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我是奉先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大连老黄

    徐晃收拢了自己最后的一百多部下,勉强结成方阵,典韦已经率领五十人冲了上来,这五十人当然就是荡寇骑了。演习开始,消灭红军所有哨探就是他们的杰作。徐晃舞动长斧,催马迎战典韦,典韦身材高大,虽是步下,可是力气远超徐晃,而且徐晃的坐骑还没有配上马镫,无法在马上使出全力,刚上来只硬接了一下,就险些长斧脱手,双臂发麻。只能依靠骑术和战马的配合,灵活游斗。

    他在这里虽然拖住了典韦,可是他手下的兵士跟荡寇骑精英们的差距就太大了,荡寇骑的神射手们在外围游走,各个都是百发百中,而且现在每个小队都已经有两个神射手了,荡寇骑标配的飞刀也很适合这种近身乱战,而且荡寇骑的格斗技巧都是吕布亲自传授的,最是实用,最后这五十人都是久经战阵,个个都是双手染满敌人的鲜血,他们的杀气也让边军的老兵们胆寒。不出意料,很短的时间,场上除了徐晃还能和典韦游斗一些回合,其他的红军兵士都已经退出了演习。

    典韦见到十几个回合过去,自己还无法拿下徐晃,有点着急了,本来只使出了六七分气力,这一认真就使出了全力,徐晃的斧子和单戟只是碰撞了一下,就觉得虎口破裂,徐晃正想催马拉开一些




第39章 鲜卑十部
    第三十九章鲜卑十部

    忙乎完陷阵营的改编整合,吕布颁布了新的使匈奴中郎将将令,两条内容,第一项就是针对军中陋习,为了缓和官兵矛盾,增加第六条军规,上级不得打骂下级,违反纪律的下级自然有书记官军法处置,违反军规者,这一次不是杀无赦了,而是初犯降一级,再犯,降两级,直到降为普通士兵为止。

    第二项将令就是要求已经完成南迁的北匈奴右贤王拙赤部加上南匈奴各部,抽调适龄男丁,组建早就计划好的匈奴仆从军,仆从军为常备军,脱离生产,编制为三个骑兵旅,共一万五千人。仆从军的总长由高顺兼任,副总长金日冈,下面的旅长、千夫长、百夫长有汉人也有匈奴人,都是从陷阵营选拔的军官,最基层的什长全部为第一批跟着金日冈投诚的匈奴从骑。

    这一万五千人的仆从军,也要接受一个月的新兵训练,训练强度和考核标准略低于陷阵营标准,主要训练科目还是新式骑兵战术,重点则是洗脑教育,灌输对吕布、对汉人要忠诚,跟着汉人才能吃香喝辣,才能吃穿不愁,不用担心天灾。

    就在吕布精心操练着麾下兵马的同时,远在洛阳的李肃已经成功地把以洛阳为中心,覆盖了附近司隶校尉部、凉州东部、汉中、荆州北部、冀州、豫州的情报网建立起来,重金收买了上到宫中宦官、侍卫、宫女,下到三教九流的说书先生、营妓、茶楼酒肆的伙计,又在各地开设了一些酒楼、茶楼、商铺、妓院,并且开始有目的收养和培养了一些少年男女,以孤儿为主,教授不同的技能特长,以准备将来打入到各级官府和朝中官员的府邸,甚至是各地军营。

    情报网的建立,使得各种情报络绎不绝,洛阳发生的大事也都第一时间通过信鸽送到云中老营,比如说三月的时候,汉灵帝大赦天下,有一些党人也被释放,解除党禁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皇甫嵩等人纷纷上疏,要求灵帝解除党禁,平冤昭雪一些冤假错案,不过现在还是宦官集团得势,张让为首的十常侍从中阻挠,暂时还未解除党禁。

    与此同时,十常侍的势力也达到了顶峰,张让、赵忠、夏恽等十二人皆封列侯。气焰滔天,其父兄子弟多出任郡守县令,胡作非为,怨声四起。而到了五月,天下大旱,百姓生活更加困苦不堪,连年干旱,庄稼颗粒无收,很多地区都传出了吃草根啃树皮,甚至是易子而食的惨剧。抢粮、抗捐的冲突时有发生。

    特别是李肃在来信中提到,在中原很多地区,都有一个叫“太平道”的宗教组织在民间活动,据说已经传教十余年了,教宗为巨鹿人张角,主要头目还有他的兄弟张宝、张梁,宣称能以符水治病,拥有信徒数十万,碰到今年大旱,加上残暴统治,信徒更多。

    据传已经分成三十六方,各立渠帅统领,隐隐然有起事的迹象。另有可靠消息,太平道的大头目马元义,整合了荆、扬二州数万教众,意欲在豫州起事,甚至想要攻打洛阳,正悄悄的与宦官封谞、徐奉等来往。

