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乱世枭雄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九孔

    君临,希望你能明白一点,并不是我一定要支持晋王,只是我们根本就没有其他的选择,或者说这是我们如今最好的选择!

    鱼俱罗凝视着金城外黄河,用一种略带沧桑的语气淡淡道:圣上之所以一定要换太子,是因为只有晋王杨广的雄才大略才能保住大隋王朝,他在扬州经营南方近十年,安定了反抗不断民心不附的南方,使大隋王朝真正走向统一,他的功绩有目共睹,只有他才能驾驭住野心勃勃的关陇贵族,只有他才能带领大隋开拓进取,走向强盛,而太子杨勇太过于文弱,他将来无法平定因推行汉制而引发的胡乱,就像武泰元年河阴之变,如果不推行汉制,大隋王朝也会像其他胡人建立的王朝一样,无法长治久安,太子杨勇的肩膀太细嫩,只会被门阀世家所摆布。

    叹了口气,鱼俱罗略一犹豫,又接着说道:陛下当年为北周丞相时,在独孤家族为代表的门阀世家支持下,以外戚身份就控制了北周的朝政,为了篡夺北周大权,陛下先是骗北周宗室五王赵王招陈王纯越王盛代王达滕王逌到长安,雍州牧毕王贤及赵陈等五王一起被陛下杀掉,最后在独孤门阀大力支持下任用韦孝宽出兵打败了尉迟迥,消灭了对自己有威胁的政敌。最终逼迫北周静帝以陛下当时众望有归为由下诏宣布禅让。陛下三让而受天命,自相府常服入宫,备礼即皇帝位于临光殿,定国号为大隋,改元开皇,宣布大赦天下。

    而如今的太子杨勇和当年的北周静帝是何其的相似,由他继位,陛下夺北周天下的一幕,很可能再次发生,独孤氏和元氏这些势力庞大的门阀世家对杨氏皇族可没有多少忠诚。所以,太子杨勇担不起这副沉重的担子,为了大隋的前途和强盛,圣上一定要换太子,我鱼俱罗在微末之时被陛下重用,自不会让陛下的留下的江山毁在太子杨勇手中。

    王君临听着鱼俱罗所说,心中感慨,原来不是杨坚鱼俱罗这些人不知道杨广残暴,而是他们没得选。

    历史从时间上划分的时候,习惯性把魏晋南北朝以及隋唐时期,称之为中古时期。而在中古时期,除了无数的战乱之外,还有著名的门阀制度。

    门阀制度形成于东汉时期,在两晋南北朝盛行。自西汉武帝以后,世人崇尚儒学,官僚多以经术而起家。他们授徒讲学,门生故吏遍及天下,形成一种社会力量。

    特别是在九品中正制实行之后,选官只看家世声名。

    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大致上就是指的这种情况。世族垄断了官僚,同时通过相互联姻,构成了一个统治阶层。

    听了鱼俱所说,王君临想起了大名鼎鼎的武泰元年河阴之变,当时统帅尔朱部和六镇之兵的尔朱荣借口祭天,发动军事政变,将汉化鲜卑贵族和出仕北魏政权中的汉族大家杀戮殆尽,六镇胡人从此登上政治舞台,这是中国历史上重大分水岭,影响了中国历史数百年,北周北齐兴起关陇贵族出现隋末之乱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乃至五代十国,都是种祸根于此。

    只是王君临在后世所了解关于杨广的所有资料,都是残暴昏庸的代表,他还是第一次从鱼俱罗的口中听到杨广居然是雄才大略,这让他既感到惊讶,也觉得有些好笑,雄才大略之人会使隋王朝短短数年时间死了上千万人,让一度鼎盛无匹的大隋于二世而亡吗?

    不过,自古以来,成王败寇。李唐夺取了杨隋江山,自然会有一番粉饰。隋炀帝作为亡国之君,不可避免的会遭受诋毁。那么当年作为隋炀帝的对手,太子杨勇自然会被美化。不如此,又如何能凸显出李唐的丰功伟绩?更何况,这《隋书出自唐人之手

    所以,王君临认为自己已知的历史只能作为参考,万不可成为依据。

    鱼俱罗瞥了王君临一眼,他感觉到了王君临先是并不信服,但又若有所思,他心中有些疑惑王君临心中所想,想了一下,又强调道:君临,你要明白一点,大隋其实并不是汉人王朝,它骨子里还是鲜卑人王朝,朝中九成以上的高官都是胡人,依然是宇文泰创造的关中本位制,只不过换了个汉人血统的皇帝罢了,而汉胡几百年的矛盾和隔阂是很难调和的。

