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乱世枭雄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九孔

    茶庄宽敞,住的地方很多,食宿条件都很好,知道主公要来,提前已经准备好了,小人这就派人让前面的酒楼给大家送酒菜来,他们家的红烧鹿肉很美味,还有清蒸鲈鱼。孙文韬和邓郁卓一样,本来就是一个商人,不过邓郁卓是雍州本地的商人,而孙文韬本来就是中原的商人,去年那场大战,他正好去西北做生意,结果也是倒霉催的,被吐谷浑人给劫掠走,后来吐谷浑人战败逃往青海湖,他也趁机逃了出来,流落到了高台城成为流民,尽管是一名很优秀的商人,但在那种情况下,若不是王君临将他挑选出来收留,是就饿死或者冻死了。

    孙文韬的热情介绍使鱼子默和展鹏等护卫饿得更加饥肠咕噜,眼中充满期待,王君临笑了笑,说道:孙文韬,你来京都已经快有两个月,应该听过京城五霸吧!

    孙文韬怔了一下,说道:小人遵循主公的吩咐,在开设茶社的同时,也打听一些京城的消息,其中就有京城五霸的信息,小人已经命人将这些消息整理成册,主公先洗尘换衣服,小人这就去拿。

    王君临点了点头,说道:不错,不过刚才我们与京城五霸发生了一些冲突,你现在便派几个机灵点的人去盯着那京城五霸。

    孙文韬立刻答应下来,并且进行了安排。

    御书房内,隋帝杨坚看着御案上一枚玉簪,一脸伤心和愤慨,这是他的宠妃尉迟怜儿的遗物。独孤皇后生病,但晚上依然没有哪个妃子敢侍寝,昨晚上杨坚从独孤伽罗寝宫出来之后,批阅公文奏折,妃子尉迟怜儿送来夜宵,他多日不食女色,便忍不住将尉迟怜儿留下侍寝,不料皇后得到消息,第二天趁着他上早朝之际,派人将尉迟怜儿直接杖毙。

    睹物思人,杨坚又忍不住潸然泪下,想着怜儿的柔情似水和妻子的狠毒善妒,他心中悲痛:怜儿,是朕对不起你啊!

    这时一名宦官低声禀报:陛下,皇后那边传来消息,皇后欲拖着病体来请罪!

    请罪?杨坚冷笑一声,她有何罪?从来都是朕的错,告诉他不用过来了。

    宦官极为了解自己的主子和皇后之间的事情,所以迟疑着没有退下,果然杨坚紧接着便又叹息一声,一脸无奈的说道:去告诉皇后,朕这边有军国大事要思量,无暇见她。

    是!宦官正要下去,杨坚又叫住他,还有,再告诉她,朕从未怪罪过她,让她安心养病。

    宦官离去之后,杨坚发怔半响,长长叹了口气,这时一名头发灰白,脸色红润的老太监,脚步无声的走了进来,行礼道:陛下!

    杨坚一个激灵,抬起头来,皱眉说道:你这个老奴才!下次来见朕的时候,记得发出点声来。

    老太监微微一笑,说道:奴婢记下了。

    杨坚这才说道:说吧!什么事情。

    老太监说道:陛下,奴婢要禀报两件事情,都与毒将王君临有关。

    杨坚眼睛一亮,说道:哦!这小子终于到京城了。

    老太监说道:王君临在一个时辰前刚到京都。

    杨坚点了点头,说道:说吧,哪两件事情?

    老太监说道:昨天傍晚大雨,王君临与长乐公主在峰文县一郊外竹屋因避雨而相遇,两人同在一竹屋内待了一晚上。

    杨坚脸显怒色,喝道:这王君临真是好大的胆子。

    老太监接着又说道:但公主身边侯官禀报,两人并未发生不轨之事,只是王君临作了一首诗,公主听后痛哭了半个时辰之久。

    杨坚脸上怒色消弱大半,一脸惊疑道:作诗?这王君临竟然还会作诗,而且还让丽华痛哭了半个时辰?

    老太监点头道:奴婢已经验证过了,消息属实。

    杨坚叹了口气,说道:第二件事呢!

