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我是奉先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大连老黄

    同时,高官子弟徐昌、魏山、管云、张雄等人都考入了第十八期中央军校,而更早一批的典满、成凯、宋云、方晖都已经在去年就考上了第十七期军校了。

    就在同一个月,汉献帝下诏晋封吕布为凉王,一应仪仗与天子相同,被吕布上书谢绝,这是历史上的第一次让凉王。

    吕布接下来操心的大事就是大规模扩建制造燧发枪的军工厂,毕竟列装燧发枪是一个必然趋势,全军换装一遍的需求巨大。

    在这个没有蒸汽、没有电能的时代,幸亏有马钧发明的各种依靠水力推动的机械设备,才使得大规模生产变的可行。

    比如像能将铁材碾压成适合卷制枪筒的厚薄适中的铁皮的水压机,就比人工碾压省时省力。

    更主要的是一次成型的铁皮,光滑、平整、做成枪筒,射程和寿命都比手工打造的枪管有显著提高,新的燧发枪的射程已经达到一百五十丈。

    卷制枪筒的工序也有机械替代了纯人工,卷好的枪筒更匀称,更紧密,并且内壁光滑,无颗粒。

    不过这些工作仍然需要大量的人手,特别是有一定的技术基础的工人。

    越来越多的汉人平民离开了土地,进入工厂辛勤劳动。

    许多农业生产方面的发明创造,也帮助解决了大量的农业人手,剩下的劳力缺口则由大量的奴隶来补充。

    刻制线膛枪的膛线的工作也由最初的纯手工操作升级成了初级的机械刻制,刻制卒读,标准化都明显提高。

    滑膛枪和线膛枪的产量均有所提高,按照吕布的想法,全军所有师团的神射手一律提前换装线膛枪,升级为狙击手,训练的子弹敞开供应。

    而且此举也可以让暂时没有换装火枪的部队提前感受一下火枪的魅力。

    五月,青州方面来信,备受吕布关注的胶州湾水军大寨已经完成了第一期的施工,特别是基地中的造船厂已经开始投入使用,开始按照最新的图纸来制造新式大帆船。

    而整个扩建以后的中央军水师,特别是在补充了大批荆州的造船工匠和水军将士之后,规模更加扩大。

    因为黄河两岸基本上都已经在中央军的控制之下,黄河几乎变成了内河,没有什么敌人能够造




第三百五十二章 备战益州
    他任命庞统为左军师,兼荆州刺史。任命陈宫为右军师,兼南郡太守,任命魏延为中护军,关羽为奋威将军,由他二人分领荆州军队。

    他听取了庞统的建议,派遣使者与长安朝廷交好,以对抗曹操和孙权联盟,同时大举向南挺进,开发荆南各郡。

    与此同时,他还插手交州的事务,与交州的本土门阀士家争夺交州的控制权,士家也不示弱,他们转而联合东吴孙家的势力来对抗刘备的入侵。

    在向南争夺交州的同时,刘备和庞统等人还把目光转向了益州,因为北面有吕布,东面有曹操和孙权,荆州如果想要拓展生存空间,只能向西向南发展。

    南面是交州,西面就是益州。

    益州之主刘璋,是接了他老子刘焉的班,被川中士族看中了他的软弱无能,比较容易控制的优点,推举为接班人。

    随着他主事益州日久,越发显得保守和暗弱,不少川中士子与他离心离德。

    刘表活着的时候,就经常挑唆川中将领和官员反对刘璋,甚至发动叛乱。

    二零零年的时候,川中大将赵韪深得川中百姓的拥戴,便趁机发动叛乱,利用川中世人不喜刘璋,想要取而代之,独揽大权。

    结果被刘璋的父亲刘焉活着的时候收容南阳和三辅地区的流民组建的“东州兵”打败,叛乱平息。

    不过经此一役,川中士人,甚至东州士子也都认为刘璋不适合当这益州之主,他们更加看好信誉、口碑更好,以仁义爱民著称的刘备。

    张松等人便纷纷劝说刘璋应该与刘备结盟,以抗吕布,因为他们都是同宗兄弟,刘备又一向以温和仁义,没有野心而出名。

    刘璋此人耳根软,听得多了,便也有些心动。

    情报部在川中早就发展了诸多眼线,内应,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回了长安。

    吕布十分重视这个情报,因为历史上的刘备也确实在得到荆州之后,开始图谋益州,并且最终得手,凭此三分天下。

    吕布决心,将对益州用兵提上日程。

    由于在草原上游牧的汉人越来越多,这么多年的游牧政策推广下来,从小就会骑射的汉人越来越多。

    特别是最早就跟着吕布起兵,然后第一批到草原游牧的那些战士,一个个都成了小部落的头人,他们的孩子一个个都开始长大成人,其中不少是汉人与匈奴,汉人与乌桓,甚至是汉人与鲜卑的混血。