    吕布看到这,就断定这就是黄巾起义的前兆,吕布给李肃回信,一定要全力搜集太平道的各种情报,特别是密切关注马元义的一举一动,最好能掌握马元义勾结宦官的直接证据,比如信物或者书信往来,一旦有收获,飞鸽来报。

    天下大旱,北方草原也是旱情严重,反而是并州各郡依托黄河水系,旱情要好得多,所以最近一段时间,鲜卑各部、包括北匈奴左贤王部,单于部都是蠢蠢欲动,要不是之前吕布那场大胜北匈奴右贤王压制着他们,恐怕他们早就南下劫掠了。

    到得六月,表面上仍然是走口外的商人,其实已经被吕布和李肃发展成情报人员的胡大胡二送来了草原方面的最新情报,鲜卑各部彻底分裂,檀石槐之子和连虽然继任了部落首领之位,可是却是空有大志并无才干之辈,又贪杯好色,他父亲的旧部还有各部族头领都不服他,纷纷自立。

    先是西部鲜卑脱离王庭管



第40章 新式武器(上)
    第四十章新式武器(上

    贾诩等人下去各自筹备,很快派往洛阳的信使就以八百里加急的级别快马出发了,通知幽州、冀州和司隶校尉部的信使也是六百里加急的出发了,至于丁原那里,就直接用飞鸽传书了。很快,丁原就送来了回信,信中说他已经按照吕布的建议,下令各郡的郡国兵都向云中集合,并且开始征召各地的青壮,加固城池,协助守城,还说自己不日就将亲率本部兵马来云中和吕布汇合。

    远在都城洛阳的汉灵帝很快就在第一时间接到了这封八百里加急的军情急报,二十多万鲜卑铁骑来犯可是几十年来北方草原民族最大一次兵力规模的对汉战争。汉灵帝上一次派兵和鲜卑人作战,还是六年之前的事了,当时鲜卑的大首领檀石槐还在世,三路汉军最后全军覆没,全被鲜卑人击败了。

    这一次鲜卑人又大举来袭,怎不让灵帝惊慌失措,他马上就召集了文武百官德阳殿议事。看过吕布上禀的军情急报,张让、何进这两大派系领袖在外敌面前难得的取得了一致的观点,纷纷表态赞同吕布的请求,还请皇帝陛下下旨,让幽州、冀州、司隶校尉部迅速排出援军,增援云中,而且应该由吕布统一指挥,毕竟吕布的军事才能大家上一次都有目共睹了。

    可以酌情由吕布临机决断,并且应该迅速征集粮草、军饷、器械物资供应前线。并州往南就是司隶校尉部,过了黄河就是洛阳城了,丢了并州,可就无险可守了。听到满朝文武都是赞同吕布的请求,汉灵帝这才下定决心。

    马上下旨,晋升吕布为度辽将军,暂时总督并州、冀州、幽州、司隶校尉部边塞各郡和各族军务,授以银印青绶,以及临机决断之权,并且同时下旨给幽州、冀州、司隶校尉部、并州各州刺史和司隶校尉,接旨之日,即刻派出援军,筹集粮草、军饷、器械物资供应前线。各部援军到达云中之后,都要听从吕布指挥调度,一切对鲜卑的作战事宜,由吕布一体负责,丁原佐之,高望仍为监军。

    吕布和丁原先于传达圣旨的天使就已经得到了这次圣旨的内容,李肃早就用飞鸽传书,汇报了此次圣旨的内容。吕布并没有让李肃回来,因为还需要李肃重点盯着太平道的头领马元义等人,近来,也许离他们举事的日子临近,马元义与洛阳城内的宦官以及各部官员来往更频繁了。

    李肃通过线人已经掌握了很多具体情报,甚至有他们往来的书信,吕布也不得不佩服李肃确实适合搞情报工作,他叮嘱李肃不要打草惊蛇,暗地里继续搜集证人证据,等待更合适的时机,现在还是以对鲜卑人的战事为主。

    丁原已经率领并州各郡的郡国兵和部分驻防边军来到云中和吕布汇合,不过边军没剩多少了,这些年塞防松弛,不少地区,东汉朝廷已经放弃,人口都回迁内陆了,自然也没有边军驻守了。

    吕布命高顺在老营以东的平原上新建了很多营地,因为后续还会有幽州、冀州和司隶校尉部的援军来到,具体后勤补给事宜自有宋宪、吕菲菲等人忙活,吕菲菲的女兵营已经越来越多的承担后勤工作了。