    王君临和鱼总管的孙子鱼子默一行从延平门进城,鱼子默与杨素的孙子杨嵘等五个京城贵公子发生冲突,杨嵘腿受伤,五个贵公子十三条獒犬全部被王君临护卫射杀,一半护卫被打伤,王君临带人扬长而去,杨嵘等人只知道王君临是边城果毅都尉,但还不知道真实身份。老太监以最简短的语言,不带任何偏颇的将事情描述。

    杨坚闻言,眸中精光闪动,说道:王君临如今在何处?

    老太监说道:王君临没有住在驿馆,而是住在南城一处茶社中。

    杨坚眼睛一眯,略一沉思,笑了笑,说道:这件事情有意思,时刻关注,第一时间向朕报告。

    老太监躬身说道:奴婢谨遵陛下旨意。

    城北长孙府上长孙晟正在书房里面看书,这时书房门被人推开,却见一个中年美妇牵着一个扎着三鬟髻的小丫头走进来。

    那小丫头年纪大约在六七岁的样子,生的粉雕玉琢,犹如白瓷娃娃一样可爱。她一进屋,就挣拖了美妇的手,张开手臂欢叫道:爹爹,抱抱!

    观音婢,爹爹忙了一天,很累,你莫要吵他。

    不管不管,就是要爹爹抱!

    长孙晟清瘦的面颊,露出一抹慈祥笑容。

    他蹲下身子,把小丫头抱起来,然后用额头抵在小丫头的额头,让小丫头开心的咯咯直笑。

    夫人,是要用晚膳了吗?

    长孙晟抱着小丫头,在书案旁坐了下来。

    长孙这个姓氏,早在西汉时就已经出现,但此长孙并非彼长孙,大隋京城的长孙氏,源自于北魏皇族之后,当年魏孝文帝改汉姓,变拓跋为元姓,还有一支则变为长孙姓,意思是说王族长门的子孙。在后来编纂元氏志时,设立堂号为霹雳堂。

    虽然长孙氏也是关陇集团中的一员,可比起其他关陇贵族,长孙氏的人丁并不兴旺。

    北周年间,只出了一个长孙俭,在开皇初年担当过荆州总管。

    到长孙晟这一辈儿的时候,人丁似乎比之早先更加稀薄。除了长孙晟之外,还有两个同族兄弟,以至于难以和其他门阀世家相提并论。不过,这也是相比其它门阀世家,杨坚更喜欢重用长孙晟的原因。

    那中年美妇,正是长孙晟的夫人高氏,说起来,高氏还是北齐皇族之后,嫁给长孙晟,生有一子一女。长孙晟有三个儿子,长子长孙无乃是前妻所出,也是最具长孙晟风范之人,如今奉命镇守太原。

    次子长孙无傲,三子长孙无宪,都是妾室所出。

    长孙无忌是四子,也是长孙晟最为看重的儿子。

    也不知长孙晟是出于什么考虑,却把长子的功勋,让给了妾室所出的次子长孙恒安为鹰扬郎将。不过私下里长孙晟还是更喜欢小女儿,也就是他怀中的小丫头,长孙无垢,汝名观音婢。

    就在这时,长孙无忌匆匆来临,一脸的兴奋,但在进书房前突然想起什么,神色瞬间收敛,一脸平静稳重的走了进去,先是恭敬的给父母行礼,尔后才说道:父亲,刚刚延平门周都尉派人送来消息,王君临已经进城。

    长孙晟精神一振,说道:这小子终于来京都了吗?

    长孙无忌笑了一下,说道:君临不光是进了京城,而且在刚进城门后便又做了一件大事。

    长孙晟一脸好奇,道:哦!什么大事?

    长孙无忌说道:君临进城门时刚好遇上杨嵘,贺若锦麦子仲宇文承基郑文毅这五个被民间戏称为京城五霸的贵公子,双方发生冲突,王君临命人杀了贺若锦等人的十三头獒犬,打伤二十多名护卫。

    竟然有此事,实在是太巧了吧!长孙晟眉头微皱,眯眼说道。

    长孙无忌眸中精光微闪,说道:父亲,孩儿已经派人打听过了,这贺若锦等五人平时出城打猎,大多都是从北城门入城,从西城门进城的次数很少,而且从未晚过申时三刻,可是今天却是在酉时才进城。此外,这五人一般都是每半个月出城狩猎一次,可这一次距离上一次才五天时间。

    :第二更送上,今天至少还有两更,敬请大家期待。




第一百零一章 此子不凡
    (非常感谢‘那年那天的我’‘书友18672397’‘书友微风小小’慷慨捧场和月票支持,特别是那年那天的我万币捧场和11张月票,非常感谢。)

    长孙晟面露赞赏之色, 捋着胡须,点了点头,带有考教意味的说道:无忌认为这场冲突是有人蓄意谋划?

