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中国战神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常问
于是,他在起身观察清楚敌情之后,便直接迈步朝炮兵阵地走去。
“八嘎!你们的,怎么还没开始行动”
“大队长阁下,我们的,就要好了!”
小鬼子炮兵中队长被喝出一声冷汗,连说话的声音都有些颤抖。
其实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们的确已经开始炮轰联军机枪阵地;只是无奈的是,就在他刚下令搭建炮台的时候,猛然间新一团炮兵连却是率先开火。
尤其刚开始那一番炮击是在黑灯瞎火之下进行的,新一团炮兵连只有大概的炮击目标,而并没有具体
炮击的目标。
是以,一些炮弹就落在小鬼子炮兵阵地四周爆炸。
炮兵中队的小鬼子为了躲避炮火的轰击,这才延误了战机。
“八嘎!”
渡边晋一郎又是一声勃然大怒。
“报告队长阁下,已经调试完毕,是否开火!”
“开火!”
“嗯”
这名小鬼子少尉闻声一愣,因为他面向的是中队长阁下,然而回应他的却是另外一道声音,只是这道声音听起来怎么有些熟悉
等这名小鬼子侧头看清说话
第765章 凌晨血战(四)
随着炮弹不断袭来,借助炮弹爆炸时所产生的刹那间光芒,渡边晋一郎可以清晰看清炮兵阵地之上的情况。
一些帝国皇军已经玉碎,而更多的帝国皇军还在痛苦中挣扎,或是逃离阵地。
阵地之上的那些迫击炮也早被炸得七零八落,不知道组装起来还能不能继续使用。
渡边晋一郎清楚,炮兵中队算是彻底完了。
这一刻,他终于明白为何第五旅团和第二十九旅团接连进攻了两天,却仍旧拿不下这处敌军阵地。
也终于明白第六十八联队联队长川崎贞武以及第三十四联队联队长井上金土为何会玉碎。
并不是他们无能,而是敌军实在太厉害,差一点,如果不是他及时的离开,只怕也会泯灭在敌军的炮火之中,尘归尘,土归土。
这一刻,他看向第六联队联队长松山良政和第十八联队联队长村上武吉的目光已经不再是之前那般的鄙夷不屑,相反,更多的反而是理解。
毕竟,只有经历过相同的坎坷,才能理解对方的心酸。
无疑现在渡边晋一郎就已经非常理解松山良政的心酸和无奈。
刹那间,渡边晋一郎竟是有过退缩的念头,不过很快这个念头就又被他给打消。
晃了晃了昏沉的脑袋,渡边晋一郎重新抬起头,目光中已经没有之前的颓废,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的坚毅。
作为大日本帝国的皇军,从来都是一往无前,而绝对不会被困难所阻挡。
他相信,他一定可以带领英勇的帝国皇军取得最后的胜利,敌人这么猛烈的炮火攻击,绝对不可能持续太久,而炮火结束的时候,也是他下达进攻命令的时候。
果然正如同他所料想的那样,新一团炮兵连的轰击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一共也才不过半个小时的时间。
半个小时之后,轰击开始慢慢减弱,直到最后彻底停止。
不过炮火停止,战场之上却仍旧残留着炮弹轰击之后的痕迹;战火还在燃烧,无数小鬼子也还在痛苦哀嚎。
半个小时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算太短。
然而这半个小时对于渡边晋一郎来说却是恍如隔世,半个小时之前他还踌躇满志,但半个小时之后,他整个人就如同苍老了好几岁一般。
面容虽然依旧刚毅,但却多了几分沧桑。
同样,这半个小时对于那些小鬼子来说也是恍如隔世,整片战场几乎快被炮兵连给地毯式轰炸一遍。
无数小鬼子在这一次轰击之中丧命,而侥幸活下来的,却也再没有之前的不可一世,更多的都是后怕。
尤其是警卫大队的那些小鬼子,这时候终于知道这群敌军的可怕。
而第五旅团和第二十九旅团的小鬼子因为已经见识过联军官兵的厉害,这会儿倒是从容了很多。
