的马蹄声远远传来,柳如霜与一些留在营里的老兵伤员赶忙出来迎接。军旗飘扬,一行人脸上都挂着颇为喜悦的笑意。
有人喊了一句:“恭贺我军全胜归来!”
队里士兵们气氛本就活络,此时听得一句鼓舞之言,顿时沸腾起来,热切地向兵营里挥手示意。赫连耀与阿拉吉瓦说着什么,脸上也是藏不住的喜悦之色。
行军到了营地,赫连耀兴奋地吩咐下去,晌午全军进行大整顿,叫将士们都好生歇息,大摆庆功宴来祝贺这一场突击战的胜利。众人也是激动万分,这胜利来之不易,自然值得好好庆祝。
待歇息下来,阿拉吉瓦便来与他商
第三百九十七章密谋陷害
脱下外袍,赫连光抖了抖衣上的杂尘,随手放在了一旁的椅靠上。坐定后,轻抿了一口茶道:“太子殿下莫要急躁。你难道不想问问,这些时日,我都去了哪处吗”
韩子昀打了个哈哈,道:“景王贵为边防重臣,自然日理万机。不光军中之事要亲自经受,还要组织兵力,呃……”韩子昀顿了顿,把话说得圆滑一些,“这其中苦楚自然是旁人不能清楚的……”
赫连光哼了两声,“日理万机我倒也得有那个本事。如今能日理万机的,除了皇帝老儿,就是那太子爷了啊。”
韩子昀还想说些什么,赫连光不耐烦地摆了摆手,说:“罢了罢了。我这次来找你,是想跟你商议件事儿。”说罢眼神四处瞟了瞟,示意韩子昀不要叫人发现自己的行踪。
韩子昀知晓,便起身出去,叫人在帐子外看守,不准任何人进入,有事情在门外通报即可。嘱咐好之后,韩子昀坐回位置上,道:“我已经叫他们严格看守,禁止任何人进入了,景王大可放心,有什么话直说便是。”
赫连光灌了半杯清茶,说:“这当朝太子赫连耀,你可知他是如何把赫连德那个草包给拉下台的”
韩子昀没想到他会问起这个,想了一想,便也直说了:“不是赫连德被查出来暗自给他下毒皇后也参与其中,此事可是牵连了不少李家人。”
赫连光点头:“不错。这个赫连耀,仗着在宫里太医署和皇后那边有密探,这才在那个档口把皇后一众人的恶行挑明了。他这张王牌,可是忍了许久才放出来。”
说到这,韩子昀也是气氛不已。赫连耀与自己向来不合,如今他当上一国太子,今后对周边小国必然不会手下留情,东蛮若是不主动出击,以后迟早是要被晋国灭了的。
大鱼吃小鱼,国与国之间的利益之争,才是最可怕的。
韩子昀叹了口气,惋惜的语气呼之欲出:“是啊,要不是叫这赫连耀抢占了先机,如今我东蛮也不能直截了当地攻进西北来……”
赫连光斜眼看他,鼻孔出气道:“你们东蛮趁火打劫,我这个西北军队总督可是背负了不少的骂名啊。”
韩子昀干笑两声,正色道:“天地良心,若不是赫连耀对东蛮步步紧逼,我也不能出此下策。”他循循善诱,道:“若是王爷您一早儿就做了这一国太子,我们东蛮早就有了依附,哪里还用这般费心费力的做这些搞得这西北乌烟瘴气,百姓流离失所,我们心里也是不好受啊。”
口上这么说,韩子昀心里可是清明的跟明镜一般。不管是哪个当上太子,迟早会对小国下手,谋士对自己提出的扩充国土的建议,这个时候实行最好。一来此时西北难过,二来也正借了与赫连耀不合的矛盾,拿他当了挡箭牌而已。
赫连光道:“这东蛮太子爷还真是宽厚仁德。本王若是太子,必然是要与东蛮交好,绝不会发生此等生灵涂炭之事。”
闲话聊了不少,赫连光终于切入了正题。
说到底,他想当上这晋国之王,取代赫连耀,成为晋国的新太子。
“景王爷这是做好了万全计策了”韩子昀小心翼翼地开口问到。
&nb
第三百九十八章百姓的活菩萨
两场战役,晋军出其不意,叫东蛮吃了哑巴亏。得来不易的胜利并没有让赫连耀几人冲昏了头脑,简单的庆功宴结束后,赫连耀与阿拉吉瓦又做好了周全计划,组织军队积极备战。晋军上下一齐喝了一场全羊宴,暖了身子的同时,也更加坚定了心中的信念。
众志成城,军心一致。凝聚着将士与百姓的力量,这样的队伍,坚不可摧。
贡宁县一战的胜利,晋军夺回贡宁县及周边几个县城。大败东蛮军之后,不少逃亡的百姓得到消息,一部分百姓深感晋军的力量强悍,心中对晋军有了信任,于是纷纷回到了家乡故土。不少年青力壮的汉子,迁回家乡后便自发开始呼吁百姓,同晋军一齐,坚决抵抗东蛮,直到收复全部西北土地,把东蛮打出西北为止。
这些汉子前前后后思想的转变,不只要归功于晋军彪悍的战斗力和正确得当的指战计策,更是得益了太子妃柳如霜的苦口婆心。