    长孙无忌点头道:没错,孩儿认为是有人提前打探到了王君临进城的时间,所以故意安排此次冲突。

    长孙晟眸中精光闪动,皱眉沉思,不知想到什么,久久不语,长孙无忌隐隐知道父亲思索所在,没有吭声打扰。

    娘,我知道王君临,就是那个很凶很凶的叔叔,我上次听二叔说很多人都很怕他。在长孙无忌进来时,便被长孙晟从膝上放下来的长孙无垢,突然开口说道。

    长孙无忌和长孙晟闻言,同时身体一震,齐齐看向长孙无垢,长孙晟苦笑一声,说道:夫人,你先带观音婢下去,然后吩咐下去,设宴给王君临接风洗尘。

    高夫人知道这父子二人有极为重要话要谈,便带着长孙无垢离开了书房。

    父亲,难道这真的是陛下暗中指使人所为?长孙无忌略有些愤慨的低声说道。

    长孙晟脸色微变,转头看了一眼在书房外花园中修建一位仆人,确定书房里面的谈话那位仆人听不到之后,才低声说道:无忌当记,以后凡是涉及陛下之言,切不可轻易谈及,而凡是谈及,非十分可信之人,不可与其言谈,以免惹来杀身之祸。

    长孙无忌神色那肃然,恭敬行礼,说道:父亲教诲的是,孩儿谨记。

    说到这里,长孙无忌略一犹豫,又继续低声说道:父亲,据孩儿所知,历朝历代凡是皇帝都易猜忌臣子,可是当今陛下虽有容人之胸怀,但却又对世家门阀多有猜忌怀疑之心,这是为何?

    长孙晟叹了口气,神色略显复杂的说道:陛下得位不正,是从其女婿手中夺得江山皇位,所以有些将心比心,总是怀疑其他门阀世家也有此心。不过好在陛下英明神武,若非有真凭实据,从不轻易对任何门阀动手,只是在想法设法削弱各个门阀世家的实力而已。但当今太子和隐太子一个杀心太重,一个心胸狭窄唉!若是陛下不能在有生之年解决贵族门阀之祸患,陛下归天之后,将江山交由后帝,杨广若掌天下,很可能会逼着贵族门阀铤而走险,而隐太子却很可能致使主弱臣强,真会应了陛下的担忧。

    长孙无忌神色沉重,说道:而君临为孤家寡人一个,身后无世家门阀,但又拥有天下无人能及的凶名不说,还有足以与开隋九老相当的赫赫战功。所以,陛下才要将君临召到京城重地,其将其当成一柄利剑,挥舞于世家门阀,削弱门阀贵族的实力。

    长孙晟叹了口气,赞赏的点了点头,说道:无忌,你能看到这一点很不错,但凡事切不可太过自信。

    略一迟疑,继续说道:不过此次君临与杨嵘等五个小辈之间的冲突,也未必就是陛下所安排。当然,对于这样的事情,陛下肯定是乐见其成的。

    已近傍晚,这个时间点去觐见皇帝显然不太合适。王君临正在想着是连夜去拜访长孙晟,还是明日再去,没想到五福茶社外,长孙无忌已经主动找上门来。

    王兄,现在跟小弟去我们家,我父亲已经为你设下接风宴。长孙无忌一见面,随便拱拱手,便笑着说道。

    王君临笑着走上前拍了拍长孙无忌的肩膀,说道:你们长孙家倒是消息灵通,我刚到京城,还不到半个时辰,你便找上门来了。

    长孙无忌笑着说道:不瞒王兄,小弟早就给城门口兄弟交待过了,只要你一进城,便通知我们府上。

    王君临说道:无忌稍等片刻,我换身衣服便跟你走。

    王兄不急,小弟在这里等着咦!这小家伙竟然是只猞猁。说着话,长孙无忌已经一脸好奇的蹲下身子,去瞧小猞猁,他年初的时候跟着长孙晟出使西突厥,路上曾经看见过猞猁捕猎黄羊,知道猞猁实乃不亚于虎豹的西北凶兽,王君临竟然能够蓄养此等凶兽,即使是幼崽,此等事情也极为少见稀奇。

    对于长孙晟能够在第一时间便派长孙无忌邀请他赴宴,王君临心中是颇为愉快的。

    在隋唐历史当中,不管是长孙晟还是长孙无忌绝对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大人物。

    杨坚评价说:长孙晟武艺逸群,适与其言,又多奇略。后之名将,非此子邪!

