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宫妖娆:太后,悠着点!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大小枕头
“在宫里的地位迅速上升,很快爬到了仅次于皇后的位子,并且替光宗抚养日后的皇太子朱由校,地位由此更加特殊,几乎掌握了后宫的实权,但是她的野心不止于此,抚养了皇太子还不够,还盼着当个名正言顺的皇后。”
“于是,西李选侍便与明神宗的宠妃郑贵妃勾结,彼此吹捧,郑贵妃请求封西李为皇后,西李则请求封郑贵妃为皇太后。”
苏嬷嬷道:“那她的请求明光宗答应了吗”
青菀笑道:“若是答应了,她还能叫李康妃吗早就成李皇后了,当时光宗生病,病中也得不到好好休息,经不起两个女人一再唠叨,于是召集大臣,命封西李为皇贵妃。”
“但是西李选侍躲在帷幕后偷听,听到皇帝只封她为皇贵妃,而不是皇后,打死也不干,把朱由校从帷幕后推出来,扬言说要封皇后。”
“大臣愕然,皇帝不应,礼部侍郎孙如游上奏说:“皇贵妃位同副后,乃是册封皇后必经的流程,不如先封皇贵妃,再晋皇后之位,明宣宗的皇后孙氏当初也是由皇贵妃到皇后的”,巧妙地将西李选侍封皇后一事拖延下来。”
第九百四十一章:养母难以成太后(3)
青菀叹道:“是啊,这皇太后的位子,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坐的,杨淑妃是历史上一个极为特殊的例子,在此后将近一千年里,再无一位妃嫔能像杨淑妃那么好的福气,直到……”
苏嬷嬷续道:“直到先帝驾崩,皇上登基,才出现您这样一位太后,您是继杨淑妃之后的第二位养母太后。”
青菀道:“其实,哀家这个太后并不能算是养母太后,当初皇帝看哀家病重,迫于压力下旨尊封太后,但是碍于大清祖制,只有先帝皇后和皇帝生母才能成为太后。”
“为了不破坏祖制,惹人非议,他谎称先帝留下遗诏,说要立哀家为皇后,以先帝皇后的身份尊哀家为太后,所以哀家这个太后不是养母太后,而是嫡母的母后皇太后。”
“这也是哀家运气好,赶上先帝的三位皇后先后离世,后位空悬,所以哀家才能顶替上来。”
苏嬷嬷呵呵一笑:“可皇上不是先帝,他的后宫是有皇后存在,即便皇后现在被幽禁,但皇后就是皇后,天无二日,国无二君,皇上的后宫也只能有一位皇后,皇后不死,兰妃如何能让来日的新帝下旨尊封她为太后呢”
青菀笑道:“是啊,哀家是以先帝的皇后当上太后的,与杨淑妃的情况大不相同,哀家之所以要保住皇后的后位,也是提防着兰妃,她当复制哀家的人生,想都别想。”
苏嬷嬷笑道:“兰妃是个聪明人,她之所以妄想复制太后荣光,无非是为了皇后没被废而气昏了头,等日子久了,她渐渐就会想明白,太后的福气运气不是她所能拥有的。”
“再说了,当年皇上尊封
第九百四十二章:该来的终究会来
苏嬷嬷满脸不解:“为什么”
青菀摇了摇头:“你不会明白的。”
因为咸丰十年,正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山河沦陷,主权丧失,国不成国,家不成家,充满了耻辱与血泪。
时间如同一匹华美的丝绸徐徐展开,转眼便来到了咸丰十年。
这一年,既是青菀充满希望的一年,亦是她所不愿意看到的一年。
于她个人而言,咸丰十年变故横生,皇帝即将驾崩,她辛苦筹划多年的计划终于得以实施。
可于天下而言,咸丰十年代表着耻辱与苦难,身为中华儿女的一员,青菀实在不愿意见到国耻发生在自己眼前。
所以,青菀的内心是十分纠结的。
就在这种纠结的心理中,第二次鸦片战争悄然爆发。
