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仙秦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未名北
赵政走到高台边缘,俯身又道:
“天地有缺,人道有缺,亦当增益而避短,如此诸公可有异议”
“无有!”
开口的是邹衍,他从阴阳家之术,天道之言,除却道家也只有他最懂了。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赵政大袖一挥,十岁少年,却如数十载诸侯一般气魄。
熊虎之势,天子之歌。
“可百家之术,皆不可扬长避短,使时政之害微也。”
“未尝补之至极也。”
赵政的声音在整个大殿之中回荡着。
辩论之道,最忌敌手气如长虹。
公孙龙知道,此时除非有人断其言路,否则真的是难了。
可环顾众人,竟然无人论之。
那位黄石似乎对断其言路兴趣缺缺,儒家这位则似乎是想听听少年的辩论。
而公孙龙也不得不承认这位少年确实说得有理。
百家之术有缺,可世间何事不缺
“儒家言仁,法家言刑,墨家曰爱,农家曰耕,名家曰言,阴阳曰天道,然诸子之道也,皆为人道。”
赵政面对着百家之人,慷慨陈词、意气风发。
指点江山,激昂文字。
“何以人道”
“万物有常,日月有行,此乃天道,天道无常无情,至公至正。”
“其不以为物而喜,不因时而悲,无仁义,无法制,无言语之辩,不因人杀人而惩之,亦不因人救人而奖之,无善无恶,无事无非。”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赵政的声音之中稚气尽去,带着的尾音如苍生俯视。
人道从来不是天道,天道是人最惧怕又最不惧怕的。
赵政缓缓从高台之上走下,他睥睨着众人。
“然人道不同!”
“人独以思而囧乎万物,有仁义,有法制,有言语之辩,错之必罚,功之必赏,分善恶而辨是非。”
“人聚而成人道之世。”
“自上古人祖开始,自三皇五帝立纪始,先祖起仁义礼智信,铸就文字车轨,成人道之世。”
“故言百家之法为人道之法,错否”
慷慨直言如奔流大河。
一时之间,空空华殿,只余回响。
“不错!”
荀子心神也不由得一瞬间为之慑服,他落笔在书简之上写了个“人”字。
“此人所以有悖于禽兽也。”
“然吾儒家之法,便是求仁义,修身治家平天下。”
“其短何在”
荀子声音沧桑之中带着难以言喻的睿智之感。
他的声音很轻,可却掷地有声。
赵政从琉璃阶梯之上,落步而下。
“
第七十三章 当为诸夏
浩浩学宫殿,雄雄丈夫心。
宫殿之中,众人估计根本不会想到,有一天会听一不满十岁的少年论道天下。
黑衣玄鸟,如有其神。
赵政的声音丝毫不显稚气,反而威势尽露。
“知实况而定策,晓百姓而谋国。”
“虽小子不言,诸公皆知,当今之世,分久必合。”
赵政看着众人。
这些人之中有着名动天下的学者,有着不出世的隐士,有着诸国的细作。
亦有着自己的父亲。
可他有一句话早已不吐不快。
“天下人等不了太久了。”
“大秦一统,不远矣。”
赵政的每一字的拉的很长,像是说着一个必然实现的承诺。
少年的声音回荡在整个宫殿之中。
韩非看着高台之上的赵政,胸腹起伏越来越大。
“王……王孙,何……何以如……如此笃定”
韩非这一刻丝毫的不顾及自己的口疾了,他高声问道。
赵政没有取笑韩非之口疾。
他静静的看着眼前的这个人,缓缓从高台之上走到了韩非的面前。
赵政看着韩非的双目慎重地回道:
“因为,政想终结这乱世。”
没有什么霸气的语态,可那桀骜不驯已经在平淡之中演绎出来。
不因为别的,只是因为我想。
我想终结乱世,所以必然是秦国终结乱世。
最霸气的宣言不过如此。
赵政笑了笑,看着韩非问道:
“以先生观之,如何”
如何
韩非如失其神,赵政说的是他一直想做而不能做的。
“大大志!”
韩非的身世与赵政的身世很像,同样是流离在外的质子的遗腹子。
韩非一心想于韩国谋大事,可却不能得。
但是眼前的王孙赵政却如此说出这惊世之志。
如饮清水。
韩非失神了。
在韩非失神之际,李斯缓缓开口了。
“王孙若王,取何法以治国”
这位秦国未来的肱骨之臣,注视着眼前的黑衣少年。
李斯是有大志的人。
自少年之时,他便以为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
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
所以他当行大志,立大业。
而眼前的少年则是行大志的关键。
四海之内,唯有秦可卷大势。
赵政转过身来,那端庄至极的黑色长衣,衣摆轻动。
他看向了李斯,李斯此时已然三十四岁,颇显老成。
“敢问先生姓名”
“儒家,李斯!”
