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修真时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零点Q
在实际应用中,施用刀法杀敌,要稳、准、狠,就是看准了再出刀,不可盲动。
好比射击打靶,没有瞄准就抠扳机,只会浪费子弹,眼神也是一只无形的手,用眼神盯住对方的两眼,可弥补手的不足,看他一眼要吓他一跳,叫做神打。
眼为心之苗,看他的眼神,便知其心思,只要盯住对方两眼,即可管其全身。
观其两肩管其两臂,因其动手臂前肩先动,观其两胯管其两腿,动腿脚前胯先动,不被对方耍花枪所迷惑,这是量敌、侦察、监视的功夫,知己知彼方可百战百胜。
在生死搏杀关头、不胜必败、败必死,所谓“不打你勤,不打你懒,专打你没有眼”,正是如此。
常乐在运刀时是向左右两面分张,并且反复两次分张动作,即防左上枪刺和防右下枪刺。
常乐右手举刀,刀尖朝上,立刀向身体左侧格挂,右手腕里裹,以刀背滚挂,护住身体左侧。
第423章 假想
常乐右手举刀,刀尖朝上,刀刃朝左,以刀背向左格挂,护住上体左侧,同时松右肩,坠右肘,右手腕里裹,上体略向前倾并向左侧转。闪舞
他意想左腿内侧,由左内躁往上到大腿根再往上到左腰间,这样右刀左挂的效果就有了,再左后勾手略向右移,则是左挂刀的辅助劲源。
常乐这一刀是假设对方枪向他左上刺来,他便顺势以刀体接其枪杆往左后方挂带,使来枪落空。
他重心右移,右腿独立,左膝提起,右手刀沿身体左侧贴身绕至右前方。
常乐将尾骨端回找右脚跟,并对准右脚跟,然后一想右腰,右腿就立稳了,再以左腿追右臂,使左膝提起。
这是假设对方枪刺他左腿,他即以刀体格拦彼枪,与此同时左膝提起以躲闪来枪。
常乐再把左脚向前落步,随即屈左膝前弓,右腿蹬直成左弓箭步,左手虎口叉于刀背中段,随即向左脚前上方平托,刀尖朝前刀刃朝上,高与喉平,右手推刀柄,使刀尖向前平扎。
常乐进步、进身、进刀,眼到、刀到、脚到是谓“三尖相照,三尖齐到”。
这一招是假设将对方右枪拦开后,随起刀尖照对方上盘之喉肩胸等处托扎。
横刀,刀刃朝上,两手向上推举,形如白鹤亮翅,而手掌高举,手指展开,状如仙鹤翅膀之羽梢。
所谓的“单刀看手”指看空手,右手握刀左手空左右手协调配合相辅相成,此刀式在左手配合持刀手向前上横推刀背时,左手五指分张。
而五指喻五行,大拇指阴面系于脾,其性属戊土阳面系于胃,其性属己土,脾胃皆属土,食指阴面系于肝,其性属甲木,阳面系于胆,其性属乙木,肝胆皆属木,中指阴面系于心,其性属丙火,阴面系于小肠,其性属丁火,心与小肠皆属火,无名指阴面系于肺,其性属庚金,阳面系于大肠,其性属辛金,肺与大肠皆属金,小指阴面系于肾,其性属壬水,阳面系于膀肤,其性属于癸水,肾与膀胧皆属水。
在掌心中又分上下左右中,上为心火、下为肾水、左为肝木、右为肺金、中为脾土,这就是掌形之内涵所在,人的手指屈伸,既锻炼五脏六腑,又有技击作用,一举两得。
常乐把左脚尖微向里扣、右脚尖微向外摆,重心移至两腿间,膝盖尖外敞对向脚尖,屈膝蹲坐成马步,右手抽刀,使刀身横平于头顶前上方。
马步又名“骑马蹲档步”,两脚尖外摆,敞膝而裹档,肛门括约肌自然抓提,所谓“地门常闭”,丹田气充实。
