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之春秋大业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左将军王凝之




第三十章 风云初定
    邵景明正用枪挑着吴桓的人头,让周围的黄巾军投降,没想到居然有人站出来想稳定军心,这是邵景明不能忍的,于是他顺着声音的方向,看到了高声呼喊的秦质,秦质也看见了他,此时两人都很明白对面的是谁,邵景明废话不多说,直接找了匹马,之后策马飞奔到了秦质面前,一枪直接刺死了秦质,秦质死的时候瞪大了双眼,他还在想邵景明为什么如此轻易地就杀死了他,他还有雄心壮志没有实现,就这么死了吗一旁的黄巾军统统的愣在了原地,邵景明拔出了长枪,冷声道:“投降不杀!”这些黄巾军早已吓破了胆,于是赶忙放下武器投降。邵景明也割下了秦质的人头,之后带着两人的人头返回东门,边走边喊:“吴桓已死,投降不杀!”正在与城内士兵交战的黄巾军纷纷停了下来,他们看到了邵景明长枪上面的两颗人头,都没了战斗**,城内的邵雄也喊了出来:“投降不杀!”在邵雄的带动下,周围的士兵齐声喊道:“投降不杀!”失去了战斗**的黄巾士兵,纷纷放下了自己的武器束手就擒。至此,东门黄巾军除了部分溃逃的,基本都投降了。

    另一边正在进攻西门的其余黄巾军收到了吴桓死亡的消息,众部将都不敢相信,认为这是城内的人在诓骗他们,知道邵景明带着两颗人头出现在西门的城墙之上,城外的黄巾军终于坐不住了,“渠帅真的死了,还有军师也死了!”“现在可如何是好”“撤退吧!”“都打到这了,怎么能撤退”“可是渠帅不在了啊!”众部将议论纷纷,不知道该如何是好,而城下的黄巾士兵,看到了吴桓的人头,纷纷四处溃逃,乱作一团的黄巾部将见势不妙纷纷撤退,至此,会稽城之难就此解除!城内的士兵兴奋地欢呼,邵景明也十足的出了一把风头。而城内的徐圭第一时间就收到了黄巾军败退的消息,徐圭激动地热泪盈眶。邵景明带着两颗人头前往太守府,徐圭亲自出来迎接。“禀太守,在下与留兵曹幸不辱命,成功斩杀敌军渠帅吴桓和其军师。”邵景明道。“甚好!甚好!”徐圭喜道,“本官必定会禀明朝廷,嘉奖各位。”“太守,斩杀黄巾渠帅的功劳就报留赞一个人吧。”邵景明道。“这是为何”徐圭很奇怪为什么邵景明放着功劳不要却要给别人。“本就是留兄斩杀的吴桓,况且留兄还因此被伤了脚筋,以后行动恐有不便,而我还未加冠,要此功劳也无用,不若就给留兄吧。”留赞因为脚筋断了,所以战斗结束之后就去医治了,而在历史上,他就因为这一站而变成了跛子,甚至还因为这件事导致自己闷闷不乐,之后自己割开自己的脚筋,所以邵景明还是希望留赞不会因为这件事而抑郁。“景明真是重情重义之人!本官就依你所言。”徐圭道。

