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仙秦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未名北
一切浑然天成。
这便是蒙毅的剑道,剑者术也。
“抱歉,阁下之刀,才能不足以使得阁下入太阴学宫。”
“下一位!”
这时,众人才重视其这位少年。
能为仙人守门,果然绝非庸才。
从阳光高照缓缓到了日暮将要西垂,这时终于排到了公孙龙。
而这时一位黑衣老叟抱着一堆竹简缓缓走来,在蒙毅手中接过一道铭牌之后,走入东宫门之内。
公孙龙皱了皱眉,他指着进入学宫之中的老叟,问道:
&
第五十八章 涵盖诸夷
诸子百家能传其名于后世者,皆有大能者。
名家善辩,公孙龙更是此间的佼佼者。
他虽老矣,但老而弥坚,于此道越发的纯熟。
公孙龙双目紧紧盯着眼前的少年,纯白的须发在微风之中轻轻飘荡,然后缓缓开口道:
“既强国之术为大道,何以施之大道,唯有名家之术也。”
“名家之术,可折服世人,口舌之利,无可当之。”
“昔者,孔子之徒端木赐,以言而辩,存鲁、乱齐、破吴而霸越,此非言之能乎”
“鬼谷门徒也,张仪苏秦者,言乱诸国,合纵连横,舌辩天下而控于股掌之上,此非言之能乎”
“蔺相如者,若非言语之能也,何以列上卿于赵者”
“毛遂自荐,三寸之舌,胜于百万之师,名家之术也,何不能强国也”
“又言商君,商君何以施法于秦,惟凭名家之术,服以秦孝公于口辩之术。”
公孙龙言语之间不紧不慢,引经据典。
一位盖世辩者,清晰的思维条理如同编制出了一张紧密的大网。
就算是蒙毅与蒙恬也不得不佩服其言语之精妙。
可佩服是佩服,蒙毅仍旧摇了摇头道:
“此谬矣。”
“足下所言,皆非名家之人也。”
“才能为本,言语为莫也。”
蒙毅笑了笑,他一边落笔在竹简之上记录下公孙龙之名,一边反驳道:“法家之术,骨也;商君之才,魂也;秦孝公不世之君也,心中自有论断,岂可因言而罪人,因言荣人”
“盖因商君之策,密而不疏,有神鬼之妙也,言语者终归小也。”
公孙龙闻言余光扫了扫那高大至极的东宫门,心中忍不住叹道:守门稚童尚有如此,太阴学宫之主,会是何等人杰。
可他口中仍旧不慢,蒙毅与其相比终究是太年轻了。
舌辩之术,他沉淫数十年了。
岂是一小小童子可以辩过的
“小子,寡闻也。”
公孙龙开口便为蒙毅下了论调,然后他缓缓道:
“秦孝公为不世明君,此商鞅之幸也;若秦王非明也,商鞅焉可入秦”
“若国中无明君于世,又有佞臣乱言,若不通名家之辩,何以伸大道于国,断佞臣之错也。”
“言语之术,立身之法,可周游于诸强之间,护以己身;下者可庇护己身,中者可破佞妄于国,上者可因言而乱诸国。”
“如何不可称之以大道。”
“外人者,用名家之术成其名也,虽无其名,而有其实。”
蒙毅闻言后,沉默了片刻,他抬起头打量了一下公孙龙,缓缓道:
“宁在直中取,不在曲中求,非是明君,吾绝不辅之。”
“此道不同也!”
虽是蒙毅仍旧不赞同公孙龙的言语,但是公孙龙知道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眼前的少年与他之辩论,不是为了争出高下,只是想看看他的成色罢了。
只要他展示出自己的成色,他自然会让自己进入其中。
蒙毅顿了顿后朝着蒙恬伸出了一只手。
蒙恬见状从一金色的锦囊之中,取出了一物扔向了蒙毅。
蒙毅将其接下,转头看向了公孙龙道:“虽道不同也,然先生之才,却可入太学!”
蒙毅将手中的铭牌递给了公孙龙,道:
“此入门铭牌,太阴学宫之内,春秋先生曾立大阵于内,先生切勿乱走。”
“此外,先生之随从门人皆不可入太阴学宫之中。”
蒙毅话音落下后,公孙龙未有异议,他身后的仆从却已经炸了锅。
“什么”
“先生之躯,若无人照料,如何可以”
蒙毅摇摇头淡淡道:
“此乃规矩,春秋先生曾言:规矩不可破也!”