军队上下得了赫连耀的命令,任何时候,不得让太子妃进入前线战场。想想也是,自古至今,哪有女人上前线打仗的千百年以来,也就出了那么一个女扮男装的花木兰。
战场上刀枪无眼,被刀枪弹炮伤了的士兵,都要回营里来进行救治。柳如霜医术高明,晋军之中的不少青年将士很是敬佩,拿她这个宅心仁厚的女神医当个宝贝,更是坚决不叫她随军出战。因此每回晋军出征,柳如霜只得随着营里的老郎中一起,干巴巴蔫悠悠地待在营地,等候前线来了消息,之后再参与救助伤员。
柳如霜自己也很是气愤,但她也是不会与自己过不去的人,既然赫连耀不叫自己到前线,那自己就替他巩固大后方。自己既然有勇气来西北大漠,就已经有了与西北全军将士共患难的想法。丢了姓名又如何,能做出一番事业来,那才叫名垂千古,流芳百世。
贡宁县的庆功宴刚刚结束,全军正处于一个稍稍歇息、疲惫放松之际,柳如霜趁着军队暂时的松散,又策马偷跑了出去。
当然,平日这些她是不会主动向赫连耀汇报的。军队里老少将士也拦不住她,只得随她去。出于保卫太子妃安全的考虑,还是每次会派几个小兵跟着,以防万一。
东蛮军多次的失利让他们的嚣张气焰灭了不少,之前在萨满城里随处可见的东蛮国标志小旗也似乎是一场仗后便销声匿迹了。
此前,柳如霜已经去到了城南的元祖镇、亓香镇以及城东破败的张家庄。这些村镇里,确实是人烟稀少,当地官宦早已远走安全之地,只剩下了村里的老弱病残,手无缚鸡之力。但呼吁宣传是必不可少的鼓动人心的方式,柳如霜深知这一点,更想要民心一致。只有这样团结一心,西北城才会无坚不摧,败了东蛮敌军。
脑中思绪飞转,手上的缰绳也甩得更加急切。奔走在苍凉的山间小道上,柳如霜形只影单,单薄的身影如同一道白色的闪电,划破了西北百姓与晋国朝廷的那一道隔阂。
此次她又来了元祖镇,想与这些父老乡亲道收复失地之喜。
元祖镇人口不多,但建筑规模却很大。灰暗的石料建筑,高筑的围墙和护栏,叫人无法想象,此时破败悲凉的城镇竟是当初那个不可摧毁的“石城”。
进了平坦的道路,柳如霜下了马,把把拴在一户人家门前的老树桩上,摸了摸自己小马的鬃毛,拍拍它身子,便起身走进去。
越向里头近,里面破败的气象越是叫人心酸。
柳如霜垂眸,忽的听见有人叫她:“姑娘,来啦”
顺着声音的方向望过去,一个拄着拐棍、胡子花白的古稀老人正看着自己,眼里满是疼惜。
她多次来到这些小镇,镇子的人认识自己,不足为奇。
柳如霜眉眼弯弯,笑说:“是啊——大爷身子近来可还好”
古稀老人却没有应答,拄着拐杖一步步走过来,请柳如霜进到院子说话。柳如霜点头应了一声,便跟着进去了。
老人如今孤身一人,早前与后辈分开居住,自从老伴儿前些年仙去,便一直是独自生活。如今东蛮大军压境,自己的几个不屑子孙早已逃离了这个是非之地,到相对安全之处容身了,也就再没有管自己年过七十的老父亲。
柳如霜心中恻隐,这战乱若还要持续,不知多少百姓还要经受这样的苦楚!
&n
第三百九十九章百废待兴
人心的力量就是如此强大。汇聚了千万民心,这个民族就是无法撼动的。
在萨满城里,不少远走的青年人归来,短短几日,便有大拨人流涌回西北。这晋军如山一般撼动不了的刚严军纪与铁血作风,叫不少青年人对保家卫国、从军作战心生向往,于是便与当地百姓联合,积极为晋军提供便利,在衣食住行上都给晋军行军作战提供了莫大的援助。
此时战地阵营兵分两派,多数土地为晋军所控制,除西北部通往东蛮方向的通道被东蛮严格控制,其余地方,东蛮在西北没有占到半分便宜。
柳如霜与元祖镇子的乡亲在佛堂里跪拜一圈,毕恭毕敬地给土地公公和财神爷上了香,希望保佑西北土地能早日重获自由,让背井离乡的百姓们都快快回到家乡。
镇子的老大爷老大妈是真真儿舍不得这个可爱又有才华的小姑娘离开,见柳如霜要走,都一脸依依不舍的模样。一群小孩子也是格外喜欢这个姐姐,缠着她非要叫她再待一阵。
“姑娘,”一个教书老先生叫住她,“老朽替全镇人,给你道一声谢了。”
说罢便低了头去,见状,柳如霜赶忙俯下身子拉着老先生:“不可不可。老先生快快起来才是。”
老人脸上流露出慈祥和蔼的笑意,紧紧攥着柳如霜的手,说:“我这一辈子啊,读过不少书,教过不少人,可是啊,大家都是光说不做的人,一到了关键时候,国家需要他了,他就不见人影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