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国粹奇缘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梅园兰馨

    正在这时,钱大钧进来报告:“张少帅来了。”

    蒋介石顺口道:“说曹操,曹操就到了。”说完,走向另一个房间。

    看见蒋介石进来,张学良恭敬地敬礼,之后再次劝谏道:“外敌当前,我




第一百五十五章 兵谏捉蒋
    张学良的劝谏最终没有成功,而蒋介石则提出两个办法,让张学良、杨虎城作最后的抉择:一是服从命令,把东北军和十七路军全部投入陕北前线,在其嫡系部队监视之下积极“进剿”红军;二是如果不愿“剿共”,就将东北军调闽,十七路军调皖,把陕甘让给其嫡系部队。

    蒋介石提出的这两个办法,都是张、杨所不能接受的,他们既不愿再替蒋介石打内战,也不愿让自己的部队离开西北这个根据地,为蒋介石所消灭。最后的出路只有一条,就是迫使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实际上,张学良心里很清楚,蒋介石虽然给自己的职位看似很高,那是虚衔,其实自己真实拥有的,只有东北军。张学良、杨虎城所率领的部队,在国民革命军体系中属于所谓的杂牌,历来都倍受蒋介石的压迫与歧视;在“剿共”战役中又不断遭到红军的严重打击,实力日益削弱。

    在如此形势下,张学良和杨虎城忍无可忍,最终下定决心“硬干”。两人商定扣蒋,并作了分工,大体是:临潼归东北军负责,西安归十七路军负责。

    事变前夕,张学良向白凤翔秘密布置了临潼兵谏的任务。并以准备让白凤翔回热河打游击为名,带领白凤翔来华清池见蒋介石,其实是为了让白凤翔熟悉华清池地形和认清蒋介石容貌。

    张学良给孙铭九布置任务时说:“现在要你去请蒋委员长进城,绝对不能把他打死!”张学良已意识到“兵谏”之举倘若失败,后果将会如何。他对孙铭九说:“明天这个时候,说不定我和你已经不能再见面了。你死,我死,说不定了。”

    这一刻:张学良脑畔回荡着父亲的声音:“你要做军人吗军人是要把脑袋割下来挂在裤腰带上!”在下达扣蒋命令之际,张学良深刻地体悟了父亲的这句话。

    午夜,东北军、西北军展开了联合行动:张学良的东北军负责前往临潼扣蒋,杨虎城的西北军则负责扣押蒋介石在西安城内的军政大员。一切布置停当后,张学良把这一重要消息告诉了秘书刘鼎。

    白凤翔、孙铭九、刘桂五则朝临潼进发了。他们所率的东北军士兵,当时并不知道行动的真相,长官们只对士兵们诈称:副司令张学良被扣押在华清池,赶快前去营救,要活捉蒋介石。因为蒋介石扣了张学良,只有扣了蒋介石才能救张学良。

    事先摸清的蒋介石卫队兵力是:院内,约80人;院外,禹王庙附近,有宪兵70人左右。王玉瓒率领的一营,负责解决禹王庙的宪兵。孙铭九手下的连长王协一,率50人乘一辆卡车,首先出现在华清池大门前。门卫拦车、开枪了,王协一指挥兵士下车还击,双方激烈枪战。这时,孙铭九的卡车到达,车上也有50多人。在混战中,孙铭九率部冲过大门。

    孙铭九绕过二道门前密集的弹雨,和连长王协一匍匐摸进了五间厅。当他们闯入蒋介石的卧室,吃了一惊:人去房空!环顾四周,桌子上放着蒋介石的军帽、皮包以及假牙,衣架上挂着大衣,孙铭九用手一摸被窝,还是温暖的,这表明蒋介石刚刚出走。床旁的一扇窗开着,大家猜测蒋介石可能由此越窗而逃。

    刘多荃师长在华清池门口接通了张学良的电话,向他报告蒋介石逃跑的消息,张学良也捏了把汗。就在这时,孙铭九前来报告,说是一名士兵在后山墙下发现一只鞋子,表明蒋介石可能翻过墙头上山去了。“搜山!”刘多荃下了命令。

