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浩瀚仙秦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未名北

    三千学子当天被授予了三千铭牌,居于潜龙宫之中。

    而余者只好碌碌而回。

    太阴学宫自此彻底朝世人迈出了第一步,它学子的传奇自此刻开始谱写。

    。




第一百一十章 首座天问
    太阴学宫之中,太初广场之上,六国大志之辈云集。

    六国之人千万之数,昔日,能来咸阳城求道太阴学宫者已然是千万人之中的英才。

    而大浪淘沙,吹尽黄沙始到金。

    一万八千选三千,太初广场之上现在跪坐的三千学子,皆是六国的天资冠绝之辈。

    今日,太阴学宫开道第一日。

    李春秋坐于无极宫前,俯视众人,睥睨众生。

    昨日,他已然交代了招摇宫与琅嬛宫二宫,分科而授道,太阴学宫之中只授道实学。

    天下之法,无论科技之法,亦或是修道之法,非是绝顶之科目,他皆藏书于琅嬛宫之中,会由两宫众人授道众生。

    但是此时他还要激励一番修学众人。

    太初广场之上,三千学子正襟危坐,遥望那高坐九重天之上的素白之衣。

    除了玄都与范增等极少数人,众人心神激荡,如有梦幻。

    几经坎坷,四考搏命,今时今日终究有得道之日。

    今后他们就要在这六国才俊,皆不可得的巍峨宫楼之中聆听那百家绝顶之师,还有仙人垂首之道。

    谁人不心中澎湃不已

    在众人的期盼之下,李春秋缓缓开口,口中如有惊雷震颤。

    “太阴学宫者,诸夏兴亡之地,吾立太阴学宫,传道诸夏,也望汝等一生皆为诸夏。”

    雷霆乍惊,天地而动。

    李春秋身前百家名师、三千红尘学子,闻声皆拱手一拜。

    “固所愿而不敢请耳!”

    千人之声,万人之势。

    浩浩荡荡,如同钱塘之潮水,势不可挡。

    得以柔中国,刑以威四夷。

    华夏这片大地之上多少的天纵之才。

    前者诸如姜太公、周公、尹伊负重而行开一朝盛世,威伏四夷,后者亦有齐桓公、晋文公、赵主父者雄霸中原。

    他们所行便是兴诸夏之事。

    后辈自然继承之。

    李春秋俯视众人,轻轻一抬手。

    众人被缓缓扶起。

    “太阴学宫今日行分科之事,凡招摇宫授道之人,琅嬛宫藏书之所,各开一科,授道众人。”

    “凡入宫学子,可以选一主学,三辅修,旁听不限。”

    “汝等需要慎思之。”

    众人闻声,心中激动更是不能自已。

    日前,太初广场之上已然公示,此次授道的内容兵甲、阵法、四海一统之策无所不有,甚至有着长生久视之法。

    众人如何能不激动

    “于此分科授道之前,先授以嘉奖。”

    嘉奖

    众人抬头望去,什么嘉奖

    倒是范增忽然想起了日前那位春秋仙人弟子秦王孙政曾言,这名次很重要。

    难道是此事

    那仙人之赏会是什么呢

    范增抬头望去,李春秋的声音如同雷声炸响。

    “太阴学宫收徒之考,天下至极。”

    “名次排列,三千者,人之龙凤也。”

    “太阴学宫考试前三甲者,第一授予琅嬛宫借读资格,日借典籍三卷,并授之为太阴学宫首座弟子,统领太阴学宫学子。”

    “第二授予琅嬛宫借读资格,日借典籍三卷。”

    “第三授予琅嬛宫借读资格,日借典籍一卷。”

    李春秋话音落下。

    众人哗然。

    而范增惊讶不已。

    琅嬛宫在众人入太阴学宫之前,便曾听闻其为太阴学宫无上之所,凡是太阴学宫授道科目皆可于内找到典籍。

    有人曾言凡是天地之道,皆可于内寻得典籍。

    此宫为太阴学宫重地,之前考试之时,不少考生曾“误入”其中,结果被天雷劈身,浑身如同焦炭。

    传言其中仙人布置了无上阵法,并有老聃先生亲自镇守。

    若是没有资格,根本无法靠近。

    “没想到,我们竟然可以得到琅嬛宫的入门资格。”

    范增低声道。

    “琅嬛宫,传闻是仙人藏书之地,取之天地藏书之地名,世人不可近。”

    “这般书库,便是昔日周天子内典之处,怕是亦不可比之。”

    玄都的眼中带着一丝火热。

    对于一个心中只有道的人来说,琅嬛宫是渴望而不可及的无上之地。

    没想到有一日可以得见。

    “玄都、范增、韩平三人为前三甲,上前!”

    李春秋的声音再次响起。

    在三千学子之中,三人缓缓站起身来,出席。

    最终聚首在太初广场中央的金色大道上。

    坐于无极宫前的李春秋,大袖一挥,一道蓝光激射而出,长剑刺空。

    “铮!”

    剑出如龙,在太初广场之上呼啸纵横。

    卷起剑气千万,锋芒如在众人脸颊之上。

    长剑最终在玄都头顶停下,其剑身厚重,剑刃锋锐,有刺骨之寒。

    “长剑无鞘,天地载之,心中有问,当以问天。”

    “此剑名为天问,为首席弟子佩剑,可斩不肖弟子,可威压群妖。”

    “汝当掌之。”

    李春秋的声音在玄都耳畔响起。

    玄都闻言轻轻接过手中之剑。

    冰冷透骨而来,却并不刺骨。

    反而有一种极其温和之感。

    “谢仙人!”