不需要战场指挥官渡边晋一郎下令,小鬼子便开始自发的整合,并救治伤员。
很快,伤亡统计大致统计出来。
受伤的,加上玉碎的,几乎达到了吓人的一半。
原本渡边晋一郎带来1500余名警卫部队的小鬼子,而第五旅团和第二十九旅团加起来还剩下约2500人,加在一起差不多有4000名小鬼子。
但是现在,还有一战之力的小鬼子已经只剩下堪堪一半。
尽管已经在心里有了准备,可当这份战报真正传入他的耳中之时,渡边晋一郎还是被惊得身子一晃,“噔噔噔”向后退去。
如果不是被身后的村上武吉给搀扶住,只怕已经一屁股坐在地上。
“渡边君,你的没事吧”
村上武吉急忙出声询问。
“呼……呼……”
豆大的汗珠不住的从渡边晋一郎额头渗出,并顺着脸颊滑落,接连喘了好几口粗气,他这才慢慢缓过神来。
摆了摆手说道:“我的没事。”
“接下来,我们的要怎么办”
村上武吉继续出声询问。
尽管之前他对渡边晋一郎的态度十分不满,但到
第766章 小鬼子的奸计
“队长阁下,你的觉得,以我军眼下的情况,纵使发动冲锋,最后能拿下敌军阵地么”
听到大队长阁下渡边晋一郎给其解释的机会,小鬼子少尉是心头大定,一块石头总算落下来,而后更是看向他对其反问。
“应该不能。”
尽管渡边晋一郎十分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但沉吟片刻之后还是给出自己内心的答案。
只是他的一口钢牙此刻是紧紧的咬在一起,显然因为憋屈而悲愤到了极点。
“嗯。既然如此,那如果我军再贸然出击,其实也是与送死无异。
当然了,我并不是在否认我们帝国皇军的勇气,因为我大日本皇军乃是这个世界上最勇敢的勇士!
只是我们不能明知不可而为之,去白白的牺牲。”
渡边晋一郎再次点了点头,显然,冷静之后他已经认同了手下少尉的看法。
“你的,继续说!”
“哈伊!”
看到大队长阁下认同自己的看法,小鬼子少尉当下心头大喜,当下再次开口说道:“之前卑职不是说了么,出兵增援的,不仅仅只有我们第三师团,他们第九师团和第十三师团同样也派出援兵了。
不管是第九师团的警卫部队,还是第十三师团的警卫部队,他们的战斗力都不比咱们第三师团弱。”
渡边晋一郎对此没有否认,也没有开口打断少尉的话,而是继续默默的倾听。
“但是。”
小鬼子少尉话锋一转,说道:“他们各自的对手,肯定不如咱们的对手强,不然如果支那每支部队都有咱们遇见的这支部队强,我帝国皇军之前的在华战争也不会如此轻松。
因此,第九师团和第十三师团必然能够突破敌军防线。
我们的,只需要静静的等待,到时候咱们这处敌军阵地也会不攻自破!”
少尉说完,第六联队联队长松山良政和第十八联队联队长村上武吉都十分认同的点了点头。
而渡边晋一郎虽然不愿意如此,最终也只能点头同意少尉的意见,如果可以,他当然也想直接攻破敌军阵地,但现在这不是没有办法别无选择了么
“如此,就按照你的意思去办吧。”
很快,随着渡边晋一郎的命令下达,日军官兵不再如同之前那般,对着联军阵地发动猛攻。
当然了,他们也并没有直接撤军,或者停战,而是象征性的跟联军官兵展开阵地战。
这样既可以最大程度减轻己方伤亡,同时又可以麻痹住敌军,何乐而不为呢
战场后方,渡边晋一郎举目冷冷的注视着联军阵地,眼神之中充满了无尽的杀机,以及恨意。
战斗之前,原本他是信心满满,认为只要警卫部队的帝国皇军随意一冲便能拿下敌军阵地,然而现实却是事与愿违。
出师不利,这就是出师不利。
不过即便如此,渡边晋一郎也从来没有想过要放过新一团和第113师。
只要第九师团和第十三师团成功攻破敌军阵地,然后再从敌军后方杀来。
到时候,就是这群可恶的支那官兵的末日。
渡边晋一郎已经在心里暗自下着决定,到时候一定要将这群可恶的支那官兵给抽筋扒皮,方能解除他的心头之恨。
而现在的他只需要静静的等待。
画面拉回联军阵地。
当炮兵连开始有针对性轰击小鬼子炮兵阵地的时候,杨云便已经迈开脚步,快速朝着前沿阵地赶去。
“团座!”