    就在这个时候,邵雄来了,而且还带了个人,此人蓬头垢面,衣服破烂,不知道是什么人。“这是何人”徐圭问道。邵景明也不清楚这个人是谁。邵雄一把抓住那人的头发往后一扯,那人的脸露了出来,徐圭惊呼道:“王参军为何如此”邵景明也有些疑惑地看向邵雄,邵雄道:“此人乔装打扮,妄图出城,被我捉住。这个是他的包裹,里面有些金银细软。”邵雄把包裹往地上一扔,里面果然都是金银珠宝,估计都是王参军这几年搜刮来的。“王参军你为何要出城带着细软是要逃离此处”徐圭问道,“禀太守,今日我军虽然得胜,可东门被破乃是有细作打开城门之故。”邵雄答道。“什么居然还有细作”先前就已经杀了两个细作,但是没想到居然还有细作,而且城门看守森严,不是普通人能随意打开的,所以一定是比较重要人物才能做到。“那细作就在之后太守调来东门的士兵当中!”邵雄掷地有声,徐圭还是不敢相信,“那跟王参军有何关系”徐圭已经隐隐地想到了什么,但是还是不敢确定。“那士兵被我打伤,昏了过去,战事结束之后,我发现他还未死,就审问了他,他说是王参军让他打开的城门。”邵雄答道。“真的是你”徐圭有些不可置信。“太守若是不信,我可将那细作带上来请太守亲自审问。”“不必问了,是我指使的。”王参军突然开口。“果真是你本官自问待你不薄,你为何要做此通敌之事”“我为你尽心尽力却不得重用,而这黄毛小儿,只见一面就得你如此信任,我不服。”“你…你……”徐圭气得半天说不出话。“知道为何太守信我而不肯重用你吗”



第三十一章 天生我才
    却说邵景明跟邵雄在吃饭的期间,还有一个人也来了蔡府,那人就是童渊,之前邵景明就想让童渊直接来蔡府,但是童渊拒绝了,他还是想回到城外的茅屋,但是邵景明预计城外的茅屋可能被黄巾军给毁了,童渊想了想还是觉得先回去,要是真的被毁了再去蔡府。解雇哦自然是不出所料的,不仅茅屋被毁,连里面的一些工具都没了,现在再重新搭一个茅屋很麻烦,因为城内外死尸众多,有的都已经腐烂,所以城外的环境不是很好,童渊最后还是来了蔡府。童渊来了之后,蔡邕叫人给他准备了一间客房,让童渊安顿了下来。

    这边邵景明跟邵雄吃饱之后,天也黑了,两人也是非常疲惫,所以就直接回去睡了,没想到这一睡就睡了三天,等邵景明起来的时候已经是第四天的中午。邵景明起来伸了个懒腰,感觉自己精神饱满,起来洗漱一番之后,邵景明就去见蔡邕了。邵雄在邵景明之前已经醒了,毕竟邵景明最后杀吴桓的时候的确很是耗费精力,而且他还是受了不轻的伤。不过他身体不错,受的伤都没有什么大碍,倒是这次之后他身上有了不少疤痕。蔡邕见了邵景明之后,邵景明跟他大概说了战事情况,当然自己几次身陷险境的事情邵景明自然没说。蔡邕知道了王参军所作所为,自然也是怒骂不止,对于邵景明最后把功劳都让给留赞,蔡邕很是赞赏,他认为做人不能只图名利,更要有情有义。留赞对邵景明不错,而且留赞此战受了很重的伤,脚筋被割断,以后仕途肯定会收到影响,所以应该多照顾他一些。

    这边跟蔡邕聊完了之后,邵景明自然是去找了蔡琰,此时蔡琰正在院子里面,一个人愣神不知道在想什么。“琰儿。”正在愣神的蔡琰回头看到邵景明喜道:“师兄,你醒了啊。”蔡琰在邵景明回来之后就安心了,所以这几天邵景明在睡觉,蔡琰也没有去打扰他。之后自然是邵景明跟蔡琰慢慢说自己在与黄巾军作战的事情。当然,关于自己危险的方面都没有说。蔡琰静静地听邵景明说,然后满脸的崇拜,在邵景明说故事的时候,蔡琬不知什么时候也加入了进来,一脸兴奋地听着邵景明添油加醋的胡扯。直到天黑,蔡琰还有些意犹未尽。