    他们各个都是马背上长大,骑术精熟、箭术出众,吕布将他们征召成军,组建了骑兵第十一师,并且挑选了马超来当他们的师长,最是符合他们的脾气。

    后来的骑兵十一师就是以胆大妄为,勇猛无畏,桀骜不驯名扬整个中央军系统。

    以屯田的军队中的精壮子弟组建了步兵第十五师,师长由张绣担任。

    这两个师组建之后,就留在霸陵大营进行训练,特别是针对川中地形进行山地作战训练,尤其是骑兵的山林作战训练,前所未有。

    远征中亚凯旋而归的特战师和荣一师,也留在长安,进行训练,这两个师已经成为中央军的常备机动兵力,每战必用。

    特战师更是全员换装燧发枪,配套的刺刀也已经研制成功,全面配发,这样一来,近身格斗之时不至于束手无策。

    不过因为对手还都处于冷兵器时代,前膛枪也无法进行卧姿射击,所以他们的铠甲都被保留,而且依然保留自己步骑两用的特性。

    刺刀代替了长戟和横刀,神射手们手中的弓弩被替换成了线膛枪,摇身一变成了狙击手。

    除此以外,荣誉一师也已经开始接受火枪适应性训练,而且荣一师的三个旅全部改成步兵旅,取消了第二旅的骑兵编制。



第三百五十三章 张松献图
    我是奉先第353章张松献图在南郑与诸葛亮等人会合,徐庶建议吕布等候李肃安排的向导到来,再南下入川。

    吕布同意,大军在南郑休整了几日,李肃便带着几位蜀中官员前来拜见吕布。

    吕布热情招待,来者共有三人,都是川中名士。

    第一位是黄权,曾经做过刘璋的主簿,因为劝谏刘璋不要与刘备结盟,而被外放为广汉县长。

    第二位是王累,也是川中士族,担任益州从事之职,也是反对刘璋与刘备结盟的一派人物。

    最后一位叫做刘巴,他不是蜀人,他是荆州人氏,早在刘表死后就因为不愿出仕刘备,远遁益州,自然也是反对刘备的。

    吕布自然是非常欢迎这三位的到来,他们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心向中央朝廷的益州士人,并且熟知益州的一切。

    众人落座之后,吕布首先表达了自己想要收复益州,使其回归中央政府的怀抱的愿望,并且保证益州回归之后,发展经济,关心民生,大力扶植益州士子。

    他还举了中央政府下辖的各个州郡的现状为例,国富民安,无论是门阀士族还是寒门子弟,只要有学问有能耐都可以在仕途上有很好的发展。

    黄权等人也表达了川中士族和民众人心思定的想法和愿望,并且希望吕布在收复益州的过程中,减少杀戮,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他们纷纷表态愿意配合中央朝廷大军收复巴蜀之地,但凭驱使。

    吕布也诚心诚意的说:“能够和平收复自然是上上之策,我也不想生灵涂炭,百姓受刀兵之苦,尤其是中央军火器威力巨大。我可不想因为守军的拼死顽抗,让一座座城池化为废墟瓦砾。”

    “中央军每个战士都是宝贵的财富,他们都愿意为大汉流血牺牲,对外作战,无论牺牲多大都是值得的,可是内战,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如果能和平统一,我又怎么会愿意打打杀杀呢”

    黄权表示,巴郡的太守张任是他的同窗好友,而且观点与自己相仿。

    他曾经被吕布打败过,见识过中央军的强大,从内心里,是不愿意与吕布为敌的。

    黄权向吕布承诺,自己可以说服张任,兵不血刃地的收复巴郡,占领江州,也好断了刘备入川之路。

    不过他也提醒吕布,广汉郡的太守张肃是张松的兄长,不太清楚他的态度。

    吕布点头,幸好自己在巴郡有了桥头堡,不需要从白水关、葭萌、梓潼一路一座座关隘打过去。

    既然有了向导,大军便不再停留,从南郑出发,兵分两路,翻越巴山。

    其实这一段路都在中央军的控制之下,用不上向导,黄权他们的用处主要还是过了汉昌之后的那一段路,一直到成都。

    吕布和司马懿一路,以黄权为向导,走米仓道入川。

    当然这一段的蜀道也被中央军的工兵们翻修过,拓宽过,尽量取直,反正有炸药,逢山开路,减少了栈道的比例,对需要保留的栈道进行加固加宽。

    第三师、特战师、警备一师、第十五师都跟随吕布行动。

    另一路大军由徐庶指挥,马超为副手,王累担任向导,走的是巴蜀道,由子午镇向南,经西乡县,镇巴县,到万源,然后抵达宣汉。

    这一路同样得到了修护,要比以前好走的多。

    方悦的第五师已经在汉昌和宣汉两地等候吕布的大军了。

    徐庶这一路是骑兵十一师和荣一师一起出发,第六师留守汉中。

    就在吕布的两路大军挺进益州之际,刘备和庞统也在张松的引领下,乘坐水师战船,逆长江而上。

     