    吕布和丁原商议,等到大军集合完毕,与鲜卑人作战之时,由丁原坐镇云中,率领郡国兵留守后方,因为郡国兵的战力实在不敢恭维。丁原初始还想和吕布一起亲自上阵,吕布便苦口婆心的和他解释了坐镇后方的重要性,保持后方稳定,保证粮草供应,这些都必须是自己信得过的人来操持才能放心。而且还需要丁原来安抚高望,以免关键时刻受其掣肘。

    丁原也明白这些道理,到后来也不坚持己见了,不过他还是对吕布说,大军集结,到最后出征尚需时日,何不让这些郡国兵和边军也接受一下陷阵营的新兵训练,这样多少也能提升一点战斗力,俗话说“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嘛。

    而且在这些郡国兵中,有一员小将,丁原向吕布强烈推荐,称其文武双全,值



第41章 新式武器(下)
    第四十一章新式武器(下

    第二件新式武器就是马钧成功改进的连弩,因为按照吕布的设想,连弩不需要像脚踏弩那样追求射程,保持六十丈到八十丈的有效射程就可以了,这样就可以大大的缩小弩身和重量。

    马钧利用自己之前研发过转轮水车的经验,设计了一组巧妙的齿轮,使得弩机可以连续击发,自动复位,循环往复。使用箭匣供箭,一匣十支箭,射击结束,更换箭匣即可,每个弩手最少可以携带五组箭匣,就是五十支箭。

    箭头由管老铁根据吕布的草图设计打造,三棱型带血槽,杀伤力惊人,而且吕布还将早期火枪的队列射击方法引用过来,连弩射手们分成三队,一队射击,一队待机,一队更换箭匣,这样保持了输出火力的连续性。

    大战在即,马钧还想办法改装现有的硬弩,使其暂时具有连射功能,新式连弩也正在赶制当中,高顺已经安排士兵进行新战术演练了。应该可以列装部队之后,就很快的形成战斗力。

    第三样武器,其实不算是新式武器,它们就是吕布的玄铁马槊的简化版,这一批新打造的马槊,使用柘木为杆,槊身采用了根据吕布的建议改良的灌钢法打造,生产效率比百炼钢提高不少,当然质量不可能达到百炼钢效果,可是也比原先的普通的铁制兵器提高不少。

    灌钢法的使用,使得煤炭开始大量使用,减少了对木炭的依赖,而节省下来的木炭也有大用。这些简化版的马槊已经配发给了那个新建的重骑营,高顺给他们取了个名字叫“破军狼骑”,因为他们的头盔都做成了狼头形状,护面则是狼的血盆大口。

    这个营的将士全是陷阵营中挑选出来的膂力过人之辈,重达五十斤的马槊也只有他们才能使得动,重甲骑兵配上马槊,集群冲锋时的壮观场面可以想象。全军所有的西域马都被这个营挑走了,因为普通的匈奴马和河套马根本就驮不动这些顶盔掼甲之后重达几百斤的大汉,更遑论还要冲锋陷阵了。

    吕布和马钧多次促膝长谈,他想看看自己知道的来自未来的技术究竟有多少可以在东汉这个时代实现。马钧已经是这个时代顶尖的科学家或者叫发明家更准确,这其中必然会说到中国传统火药,也就是黑火药。

    在两汉之时,因为道教炼丹的需要和实践,早已有了最原始的火药,只不过古人还未得到完美的火药原料配比,也没有重视火药的其他用途,更是没想过运用到军事上来。

    甫一交谈,马钧确实知道火药的存在,只是平时接触不多,只知道道士炼丹常用。当吕布把硝石、木炭、硫磺的构成配比告诉马钧之后,马钧答应会招来材料,然后寻找一个秘密地点进行实验。

    吕布可以把三种原料的最佳搭配比例告诉马钧,可是具体实验还得一点点进行,吕布叮嘱马钧一定要注意安全,因为传统火药并不稳定,又怕潮湿,搬运、配制都需小心。吕布建议具体实验的动手过程,可以用死囚或者匈奴奴隶来做,最后就是一定要注意保密。

    硝石是制造火药的重要原料,消耗也大,吕布只知配方,却不懂硝石的来源,马钧却给了他一个惊喜,原来古代人最懂硝石的除了道士就是医生,医生很早就知道用硝石可以治疗便秘、利尿、痔疮等病症。



第42章 我愿意
    第四十二章我愿意

    果然这些老兵油子还没歇上多久,几个教官就走了过来,一人一脚,把这些老兵油子都踢了起来。“谁让你们休息了,想偷懒,门都没有。一切行动听指挥,陷阵营第一条军规,你们不知道吗本来应该到时间休息了,现在你们几个每人加罚半个时辰。”

    说完把他们重新撵到场地里,然后走到场地之中那两个一直没有移动过的少年身边,上下打量了一下,“你们两个表现不错,没有偷懒,他们加罚,你们俩可以休息了。”