    东北军沿着骊山西北麓,开始搜山。此时,东北军的士兵们才从长官那里得知,搜山是为了搜蒋介石,并严格规定,绝对不许伤害蒋介石。

    士兵们终于明白此次行动的真正目的。谁活捉蒋介石,赏钱一万元,士兵们纷纷踊跃搜山。在半山腰,二营八连的班长陈思孝抓住一个蒋介石侍卫。孙铭九闻讯,疾步赶了上去。蒋孝镇在寒风中哆嗦着,但不肯讲出蒋介石在哪里

    孙铭九用手枪对着蒋孝镇的脑袋,逼问蒋委员长在哪里。蒋孝镇虽仍不肯讲,但无意中朝山上斜乜了一眼。孙铭九敏锐地察觉,就指挥士兵朝他眼睛所瞟的方向追索。没多久,陈思孝在前面大喊:“报告营长,委员长在这里呢!在这里呢!”孙铭九飞步奔过去,见到蒋介石从一山洞里出来,正扶着洞口的岩石站着。此时,天色微明。

    蒋介石光着脚,光着头,上身穿一件古铜色绸袍,下身穿一件白色睡裤,颤巍巍立在朔风之中。

    蒋介石此时尚在云里雾中。他不知突袭华清池行辕的是什么部队——他最担心的是红军发动袭击。于是他问道:“你们是哪里来的?”孙铭九立即答道:“是东北军!”

    蒋介石一听,松了一口气,马上就说:“哦,你是孙营长,孙铭九。”孙铭九很惊讶,蒋介石怎么会知道他的名字蒋介石解释说:“有人向我报告过。”紧接着,蒋介石夸奖他道:“你是好青年!”蒋介石的言外之意是说,虽然有人“报告”,但讲的是好话。

    &nbs



第一百五十六章 端纳斡旋
    西安事变爆发当天,南京国民政府收到了张学良发来的八项主张通电。端纳与孔祥熙、宋美龄等恰在上海,也得到“西安发生兵变,委员长消息不明”的信息。对于宋美龄来说,就如同晴天霹雳,当头一棒。且因西安与外界一切通讯联系中断,无法确知具体情况,宋美龄一时无所适从,并担心蒋介石被杀。

    端纳为稳定宋美龄的情绪,赶到她的宅邸,劝慰道:“第一,我不相信少帅会搞兵变;第二,我不相信委员长已经死了。前不久,我与张学良在南京有过一次长谈,张向我流露了不愿打内战,而愿枪口对外,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思想情绪,同时一再申述他对蒋介石的忠诚。”

    深夜,端纳随宋美龄、孔祥熙坐火车返回南京,13日晨抵达时,南京国民政府已陷于极度混乱之中。

    国民党领导集团,在如何处置西安事变的问题上意见分歧很大,以军政部长何应钦为代表的强硬派略占上风,宣布撤消张学良的一切职务,并调兵遣将,准备讨伐西安,强调“政府不允许只考虑一个人的安危得失,而损害国家的利益。”

    以宋子文、宋美龄为首的亲英美派则反对讨伐,力主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营救蒋介石。

    宋美龄、宋子文、孔祥熙和端纳等人则反对贸然采取军事行动,希望在西安局势进一步明朗化后再作定夺。宋美龄与何应钦进行了激烈的争辩,认为探明事变真相,营救蒋介石脱险才是当务之急,她指出:“委员长之安全,实与国家之生命有不可分离之联系”。端纳站在宋美龄一边,也力阻讨伐派采取强硬手段,他对何应钦说:“没有弄清真相之前,不能进攻西安。”

    在此情况下,以宋美龄为代表的主和派认为,立即探明事变真相和蒋氏生死,实为当务之急,不容稍缓。既然西安与外界通迅联系中断,那么剩下的唯一途径,就是派人飞赴西安,亲眼看看那里的情况,否则难以采取进一步的行动。当然风险之大,任务之重,也是不言而喻的。宋美龄考虑再三,请求端纳担此重任,亲赴西安,一探究竟。

    端纳的确是一个最合适的人选。他在华的传奇经历和特殊身份,使他足以担此重任。

    1903年,他以记者身份来华采访,最先揭露日本与袁世凯的“二十一条”密约。后投身政界,给具有不同政治信念、不同政治目标的实权人物充当顾问。在他旅居中国的三十多年中,曾先后投奔张人俊、孙中山、张作霖、张学良和蒋介石,充当他们的私人顾问。