    鱼俱罗微微叹了口气,继续说道:最主要的是,圣上得位不正,使他无法彻底变革,更多是妥协,关陇门阀贵族们哪个不是虎视眈眈,若有机会,谁不想取而代之?你以为圣上不明白吗?可是他又敢杀谁?连一个虞则庆,他也是隐忍了十八年才下手除掉,北周八柱国,个个凌驾于朝臣之上,可他谁也不敢动,圣上几次想迁都洛阳,打破关中本位制,但他始终办不到,现在有陛下在,这些关陇贵族还不敢轻举妄动,他若去了,以太子杨勇的文弱和平庸,他必然又是一个孝静帝和魏恭帝罢了,陛下当然深知潜在的危机,太子杨勇耳根太软,心志不坚,做事轻率由心,对汉化之重要性理解不透,让陛下深为失望,所以换晋王为太子是必然的结果,为了大隋江山社稷,陛下只能废除嫡长子。

    王君临半晌无话可说,倒并不是鱼俱罗的见解说服了他,这只是鱼俱罗的一家之言,未必能全信,关键是他对这个时代了解只来自于后世历史记载,很多东西,特别是关于皇帝这一块并不可信,所以他没有发言权。

    但有一点他可以肯定,太子杨勇被废绝不是因为某些野史所说,是因为独孤皇后喜欢杨广,废除立储近二十年的嫡长子是在冒天下之大不韪。现在看来独孤皇后虽然权柄仅次于杨坚,但储君之位依然绝不是一个皇后的个人喜好就能决定。

    不过他也细心地发现鱼俱罗竟几次提到杨广的名讳,这是臣子对未来皇帝的不敬,绝不应该,他忽然意识到,或许鱼俱罗只是忠心于杨坚,并不是忠于杨广,只是他没得选择而已。

    这时,鱼俱罗轻轻拍了拍王君临的肩膀,叮嘱他道:今晚我们二人所说的话,切不可告诉任何人,明白吗?

    伯父放心,此事厉害关系君临很清楚!

    好了,时间不早了,早点回去休息,明早上早些起来,陈刺史和司马刘方的府上还是要去一下的,明天中午的时候再赶路,今晚上就不用回驿馆了,我会派人给你亲兵报信的。

    全听伯父的安排。

    第二日早上,王君临携带着重礼拜访过雍州刺史陈三思和雍州司马刘方后,便又回到总管府准备向鱼俱罗告别,但却被鱼俱罗突然留下再住一天。

    君临,老夫此次见你,发现你精气神明显有所不同,但与破功期的武功高手又不一样,不过看你昨晚与子默比武,力气已经不下于破功期高手,而且更显悠长,只是你武功招数却是太过稀松平常,若是对上真正的高手,数招之间便可见分晓,你气力悠长的优势便难以发挥

    此外,你那把刀虽然质量很不错,但是比起你眼下的力气却是有些不合适了,毕竟当世猛将高手都在破功期,无不力气惊人,他们的兵器分量都很重,正面对敌你会吃亏。我这里有一把宝刀送你,可别拒绝。

    说着话,鱼俱罗从身后仆人手里接过一把刀鞘色泽古拙,略带斑驳之气的长刀。

    此刀的刀身长约两尺六寸,连刀把一起,一共是三尺,刀鞘只是使用最普通的黒牛皮做成,上面没有半点装饰,黑色刀柄,泛着一种妖异红色。

    此刀名叫龙雀,相传为十六国时代,夏国国王赫连勃勃所铸。是老夫在战场上杀了一名破功期大将所缴获,只是老夫从小体质和子默有些像,力大无穷,所以在突破至破功期之后,便耗时三年打造了一柄马槊,自此之后,这把刀就再未饮血。

    鱼俱罗手按绷簧,仓啷一声,将龙雀刀出鞘。

    初阳照映在横刀刀口,竟然流转着一抹妖异血红。




第八十八章 春秋刀法
    想必当年,这把龙雀曾杀人无数吧。才一出鞘,就有一抹淡淡的血腥气。鱼俱罗把龙雀刀收鞘,塞到了王君临手中。

    王君临双手接过,刀出半鞘,仔细打量起来,却是突然想起后世所评中国古代十大名刀,其中就有龙雀刀。

    相传龙雀刀下为大环,以缠龙为之,其首鸟形。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三载:并造五兵,器锐精利,乃咸百炼为龙雀大环,号大夏龙雀。铭其背曰:古之利器,吴楚湛卢,大夏龙雀。苏轼《以双刀遗子由子由有诗次其韵:宝刀匣不见,但见龙雀环。