    玄都手握剑柄,拱手而拜。

    高台之上,李春秋伸手将其凭空扶起,然后再屈指一弹。

    一道金光激射而出,在半空之中化为三道金光,直击三人佩戴的太阴学宫铭牌之上。

    “汝等持太阴学宫铭牌即可入琅嬛宫。”

    “玄都范增、韩平拜谢仙人!”

    三人同拜与那九十九阶汉白玉石阶之下。

    “人杰配宝剑,烈马配英雄,天下绝配。”

    李春秋高声笑道,然后轻轻的摆了摆手。

    “下去吧!”

    等到三人回到自己的桌案之前,李春秋的声音才再次响起。

    像是一扇时代的大门被他彻底推开。

    “分科授道,便交于尔等了!”、

    李春秋转头望向了坐于他身侧的招摇宫众人。

    荀况拱手而拜。

    “必然不辱使命!”

    荀况苍老的面容之上带着淡淡的笑容。

    得天下英才而施教之。

    这本是一个传道人不可求的大道之处。

    “太阴学宫一年排一次座次,其中前列之人,皆有嘉奖,一年之后,我静待尔等本领。”

    李春秋的高声笑道。

    整个人化为一道虚影飘散在空中。

    老聃见此站起身来,他环视众人轻声道:

    “分科,自此开始!”



第一百一十一章 仙人悯
    白驹过隙,时间如风。

    霎时间,便是一月时间匆匆而过。

    在太阴学宫初建之时,咸阳民众对太阴学宫最多的是好奇。

    仙人府邸会是什么模样

    是否真的会是琉璃为顶、白玉为阶,雕刻神兽之纹,铸就不世之鼎,极致九天之落霞,不似人间之境。

    但在太阴学宫落成之后,众人心中便只剩下自豪之感。

    太阴学宫比咸阳众人想象之中还昂扬大气,不落纤尘。

    大国仙宫,当是与有荣焉。

    随后,太阴学宫收徒众人,八方之俊朗之才皆至太阴学宫,这种自豪之感便越发的明显起来。

    太阴学宫的是秦人之骄傲。

    可此时的太阴学宫却与众人的生活相距太远了。

    它是布衣黔首一辈子不敢想的大雅之堂。

    极致荣华,极致煊赫,极致高雅。

    它太完美了。

    完美地高不可攀。

    但自从太阴学宫收徒之后,太阴学宫学宫在咸阳民众的眼中再次的改观了。

    这些改变便来自于太阴学宫之中的三千学子。

    在咸阳的街头市井,在咸阳外的深山老林,在太阴学宫与咸阳城之间的仙人悯处皆可看到他们的身影。

    他们似乎已经融入了咸阳人的生活之中。

    儒雅、高识、大度、礼贤下士、不拘小节。

    咸阳的布衣黔首渐渐发现,这些太阴学宫的学子与贵族之后似乎完全不同。

    他们并不像是那些贵族歧视商人、歧视布衣,努力与布衣活在两个世界之中,他们平视众人。

    甚至在太阴学宫之中还有人研究商业之学,不时还来考察市场。

    有人研究农耕之法,不时会在田野之中聚众讲解耕作之法。

    有人修兵甲,无论它是何国之人,只要是诸夏之人,皆可入秦锐士军中感受真正的军旅。

    这让咸阳布衣之人觉得太阴学宫越发的真实起来,它与整个咸阳融合成为了一体。

    这一日,在太阴学宫与咸阳城之间的仙人悯处,人来人往。

    天下何处对商人都是低看了一筹,唯有此处无人低看他们一眼。

    这使得商人们对太阴学宫的宫主越发感激,在这里他们甚至不惜花大代价,清理了商贾面貌。

    在这里形成了第一条秦时的商业街,整洁大气,四方商贾皆于此地交易。

    而此地也因为是仙人怜悯所留,被众人叫做仙人悯。

    这日之中,仙人悯依旧是摩肩接踵,在仙人悯的驿站之中,魏无忌从外走了进来,落座在人群的中间。

    昔日他的拜帖进入太阴学宫之后,便杳无音信。

    他只好以魏国留学太阴学宫的名义,来了此地。

    在众人刚刚坐定。

    “轰隆!”

    一声巨大的声音从远方响起。

    似乎有雷霆乍惊,震动苍穹。

    仙人悯的驿站之中,魏无忌随行众人猛然惊起,拔刀而动。

    可咸阳之人似乎见怪不怪,有的人还对他们指指点点。

    有一吃着黍子的中年人看着他们笑了笑,道

    “诸位不是咸阳之人吧”

    魏无忌轻轻的压了压手,示意自己食客坐下,然后抬起头笑问道

    “怎么这般声音在咸阳莫非经常出现”

    中年男子靠在身后这咸阳木匠新作出的木椅之上,道

    “实不相瞒,此声为太阴学宫学子所为。”

    “若是某家未曾记错,是学化学一科的学子,由太阴学宫的墨家始祖墨翟所领。”

    “自从他们开始自己所为的实验开始,不时在咸阳城之中便有这般声音响起。”

    “咸阳城自秦王以至于布衣皆已然习惯了。”
1...5152535455...19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