其实,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源自于第一次鸦片战争带来的后患,借着第一次鸦片战争,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相继侵入中国,但是西方列强不满足已经取得的特权和利益,蓄意加紧侵犯中国主权,进行经济掠夺。
借着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咸丰倾力镇压,无暇分身之时,英法再次染指中国。
咸丰四年英、美、法三国向清廷提出修约等要求,遭到咸丰拒绝,故而导致英、法两国于咸丰六年再次对清廷宣战,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攻占广州,但被击退。
咸丰八年三月,英法联军以及英、法、美、俄四国公使抵达天津大沽口外,要求所谓“修约”。
咸丰谕令直隶总督谭廷襄“以夷制夷”,对俄示好,对美设法羁縻,对法进行劝诱,对英国则严词质问。
第九百四十三章: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帝国主义当局分别再度任命额尔金和葛罗为全权代表,率领英军一万五千余人,法军约七千人,扩大侵华战争。
四月,英法联军占领舟山,六月英侵略军占大连湾,法侵略军占烟台,封锁渤海湾,并以此作为进攻大沽口的前进基地。
俄国公使伊格纳季耶夫和美国公使华若翰也于7月赶到渤海湾,再次以“调停人”为名,配合英、法侵华战争。
咸丰在大沽战役获胜后,幻想就此与英、法帝国主义罢兵言和。
当英、法军舰逼临大沽海口时,咸丰还谕示僧格林沁、恒福不可“仍存先战后和”之意,以免“兵连祸结,迄无了期”,“总须以抚局为要”,并派恒福与英、法使者谈判。
前敌统帅僧格林沁则以为敌军不善陆战,因而专守大沽,尽弃北塘防务,竟不知给了敌人可趁之机。
英法联军便由北塘登陆,进占天津,他们在北塘登陆,没有遇到任何抵抗。
不到三日,攻陷塘沽,水陆协同进攻大沽北岸炮台。守台清军在直隶提督乐善指挥下,英勇抗击,但咸丰本无抗战决心,命令僧格林沁离营撤退。清军遂逃离大沽,经天津退至通州。
又过了半个月,大沽失陷。侵略军长驱直入,占领天津。
咸丰急派桂良等到天津议和,英、法提出,除须全部接受《天津条约》外,还要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增加赔款以及各带兵千人进京换约,咸丰予以拒绝,谈判破裂。侵略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清政府再派怡亲王载垣、兵部尚书穆荫取代桂良,到通州南张家湾议和。
由于双方争执不下,谈判再次破裂,并掳去英国派往负责洽谈停火之谈判代表巴夏礼和士兵等39人。
清朝大军与英法联军在八里桥展开激
第九百四十四章:加起来就是逃避
金军官兵饮酒作乐,还常常强迫宋徽宗和宋钦宗像侍从一样侍立一旁。
妃嫔像歌姬一样唱歌跳舞助酒,离队小解的嫔妃和公主,则直接遭到金军士兵的强暴。
到达金国首都会宁府,金人还要举行献俘仪式,宋徽宗宋钦宗两位皇帝,还有后妃、宗室、诸王、公主和驸马等,都得穿上金人百姓的服装,头缠帕布,身披羊皮,袒露上体,到金人的宗庙行牵羊礼。
宋徽宗与宋钦宗姿色衰退的嫔妃300余人被没为奴婢,为金人浣洗衣服,其他的宫女,甚至包括皇家帝姬,名门闺秀,则成为金人军队的“慰安妇”,不可谓不凄惨。
如今英法联军逼近北京,正如北宋年间金兵大举南侵,宋徽宗和宋钦宗父子,以及他们的皇后、妃嫔、皇子和公主下场如此凄惨,不得不叫人惕然心惊。
