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我是奉先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大连老黄

    高顺、徐晃、张辽等人也能想明白其中症结,金日磾也是极聪慧之人,吕布的政策又不歧视匈奴人,他当然也是极力赞成。

    丁原虽然不能全部听明白,可是只要是吕布认为有必要搞的,他就无条件支持,更何况,听来听去都是对汉人如何有利。

    贾诩说道:“我看也不要局限于我们自己的军人,屯田和游牧也可以号召广大民众参与,并州甚至全国没有土地的流民、灾民数不胜数,我们给他们提供新的机会,也是造福百姓的善举。”

    “而且这些人口迁徙而来,在我们手下登记造册,可就是我们的子民了。人口永远是争霸天下的基石之一,和农业、商业一样重要。”

    吕布鼓掌,称赞道:“军师果然是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没错,这也是安抚天下穷苦百姓的一剂良方,而且我在初始阶段不但不向他们收税,反而还给提供生活必需品和足够的粮食。”

    “他们可以和我们的兵士们一起




第七十二章 屯田(第一更)
    第七十二章屯田(第一更)

    众人回去慢慢消化吕布带给他们的新思想,冲击力太大了,信息量爆炸啊。丁原不愿意与吕布刚见面就又分开,干脆搬到云中老营的将军府住下,反正并州上下的大小事情都有贾诩、沮授操心,谁叫他俩一个是并州別驾,一个是将军府主簿,乐得清闲。

    吕布每日里也忙碌的很,少有闲暇来陪丁原,除了和贾诩等人完善屯田和放牧的具体事宜,还得操心新的荣誉部队的组建,新的军官学校的筹备。

    在此期间,沮授向吕布引荐了两位并州名士,一位是贾逵,另一位是温恢,都是擅长治理政务的人才,之前也都当过县吏。

    吕布对沮授的眼光自是深信不疑,欢迎之至,让他们先在沮授的手下帮忙做事,现在并州和度辽将军治下,百废待兴,有的是空闲职位,等着他们呢。

    丁原也给吕布推荐了一员武将,是他手下的一个从事,叫做张杨,颇为武勇,吕布也送他去陷阵营受训,吕布的军队不同旧日的汉军,先得参加新式训练,才能融入吕布的军队。

    在此期间,吕布再次大胜鲜卑人的消息已经传遍了天下,好多人称颂吕布的功绩,称其为当代战神。

    好多边塞诸郡的老百姓认为并州是现在大汉边疆最安全的地方,另有好多年轻人崇拜吕布的战绩,还有很多穷苦之人听说了陷阵营的待遇和军功抚恤制度,而且越传越好。

    当然了李肃在背后也在悄悄地推泼助澜,将吕布要推广屯田和放牧的消息逐渐扩散出去,许多穷困潦倒、忍饥挨饿、没有土地的穷苦之人,开始拖家带口,向并州,向云中迁徙。

    并州各郡前往云中的大路上,人流不息,有很多人甚至饿昏在了路上。吕布听说之后,和丁原共同下令,让沿途的各郡县开设粥场,开仓赈济,以免这么多人真的饿死途中,并州迎来了一次人口大迁徙。

    眼看的如此情形,吕布与贾诩等人商议,将所有的计划都加快速度,迅速完善并执行,为此,所有人都开始通宵达旦的运作,规划,设计,吕布也不例外。

    首先就是将所有参加凉城之战的人员的奖赏发放下去,之前已经提前将各路援军的奖赏先发放了,因为他们要返回原籍,所以没有奖励他们奴隶、牛羊和土地,而是尽量折算成了大量的金银和粮食。

    剩下的所有留在云中人员的奖励一起办法,主要就是以土地、奴隶、牛羊、马匹为主,各自有不同的换算标准,土地也分农田和牧场。

    而且根据土质的肥沃程度,牧场的大小,都有相应的计算分值,反正是一套很复杂的计算,幸亏陷阵营军中有大量的书记员,准确记录了所有人的军功,才能很好的完成这一工作。

    首先安排好的就是集体屯田的工作,大约有六千名军人选择了去屯田,其中大部分就是负过伤,不能继续从军但仍能自己劳动的伤员,他们大多数将军功奖赏选择为土地和牛羊马匹,部分军功高的也有选一两个奴隶的。

