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我是奉先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大连老黄

    为了避免夜长梦多,阿兰王子并没有多做休整,几乎是到达东北行省边境的同时,就直接发起了对大王子的攻击。

    阿兰王子亲自指挥自己的部下主动进攻大王子的军队,大王子只能硬着头皮上阵接战。

    陪太子读书的汉军甚至都没有动用西域联军,中央军自己的五个师为了抢当主攻部队,自己都打破了头。

    最后是特战师、骑兵三师和骑兵一师三支部队抢到了主攻资格。

     




第278章 荣归长安
    c_t;----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第278章荣归长安

    塔什干所有的城门打开,家家户户悬灯结彩,忠于阿兰王子的王室成员们组织起全城的百姓夹道欢迎阿兰王子入城。

    法正将汉军大部队留在了城外,只和庞德、张杨等人带着警卫团进入塔什干城。

    塔什干的市民们是发自内心的欢迎阿兰王子继承王位,他们被阿兰王子的宣传所影响,都知道了大王子的阴谋诡计和二王子的英勇忠诚。

    阿兰王子骑在白色的骏马之上,穿着华丽的服装,频频向两旁的热情市民挥手致意。

    此刻的他志得意满,得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一切,还好,他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

    他知道自己现在的这些成就,都



第279章 扩张是一种责任
    c_t;大军凯旋之日,吕布代表汉献帝,率领文武百官出城二十里迎接。

    随同吕布出迎的除了朝中的文武官员,还有中央军校和少年军校的数千名学员,以及驻防长安的警备一师和警备二师的部分部队。

    当然更多的还是热情的长安百姓和许多外地商人甚至外国商人,长安城这是继当年中央军的入城仪式之后,再一次出现万人空巷的盛况。

    法正的一次又一次捷报早就传遍了长安城,大家都知道了在万里之外,有一支无敌的汉军正在为大汉开疆拓土,以铁血维护着丝绸之路的秩序。

    吕布站在长亭之中,眺望西方,今天难得的是万里无云的大晴天,春天经常肆虐的沙尘暴不见踪影。

    吕布也很想念法正,一走就是七年,当初送走法正的时候,还是和张辽、马腾一起呢!