    在担任蒋介石顾问之前,他是张学良的私人顾问。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与张学良更为亲近,超乎他与蒋介石的关系之上。蒋介石始终以“宾友”视之,张学良则尊他为老师。总之,他是一个既为张学良所高度信任,亦为蒋介石所高度信任的双重合适人选;同时,他作为出身平民的澳大利亚人,无任何外国政府的背景,可说无党无派,不偏不倚,他所说的话易为蒋张双方所接受,也易为南京方面所接受。

    端纳与宋美龄的关系,亦非同一般。辛亥革命前后,他与宋美龄之父宋耀如同在孙中山身边工作,两人结成异国知音,关系十分密切。宋美龄尊他为父辈,对他的才识推崇备至,端纳入幕蒋府,亦是宋美龄力荐的结果。他不仅为蒋介石效力,亦为宋美龄工作。

    端纳接受宋美龄的委托,慨然表示“义不容辞”,立即西行。为防止“讨伐派”的阻挠,于13日中午秘密至机场飞离南京。端纳随身带有宋美龄致蒋介石和张学良函各一件。

    离开南京前,端纳和宋美龄通过新架设的电台,致电张学良,告诉他端纳拟来西安,请“不要袭击他的座机”,并盼其即复。

    傍晚时分,端纳飞至洛阳。由于未得到张的复电,不敢直飞西安,尽管洛阳距西安尚剩一个半小时航程。晚上,西安方面依然杳无音讯。端纳打电话给宋美龄,说不管张学良有无复电,决定于明晨飞赴西安,不计后果。

    至14日晨,端纳准备冒险出发之际,宋美龄忽来电话,告诉他已收到张之复电,欢迎他入陕。

    端纳到达西安后,先会晤了张学良、杨虎城。张学良、杨虎城坦承:“此次事变实出于抗日救国的诚意,目的就在于逼蒋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并无任何个人恩怨夹杂其中,更谈不上杀蒋,亦无或共产国际的幕后参与。”

    这使端纳感到宽慰,他认为:西安的局势虽然极其复杂,但并非无可挽回,而是大有周旋余地。如果南京方面处置得当,释蒋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

    &



第一百五十七章 寻求援助
    西安的张公馆笼罩着空前的紧张气氛,扣了蒋介石,几近于把天捅了个窟窿。张学良和杨虎城极力宣传抗日救国的八项主张,但是在国民党内部,收效甚微。

    在张学良的办公室,张学良正和杨虎城谈论着现在的形势。就听张学良气愤地说:“我俩扣了蒋委员长,并没有一点私利,唯一的目标就是‘逼蒋抗日’,可是,却不曾想,扣蒋后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

    杨虎城也不知所措地说:“是啊!很多事情都始料不及。”

    张学良心焦地说:“亲日派的何应钦与国民党内部大多数人的意愿相同,占了优势,操纵国民党中央常务会议和国民政府决议。一方面想借此机会将蒋介石以及我俩一并解决;另一方面,日本方面从中挑拨南京与西安的关系,要挟南京政府以不损害日本的在华利益为前提解决好这次事变。”

    杨虎城表情凝重地道:“是啊!真是想不到,何应钦竟然如此大胆,敢不顾委员长的生命,做这样的决定。”

    张学良叹了口气说:“还好,作为蒋介石坚实后盾的宋美龄、宋子文以及孔祥熙等人,坚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以营救蒋介石回南京。因此,在国民党内部分别代表日本、英美这两派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杨虎城苦笑着说:“1936年12月13日,中研院等七学术机关通电全国讨伐我俩;南京各大学校长、教授罗家伦等347人联名致电,指责扣蒋行为。”

    张学良无奈地说:“他们太不了解情况了。不过,让我没想到的是:事变发生后,我发了电报给阎锡山,本以为会得到他的大力支持,却不曾想,他违背了自己的诺言,发五乎电报谴责你我。他的原文是:‘来电均诵悉,环读再三,惊痛无以。弟有四个问题,质诸兄等:第一、兄等将何以善后第二、兄等此举,增加抗日力量乎减少抗日力量乎抑移对外战争为内战乎第四、兄能保不演成国内极端残杀乎’”

    杨虎城摇摇头说:“唉!人心叵测啊!不在关键时刻,很难看清一个人。”

    张学良接着说:“冯玉祥也发表谈话对我予以指责,劝我‘赎过自新’,尽快‘奉蒋公回京’,否则‘此种忘恩负义之动作,不久必致身败名裂矣。’”