所以,消息一传来,不但前朝后宫人心浮动,后宫妃嫔亦是战战兢兢,惶惶不可终日。
相较于历史上的金兵,外国这些洋鬼子更加凶残,尤其是不可描述的这一块,比之国人还要雄猛,要是真被洋鬼子给玷污了,那她们还不如死了算了。
虽然早就猜到了事情会发生,也做好了准备,但是战争爆发之后,青菀还是心绪不宁,心里这根弦绷得紧紧,片刻不敢放松。
因为她知道,现在是最关键的时候,不能有半点闪失,否则一子落错,就满盘皆输了。
然而,青菀焦急归焦急,但是多年的深宫历练,早已陶冶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气度,面色一如寻常般平静宁和。
青菀见咸丰这段时间一直泡在养心殿商议朝政,不曾进入后宫,也不曾来寿康宫请安,唯恐事情生出变数,便把他给叫了过来,一探虚实。
 
第九百四十五章:留京之人
咸丰道:“皇额娘,儿子也不想这样,但是洋鬼子恃强凌弱,气势汹汹,大军根本抵挡不住,儿子若是不走,只怕要落得徽钦二帝一般下场了,到时候大清江山可真的完了。”
青菀厉声道:“大清祖训,凡失寸土者,不为爱新觉罗子孙,死后不得入列祖灵位,这一点你不是不知道吧”
咸丰面色一凛,汗涔涔道:“儿子明白,但洋鬼子实在太厉害了,若是不走的话,一切可都完了,有道是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还请皇额娘理解。”
青菀沉吟半饷,叹道:“这爱新罗觉的子孙,是一代不如一代了,罢了,你是皇帝,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吧,只是有一件事,哀家不得不问皇帝”
咸丰忙问:“不知何事”
青菀深深道:“皇帝拖家带口去木兰秋,暂避风头,那京城这边怎么办,总不能任由洋鬼子烧杀抢掠,肆意践踏百姓吧”
咸丰眼中闪烁不定,道:“这件事嘛……儿子自然会留下一人主持大局,以及和洋人议和,争取早日回京。”
青菀道:“那人是谁这京城是权力中心,非同小可,不能由外臣插手染指,故此留京主持大局之人,必是皇室中人,不知皇帝预备安排谁留下”
咸丰见青菀目光精锐,字字犀利,已然猜到了留京之人是谁,便赔笑道:“留京主持大局之人,儿子自然妥善安排,不劳皇额娘挂心,毕竟后宫不得干政,皇额娘身为太后,应该更加明白这一点。”
青菀冷笑道:“好一个后宫不得干政,只是这留京之人既然是爱新觉罗氏的男子,那便是皇族家事,国事哀家置喙不得,那家事总可以说一说吧。”
&nb
第九百四十六章:哀家刚才这出戏演得如何?
咸丰面色沉稳如磐石,岿然不动道:“皇额娘何须动气,儿子也舍不得让六弟留在京城,但如今洋鬼子逼近京城,儿子若是离开的话,必然要留下一人主持大局,六弟是亲王之尊,又是皇族中人,长年与洋人打交道,是最合适不过的议和人选,也只有他才能和洋人谈好条件,让洋人退兵,解除危机,所以纵然有风险,儿子也不得不将他留在京城。”
青菀听得心头一颤,如坠寒冰之中,仰面悲怆笑道:“皇帝还是以江山社稷为重,不顾自己亲弟弟的死活,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你真是哀家的好儿子、儿的好皇兄啊!”
咸丰听得脸色大为难堪,还是以恭顺的口吻说道:“皇额娘叱责,儿子无话可说,但六弟是留京与洋人议和的最佳人选,就算皇额娘会责怪,儿子也不能不做出选择。”
青菀气得浑身发抖,连连笑道:“好,好,好,皇帝既然主意已定,哀家也不能说什么了,果然是最是无情帝王家,哪怕是天潢贵胄,也逃不过被人当棋子摆布的命运,哀家可怜的儿子啊!”