其最重要的是意想环跳穴找阳陵泉穴,这样你会感觉到档下恰似有匹大马,坐骑着稳稳当当的,底盘稳当,上肢发力来劲。
这一招是假设对方枪劈头下砸,常乐随以横刀上架,刀刃朝上截其枪杆或手臂,以护住头肩。
常乐左脚尖微向里扣,重心移至左腿,左腿伸膝立直,右膝提起,同时双手趁势向上推刀上架,其意注左腰间,如此既能立稳,又利于发劲向上推刀,同时右脚暗含踢击之意。
此刀式为象形动作,横刀由前上方往脑后降落至肩背,其运行轨迹形似风卷荷叶,而人的头部喻为花蕾,即荷叶刀藏到了花蕾的后底下,为脑后藏刀。
常乐将左膝微屈,右脚向左腿后背步倒插,脚尖着地,同时两臂屈肘向背后松坠,使刀背搁于脑后之肩背处。
他松肩坠肘,松腰沉胯,屈膝蹲身,两臂尽量后展,以刀体的粘住顺遂劲往后下空闪对方来枪。
常乐再将两脚掌辗转,使身体向右扭转,左手心扶于刀环后部,指尖朝上,随身体扭转到位时,指尖右倒,拇指朝下,然后屈右膝前弓,左腿蹬直,左
第424章 为刀所迷
常乐左脚向西南方迈进一步,随屈左膝前弓,右腿蹬直,同时左手扬起至左前上方,手心托天上撑,右手刀似离弦之箭,疾速向西南方直扎,臂与刀成水平直线。
他左手上扬,开左腋下极泉穴,松开肚皮贴左大腿根,左胯回抽,右胯前送,以助扎刀成整体劲,以左手护头,右刀直扎对方心胸。
常乐左手向右下回圈,虎口卡于右肩前,左肩找右手,右腕内旋,手背贴左肩,使刀体低垂于身后,刀刃朝外,同时左脚尖里扣,上体向右扭转,尾骶骨对正左脚跟。
常乐先走眼神,向右后方扫视,设想身背后有敌情,故急转身以应敌。
他右脚向右横开一步,随屈右膝前弓,左腿蹬,右手刀从背后绕至身前,落藏于右胯外后下方,刀刃朝下刀面贴于右膝,刀尖微露于腿前,左掌沿刀背捋按,一捋即离,随立掌于右肩前。
常乐左臂内侧与右腿内侧相呼应,右肩井穴从身背后去找左环跳穴,此为上下肢,前后,内外三合。
常乐再将左脚向左前方斜上一步,左膝微屈,重心移至左腿,右脚越过左脚向前盖踩,两腿成交叉步,尾骶骨对正左脚跟,上体转向东北,右手刀向左前上方穿出,刀尖朝上刀刃内旋,朝向左上方,左手扶于右腕处。闪舞
他意注左腿内侧,这样下盘既稳,出刀又得劲,是左腿与右竹内侧上下交叉相合劲,实际是进步、进身、进刀,以刀刃与对方臂、腕处交叉锉剪,损伤其持枪手腕。
常乐右手刀刃外旋,随向右后方抡挂至身后,右劈与刀成一水平直线,左手扶于右肩前,同时上体略向右转。
此势常乐还是先走眼神,视线由前上方转视右后方,刀追眼神,向右后方抡挂,上体右转,重心不变。
俗话说“刀乃侠盗使”,可是当单刀遇见长枪,也觉得很难对付。
所以执刀者须从最困难处着想,方可保命存生,而欲立不败,首靠眼神。
“眼神练得精,制敌占上风。”要严密监视对方的一举一动,上中下、左右中,顾住三前盼七星,打量对方长短处,扬我之长展刀魂。
要用眼神盯住对方两眼,眼为心之苗,心怎么想,眼怎么动,盯住两眼管全身。
若是对方先舞动手脚或乱耍花枪,乱吼乱叫者,那是恐吓,或为自己壮胆,我应神定气静,勿被假象所迷惑,不要因为对方害怕反而自己发愣。
如若对方虚晃一枪回头就走,此属佯败,佯败不可追,追时须稳重,冒失易上当,提防回马枪。闪舞
枪杆子虽然长,但木杆经不住刀砍。所以,刀见枪来,则与其交十字,左拨右打上架下截,硬挡硬磕,猛砍猛劈,刀如猛虎,虎虎生风,敢字当头,“摧枯拉朽”,眼快刀疾,以神压敌,眼到刀到,刀神合一,此即为用眼神的基本法则。