    杨虎城走到张学良身边,拍拍他的肩膀说:“扣蒋这件事情,责任我们俩共同承担。”

    在张公馆的书房,赵四小姐和云妙灵正在研读近两天的报纸和最近的公众舆论,看着这些内容,赵四小姐的心在颤栗。

    民众的态度,实在出乎意料。除陕西外,社会各界并不认同张学良的行为,纷纷予以指责。

    闻一多、胡适等人都怒批张学良,闻一多说:“真是胡闹,国家元首也可以武力劫持,这还成何国家,我要严厉责备那些叛徒,你们这样做是害了中国。” 胡适致电张学良:” 介公负国家之重,若遭危害,国家事业至少要倒退二十年。足下应念国难家仇,悬崖勒马,护送介公出险。”

    一些社会团体发声呼吁:

    北平:平大教授会致电张学良,劝以国家为重,速保护蒋出险。朝院、中院、民院,联合致电中央及张、请迅速护蒋回京。(十六日专电)

    北平:平文化界三十三团体,今电中央,明令讨张,对张行动,多所责难。(十六日专电)

    北平:清华教授会十六日发表宣言,大意谓张学良之叛逆,假抗日之美名,召亡国之实祸,破坏统一、罪恶昭著,凡我国人应共弃之,除电请国府迅予讨伐外,尚望全国人士,一致主张等语。又北平朝阳学院,中国学院、民国学院十六日电张学良,促迅速保护蒋院长出险,共商国事,否则破坏统一,危害



第一百五十八章 铤而走险
    赵四小姐急急忙忙拿着苏联的几份报纸找到张学良,焦急地对他说:“汉卿,苏联《真理报》怎么能这样评价你呢”

    张学良看着赵四小姐问:“怎样评价我你念给我听。”

    赵四小姐念道:“张学良所属军队毅然叛变并扣留蒋介石将军之事件,在日本侵略中国加深之背景上显呈特殊性质”。

    听了这一内容,张学良一把抢过报纸说:“苏联怎么能如此颠倒黑白呢”

    赵四小姐艰难地开口问:“那么是什么态度呢”

    张学良的情绪略有好转说:“ 事变爆发的当天,我和杨虎城联合致电中央,希望能够获得援助。答复说,决定派周恩来到西安,同时派出军队全力协助西安的工作。”

    赵四小姐犹豫地问:“只是,和蒋介石有不共戴天的仇恨,蒋介石杀了那么多人,周恩来如果到西安,会不会与你的想法不一致呢”

    “容我再想想,上次见面的时候,从周恩来的谈话能够感觉到:抗日的决心是坚定的。只是,对待蒋介石的态度,我还不是很确定。我希望能够保证蒋介石的安全,‘逼蒋抗日’。”张学良缓缓地道出了自己的想法。

    赵四小姐点点头说:“从目前的舆论来看,各方面对你有很深的误解。”

    “是啊!不抵抗将军做的事情,着实令人匪夷所思,这也是在所难免的。不过,从我的出发点来说,我是从大局出发的,希望能够形成一个全面抗日的局面。”张学良语气中透着股坚定。

    赵四小姐依然沉重地说:“但愿你的目标能够实现。”

    张学良对赵四小姐说:“你先回去休息吧!”

    赵四小姐点了下头道:“好的,你也不要太累了。”

    看到赵四小姐离开,张学良又和杨虎城约见,分析着现在的形势说:“南京政府现在以何应钦为主导,如果汪精卫再从欧洲回来,这两个亲日派,是不会抗日的。”

    杨虎城说着自己的意见:“我们把蒋扣在西安,让他带着部队抗日。”

    张学良摇了摇头说:“从端纳带回的消息看,这应该是不可能的。南京方面一定会在何应钦的指挥下,攻打西安。如果这样,新一轮内战又将爆发。”

    “如果是这样,蒋介石就成了烫手的山芋。”杨虎城也面有难色。

    张学良这时果断地说:“为了让这次事变有个好的解决方法,我想铤而走险,请周恩来过来一道解决。”

    “这还真是个险招,如果要求灭蒋,我们又怎么办蒋介石毕竟杀了太多的。”杨虎城的情绪有些激动。

    张学良语气坚决地说:“蒋介石在我们手上,只能是协助,不可能是主导。”
1...3738394041...5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