李斯恭敬一拜道。
“见过李斯先生!”
赵政回礼道。
“若吾为王”
赵政笑了笑后,闭上了双眼,深深吸了口气。
他伸开双手朝上,似博揽天下于胸。
“若吾为王,当取天下之才以治天下,废分封,立郡县,车同轨,书同文,量同度。”
“若吾为王,当立科举,收四海之才入吾囊中。”
“若吾为王,当立学宫,教化天下成人人如龙之大世。”
“若吾为王,当谨科研,通商法,藏富于民。”
“若吾为王,当除游侠,灭悍匪,还天下布衣以宁静。”
“若吾为王,当北击匈奴,南争百越,西扫月氏,莫不威伏!”
“若吾为王,当内圣外王,凡天下之土,独尊以诸夏。”
赵政声音振聋发聩,每一句都似乎砸在众人心上。
话语如潮,阵阵浪涌。
李斯都愣住了。
尽管眼前的少年,显得极其的成熟,可李斯真的没有想过他会真的仔细的想过这个问题。
要知道按照他得到的消息,这位少年从赵国回到秦国不过两月的时间。
两个月的时间!
难道这世间真的有天生的王
“王孙,大志者。”
“望有机会与王孙同实践此等大志!”
李斯似乎遇到知己拜道。
而他的心中依然下定了决定。
有君如此,不能辅之,甚憾!
赵政看着眼前人,冥冥之中他有一种直觉,这个叫做李斯的人很快会和他再见面的。
“王孙欲除吾墨家”
此时,居士宫中的墨家之人站起身来。
墨家自墨翟死后,大衰。
尤其是秦国严以律法,所以秦墨更为弱势。
赵政转身轻声问道:
“政,只欲除游侠与悍匪,墨家莫非是二者之一”
&nbs
第七十四章 三卷竹简
朝来云雾,暮彩霞。
远天的阳光照在太阴学宫正殿——无极宫上,被折射出七彩。
无极者,无边际,无穷尽,无限,无终。
为道之终极姿态。
亦是李春秋所求的,无上之境界。
在无极宫上是不断坠落的无尽灵气,其顺着宫殿两侧的琉璃瓦滑落,弥补着整个太阴学宫之中的灵气,长天瀑布如此而已。
高大的端庄宫殿之中,李春秋静坐在汉白玉的高台之上,其肩上如同日月悬空,威势难喻。
在李春秋的身前是紫霄宫之中的虚像,虚像与无极宫的撑宫之柱相连,高三丈,宽六丈,纤毫毕微。
画面之中,紫霄宫中一身黑衣玄鸟纹的赵政站立于琉璃高台之上指点江山,意气风发。
李春秋的苍凉双目之中明月星辰荡漾,看着自己徒弟,他不由得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收徒当收秦始皇,有志如山气如龙。
或许是自家的孩子怎么看都是美的。
在李春秋的眼中,赵政尽善尽美。
紫霄宫的论道仍旧在进行着。
可当赵政缓缓说出那一句话“当为诸夏人人如龙”之时,李春秋便知道所有的局势定了。
百家无有争心,百家的敌人终归不是一位未来将踏上天子之位的人。
他们的对手是百家之人。
这就像是乞丐不会嫉妒天子收入多少,可他们却会嫉妒邻街的收入比他们多的乞丐。
虽不恰当,但是却也相同之意。
落座在高座之上的李春秋衣袖轻轻一挥,与无极宫之中的大殿之中的相连的画面缓缓消失。
化为了点点光点,飘散在空中。
“老聃先生,对琅嬛宫可还满意”
李春秋轻声问道,可宫殿之中却回音万千。
坐在高台之下,一身棕黄色麻衣的赵曦成闻言放下了手中的竹简,他已然去了束冠,长发披肩。
像是山野之中的隐士之人,再也看不出公族族老的权柄之威。
“回禀春秋先生,老聃先生满意之至。”
赵曦成的声音沙哑而沧桑,又充满着恭敬。
李春秋闻言点了点头,似乎是满意。
老聃是压百家的绝妙之人。
老子如水,只有水中这些锋锐的百家之人才不至于长剑相鸣。
李春秋抬起头,看着远方的紫霄宫。
“明日也该使琅嬛宫主老聃见见同僚了!”
“我的书藏官吏可不是整整书籍便可的。”
“其也当是天下道首。”
话语落下后,李春秋将目光转向了那身着麻衣的赵曦成。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昔日公族老,今日刀笔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