    第二天,刘进派人来请邵景明,之后他们俩见了面,刘进这些日子很是担心,因为如果会稽城被黄巾军占领了,那他这个大户一定得不到好处,甚至还有可能殒命当场。他这几年在这里发展的很好,跟上层人的关系发展的不错,所以这里面的内幕他是清楚地,他当然明白黄巾军能被击破,邵景明是功不可没,他也知道邵景明仗义地把所有功劳给了留赞,所以他对邵景明也是越来越信服。邵景明这些年还陆续告诉他炒菜酿酒的法子,他是真不知道邵景明的脑子是什么做的,能想出这么多东西。尤其是酿酒方法,汉朝的酒普遍酒精度都很低,而邵景明酿出来的酒酒精度很高,但是却很柔,邵景明还给取了个名字就加女儿红,反正这个名字好听又实用,就算这名字在后世的小说影视作品里面已经被用烂了,但是现在汉朝的朋友可不知道这些。

    几日之后,徐圭差人来请邵景明赴宴,徐圭已经处理好战后事宜,所以开始宴请有功之人。因为城内已经平静,所以邵景明自然就不能在城里面策马奔腾了,所以他乘马车到了太守府,这地方邵景明已经是轻车熟路了。到了太守府,门口的侍卫直接给邵景明指引了方向,这些侍卫都是认识邵景明的,所以根本没有阻拦,要是闲杂人等想进去,这些侍卫肯定不会同意的。按照侍卫的指引,邵景明到了宴会厅,里面已经有人在了,不过还没有到全,邵景明看了一眼,大约有一半的人没到,而且邵景明还没看到留赞。而主位上的徐圭也没到,这时候里面是侍从带着邵景明去他的座位,邵景明一看,就在徐圭左手边第一位,而周围就坐的人都看着邵景明。邵景明没有管周围人的目光问道:“这是我的位置”“是邵公子的。”邵景明眉头紧皱,这个位置可不是什么人都能随便坐的,这一定是徐圭最信任的人才能坐,邵景明当然然知道这个道理,但是他不想做这个位置,因为他不想成为众矢之的,之前因为出了风头,结果导致了王参军的嫉恨,邵景明可不知道今天来的人里面还有没有小心眼的人,所以邵景明极力拒绝了,坚持要坐在靠近大门的最末的位置。侍从也是一脸为难,因为他们是按照吩咐做事的,邵景明这么做他们没有办法发向徐圭交代,但是邵景明是徐圭邀请的客人,所以他们可不敢对邵景明无礼,所以一时间僵住了。不过没一会,人都到齐了,留赞最后住着跟拐棍,缓慢的走进来,他跟邵景明点头示意了一下,之后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徐圭座位整个宴会的主人,地位又是最高的,自然是最后一个到的。徐圭进来的时候众人皆起身,留赞挣扎着也要起来,徐圭笑道:“正明(留赞的字)快坐下,你有脚伤,切莫乱动。”之后伸手摆了一下,说道:“今日乃私宴,诸位就不必多礼了,快入座。”之后众人坐下,徐圭看了周围一眼,发现他给邵景明留的位置并没有人坐。因为邵景明不愿意做,其余的人又不敢随意去抢这个座位,怕恶了徐圭,所以就一直空着。“诶景明何在”邵景明知道徐圭肯定会问他的,所以早就做好了准备。“小子在此。”邵景明起身拱手。“吾以为你备好座位,你为何到那去”徐圭问道。“小子既无本事,尚又年幼,怎敢窃据高位”“你要是没本事,那在场的诸位都改如何租出啊”徐圭笑道。邵景明听了之后心里直吗,这不是给他拉嘲讽吗果然徐圭这句话一出,周围传来的目光就有些不善了。“在场诸位之中,就有



第三十二章 举家进京
    后来的日子又恢复了正轨,每日练武早课,一样不落,而且卫衡也回来了。邵景明曾经在守城的时候看到过卫衡,之后便不知道他哪里去了,而且徐圭的酒宴上面也没有他,邵景明还以为他死了,结果现在又回来蔡府了,这倒是让邵景明有些意外,毕竟卫衡的武功只能算是半吊子,在那纷乱的战场,能活下来实属不易。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谁知道卫衡是不是真的上了战场呢说不定是装腔作势的。不过这些都跟邵景明没什么关系,邵景明还是继续他的旅程。