“若是有异议,退去即可。”
“无妨,仙人降世,岂会没有考虑。”
公孙龙摆了摆手,示意弟子门人安静,然后他转头看向了蒙毅道:
“可知小公子之名”
&
第五十九章 咸阳城外
秦国以北,无尽的草原之上,到处是横尸。
硝烟已尽,夜尽天明,可东胡、月氏与匈奴三族没有一个胜者。
可得益于草原之上的大家都喜欢顺风仗的习惯,三族的战损都不算太高。
月氏战损两成、匈奴战损三成、东胡战损一成半。
可匈奴单于、月氏王、东胡王都死了。
最高的位置只有一个,有谁不想走上去。
三族内乱自此而起,草原未来三载怕是很难平静了。
而所有的一切,都是起源于在三族活下来的勇士口口相传的“阴兵”。
破月氏、行匈奴、擒东胡,万里纵横。
引动了这场莫名其妙却又影响深远的战争,彻底打乱了草原之上的势。
从此,草原之上一个关于“阴兵”的传说蔓延了开来。
传言之中,阴兵身如石,胯下是同样出于幽冥的阴马,其刀枪不入、万军莫敌。
他们多出没在黑夜之中,横行于草原之上。
任何人遇到他们都会有大祸临头,非死即伤。
而所有被阴兵盯上的人,哪怕在万军之中也难以逃脱,必然会杀死。
一时间,整个草原之上,所有的牧民都会在日落之前,便收整好所有的牛羊,以防遇到凶名昭著的“阴兵”。
白起可不知道他已经化身为戎夷口中的神魔,即使他知道也不会在意。
外邦戎夷而已,若有流言,以兵戈止之。
他白起从不惧怕长剑饮血。
正午的骄阳下,赶往咸阳城的大道之上,十一骑纵马而驰,带着深深的血腥味。
马蹄踏过浓密的杂草,行如疾风。
其中十骑当先,一骑落后于众人。
最后一人骁奉是白起所领骑兵之中唯一的生者,他与亡者同行万里。
尽管他将手中的马鞭不断的抽下,将骏马的臀部抽的满是鲜血,可是和前方的阴兵鬼马还是有着很大的差距。
抬头向前望去,骁奉可以看到身前疾驰的武安君。
武安君与身后的阴兵鬼马身上都沾染着已经干涸的血迹,作为随行的秦兵,骁奉虽然没有参与战斗,但是他知道那一夜武安君绝对是成功了。
引三族之兵,擒草原之王,戏弄戎夷于鼓掌之上。
这位传言从阴间归来的军神便以戎夷之命,宣告了他的回归。
只身转战三千里,百万雄师莫可敌。
在骁奉的眼中周围的景物不断的后退而去,在武安君的前方,天际处一道雄伟的城墙出现。
“到了!”
骁奉他心中是极其复杂的感受,既有刑满释放的劫后余生之感,又有见证一代大秦军神归来的荣幸之感。
与阴兵鬼马同行太久,那彻骨的阴寒时刻蚕食着他。
他都怀疑自己要折寿了。
好在咸阳城终于到了。
咸阳城前,城门打开人潮往来,六国之商贾、名士、学子等皆赴咸阳。
巨大的城门之外车水马龙,人流络绎不绝。
而此时十一骑自远方飞驰而来,城门守将远远便望见,他一挥手吼道:
“屏退人流,迎武安君。”
阴兵鬼马,除了被仙人复生的大秦武安君白起外,再也不会有别人了。
传言仙人有命于武安君,使其远赴千里,现在君上既然回来,必然是有要事禀告仙人,他可不敢耽搁。
城门之前,秦之兵甲闻声而动。
令行禁止,这是大秦之律法。
铁律无情,军法无私。
秦兵持长枪而出,将咸阳城前众人分开一条大道。
在咸阳城外,刚刚到这里的荀子见到秦军忽然异动,皱了皱眉。
在这一路上,他与李斯已经听到了太多关于那位仙人的传说了。
只手遮天、起死回生、驾驭石人、与逝者论道。
其所行之事,皆逆天地阴阳之轮回,便是上古九天玄女也不曾做到的事。
荀子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整个秦国民众对那位仙人的敬重。
上至王爵贵族,下至布衣黔首,无人不敬。
此时,咸阳城城门日夜不闭,只为了迎接四方入太阴学宫之中客人。
怎么会忽然使人让分开大道。
&n
第六十章 五日之后
淡蓝色的灵气帷幕将如同仙境的太阴学宫与外面的世界分割开来。
太阴学宫之中没有四季,这里无论是何时都是荷花满池、桃花漫山,云雾缭绕着纯白的亭台宫殿,琉璃瓦点缀着无尽的彩色,尽显一派仙家气象。
太阴学宫之中,一身白衣的李春秋高坐在学宫正殿中央的高台之上,台高一丈,宽一丈。
无尽的灵气环绕在李春秋的身侧。
闭目盘坐的李春秋像是一只盘卧的真龙,无法言语的势法从李春秋的身上流露而出,使得整个太阴学宫大殿之中越发庄严。
在李春秋的座下,化为石躯的商君正指点着赵政法家之术。
他周身的阴气被整个大殿之中的肃穆之气,压抑到了极致,看不出丝毫的森然。
在商君的身侧,一身龙虎纹华章黑衣的赵政神情专注,琢磨手中的竹简。
即使是商君也不得不承认,这位仙人的弟子却是才思敏捷远超同龄之人。
法家之学,其不过数日已经掌握了真正的精髓。
赵政并不知道商君对其的赞许,他反复揣摩着势法,快速填补着法家的知识。
最终商君点了点头道:
“如此,法家之术,汝尽知也。”
“仅仅如此”
赵政抬起头看着商君,他觉得自己学的远远不够,五日之后,他将要面对的可是天下所有的名家。
“此乃骨也,已有其骨,血脉自生。”
“活学活用吗”
赵政喃喃道。
商君满意的点了点头,对赵政的表现十分的满意。
他借鉴李春秋给予的竹简,修改了自己的法家之术,将自己的法家之道更加趋近于完美,然后教授给了赵政。
这位秦国未来的帝王,可是比当年的顺眼多了。
“法家之术,精妙之处,汝已尽得之。”
面对商君的夸奖,赵政却不以为意,他摇了摇头道:
“可仍不足也。”
商君愣了愣,皱眉道:
“何以不足”
“不足以论道百家”
赵政看了看手中的典籍。
还是太少了,太慢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