    当然他们军功奖赏的土地就属于个人所有,不过面积都不大,所以他们还需要租种军队所有的荒地或现成的田地,需要租种的面积因人而异。

    租种期间他们收成的一半要上缴军方,另一半自行分配。等待第一次粮食成熟的期间,军方会免费提供日常所需口粮,他们上缴的军粮会有记录,并有相应的积分。

    &n



第七十三章 放牧(第二更)
    第七十三章放牧(第二更)

    八个农垦师在河套地区实行军屯,半民半军,打仗之时就能拉起一支最少五万人的屯田军,这也是吕布鼓励军屯的目的之一。至于当地的南匈奴人,愿意屯田的留下,不愿意的迁走。

    因为河套地区荒废已久,之前兴修的秦渠、汉渠、光禄渠、汉延渠不是年久失修,就是位置偏远,所以根据沮授的建议,吕布将没有分发出去的鲜卑奴隶中的男人都派去河套地区,兴修水利,建造沟渠,人力不足的从军屯的平民中招募。

    修建沟渠之事,根据沮授的建议,由贾逵来负责,他之前有过兴修水利方面的经验。

    鲜卑奴隶中的女人,没有奖赏出去的也不能闲着,可以帮助放牧,或者学习织布、种田、养蚕等等,总之用吕布的话说就是每个奴隶都需要劳动来换取食物,我们不养闲人。

    吕布任命沮授为军屯总管兼朔方郡太守,统一管理屯田军政事务,贾逵、温恢辅助他。至此屯田这一块工作算是大功告成。

    接下来就是吕布当初就在筹划的集体放牧,这项工作的难度要大于屯田。毕竟屯田是在后方,相对安全的多,放牧则直接在各郡边境,甚至深入草原才可以,都在长城以北,再也没有长城的屏障,直接与草原各族接壤。

    愿意接受放牧挑战的汉军将士并没有想象的多,最后只有两千人选择了集体放牧,用自己的军功换取了牛羊、马匹和男女奴隶,军方赠送粮食和帐篷等生活必需品。

    更多的人还是选择了留在军队,这一部分大多数都是军功不够高,即使去放牧,也没有多少牛羊马匹和奴隶,还不如留在军中,将军功继续积累,以后立下更多军功的时候再来兑换,更合适。

    选择集体放牧的这两千人,吕布将他们变成了一个放牧骑兵旅,两个团,每团一千人,每个营三百多人,每个连队一百多人。

    原先是打算以排为单位建立定居点的,可是由于乌桓人和匈奴人选择和汉军一起放牧的人数没有想象中那么多,即使又从南匈奴人的部落中,招募了一些人,也只能凑成每个汉军将士带领五个匈奴仆从。

    如果还是以排为单位的话,一个定居点人有点少,力量有些单薄,最终还是以连为单位,建立定居点,划分牧场范围。

    同时也有一些汉人平民,不喜欢种田的,或者破落的马户、军户,也选择了参加集体放牧,他们都与军方签署文书和契约。

    他们从军方租借牛、羊、马匹、帐篷、粮食等,先赊账,等到有能力偿还的时候,可以上缴他们的牲畜、皮毛、甚至是矿产,都可以积累积分,除了还账,也可以用来购买东西,或者缴纳赋税,当然第一年是免除赋税的。

    放牧的部队自然也要实行半军事化管理,每年冬天和夏天都有例行的军训,这样将来有必要的时候,也能拉起一支骑兵大军。

    登记报名想要参与集体放牧的平民百姓有六千多户,他们被平均分配到各连队去了。

    选择放牧的百姓明显少于屯田的,主要还是因为第一,汉人本来就是种田的多,会放牧的少;第二,到草原上放牧有风险,有可能遭遇草原民族的袭击。

    加强安全措施和提前展



第七十四章人辈出
    第七十四章新人辈出

    第二旅的旅长是魏续,这个吕布的结拜兄弟,从小玩到大的伙伴,虽然仍是一激动就口吃,可是有吕布、高顺、贾诩等人的言传身教,指挥作战的能力在一次又一次的实战中,不断提高,凉城之战就表现不俗。