    转眼间到了中平六年,这几年里面发生了很多的事情。尤其是这一年,汉灵帝刘宏驾崩,少帝刘辩即位。何进诛杀十常侍失败,召董卓进京,董卓未至何进被杀。曹操袁绍诛杀十常侍,结果被进京的董卓摘了桃子。这几年,蔡府里面也发生了很多事情,首先是蔡邕的妻子,蔡琰的生母张氏因病去世,当时蔡琰糊了三天三夜,整个人都昏厥过去,后来的几个月里都闷闷不乐,整个人都消瘦了不少,邵景明这段时间也是花了很大的精力去哄她,才让他从悲伤当中走出来。而蔡邕也很难过,但是他是一家之主,当然不能在人前失态,但是邵景明经常能看到蔡邕对着张氏的遗物发呆。第二件事就是童渊离开了。但是童渊跟邵景明说:“景明,某之所学,已全数传授于你,现我已没什么可教你,以后如何便看你自己,今日当是我离去之时。”童渊说的很突然,一点预兆都没有,弄得邵景明有些措手不及。邵景明自然是全力挽留,但是童渊还是拒绝了,童渊的脾气邵景明是清楚的,他决定了的事,谁都改变不了,所以邵景明也不再挽留他了。童渊离去的时候,邵景明给他准备了很多的东西,包括盘缠。邵景明这些年跟刘进一起搞的东西,赚了不少钱,所以他对童渊一点都不吝啬,但是童渊没有要。之后邵景明准备了一包茶叶,和一酒囊的女儿红,童渊见了这两样东西,没有再拒绝,这两样东西都是他非常喜欢的,尤其是女儿红,很合他的胃口,他之前拒绝了邵景明的东西,这两样他不好再拒绝了,所以他收下了。之后童渊从自己的怀里拿出了一个小布包交给了邵景明,邵景明不知道这里面是什么,所以看向了童渊,童渊道:“这是我故人留下的武功,现在交给你,你帮它找到个好主人吧。”邵景明点了点头,之后目送童渊离去。这几年的相处,让他们之间积累了很重的感情,所以邵景明很是不舍,但是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改分别的时候总是要分别的。关于童渊家里的情况,邵景明问过不止一次,但是童渊都没有说,所以这次童渊离开也没有说他会去哪,邵景明也没有问,因为童渊想告诉他的话,童渊自然会说,不消邵景明来问。邵景明感叹了一下,也没什么好办法。之后虽说童渊走了,但是邵景明已经习惯了每日早起锻炼,所以蔡邕也没有更改早课的时间。

    这一天,邵景明正在跟蔡琰讲故事,这时候突然有仆人通报,说外面有人求见蔡邕。邵景明问是谁,仆人说不认识,但是来人骑着马穿着铠甲,邵景明很奇怪,当兵的来找蔡邕,到底是谁呢就在仆人去通报蔡邕的时候,邵景明想到了,董卓前些日子当了司空,把持了大汉朝政,所以他来征辟蔡邕了。邵景明当然不想蔡邕去董卓那边,且不说董卓最后会是什么结局,就说董卓死后还有个王允会要他的命,所以邵景明很是着急。他之前没有提醒蔡邕,因为还是一样的问题没法说,否则他没法解释他预知未来的问题,黄巾军的事情可以推说从太平道看出来的,这件事没法说,所以他在蔡邕旁边看着点。蔡邕自然是很郑重的接见了那个军士,一番寒暄之后军士说明了来意,就是董卓看中了蔡邕的才干,想请他去京城做官,蔡邕听了之后考虑了一会,蔡邕这一考虑可不要紧,但是把邵景明急坏了,生怕他同意,但是蔡邕考虑之后,推说自己身体不适拒绝了,那军士也没什么办法,于是就走了,但是走的时候脸色不太好看。邵景明总算输了口气,但是董卓肯定不会这么轻易就算了,所以邵景明建议蔡邕干脆搬家,换个地方,蔡邕当然是不同意:“董卓征辟我我不去也就罢了,为何要像躲避贼寇一般”董卓可比贼寇要狠多了,邵景明暗自腹诽,但是他还是没放弃:“董卓此人心狠手辣,你这次拂了他的面子,他定会来报复。”“哼!那又如何他董卓虽然势大,又怎敢藐视大汉律法”他真的敢啊!可是邵景明可不敢这么说,蔡邕这人固执起来,真是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所以这次的劝说失败了,邵景明当然知道董卓不会善罢甘休的,但是他又不能直接抛弃蔡家自己跑了,所以只能听天由命。京城应该是去定了,这一点应该是改变不了了,至于去京城是福是祸,那就要看邵景明自己怎么经营了。