第三百五十四章 吕布入川
    我是奉先第354章吕布入川在南郑与诸葛亮等人会合,徐庶建议吕布等候李肃安排的向导到来,再南下入川。

    吕布同意,大军在南郑休整了几日,李肃便带着几位蜀中官员前来拜见吕布。

    吕布热情招待,来者共有三人,都是川中名士。

    第一位是黄权,曾经做过刘璋的主簿,因为劝谏刘璋不要与刘备结盟,而被外放为广汉县长。

    第二位是王累,也是川中士族,担任益州从事之职,也是反对刘璋与刘备结盟的一派人物。

    最后一位叫做刘巴,他不是蜀人,他是荆州人氏,早在刘表死后就因为不愿出仕刘备,远遁益州,自然也是反对刘备的。

    吕布自然是非常欢迎这三位的到来,他们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心向中央朝廷的益州士人,并且熟知益州的一切。

    众人落座之后,吕布首先表达了自己想要收复益州,使其回归中央政府的怀抱的愿望,并且保证益州回归之后,发展经济,关心民生,大力扶植益州士子。

    他还举了中央政府下辖的各个州郡的现状为例,国富民安,无论是门阀士族还是寒门子弟,只要有学问有能耐都可以在仕途上有很好的发展。

    黄权等人也表达了川中士族和民众人心思定的想法和愿望,并且希望吕布在收复益州的过程中,减少杀戮,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他们纷纷表态愿意配合中央朝廷大军收复巴蜀之地,但凭驱使。

    吕布也诚心诚意的说:“能够和平收复自然是上上之策,我也不想生灵涂炭,百姓受刀兵之苦,尤其是中央军火器威力巨大。我可不想因为守军的拼死顽抗,让一座座城池化为废墟瓦砾。”

    “中央军每个战士都是宝贵的财富,他们都愿意为大汉流血牺牲,对外作战,无论牺牲多大都是值得的,可是内战,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如果能和平统一,我又怎么会愿意打打杀杀呢”

    黄权表示,巴郡的太守张任是他的同窗好友,而且观点与自己相仿。

    他曾经被吕布打败过,见识过中央军的强大,从内心里,是不愿意与吕布为敌的。

    黄权向吕布承诺,自己可以说服张任,兵不血刃地的收复巴郡,占领江州,也好断了刘备入川之路。

    不过他也提醒吕布,广汉郡的太守张肃是张松的兄长,不太清楚他的态度。

    吕布点头,幸好自己在巴郡有了桥头堡,不需要从白水关、葭萌、梓潼一路一座座关隘打过去。

    既然有了向导,大军便不再停留,从南郑出发,兵分两路,翻越巴山。

    其实这一段路都在中央军的控制之下,用不上向导,黄权他们的用处主要还是过了汉昌之后的那一段路,一直到成都。

    吕布和司马懿一路,以黄权为向导,走米仓道入川。

    当然这一段的蜀道也被中央军的工兵们翻修过,拓宽过,尽量取直,反正有炸药,逢山开路,减少了栈道的比例,对需要保留的栈道进行加固加宽。

    第三师、特战师、警备一师、第十五师都跟随吕布行动。

    另一路大军由徐庶指挥,马超为副手,王累担任向导,走的是巴蜀道,由子午镇向南,经西乡县,镇巴县,到万源,然后抵达宣汉。

    这一路同样得到了修护,要比以前好走的多。

    方悦的第五师已经在汉昌和宣汉两地等候吕布的大军了。

    徐庶这一路是骑兵十一师和荣一师一起出发,第六师留守汉中。

    就在吕布的两路大军挺进益州之际,刘备和庞统也在张松的引领下,乘坐水师战船,逆长江而上。

     



第三百五十五章 一箭下广安
    我是奉先第355章一箭下广安王累做为一名文官,虽然君子六艺,也会骑马,却是从来没有这般远途奔驰过,早就磨破了双腿,叫苦不迭。

    马超便在路过的市镇买了一辆马车,让王累坐马车赶路,牵引马车的驮马也都换做了军马,这才勉强跟上大军。

    沿途的几个城镇都没有什么驻军,王累解释说,前两年,赵韪就是在江州闹得叛乱,忠于赵韪的益州军都被刘璋的“东州兵”杀光了。

    所以张任上任以后,有限的益州军都集中在几个大的县城之中,这些下面乡镇的治安就靠地方的豪族大户自己维持了。

    好在现在的益州各地的匪患不多,原先的一些黄巾余党都被刘焉、刘璋父子两代清剿的差不多了。

1...8586878889...12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