“团座!”
看到团座杨云赶来,一众新一团官兵纷纷向其打招呼。
因为炮兵连猛轰小鬼子的原因,这些新一团兄弟们脸上全都洋溢出兴奋之色。
“团座!”
二营长张金鹏额三营长刘振海也是赶了过来,因为大败小鬼子,将他们打得不敢再继续冲锋,二人同样十分
第767章 伏击战
“团座,你肯定有对付小鬼子的办法吧”
听到张金鹏的话,刘振海也是神色一振,然后将头重新抬起,一脸希翼的看向团座杨云。
“不得不说,小鬼子的这一招实在太狠,我们还真没有太好的应对之法,不过嘛……”
说道这里,杨云的脸上不由浮现出一抹冷色,而张金鹏刘振海二人也知道他即将说到重要部位,当下不由屏住呼吸,竖起耳朵。
杨云目光扫过小鬼子方向,道:“撤回临淮关之内已经成为必然,但我们却可以在撤离之前在狠狠的干他一票!”
“刘振海!”
“到!”
刘振海身子一振,高声回应。
“你挑选出两百名精锐,留下五十挺轻重机枪。”
“是!”
“张金鹏!”
“在!”
张金鹏闻声也是身子一振,高声回应。
“你组织其余的兄弟,准备跟我行动!”
“是!”
“去吧!”
杨云一挥手,示意二人行动,而他自己则是迈开脚步快速朝第113师阵地走去。
来到第113师阵地,见到第113师师长张少舫之后,杨云便是将他的计划对其讲诉了一遍。
张少舫就差没有对杨云马首是瞻了,因此,在听到他的意见之后,是十分果断便答应了下来。
并拍着胸膛保证道:“杨团长,你就放心的去干吧,我保证在你没有回来之前,除非我们第113师的人全部阵亡,不然小鬼子休想踏上咱们阵地一步!”
“有张长官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杨云也不墨迹,说完之后便直接转身离去。
回到新一团阵地,张金鹏和刘振海分工合作,已经将团座杨云交给他们的任务给完成。
伴随着杨云的一声令下,众军开拔,除了刘振海选剩下的数百官兵之外,还有数十名炮兵连的官兵。
为了赶时间,炮兵连所携带的都是轻型迫击炮。
“团座,咱们这是去哪”
路上,张金鹏一边赶路,一边对着同行的杨云问道。
“去下游阵地!”
不等张金鹏发问,杨云又继续说道:“日军三路出击,肯定各路实力都差不多,而咱们上游阵地的实力明显强于下游阵地。
因此,肯定是下游阵地率先告破,而小鬼子在从下游阵地突围之后,第一件事情必然是挥军深入,直抵临淮关,然而临淮关城墙坚固,小鬼子在没有重武器的情况之下想要在短时间之内攻破几乎没有可能。
是以,我估计小鬼子在挥军深入的同时,肯定会分兵赶过来支援。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跟小鬼子打一个时间差,在上游小鬼子没有赶过来之前,先干掉从下游冲来的小鬼子。”
半个小时眨眼即逝,而杨云也终于带队赶到他计划好的伏击地点。
在赶到临淮关这段时间,杨云可没有闲着,一有时间就去观测地形。
天时地利人和,天时不可控制,人和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唯有地利是最容易也是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能够控制的。
杨云无疑深知这一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