    却说那军士回到京城,向董卓禀报了这件事,董卓听了之后大怒:“这厮甚是无礼,老夫灭他三族易如反掌,区区一个书生,也敢如此嚣张。”董卓旁边的一个中年文士说道:“岳父莫恼,这些个读书人一个个自视甚高,故给了他足够的面子,他就会来。此次我亲身带人去请,若他还是如此,岳父大人再治罪于他不迟。”“如此甚好,文正此事就交予你了。”“诺!”

    邵景明自然是不知道一个董卓阵营的重要人物要来这里了,虽说这件事对蔡邕能否去京城影响不大,但是若是被李儒盯上了可不是件好事。几天之后,李儒到了蔡府,李儒穿着官服,还带着一个锦盒,盒子里面是任职文书,上面还盖了玉玺。蔡邕这次自然是不能拒绝了,毕竟皇帝的旨意已经下了,他再拒绝可就是抗命了,所以蔡邕只得同意。李儒笑道:“司空大人知人善用,蔡先生若是进



第三十三章 伊霍之事
    第二天一早,蔡邕就被董卓召见了,之后蔡邕回来告诉他们,蔡邕被任命为代理祭酒。之后又被举为高第,历任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尚书,三天之内,遍历三台。又升任巴郡太守,被留任侍中。可见董卓十分敬重蔡邕,但是就是这么敬重反而让蔡邕有些不安,毕竟一个人突然对你这么好,你总会犯嘀咕。但是现在人在屋檐下,只能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了。

    这几天刚到京城,蔡邕去拜访了很多人,邵景明也没闲着,他先去了卢植的府上。这些年,虽说他们没见面,但是书信往来不断,现在邵景明来了京城,自然第一个拜访卢植。卢植见了邵景明很是高兴,还留下邵景明吃了顿饭,在卢植府上,邵景明还见了卢植的儿子卢毓,此时卢毓还只有七岁。卢毓也是曹魏的名臣,侍奉了曹操到曹髦五位君主,不过再有名的人,现在也不过是个孩子,邵景明逗他玩得开心的得很。之后邵景明也没有去见其他人了,倒是还有个刘德升,不过邵景明是真的不太想见他,但是架不住人家自己找过来,来了之后自然是拉着邵景明讨论书法的事。在蔡邕这帮子朋友里面,邵景明最怕的就是他了,这家伙有六十多了,邵景明也不敢用强,你说万一要是劲使大了,给老头弄死弄伤那可咋办就算没死没伤,要是弄出个脑血栓,最后跟吴老二一样,邵景明罪过可大了。