    第三旅就是原先的预备旅,因为凉城之战的优异表现,被转正成为第三旅,这个旅的许多官兵都是从全国各地慕吕布之名而来的热血青年,其中有不少学子。

    所以不但忠诚度高,而且文化水平也是吕布帐下各支部队中最高的。新任旅长叫做朱灵,冀州清河郡人,是最早从外地来并州投报陷阵营的一批人。

    平时就喜欢钻研战法战术,在家乡也读过几年书,所以学习陷阵营的新观念新事物进度很快,考核成绩也优秀,凉城一战也功勋卓著,魏续推荐,高顺也认为可担重任。

    陷阵营三个旅,此次凉城之战,伤亡过半,军官也多有死伤,有些即使伤愈也被留在了荣一师,所以有很多空缺的职位。

    只能从立功的兵士之中选拔,而这些新晋的初级军官多为连、排长,也一样要参加军官学校的第一期学习。

    第三支需要整编的部队就是骑兵部队,吕布决定将原来的加强骑兵旅扩编为并州军骑兵第一师,师长由原来的骑兵旅长金日磾晋升而来。

    金日磾自从归降吕布以来,表现突出,杀伐果断,而且对草原各族的情况了如指掌,对吕布助力不小,而且人极聪慧,汉学功底深厚,很受吕布重用。

    骑兵师暂编两个骑兵旅,一旅的旅长是张郃,张郃率河间精骑的表现,有目共睹,此番也是被沮授说服,真心追随吕布,所以直接被委以重任,张郃也要参加军校学习。

    二旅的旅长是侯成,他也是最早的陷阵营成员,同样是边军子弟,从九原就开始跟随吕布了,累积军功和考核成绩双双排名前列,递补晋升上来的。

    骑兵师的部队虽说在凉城之战中损失不大,可是有不少人因军功奖赏而选择去参加集体放牧和集体屯田,还有一部分人被抽调去了荣一师和陷阵营的各级骑兵侦察部队。

    幸好得到了一千河间骑兵和一千关中骑兵的补充,又按照吕布的要求从匈奴仆从军补充了一些忠诚度高,立有军功的匈奴骑兵。

    每个骑兵旅编制五千人,全师一万一千人,其中有一些后勤辅助部队,毕竟马匹不同于人,需要专业人员照料和养护。

    第四支整编扩充的部队就是荡寇骑,本来吕布是打算把它建成一支特种部队,全军的精锐,可是后来不断赋予重任,组成成分就越来越复杂,现在的荡寇骑也已经成为一个荣誉称号,它的正式番号为并州军警卫团。

    警卫团的团长是典韦,不过典韦的头脑不是那么灵光,也学不会那些新的军事理论,也没有管理才能,这个团长给他更多是一种荣誉奖赏,具体行政管理和日常训练都是张辽来负责。

    张辽算是火箭速度的提升,他是新的警卫团的副团长,还兼任破军狼骑重甲骑兵团的团长。没错,就是之前的重甲骑兵营,感受到它的巨大威力,吕布已经将它扩充成重甲骑兵团了。

    一个团三个营共一千两百名重甲骑兵,代号就是“破军狼骑”。当然现在战马还不够,正在四处求购,因为只有西域的高头大马才能负荷的动。这个重甲骑兵团和警卫团一样,归吕布直属。