当然光靠眼神是不行的,刀法就是用刀体攻击敌人、保护自己的方式方法,练刀必须得法,要懂得刀点。
每一动作,每招每势的技击作用,是攻是防,或攻防兼备,还是单纯性防护,心里必须清楚明白,要会练会用,还要熟练精巧,能灵活应变,否则就是盲修瞎练。
劈是主要攻击性刀法之一,所谓“刀劈剑刺。”
刀由后上向前下直落为劈,力达刀刃,臂与刀成一直线,劈刀时要求松肩伸臂,刀身一体。
劈刀似以斧劈柴,“势如破竹”,以刃口由上向下劈击敌之头、肩、手、臂或枪、棍等器械,双手举刀下砍也是劈法之一。
抡劈刀除沿身体左侧,或右侧划圆抡劈外,还有左斜劈刀、右斜劈刀等斜劈法。
劈刀的意念要先想刀背粗,后想刀刃细,如此可增大刀的杀伤力度,再就是意想左手虎口大张,尽量往
第425章 大道至简
此外还有向后、向下至脚面的扎法,还有圈扎、正扎、反扎,圈扎是以刀刃朝外,刀背朝内,刀身扁平放置,以刀尖扎戳之,正扎是以刀背朝上,刀刃朝下,直臂向前扎出,反扎是以刀背朝下,刀刃朝上,屈臂向前推送,取弓步配合。闪舞
刀刃朝左,由前向左弧形抽回为抹,力达刀刃,旋转抹刀要求旋转一周或一周以上,左右手相配合,协调一致。
截法为割断之意,势如拉锯断木,前臂内旋或外旋,使刀刃斜向上或斜向下推伸为截,彼枪棍到近处以刀迎之为截。
截法一般用于截膝、腕,截枪、棍,常用的截法有横截、竖截、左截、右截、上截、下截和后截等。使刀横置,刀刃朝上或朝下,以刀刃截敌之臂或枪棍为横截。
引高刀柄,使刀尖下垂,截敌之内腕,左手虎口朝下,手臂靠近右肋为竖截,左截使刀尖朝上,先避开敌械,身向右移,刃向左截,如推锉之势击其臂、腕。
而右截要领与左截同,惟方向相反,上截刀斜向上,下截刀斜向下,刀尖朝体后为后截,左手附于右腕,取虚步弓步均可。
推刀则是攻防兼备的刀法之一,刀尖朝下,刀刃朝前,左手挟于刀背前部,助右手用力向前推出为立推刀,刀尖朝左为平推刀。
常乐将刀尖下垂,刀经左胯贴身往右后侧翻腕反提刀柄,高举过头,忽矮身形,刀绕身一周,撤右步变压刀式。
这是过脑刀,在绕转时要先柔后刚,用力翻腕抡刀绕回,速度要快,刀在后绕时用力要柔,两手动作配合要协调一致。当高举刀时左手置于右腋下,目凝视前方。
常乐以右手持刀,刀尖下垂,刀背沿左肩贴背绕过右肩,即朝相反方向绕转,刀缠绕时,要贴身迅速转动平抡,翻腕要用力,两手必须配合协调。左手绕右腋下欲从背后去找左肩头,右手绕左肩头找右肩头,先刚后柔,头部要自然正直,不得歪斜,动作要连贯。
“缠头”与“裹脑”在动作上是一正一反,在用法上,正架过头的为“缠头”,反架过头的为“裹脑”。
缠头裹脑在单刀运用较多,故为单刀的特点,“缠”,以刀钩枪棍随其旋转,用刀背粘连黏随不离为缠。
缠法如以条带,或绳索缠绕捆绑物体之势,反提刀柄高过头顶,经身前向左后缠至右后,再返回身前,即以刀绕身一周,是谓“缠头过脑”。
若是反腕提刀从身前往右后,往左再返回身前,也绕身一周即为“裹脑缠头”,“过”为经过,“裹”系包裹之意,均为象形之动作。
托刀则是防中寓攻的刀法之一,假设对方兵器向我上中盘砍扎,我即以刀刃向上迎敌时以腕或器械为托。
然后右手腕由外向里翻,使刀刃朝上,由下横向左上方托起,高过头顶,托刀貌似架刀,但用法各异,架刀一般用于架挡兵器,托刀是托击对手手腕。