    君临,老夫当年用这龙雀刀在战场斩获不下五百人,那时候我年龄和你相仿,今日将此宝刀送给你,可莫令它失色。另外今天我传授你春秋刀法呵呵,别担心,我这春秋刀法招数很简单,你一天时间绝对能够学会,主要就是你后面自己练习和感悟。

    鱼俱罗的武学思想和王君临有些相似,也是崇尚简洁实用,他主张以最快最有效的方式杀死敌人,所以他的刀法比王君临在后世所学的格斗刀法还要简洁,包括攻守一共只有九式,初学起来很容易,但是想要真正的学会,又不是简单到走卒贩夫也能学习的。

    总之九式刀法虽然看似简单,但想真正练出来,却非常艰难,因为它这是化繁为简,中间运劲的力道都非常精妙,这就像大师写出的文章,文字都很简单,没有任何华丽词汇,可一般人就是写不出。

    最想要理解这九式刀法的精髓,首先要学会繁杂,然后慢慢地去体会每一步简洁背后的深刻含义。

    所以,九式刀法的每一招后面,又各有九九八十一招复杂的刀法为基础,可就算理解了这些刀法的化繁为简,如果没有相应的训练配合,也一样使不出这种刀法的威力。

    随着练习这春秋刀法,王君临越来越多地体会到了简洁到极致的刀法精妙,每一式简简单单的刀挥出,在他眼中非常简单,可在对手眼中,却是简单得难以抵挡。

    所谓盛名之下无虚士,鱼俱罗身为当代公认武道大家,他所教授刀法果然不同凡响。

    王君临用了半天时间便学会了九式刀法,然后便开始反复练习,而听鱼俱罗所言,他的这九式刀法前期在地面上正常练习,但练熟之后最好是在水底练刀,力量速度爆发以及对力道的精妙控制才能够迅速提升,效果最好,所以王君临毅然选择进入水下练刀。

    他在总管府所住之处院子里面有一个小湖,他褪去衣服,纵身跃入湖中。

    此时正是春中之时,在西北湖水还是有些冰冷刺骨,但以王君临如今的身体却不用在乎,他跳入河中,湖水迅速没过头顶,使他渐渐沉到河底。

    按照鱼俱罗所说,每次须在水底挥刀至少五百下,若是能够挥刀一千下,中途只准换气五次,也就是说他每一次憋气至少要挥刀近两百下,这样规定地目的这就是要逼迫他以最快的速度挥刀。

    果然,任何高深的武技想要练成都离不开苦练,而苦练还伴随着痛苦。

    第一次练习,王君临喝了一肚子的水,才完成两百次挥刀,但第二次的时候便有所进步,为了不被水的浮力推出水面,王君临在湖下找到一块大石,用双腿夹住大石,开始在水中疾速挥刀

    寒冷和水的阻力使他挥刀格外艰难,但一个多小时后,王君临便已习惯,暗黑的湖底,他的刀在迅猛无比地挥动,水面上劈出一道道水波。

    劈出两百下后,他浮上水面,换一口气,又潜入水底,继续挥刀,一次又一次。

    时间不知不觉已经半天过去,到了傍晚时分,这个期间王君临竟然没有休息过,这让一直关注着他练刀的鱼俱罗大吃一惊,想起传说中一些世外高人修炼的内功,再一想王君临的出身,便有些恍然,隐隐感觉王君临之前是在藏拙,心想这一点比自己年轻的时候强多了。

    ‘哗!’一声,王君临又一次浮出水面,这是他的最后一次换气,这一次他要挑战自己。再次潜入水下奋力挥刀,即使有真气的存在,他的双臂已经酸软无比,浑身的每一节骨头都仿佛断裂一般。

    水底无边的黑暗中,王君临强迫自己奋力挥刀,战胜手臂的酸软疼痛,牙根都几乎咬断。

    他已经挥出两百下,已经快到极限,但他挑战的目标是两百五十下,他只觉得浑身的每一个细胞都要爆炸,两百一十五两百一十六两百三十八,这种痛苦使他再也无法忍受,他的肺即将爆炸,他几乎要处于一种缺氧的昏迷状态,虽然曾经经历过一次假死的神妙内呼吸状态,但那是在长枯子全力相助,且机缘巧合之下才做到,事后王君临也尝试过,但绞尽脑汁想尽了办法,可就是再做不到了。

    两百四十八两百四十九

    他双腿一松,身体迅速上升,在即将冲出水面的刹那,他在水中挥出最后一刀,两百五十!