    警卫团下辖警卫营、侦察营、通信营,另外还有一支特殊部队战车营,装备着双人战车一百二十辆。

    警卫营顾名思义就是用来保护吕布、贾诩这些重要人物的卫戍部队,编制五百人,三个连队,营长由典韦兼任。

    &nbs



第七十五章 沙陵军校
    第七十五章沙陵军校

    吕布还同贾诩、沮授商量了一下关于开放边境贸易,加强与草原各族之间的商队往来,打仗归打仗,生意该做还得做。

    自从丁原和吕布父子控制并州以来,就一直在鼓励工商业发展,当然这个年代的工业都只是一些手工作坊,只有军工部下属的那些大的作坊,可以称之为工厂。

    商业也在快速发展,除了丁原和吕布父子自己开设的一些商铺、商行,许多原先不受重视的商人,听说了现在的并州鼓励商业发展的消息,都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试水。

    吕布降低了商业税收,又通过官府的指定部门,给想要经商之人提供借款,只要有东西抵押,他正在让沮授筹备钱庄,不久就会开业,毕竟官府向外贷款,不是那么回事。

    还在所属各郡,建设统一管理的集市,允许草原各族和大汉各地行商,在此交易,并且派兵保护,收取适当费用。

    草原各族特别需要内地的粮食、药品、茶叶、食盐、金属制品等等,在这里可以用自己使用不完的皮毛、牲口,甚至是原矿石来做交换。牛羊马匹,矿石军方直接就收购或以货易货。

    还有一件大事就是吕布一手创立的初级军官学校,学校定址于沙岭湖边,吕布命名为沙陵初级军官学校。

    现在正由宋宪亲自监工,破土兴建,新的校舍、新的学员宿舍、训练场、靶场、演习场、实景训练场、图书馆、食堂等等,所有想的到都在建设,宋宪现在已经是新的后勤部的负责人了。

    吕布亲手制定了军校的教学大纲,军校的课程主要分为军事课、思想课、文化课、体育课和实践课。

    军事课顾名思义就是传授所有军事相关的科目,比如步兵训练、射箭、野外宿营、野外侦察、战斗行军、兵器讲解与运用,战术课、战略课、骑术、绘图、格斗技巧、战时联络等等,都很实用。

    吕布、高顺、徐晃甚至张辽都做为教官,在这里教授学员自己擅长的科目,而且有大量的实践、实战演习等活动。

    思想课就是由吕布和沮授来讲解吕布提出来的世界大同、天下为公的思想和意义。

    也许学员们领略不了沮授那么高深的境界,但是可以学习爱国家、爱民族、爱人民,明白当兵不仅仅是混口饭吃,而应该有更高的追求和责任。

    反正是深入浅出的讲解,不求都能理解和接受,但是也要让他们知道和了解。

    这批军官学员中有一批可是未来的书记官,他们在军校学习的重心就是思想课,吕布还指望他们到部队里面给下层官兵们洗脑呢。

    通过同时授课,他才发现沮授在这方面倒是一个人才,还有沮授带来的那个温恢,更是非常擅长做思想工作。这两个人都讲的比他好,特别是温恢,更善于用平民百姓能听懂的语言来讲道理,效果更好。

    这批新晋军官大多数都是老兵在提拔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所以贾诩、沮授、高顺还要给他们上文化课,吕布一直坚信没有文化的军队打不好仗。

    体育课就是用来锻炼身体的,增加体能的。实践课也是吕布提出来的,让这些军官们到军工部的工厂里面亲眼看看他们使用的武器的制作过程,以及新式武器的研发。

    这样做既能更好的了解和运用手中的武器,也能感受到吕布所属的强大实力,增强自信。

    沙陵军官学校的出现,保证了吕布手下的军队战斗力稳步提升,大量优秀的初级军官,源源不断地补充进吕布的军队。

    那些超越时代的



第七十六章 吕布的“影子”(第一更)
    第七十六章吕布的“影子”(第一更)

    洛阳城的深秋,入夜之后,晚风清凉。小巷角落里传来蟋蟀的鸣叫,几道黑影的闪过打破了这份宁静。

    七八个黑衣人来到小巷最深处的一户人家大门之外,门脸不大,也没有悬挂灯笼,大门紧闭。

    黑衣人们在门前寻找什么标记,“在这里,有记号。”一个黑衣人小声的喊道。
1...1415161718...12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