    如今早已物是人非,法正早就从刚刚毕业的小参谋成长为大汉帝国的西域都护,封疆大吏,管辖的面积都快有长安朝廷控制的地域大了。

    难的是法正虽然年轻,却成熟稳重,杀伐决断也毫不逊色,很是值得托付重任。

    “来了,来了!”长亭外的人群中传来了骚动,有那眼神好的人看见了露出地平线的军旗。

    吕布极目远眺,果然从西方的地平线下缓缓升起了一支骑兵,绛红色的军服很是显眼。

    这些骑兵排列着整齐的军阵,滚滚向前,见到了城外等候的人群,也有了小小的骚动。

    紧接着就是表明身份的识别号角声响起,吕布这里自然也有人吹响了回应号角。

    听得懂的人就会知道,对面来的军队正是中央军的骑兵一师。

    紧接着出现又一支骑兵,却是全身黑色的军服,与传统的汉军军服不同,不过明显战马比骑兵一师还要俊伟,官兵的士气更高出一筹。

    见到迎接自己的人群,这些军队喊起了一声声口号,士气马上更加高涨。

    吕布终于见到了阔别七年的法正,法正却是留着长须,倒是显得比实际年龄老成的多。

    法正抑制住自己激动的情绪,向吕布献上了西域三十国的国书,都是宣誓效忠大汉的。

    而且随同法正一起回到长安的还有西域二十多个国家的质子,以及无数珍稀的宝贝。

    吕布在法正的陪同下,检阅了骑兵一师和特战师,并且鼓励和夸赞了他们几句。

    吕布还为法正准备了隆重的入城式,让法正和远征军的官兵们感受到了祖国人民的崇高敬意。

    吕布陪同法正一起入宫,接受了汉献帝的接见。汉献帝早都望眼欲穿了,见到法正献上的西域三十国的国书,更是心花怒放。

    又接见了各国质子,好言宽慰了一番,并且设国宴款待一番。

    汉献帝龙颜大悦,当即宣布加封法正为车骑将军,仍兼西域都护,封槐里侯,赏食邑千户。

    喝完皇帝的国宴,法正、王泉等人又一起随吕布回到凉国公府,吕布设家宴招待自己的这两大心腹爱将。

    法正将这七年来的点点滴滴,事无巨细的向吕布一一禀报。

    他也知道自己的身边有情报部的人,自己的一言一行尽在吕布的掌握,这也是为上者必须做的事情。

    反正他法正没有二心,自然不会在意。

    吕布对法正的成绩给以肯定,同时也十分赞同法正治理西域的方法以及继续向西扩张的意图。

    趁其他国家还没有强大起来,大大的拓展汉民族的生存空间,为后世子孙打好更强大的基础。

    吕布甚至觉得这是自己这一代人的责任,总是要力所能及地做到极致,才能问心无愧。

    站在如今的高度和角度上看问题,吕布发现自己现在才能理解为什么历史上的那些庞大帝国和开国君主们扩张领土的野心永无止境。

    也许只有站到金字塔的顶端,才会看得更远,做的更多,才会发现自己有不断前行的责任和压力。



第280章 既生曹何生布?
    c_t;一九九年十月,病重已久的袁绍终于油尽灯枯,辞世而去。

    冀州的百姓因为袁绍平素常施德政,所以很是悲痛,市里巷间都有人挥洒眼泪,如同失去了自己的亲人一般。

    袁绍刚一逝世,审配等人便矫诏,说袁绍遗命,由三子袁尚接掌主公之位。

    袁谭自是不服,举兵起而抗争,袁熙、高干二人则置身事外,保持中立。

    袁尚虽然得到了审配、郭图等人的支持,掌握了冀州军的大半军力,可是个人能力却是远远不如袁谭。

    袁谭虽然只有一郡之地,可是他的背后有青州军的大力支持,连弩、链子甲给他配备了不少。

    双方交起手来,反而是袁谭略占上风,兄弟二人在冀州数郡大打出手,互有胜负。

    内斗初期,曹操选择了坐山观虎斗。

    后来渐处下风的袁尚饥不择食,向曹操发出了求救书信,希望他能介入调停战事。

    曹操早就盼着这一刻了,接到袁尚的书信之后,立即出兵,援助袁尚。

    曹军以夏侯惇为先锋,曹操自己亲自坐镇中军,出动了步兵四万,骑兵一万,北渡黄河,救援袁尚。

    当时袁尚节节败退,已经退回了魏郡,死守邺城。

    勃海郡太守高干和涿郡太守袁熙都在观望,两不相帮。

    曹军的战力与袁谭相比,自然是强大无比,与袁尚联合之后,轻松就击退了本已攻到邺城之下的袁谭。

    随后曹军发起反击,在魏县、馆陶连战连捷,竟然一路追击,攻入清河郡,直逼袁谭的老巢兰陵。

    袁谭也向他的盟友青州军以及吕布发出求援书信,生死关头,谁还顾得上什么昔日恩怨

    曹操虽然不愿意过早的与吕布的中央军进行交战,可是如今敢与吕布抗衡,交手的关东诸侯仅剩自己一家势力而已。

    辽东的公孙度偏安一隅,根本就无心与吕布对抗,早早就向长安朝廷纳贡称臣,甘愿为长安朝廷镇守辽东之地。

    青州军根本就是吕布的党羽,种种迹象表明他们与吕布的中央军渊源深厚,甚至可以追溯到黄巾之乱。

    而冀州军在袁绍死后,立刻就分崩离析了,互相攻伐,不成气候。

    孙权远在江东,虽说与自己既是联姻,又是同盟,可是他并不与吕布接壤,所以不必担心吕布会进攻与他。

    至于荆州的刘表和益州的刘璋都是鼠目寸光之辈,守成之犬,哪敢与吕布放肆吕布不去打他们,他们就烧高香了。

    他们只能依靠天时地利,暂求自保而已。

    曹操有时候会想既然已经有自己在这个时代了,为何又要出来一个吕布呢

    而且吕布的想法处处都想在自己前面,不管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还是由北向南的征服步骤,这些想法自己又何尝没有过

    只是因为实力原因而未来得及实施而已,吕布却都已步步成真。

    如今关东诸侯只剩下自己可做吕布的对手了,也就是说自己已经再无退路了。

    虽然自己有郭嘉、荀彧、荀攸这样的大谋士、大军师相助,可是人力有时尽,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计策和谋略都是徒劳的。

    难道这就是天意曹操虽然是一个不信命的人,可是他也觉得拖得越久,自己成功的几率就越低。

    所以他才横下心来,要借助袁氏兄弟内讧之机,好好对付一下青州军。

    最好能够一战击溃青州军,拿下青州各郡,剪去吕布的一支羽翼。

    而且这一局棋,曹操和郭嘉等人早已布局多时,事到临头,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吧!

