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我是奉先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大连老黄

    董卓到底是武将出身,做事爽快,他大方的说只要吕布支持他废掉刘辩,立刘协为帝,可以晋升吕布为车骑将军,将来就是大将军之职也可商榷。

    董卓恭维吕布,说是“天下英雄,我觉得只有奉先一人尔!”

    吕布对废长立幼之事,自是无可无不可,反正到时候,出头的一定是董卓,自己还是捞些实在的好处才是真的。

    接下来自是一番讨价还价,最后双方达成了共识。吕布同意董卓废长立幼的提议,保证在这个问题上站在董卓一方,甚至不惜武力。

    吕布的并州军保证只有警卫团的两千人驻扎在洛阳城内,保证只有五千人驻扎在洛阳城外,其余军队绝不进入河南尹的境内。

    换来的收获就是吕布为车骑将军兼并州牧,丁原为卫尉,不过只是名义上的禁军统帅;

    河东郡太守由吕布来任命,承认并州军对河东郡的控制权;

    支持公孙瓒在将来成为幽州牧,取代刘虞;

    承认并州军对冀州的中山、常山、巨鹿的控制权,这三郡国的国相,太守必须是吕布的人选。

    董卓认为这些地区现在本就控制在并州军手中,自己也收不回来,顺水人情而已,所以答应的很痛快。

    董卓满心欢喜地从吕布府中出来,搞定了吕布,剩下来的就是袁隗了。

    董卓认为袁氏一门,现在掌控大局的其实是袁绍,于是派人召袁绍到自己府中相见。

    见面之后,董卓仍然是开门见山地向袁绍提出了废立之事,他傲慢地对袁绍说:“天下之主,应该选择贤明之人,我觉得刘协不错,我想立他为帝!”

    袁绍不同意,提出要请示太傅袁隗,“恐怕朝中大臣大多数都不会同意你的意见!”

    董卓闻言大怒“竖子!天下事如今岂不尽决与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你以为我董卓的刀不够锋利吗”

    袁绍自恃身份地位,不肯低头,他针锋相对地回答道:“天底下强大的人,难道只有董公你吗”

    说完,横握佩刀,向董卓拱手,扬长而去,那点豪侠之气显露无遗。

    袁绍也知道董卓的为人,怕董卓加害自己,他将司隶校尉的符节挂在洛阳城的东门之上,连夜逃回了冀州。

    董卓听说袁绍弃官逃跑,意欲下令通缉。

    李儒出来阻拦,他劝董卓,“袁绍还是年轻,不识大体,因此害怕逃跑。如果通缉他,逼得太急,必会激起事变。”

    “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袁绍此人又是豪杰任侠,结交三教九流,有孟尝之风。如果他被逼急了,拉起队伍,召集四方豪杰,恐怕天下群雄望风而起者众多。”