    哗!他终于冲出水面,一股新鲜的空气扑面而来,王君临浑身瘫软,贪婪地大口呼吸新鲜空气

    他慢慢游上岸,此时他的两只手臂酸痛无比,尽管他身怀奇功,但在整整一下午时间中,持续不断的在水中挥刀数千下还是使他的肌肉酸软得难以忍受,后世特种兵和佣兵的训练以及经历早已将他的意志磨练的坚如钢铁一般,这点痛苦他还不放在心上。

    不过王君临却不知道,鱼俱罗在晋升到破功期后,和他如今年龄相仿,都是在水下练刀,可是每次挥刀一千次已经是极限,再坚持下去就会当场在水下晕过去。

    王君临没有立刻去用饭,也没有穿衣服,就这样坐在湖边盘腿闭目打坐开始修炼,不光是经脉和丹田内的真气在恢复,他感觉到体力也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开始恢复最主要的是,他能够感觉到自己的刀法经过一天的苦练,明显有了十足的进步,春秋刀法也隐隐已经入门。

    京都,占地近百亩的昌平王府一座别院之中。

    一名美丽的少妇脸色狰狞可怖,咬牙切齿的问道:将那王君临的消息是否已经泄露给了吐谷浑人?

    回禀少妇人,我们有商队与吐谷浑人暗中有生意往来,当日陛下召那毒将面圣的旨意离开京都时,小人已经派了快马给我们那边的商队进行了安排。前日有消息传来,此事已经办妥。并且与白兰王取得联系,那白兰王想要让我们帮他们掩护,他派五百名死士潜入雍州,伏杀王君临,您看这事要不要答应他们。一名管家模样的人低声说道。

    立刻派人告诉我们的商队,让他们帮助白兰王打掩护,王君临,你杀我父母和弟弟,我一定要杀了你。少妇脸上满是怨毒疯狂之色。

    只是,少妇人,与吐谷浑的商队虽然一直由少妇人打理,可是要不要将这件事情问一下老爷?这名管家有些犹豫的说道。

    这少妇略一犹豫,说道:不用,老爷只是王爷的庶子,能够成为尚书省吏部司勋侍郎极为不易,平日间公务繁忙,还是不要打扰的好。更何况与吐谷浑交易的商队是我父亲死前想尽办法转交给我手上的,老爷也从不过问的。

    小人明白了,少妇人放心,小人一定办妥此事。管家恭敬的说道。

    对了,我让你给老夫人采办的那件礼物准备的怎么样了?管家正要告退,少妇突然想起一事问道。

    那件礼物已经准备妥当,小人已经打听到消息,老夫人正需要此物,这一次定能够讨得老夫人的欢心。管家讨好的说道。

    清明己过,谷雨将临。

    这也是春耕最为忙对的时节,田条间的农人布谷插秧,期盼着丰收的一年。

    自去年那场大战之后,金城陇西天水三郡倒是风调雨顺,去年冬天数场瑞雪,初春细雨绵绵,对农家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春耕之始。只是去年那场大战金城和陇西两郡百姓死伤太多,加之三郡人口本就不如关中和中原多,便造成一些地区土地荒芜,不过城里面倒已经恢复了大战前的繁荣景象。

    王君临一身士子长衫,骑在血鬃马的背上和鱼子默并驾前行,走在最前面。二十名护卫一身黑色劲装,另外还有两辆马车,一辆李春和他的一名仆从坐在里面,另外一辆是拉运礼物的马车,若非眼睛毒辣之辈,只会将王君临看作是一名贵公子出行,绝不会将其联想到大名鼎鼎的毒将身上去。

    在这之前,王君临已经派邓郁卓的副手孙文韬前往京都打前站,一是弄个落脚点,二是打探消息。

    此次前往京都不知道要待多长时间,王君临可不想一直住在没有任何秘密可言的驿馆之中。

    至于长孙晟或者裴元庆家里,若是他愿意,两家应该会很乐意让他借助,但他却不愿意寄人篱下。

    :两更深夜送上,求捧场求月票,求推荐和收藏的支持和鼓励————



第八十九章 困守古庙
    (非常感谢乱x星辰和牧笛狼烟两位老读者的慷慨捧场和月票支持。)

    看着眼前这一片欣欣向荣之景,王君临心里暗自感叹:谁又会想到,在不久短短几年时间,一个强盛的大隋帝国将会轰然崩塌呢?
1...4546474849...57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