而架刀是防中寓攻的刀法之一,刀刃朝上由下向上推举为架,刀高过头顶,力达刀身,手心朝外或朝里。
架刀一般横架于头顶上方,手心朝外为正架,手心朝里为反架,此外还有斜面架对方兵器的。
右手持刀,刀尖朝前,刀刃朝下,刀体藏于右身侧,取弓步藏刀,又称“夜战八方藏刀式”。
扇刀如扇扇子,向左右横撩或以刀背磕开敌器械,随以刀刃进杀。
扇有横扇、竖扇二法。如敌以枪、棍扎戳,我扇开对方枪棍,顺势推刀而进,此为横扇。
如敌向我面部、喉部扎来,我则立刀左打右拨,即所谓“拨打雕翎式”。
刀尖朝上,左右以刀背开器为磕,刀尖由前向七、向后或向下、向右为挂。
刀尖朝下,刀刃朝外,向左右摆动格挡为格刀,如“狮子摇头连三摆”。
旋转格刀要求旋转一周或一周以上,格法在以刀、剑为代表的短兵器中,是主要的防护方法之一,“格、洗、击、刺”是刀剑的主要技术。
格刀有刀尖朝下,用刀刃或刀背向左或右格挡对方兵刃用法,同时还有刀尖朝上,用刀身根部向左或向右格挡对方兵刃的用法。
如左右滚格刀法。“滚”即在刀身垂直轴上向左或向右旋转格挡,以形成迎击力量。格刀时,用力以前臂加手腕为主,并非只上臂
第426章 以拳易棍
千百年来,不乏“以枪化拳”、“以拳易棍”之典故,前辈武者们以其非凡的智慧,将拳术操练之道与兵器技击之法完美的融为一体,于是,便形成了兵器中独有的以拳化棍之法。
常乐从信息中学到的拳法刀法都是一脉相承,这棍法自然也是如此,
常乐发觉,这棍法基本以四平马,虚步等为主要马步,配合步法的进退变化,以“枪、圈、挑、拨、抽、弹、半遮”七大心法要诀运棍,以腕劲带棍,以腰为主宰,来完成棍法。
而由练习六个方向,角度的用棍方法和不同的发劲方式,当棍越长时,发劲越难练,习练者若能将周身筋骨之力轻易凝聚,瞬间发于棍端,则不仅棍劲十分强劲凌厉,锐不可当,更重要的是,强化了拳术发力中的松透弹劲。
信息中认为,兵器不过是手臂的延长,棍法除用于兵器对搏外,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是修炼“力”的秘练法门。
习棍时力从地起,发力在腰,前脚踩后脚蹬,以足催身,以身催臂,臂催手,手催棍,合头、身、棍、四肢为一体,势猛力雄而灵活多变。
以此棍法充分调动人体肩、肘、腕、胯、膝、足等部位协调发力的稳定性,柔韧性与穿透性,从而强化习拳者“发力”的功劲。
常乐右手持棍,立于身侧,全身放松,双脚并拢站立,双臂自然下垂置于两腿侧,舌顶上腭,深吸一口气。
“嘶!”
他保持双脚并拢姿势,双手横持棍于体前,右手心向后握棍端,左手心向前握棍身,双手距离约与肩同宽。
“呼!”
常乐右脚向右侧横开马,成高四平马马步站立,双脚五指轻抓地,保持身心与呼吸的放松,右手握较粗的棍端,拳心向地,左手握棍身,拳心向天,双手握棍横于小腹前,棍身与地面平行,双手距离仍与肩同宽,双目平视前方。
他的肩膊与马步不动,以双手腕运棍,瞬间曲肘发力将棍抖起,与肩齐平,同时头略向左转,目视棍尖,棍身仍与地面平行。
然后常乐仍以双腕带棍,发肘底力向身体正前方将棍弹出,双臂几乎完全打直,随即常乐双腕运棍,迅速曲肘发力,将棍抖回,保持四平马的稳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