    那个兵士刚挪动脚步,想要去休息,发现他们的队长原地未动,便又把抬起的脚收了回来。那个张队长对教官说道:“报告教官,我是他们的队长,我没管好他们,是我失职,我愿意和他们一起接受处罚。”

    几个教官听罢,都不禁暗自佩服,他们都知道这个年轻的张队长,他可是这次郡国兵的新兵训练里面表现最突出的一个。十公里越野跑第一名,射箭第一名,近身格斗第一名,骑术第二名,基本上所有训练科目不是第一、第二也会是前十名,军官的战术理论课他也是第一,训练营的各级教官都知道他,还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十项全能”。

    而在离此不远的白渠河河岸的一处丘陵上,有几个骑在马上的军官模样的人,也看到了这一幕,其中最前面的两个人赫然就是丁原和吕布父子。吕布指着那个张队长问道:“父亲大人,你说的那个文武双全的小将就是他”

    丁原点点头,“没错,就是他,怎么样,品质不错吧,纪律性很强,有毅力,还能吃苦,而且我听说他这次训练的成绩很不错,高顺,你跟奉先说说吧。”

    在二人身后的高顺笑着接道:“刺史大人说的没错,这小子在这次训练所有科目考核中,全部名列前茅,大家都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十项全能”,六科第一,两科第二,剩下的几科全部前十,太突出了,而且听说他刚满十七岁,了不得啊。”

    “哦这么厉害“吕布将信将疑,他可是知道自己制定的那些科目的考核标准,自问就是现在开挂一般的自己去参加测试,成绩恐怕也不过如此了。“让你们这么一说,我倒是非常想了解他了,典韦,你去把他叫过来。”

    “遵命!”典韦迈着大步就跑到了河边,将那个少年军官带了过来,典韦步子又大又快,那个少年几乎是一路小跑的跟在后面。

    少年来到吕布、丁原等人马前,虽然还有些拘束,可是还是干净利落地向吕布等人敬了一个标准的新式军礼,吕布、高顺等人回了一个标准的军礼。丁原也想学吕布他们回一个军礼,可是还没学过,只能举起手来意思了一下。

    那个少年高声喊道:“并州军雁门郡郡国兵从事张辽,向各位大人报到。”“啊!”吕布再一次被震到了,“父亲大人,你和我说的那个小将就是他,张辽”“是啊,奉先,你莫非之前就听说过”

    “哦,没有。”吕布连忙掩饰一下,强作镇定,他问张辽:“你表字是什么今年多大了”张辽站直身体,朗声答道:“回禀大人,下官张辽,表字文远,雁门马邑人,上个月刚满十七岁,今年在雁门从军,蒙刺史大人赏识,给了张辽,从事一职。”

    吕布这次终于确定这个张辽,就是那个大将张文远,前世吕布手下的第一大将。乖乖,才十七岁就这么优秀,日后还了得他忘记了,自己其实才十八岁多一点呢。

    吕布虽然对历史上的大人物活生生出现在自己面前,越来越淡定,越来越有免疫力,可是他发现自己好像又添了一个毛病或者叫嗜好,就是名人名将收集狂,看来一个穿越众见到真实的历史人物,还是不能免俗啊。

    他再次向高顺确定了一下张辽的



第43章 冀州来援
    第四十三章冀州来援

    冀州离并州最近,所以最先抵达的援军就是来自冀州的援军。刚吃过早饭,日常前出周围百里的陷阵营侦察骑兵就给吕布送来了一则侦查通报,从南方来了一支人数在两万五千人的汉军,发现的时候已经过了浑河,就要到桢l县了。经过接触,确认就是冀州来的援军,并且带回了一份冀州刺史写给吕布的公文。

    通过公文,吕布知道了冀州援军的领军之人是冀州刺史府长史沮授。吕布自然听说过此人,特别是前世的书上描写三国初期的北方军阀混战时,没少提到此人。看来因为现在的袁绍还不知道在哪里公干,沮授还没有跟着袁绍混,这可是个好机会。

    沮授在东汉三国时期可是大有名气的谋士,多次提出了重要建议,可惜袁绍都没有听取他的意见,最后还在官渡兵败被杀,很是可惜啊。如果能够提前斩断袁绍的左膀右臂,何乐而不为呢吕布告诉贾诩,自己想要得到沮授的效忠,让贾诩想办法。贾诩也听说过沮授,答应吕布自己来想法说服他。

    当哨兵来报,冀州援军已经离城20里时,吕布率领陷阵营众将出城远迎。也就出城十里左右,前方尘土飞扬,一支骑兵浩荡而来,马上的骑士都是内衬绛红色汉军军服,外套黄铜铠甲,太阳映照下,明晃晃的很是夺人眼球。
1...678910...12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