    &nb




第一百三十四章 别了,洛阳
    十月一日,大雨。

    在洛阳皇宫的崇德前殿,举行了废立仪式,太傅袁隗将汉少帝刘辩扶下了皇帝宝座,解除了玉玺和印绶转交给了刘协,然后又扶刘协正式登基,是为汉献帝。

    董卓站在文武大臣的最前列,带头山呼万岁,叩头行礼。汉献帝刘协虽然只有八岁,却已经是做的有板有眼,有模有样。

    皇帝年幼,大权自然尽在董卓掌握。

    董卓当众谈何了何太后害死董太皇太后的罪责,罢免了她的太后之位,迁入永安宫,把刘辩废为了弘农王。

    十月三日,大雨。

    唯恐横生枝节,董卓又赐下毒酒,将何太后毒死宫中。

    不许朝廷为何太后举办葬礼,却让献帝刘协到城中的奉常亭表示哀悼,公卿大臣们穿白衣上朝三天。

    十月十二日,朝廷遥封远在幽州的幽州牧兼太尉刘虞为大司马,位列三公之上。

    此举只是为了将太尉之位让给董卓,董卓由司空改授太尉,兼领前将军,加节,封郿侯。

    封丁原为卫尉兼领卫将军,封晋阳侯;封吕布为车骑将军,兼领并州牧,封云中侯;封袁术为后将军。

    十月底,董卓联合司徒黄琬,司空杨彪一同来到朝堂之上,要求为建宁元年政变之中被先帝政治定性为叛贼的陈蕃、窦武以及所有在第二次党锢中被捕遇害的众多党人平反。

    在袁隗的指导下,汉献帝刘协准奏,恢复陈蕃等人的爵位,并提拔他们的子孙为官。

    董卓征召了许多名士入朝为官,韩融、陈纪、荀爽、蔡邕、伍琼等人都成为了董卓的幕僚,又选拔了大量的名士担任地方刺史和郡守,比如韩馥、刘岱、张咨、张邈等人。

    十一月三日,董卓趁着何太后遗体下葬的时候,开启汉灵帝的文陵之机,做出了疯狂之举,偷取其中的珍宝。

    还放纵手下的兵士在洛阳城内劫掠富户,搜刮财物,甚至奸女。

    在抢劫并州商团的店铺和当街奸女之时,与吕布的并州军发生冲突,这些都严重违反了并州军的军纪。

    而洛阳城内的并州军兵士们其实都是荡寇骑的精英,他们给这些狂妄不可一世的凉州兵好好地上了一课。

    总共发生了两场群殴,第一场,在并州商团的店铺外,十五人对五十人,结果却是零比二十三的伤亡比例。

    第二场更大规模的群殴,就发生在董卓府邸和吕布府邸的中间地带,巡逻的并州军遇到了当街奸女的西凉军。

    二话不说,并州军就是拔刀相向,西凉军虽然喊来了更多的人,可是并州军也放出了报警的礼花。

    三百人对八百人,不光是拳头,大刀,匕首也都用上了,这一次的战绩却是三十比五百五十人,而且并州军只是三十人受伤,没有死掉的。

    并州军严格遵守吕布的军令,维护军纪,下手之时毫不留情,对于敢破坏军纪的凉州兵绝不手软。

    这两次群殴,特别是第二次大规模的械斗,使得并州军与董卓军处于严重对立状态,双方下层官兵都是剑拔弩张。

    幸好董卓和吕布还比较克制,没有让冲突升级,没有再次大打出手。

    十一月底,董卓下令召回了远在三辅的皇甫嵩,解除了他的兵权,派遣自己手下的大将收编了皇甫嵩的军队。

    董卓趁此机会,一统了三辅地区以及凉州的武威、陇西、安定、北地等郡,一举获得了近十万关中与凉州大军。

    十二月初,董卓的大将李傕、郭汜、张济等人统领关凉大军到达洛阳,董卓一下子得到了八万关凉大军的增援,加上原先接收何进何苗的部下,总兵力接近十五万人。

    自觉腰杆硬的很,董卓开始连吕布也不放在眼里了。

    &



第一百三十五章 酸枣会盟
    曹操回到家乡陈留,散尽家财,在乡间召集义兵。

    曹操在乡中素有威望,曹家又是本地望族,应者云集。曹操更是得到了当地大商人卫兹的倾囊相助,毁家纾难,很快就募得了五千精兵。

    而且他的亲族兄弟武艺超群,熟读兵法的夏侯惇、夏侯渊也来相助与他,更有本家兄弟曹仁,曹洪前来相会。

    曹操的名声在周围数郡也都是人尽皆知,附近的壮士乐进,李典等人也纷纷带着小股义士来加入,这么多英雄豪杰的加入,使得曹操的军队兵强马壮,猛将如云。

    长沙太守孙坚收到了讨董的书信之后,迅速起兵,率军北上讨董。

    荆州刺史王睿素与孙坚不和,经常因为孙坚是武将出身,轻蔑与他,孙坚早就对此心怀不满!

    此时有人假传御史檄文,数说王睿的罪过,要求孙坚将他除掉。

    孙坚马上就接过檄文,乘势而动,用计骗开城门,王睿走投无论,吞金自杀。

    到达南阳之后,孙坚请求南阳太守张咨,供应军粮。

    张咨受手下人挑拨,不予理睬。孙坚便以请客吃饭的名义将张咨骗至军中,以帮助董卓的罪名,将其斩杀,南阳震动,从此孙坚但有所求,莫敢不从。

    孙坚在鲁阳见到了袁术,既感怀袁术过往的恩情,又尊崇袁氏一门的家世威望,奉袁术为主,双方合兵一处,整顿兵马,准备讨董。

    一年四月,董卓做出了更加疯狂,更加大逆不道的事情来,他指使李儒毒杀了已经贬为弘农王的刘辩,借此断绝桥瑁等人借口反董,复辟刘辩的政治企图。

    刘辩的死讯很快就传遍了天下,天下各地反董的呼声日益高涨。

    广陵郡臧洪说服广陵太守张超,联合陈留太守张邈共同举兵,曹操就在陈留,第一时间就被邀请加入,随后兖州刺史刘岱也加入进来,各方会盟的集合地点正是酸枣,反董之势如火如荼。

    五月,关东地区诸多州牧、刺史、郡守纷纷起兵,在酸枣结成联盟,共同讨董。

    既然是结盟,自然应该有一位盟主,当时的联军之中,论兵力最强的自是并州军,不过并州军的统帅吕布并未亲至,而是派度辽将军高顺和河东郡太守张辽率军前来会盟。

    高顺此次酸枣会盟,可是一口气带来了七个旅,除了张辽的荣誉第三旅,还有成廉的荣一旅,管亥的荣二旅,朱灵的陷阵营三旅。

    另外还有两个新编成的旅,一个是由郝昭的独立旅改编过来的并州军第二师第四旅,旅长自然还是郝昭。

    另一个旅的组成就复杂了,魏续的陷阵营二旅的部分官兵,加上新征召的教育改造好的黄巾军俘虏以及常山国地方守备旅的一部分兵士,直接从教导团调来了一个营来担任各级军官。

    这个重新编组的旅的番号就是第二师第五山地步兵旅,也是以山地作战为主,旅长则是沙陵军校第一位全优毕业生于禁,他已经成为沙陵军校毕业生中第二个站在旅长宝座上的学员。

    第一个当上旅长的军校生就是军中奇葩牵招,仆从军第三旅的旅长。

    最后一个旅就是张郃的骑一旅,对付西凉骑兵,骑兵自是必不可少。

    高顺带了这么多军队来,自是有吕布的安排在其中,最简单的想法就是让第四旅,第五旅多点实战经验,他们虽然去草原轮战过,不过草原上已经没有足够有分量的对手了,锻炼价值不如从前。