    这几天来蔡府拜访的人也不少,甚至于袁隗都来过,可见蔡邕现在朝中地位。这几天来的人里面,只有一个邵景明认识。那就是曹操。曹操跟蔡邕关系不错,所以蔡邕来了京城,他自然会来拜访,来的时候还是带的戏志才。戏志才现在已经成年了,人长得也是英俊潇洒,就是身子骨看起来很弱,感觉一阵风就能吹倒。蔡邕跟曹操聊了很久,在这当间,戏志才倒是拉着邵景明胡吹海侃。关于邵景明弄出来的茶叶和酒,戏志才非常感兴趣,尤其是酒,戏志才当场就像要点带回去,邵景明很是无情地拒绝了他,不是因为邵景明抠门,而是因为邵景明刚刚到京城,原来在会稽城酿的就都直接卖了,所以到了京城要重新开始酿。戏志才很是遗憾,不过他也没有在过于纠结,因为他之后便成了蔡家的常客,时不时就跑来蹭吃蹭喝,所以当邵景明在京城的第一坛女儿红酿出来的时候,戏志才就是第一个品尝的人。而刘进这边,邵景明到了京城没多久,他就来联系邵景明了,而且也不用什么暗号,蔡邕来京城的动静太大,随便一打听就知道了。刘进来得比邵景明他们还要快,毕竟蔡邕是一大家子坐马车,还有军队,所以速度很慢,而刘进则是快马加鞭火速赶往京城,到了京城之后他们先找了个落脚点之后便是尝试联系邵景明,但是邵景明还没到,那时候他还以为邵景明那边出了什么事,直道李儒大张旗鼓地进了京城刘进才算是放下了心。之后刘进找邵景明商量之后怎么重开腾云楼的事情,邵景明则是建议他不要太过声张,先做一点小生意,之后等到时机成熟之后再开。刘进也不知道邵景明说的时机到底是什么时候,但是他既然跟着邵景明来了京城,那自然就听他的了。邵景明之所以没有让刘进做大是因为邵景明知道不久之后董卓就会迁都,而且他离开之前还烧掉了洛阳,所以邵景明自然不会让刘进白白地浪费功夫,但还是那个问题,就是邵景明没法解释,所以邵景明只能含糊其辞了。

    皇宫,显阳苑,一个器宇轩昂衣着华贵的人和一个很胖衣着也很华贵,但是怎么看都感觉有些滑稽的人正在说话。有些胖的人说道:“皇帝冲暗,非万乘之主,陈留王犹胜,今吾欲非帝立陈留王,本初意下如何”“此事应与太尉商议,下官不敢非议。”气宇轩啊,衣着华贵的人自然就是袁绍,而那个胖子就是董卓。董卓笑道:“本初此话有理,如此大事怎可不与太尉商议此下只有你我二人,本初何意,吾愿闻之。”袁绍略微思考了一下,说道:“大汉天下已有四百余年,恩泽深厚百姓拥戴许久,今帝未有不善而行废立之事,恐众人不从。”董卓听后大怒道:“竖子,天下之事我皆可定之,而今我为之,谁敢不从”袁绍轻笑道:“天下强横者,岂喂董公”说完手握佩刀横举离开了显阳苑,一众侍卫皆不敢阻拦。袁绍走了之后,董卓大怒,对李儒道:“竖子竟敢如此,我当杀之!”李儒忙到:“岳父息怒,此人虽有些无礼,但其身后乃是袁氏,岳父初进京城,根基未稳,不可贸然行事,此事暂且记下,待日后再报不迟。”“也只得如此了。”袁家名望非常高,如果轻易动了袁家,可能会引起朝中众人不满,所以董卓最后还是暂且把这事放下了。之后董卓还是跟袁隗商量了废立之事,袁隗同意了。袁绍回去之后就离开了京城,董卓也因为袁家的缘故,没有阻拦。

    第二天朝会之时,董卓说道:“今皇帝暗弱,不可以奉宗庙;吾将依伊尹、霍光故事,废帝为弘农王,立陈留王为帝诸位以为如何”满朝文武皆不敢言,此时卢植站出来了说道:“按《尚书》所言,太甲即位,不从伊尹,故伊尹放之于桐宫;昌邑王立二十七日,罪过千余条,故霍光飞之,当今皇帝德行未有缺失,非伊、霍之事可比也。”董卓大怒,当场就要杀了卢植,卢植丝毫不惧,此时蔡邕和议郎彭伯赶紧出来谏言道:“卢尚书乃海内大儒,人之望也。若今害之,天下震怖。”董卓非常信任蔡邕,所以对于蔡邕的话他还是听得进去的,董卓仔细思考了一下,觉得他们说的有道理,于是没有再治卢植的罪。但是废立之事已经定了,所以卢植的一番冒死进谏并没有什么用处。
1...56789...1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