    曹军与袁尚的联军,包围了清河郡的郡治甘陵城,而且日夜不停的攻打,曹军出动了霹雳车,城墙危在旦夕。

    袁谭再次派人前往并州和青州求援,并且允诺自己愿意归顺吕布的长安朝廷,不再自立。

    &nbs



第281章 峥嵘谷之变(上)
    c_t;这支曹军足足有八万多人,他们可不是偏军,而是曹军真正的主力,曹操带领的五万人才是偏军呢!

    曹军主帅正是军师郭嘉,这支曹军由三万骑兵和五万步兵组成,大将曹仁、夏侯渊、乐进、曹彰可都在这支军队之中。

    郭嘉早就重金收买了防守鲁国、泰山郡的部分青州军郡守和县令,而且保密工作做的极好。

    他们知道李肃的情报部的强大,所以都是单线联系,送出去了巨量的金银珠宝。

    有些人甚至是被他们绑架了家人,要挟叛变的。

    总之,这几年郭嘉、程昱等人在这方面可没少下功夫,曹军的间谍机关也强大的很。

    当时,曹操已经成立了进奏曹,由程昱负责,下辖校事官,专门负责情报工作和反间谍工作。

    曹操早就与郭嘉等人计划好了,将来如果有机会对青州军动手,就由曹操率军在正面牵制青州军主力,由郭嘉率大军从琅邪方向突袭青州腹地。

    没想到,机会来的这么快,一切都按照计划实行,他们通过鲁国和泰山郡的时候,非常顺利,沿途郡县早就被收买妥当。

    而且有不少的校事负责传递情报和担任向导,他们还绘制了比较详尽的青州地图。

    在他们攻克临沂之后,就有青州军内的线人送来了情报,说是青州军在峥嵘谷集结了六万步兵意欲阻击曹军。

    郭嘉考虑再三,决定利用青州军内的线人,里应外合,吃掉青州军这六万步兵,这样一来,青州军可就没什么能力阻止自己横扫青州了。

    郭嘉对自己手中的这支大军充满了信心,这八万曹军可是精锐之师,不但训练严格,装备也是最好的。

    最起码,郭嘉认为自己的这支军队与虎牢关之战时候的中央军相比也毫不逊色。

    琅邪郡,峥嵘谷。

    这里是东海郡通往北海、东莱的官道必经之处,琅邪郡被青州军控制了多年,官道修的跟驿道一个水平,又宽又平。

    所以青州军的六万步兵很快就从附近的郡县集结于此,各营的长官纷纷向主将廖化报道,廖化本来就是琅邪郡太守。

    青州军平日里的军事训练就开展的很普及,许多地区都是忙时种田,闲时练兵。

    青州境内自从青州军掌权之后,安定的很,少有战事波及,百姓对青州军都十分爱戴,这也是自己的家乡子弟嘛!

    斥候派出了很多,甚至都前出五十里侦察敌情,这也是青州军跟中央军学来的。

    青州军之中有许多中央军校毕业的军官,更有许多中央军校培养的书记官负责军纪和思想工作。

    所以青州军从上到下都打下了浓厚的中央军的烙印,只有几支部队稍微差一些。

    就是廖化、周仓这些青州军的老人,他们都是从黄巾时代过来的,他们并不太接受中央军的那些东西。

    许多时候只是碍于虎面军师和唐周的颜面,以及青州军的军纪,才勉强接受一些中央军校的军官和书记官。

    即使如此,也不积极配合工作,特别是他们自己征召的部分私军更是排斥的很。

    虎面军师虽然也听说了他们这些情况,不过本着团结大家的想法,并没有太过严苛要求,也为日后的祸事埋下了伏笔。

    而且他也没意识到书记官和思想教育对部队的管理和控制是那么重要,毕竟他没有念过中央军校,他的观念还稍微陈旧一些。

    按照青州军从中央军那里学来的精髓,防守作战,自然是要开始大挖壕沟,青州军沿着官道向两侧的山谷挖出了一条壕沟,正好拦在了峥嵘谷口。

    廖化将自己的两万部下,排在了防守阵型的最后,其他四万步兵排成了两道防线,加上廖化的部下,正好是三道防线。

    &nbs



第282章 峥嵘谷之变(下)
    c_t;就在前面的青州军在拼命阻截曹军骑兵,而中路的青州军则在集结队伍,展开防御阵型的时候,突然无数的弩箭从自己的身后射来。

    许许多多青州军满是疑惑、震惊和愤怒的倒下去,而侥幸没死的青州军则转身看向自己的身后。

    他们见到的是阵容整齐,头上系着黄巾,胳膊上绑着黄巾的青州军袍泽,这些人手中都端着连弩,正在继续喷射着弩箭。

    而在他们的身后则倒下了数十位军中的书记官和中下级军官,倒下的这些人都是从中央军校和中央军来的。
1...6667686970...12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