    而事实上,在开皇年间对突厥的作战中,长孙晟屡立奇功。

    后世成语‘一箭双雕’,也正是由长孙晟而来。但令长孙晟为后世更多的人所知的,还是他的儿女长孙无忌和长孙无垢,前者为名相,后者为贤后。

    换过衣服之后,王君临将鱼子默叫来介绍给长孙无忌认识,本来想将鱼子默也带着一并去的,但鱼俱罗有过交待,让鱼子默到了京城之后第一时间先去见鱼成青。鱼成青是鱼俱罗第二子,在京都兵部任职,但只是一名正六品的昭武副尉,比王君临正五品果毅都尉低了两级。

    王君临在金城鱼俱罗府上的时候隐隐听说鱼成青做了一件让鱼俱罗很不高兴的事情。不过,鱼俱罗没有给他说起之事,且这毕竟是鱼家的家事,王君临自不方便询问。

    所以王君临带着礼物跟着长孙无忌离开之后,鱼子默便直接带着展鹏,以及两名护卫和五福茶社一名带路的伙计也离开了。特意让展鹏跟着鱼子默,是因为这小子心思单纯,但偏偏又杀性极重,担心会惹出事来。

    京城的人都知道,长孙晟从来不收礼物,可这并不代表,王君临就可以空着手去。所谓礼多人不怪,这句话其实极为有理,当然送什么东西,却要费些思量,黄白之物,长孙晟肯定入不了眼。

    长孙晟乃大隋公认的第一神箭手,五石强弓,连珠十三箭,至今除长孙晟之外,无人能够学得此绝技。所以,王君临便让康奥巴马想办法搜集了一根由青海湖百年鱼鳔制成的弓弦。

    晚宴之后,长孙府上其他人散去,只剩下王君临长孙晟和长孙无忌三人。

    一番密谈之后,王君临神色平静的告辞离开,但其眼睛深处却是一脸凝重和杀机。

    经过长公主杨丽华的提点,他已经隐隐知道隋帝召他来京师的用意,虽然百般不愿意,但却也无法。可是他却没有想到,刚一入城门便与京城五霸发生冲突结下仇怨,要知道这五个贵公子在王君临眼中不值一提,可这五人背后所代表的五个门阀世家,却是庞然大物。

    杨嵘祖父是越国公杨素,曾经以水陆元帅的身份,统领二十万大军,一手灭了陈朝,如今官拜尚书左仆射,在朝中官职权位仅次于丞相高颎。

    贺若锦背后则是贺若家族,其祖父是开隋九老中的上柱国贺若弼,同时也名列十大将军榜之列,如今官拜右武候大将军。

    而宇文承基祖父是右屯卫大将军宇文述,麦子仲老爹是左屯卫将军麦铁杖。

    郑文毅父亲郑元寿是仪同大将军,比前几人官职低了一些,但郑家却是北方高门望族,自北魏的时候,便与博陵崔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范阳卢氏清河崔氏太原王氏并称为五姓七家。

    总之,王君临虽然不至于因为与这五家小辈的一场冲突便和五大势力结仇,但终归是已经有了间隙,当然这前提是这件事情再没有后续,可这怎么可能?那五个小辈哪一个不是嚣张的主,即使知道他的真实身份,也绝不会善罢甘休。

    按照长孙晟所言,隋文帝当不会在没有见自己面之前,便用此手段让自己与这五个家伙发生冲突。可若不是杨坚所为,那只有昌平王府了。王君临一脸杀机,隋帝想要将自己当成其一柄利剑,他一时无力改变这件事情,但为天子做事,自会有相对等的好处。可若是昌平王府所设计,他王君临即使势单力薄,也要想办法让昌平王府付出代价。
1...5253545556...57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