    既然吕布没来,那么就只有最有人气,天下豪杰景仰的袁绍最有资格担任盟主了。

    袁绍也不推辞,他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好久了,他自号骠骑将军,会同各方诸侯,发出了讨董檄文,宣传自己有汉献帝刘协的密旨,号召天下群雄起来反董。

    参加反董联军的各路诸侯有勃海太守袁绍,冀州牧韩馥,兖州刺史刘岱,陈留



第一百三十六章 遭遇战
    吕布回到院中,并州军的众多高层除了在前线的高顺、张辽等人,剩下的都在这里,大家一起恭喜吕布喜得贵子。吕布谢过众人,吩咐就在大厅摆喜宴庆祝。

    吕布自是和丁原、卢植、贾诩、沮授、法衍、徐晃等人一桌,就谈到了给儿子起名字的事情,丁原连忙推托,说自己文化水平太低,这宝贝孙子的名字可得好好起。

    这一桌上可是有诸位当代大儒和绝顶军师,给孙子起名字,他们可都是当仁不让,不能推托,吕布也是这么认为,便拜托在座的卢植、法衍、贾诩、沮授四位大家!

    众人分别想出了好多个字,可是又都觉得不满意。

    最后还是卢植提出一个字,亢,出自亢龙有悔,亢有高、极度的意思,还代表了二十八宿之一,亢龙有悔出自《周易。乾》,“上九,亢龙有悔”,提醒居高位者要戒骄戒躁,保持警醒,否则就会失败后悔。

    吕布念了几遍“吕亢,吕亢,”也罢,既然是卢植老人家给起的名,那就不会错了,这个年代的名字他可不会起,只能起一个字的,太难了。

    吕布把这个名字,告诉了婵儿,并且告诉她是卢大师给起的,婵儿自是高兴得意,可不是谁都能让卢植给孩子起名字的!

    这个时候,吕布才有心思关注董卓的消息,迁都长安,哼,那就离死不远了,不知道这一次是否还是自己的岳父大人来下手呢

    最终,会是谁来杀死董卓呢好期待哦!

    董卓可不知道吕布在惦记自己呢,他现在听到的一个烦人的消息,就是他的老冤家,长沙太守孙坚已经在鲁阳秣兵历马,就要出发来讨伐自己了。

    他一下子就想起了当年在凉州军中,孙坚几次建言张温斩杀自己的往事,幸亏张温没有听他的,否则哪里还有命在

    于是董卓决定主动出击,他派大将胡轸引兵前往鲁阳交战。

    胡轸率领的自然都是西凉骑兵,行动迅速,当他率领先头部队出现在鲁阳城下之时,孙坚正与袁术及众人在城外设帐饮酒。

    袁术正在为孙坚送行,西凉骑兵的突然出现,孙坚的军队毫无防备。

    孙坚命令部下原地站立不得妄动,自己则继续饮酒,谈笑自若。

    眼见敌军骑兵越来越多,孙坚才缓缓起身,引导自己与袁术的部下有条不紊地进入城中。

    袁术问他为何如此孙坚答道:“我之所以不马上起身,就是怕兵士们见我慌乱而自乱阵脚,互相践踏,这样大家都无法入城了。”

    胡轸见孙坚的兵马纪律严明,斗志旺盛,逢乱不惊,不敢攻城,撤兵离去。

    孙坚完成了一次经典的教科书式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显示了他高明的才能和惊人的胆略。

    董卓火烧洛阳城的消息传到酸枣之时,关东联军的各位诸侯即使是袁绍也惧怕董卓精锐的西凉铁骑,没有人主动提出来收复洛阳,向关中进军。

    当然并州军不会惧怕,只是高顺和张辽在来之前,都被吕布面授机宜,此次会盟,不当出头鸟。

    不过如果有机会可以教训一下凉州军,实战检验一下董卓军的战力,为将来收复关中和凉州打好基础。

    而曹操认为董卓焚烧宫室,强迁天子至长安,正是海内震动之时,应当早日与之决战。

    最后只有曹操与鲍信率领本部军马出征,两军合计一万多人,打算先占领成皋。

    董卓派大将张济,樊稠领军两万前来迎战,双方在荥阳的汴水遭遇。

    西凉军人数较多,又都是骑兵,兵士也勇猛善战,曹操的部下虽有一众大将,但是兵力数量差距太大,兵士们的能力也差距很大,终是一场大败。

    连




第一百三十八章 各怀鬼胎
    我是奉先第138章各怀鬼胎冀州牧韩馥本来就极为郁闷,偌大一个冀州,却被吕布的并州军占据了巨鹿、中山、常山三个郡国,几乎是半个冀州。
1...2930313233...12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