咸丰眼中闪过一丝喜意,旋即含笑道:“皇额娘不必过于担心,六弟已经是成年人了,会保护好自己的,等皇额娘再次回京,一定能看到六弟生龙活虎地站在您面前。”
青菀颓然冷笑道:“恐怕到时候,哀家见到的就是自己儿子的尸骨了。”
咸丰毫不理会,对着青菀深深一揖:“前朝还有事,不打扰皇额娘安歇了,儿子先告退了。”
青菀看着咸丰扬长而去,就跟川剧变脸一样,脸上的悲伤迅速消散,化为一抹阴恻恻的冷笑。
青菀看了一眼苏嬷嬷,笑着问:“你说说,哀家刚才这出戏演得如何”
苏嬷
第九百四十七章:从容布置
苏嬷嬷笑赞道:“太后这招以退为进,欲擒故纵之计,真真是高明啊!”
青菀笑道:“哀家若不这样,皇帝岂能放心将儿留在京城皇帝驾崩,新帝登基,小皇帝年幼,皇权必然旁落,要是儿不能京城的军事力量,来日我们母子又怎么能夺大权呢”
苏嬷嬷感叹道:“太后为了王爷,真真是费尽心思了。”
青菀微微一笑:“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儿当年与皇位失之交臂,哀家一定要帮他拿回来,就算碍于礼法,他不能当皇帝,却可以在死后追封为皇帝,享受万世香火,这样哀家心里才能好过一点。”
苏嬷嬷叹息一声,又道:“可太后不担心王爷留在京城会遭遇危险吗毕竟洋鬼子那么凶残。”
青菀道:“说不担心是假的,但是富贵险中求,何况是至高无上的皇权,以儿的机变无双,哀家相信他一定可以平安度过的。”
历史上的奕,就是在咸丰逃往避暑山庄之前,被咸丰全权授命钦差大臣,负责与英、法、俄谈判,并且签订了《北京条约》。
而后,咸丰驾崩,他掌控了京城的军事力量,与两宫太后联手,发动辛酉政变,诛杀八大臣,成功夺取政权,被授予议政王之衔,登上晚清政治舞台的。
青菀缓缓走到梳妆台前坐下,看着珐琅彩八棱镜中的自己,青春靓丽,花容月貌,被时光格外眷顾,不曾衰老半分,显得那么虚幻迷离。
青菀抓了一把黄杨木梳子,漫不经心地理了理青丝,漫笑道:“这一天,哀家足足等了十年了,是时候办好一切了。”
苏嬷嬷会意一笑:“奴婢明白,奴婢与徐公公、小李子等人,一定会全力配合太后,创造美好绣锦明天的。”
&nbs
第九百四十八章:避暑山庄(1)
咸丰十年,原本是咸丰最为期待、最为憧憬的年份,因为在这一年,他登基正好满十年,而且还赶上了自己的三十大寿。
古语有云,三十而立,可见这个年纪对于男人的重要性。
然而,三十而立,对于如今风雨飘摇的大清江山、对于咸丰这个守业无成的战乱天子而言,却是一个极大的讽刺。
三十而立,如今年过三十的咸丰,却被千疮百孔、江河日下的大清王朝赋予的千斤重担,压得喘不过气来,如何还能再立得起来
大清王朝立国两百年,历代帝王从未遇到的难题,一股脑儿地压在咸丰的头上,简直是不堪重负了。
原本咸丰还打算好好筹备他的三十大寿庆典,结果被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给毁了。
随着英法联军渐渐逼近,咸丰想要逃离北京的念头一天比一天强烈,但他不能明确表示出来。
自己身为一国之君,大敌当前之际,要是抛弃宗庙社稷和天下的臣民,自己先去逃命,那岂不是要遗臭万年吗
所以,咸丰就暗自授意自己的心腹大臣僧格林沁,上书建议自己举行木兰秋,以此为由,逃离京师避避风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