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是阿斗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劏个老鼠
如果荆州城战事正酣,急需救援,那自己就要冒险进军长沙郡,就算不能短期内攻破长沙郡,起码也可以牵制大量东吴兵力,甚至起到围魏救赵的作用,从而一举解决荆州之围。
一切的一切取决于荆州城的局势。“可有联系中情局”刘厚问道。
蜀军没有出岭南前,荆州的消息需要通过成都再转南中,然后到岭南,期间有上万里的路程,就算采取八百里加急的传讯方式,到了崎岖的山路中,每天也不过走一百里路。
&nbs
第七章 政委制度
第七章政委制度
上回说到,步骘向刘厚报告战后的统计数据,刚说完蜀军的战损情况,令到刘厚很哀伤。
接着,步骘又汇报了东吴军的情况:东吴军的三万人马竟然被杀死两万多,剩下的只有八千多被俘,而且多数带伤。
可见这些东吴兵也是悍勇之辈,抵抗得很顽强,战损超过三分之二还不投降的军队不多见了。
这让刘厚对这支吴军的主帅韩当大感兴趣,可惜知道这是一块又臭又硬的石头,自己现在忙着北伐,可没时间去收服他。
刘厚安排了一些随军大夫去救治这些东吴兵,打算等他们伤好后充到辎重队去,刚抽走一万人给朱褒,现在马上就可以补充大半,还算不错,至少让刘厚心情好了一点。
这些东吴兵受了伤,又被人俘虏,本来都已经在等死了,这个年代,别说是俘虏,就算是自己的士兵受了伤,也很少能得到救治的,多数是靠自己硬抗,自生自灭而已。
可是,在蜀军中,他们竟然得到很好的救治,蜀军的随军大夫将他们的伤口认真地清洗干净,还敷上了上好的金创药。
这些金创药效果之好,是他们平生仅见,就算是达官贵人也用不到这么好的金创药吧却没有想到蜀军竟然舍得拿这些珍贵的药物,给自己这些下贱之人用。
他们却不知道,华佗拿到三七后配制出来的金创药当然是这个世界最好的,疗效已经和后世的云南白药相差无几了。因为产量有限,现在特供刘厚这支hong军使用,别国的其他人别说是达官贵人,就算是皇帝陛下也是没有得用的。
不但得到救治,这些东吴兵还惊奇地发现,在蜀军中伙食出奇的好,一天三顿,每顿能吃饱米饭,每隔两天还有块肉吃,虽然不多,但是这年头能吃到荤腥容易吗
本来他们还以为蜀军这样对自己,是不是特别优待自己,想收买他们的人心,想骗他们归降。
但是很快,他们就打听到,这样的伙食是蜀军的标准伙食,蜀军平时就是这样吃的。他们只不过是跟着蜀军吃平时一样的饭菜而已。
这一下,他们不由得百感交集了,他们在东吴军时,平时每天只能吃两顿,除非有战事,否则根本不可能每顿都吃饱。想要吃肉,除非打了胜仗或过年过节,否则想都别想。
没想到蜀军中竟然有那么好的待遇,这令他们有点惘然。这个时候,刘厚又派出专做思想工作的参军部人员去给这些俘虏洗脑。
参军部是刘厚新成立的部门,有感于俘虏越来越多,而转化这些俘虏的工作量和难度越来越大,刘厚感觉不能再靠以前的土办法了。必须有专门的专业人才来做这件事。
不但是俘虏,自己的正规军士兵也是需要做思想工作的。毕竟人食五谷,便有各种各样的想法、思潮。这些想法、思潮有好有坏,怎么将这些想法、思潮往有利于自己统治的方向引导,这是个技术活。
古语有云:“仓廪实而知礼节”,但是同时又有句话叫:“饱暖思淫欲”。所以,光靠给这些士兵良好的待遇,光靠对他们好是不够的,因为有些人会得寸进尺,有些人日子好过了就会忘了受穷受苦时的惨状,反而开始心思活泛了。
所以,刘厚才成立这个部门,专门用于做思想工作的。这些部门主要由学院的毕业生担任,他们饱读诗书,能说会道,担任这些工作最适合。
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向大家灌输忠君爱国、汉朝正
第八章 荆州的消息
第八章荆州的消息
上回说到,郭攸之联系到了“中情局”驻长沙郡分部的人,他们派了一个叫周旭的年轻人过来,给刘厚汇报了这段时间荆州发生的事情。
令刘厚没有想到的是,这次关公竟然在荆州城足足抵抗了四个月。刘厚在荆州的时候,组织了开挖荆州城的护城河,修筑了瓮城,还加固了城墙、增加了一些防御工事。
当年他所做的这些努力在这个时候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关公虽然只有五万训练程度还不是很足的士兵,但是临时征召了各地的民壮入伍,使得人数增加到7、8万人。
他就是凭借着这7、8万人,依托坚固的城墙和城防工事,死死地抵抗住魏吴两国30万联军如潮水般的疯狂进攻。
当然,这当中有三个半关键点,第一个关键点是他提前收到了魏吴两国出兵的消息,所以提前做了准备。
尤其是粮食和物资的储备,荆州是蜀国从其他两国走私粮食的中转地,这里常年储存着大量的粮食,在关公提前施为下,截留下大量粮食,这才使得他能坚守那么久而没有出现缺粮的情况。
这是最关键的一点,可以说,这次的战事“中情局”立了大功。第二个关键点是火器和火药。刘厚当年在荆州建立了一个火器的装配工坊,后来又建立了一个火药生产作坊。
也就是说,城中有一定的火器和火药存货,这些火器和火药在守城中帮了大忙,它们大量杀伤魏吴两国的士兵,屡次城池将要被攻破的关键时候,都是靠着火器和火药挽回败局。
第三个关键点是刚才说的,刘厚当年在荆州建立起的护城河、瓮城和城防工事。这些东西使得攻城难度增加了几倍,魏吴两国也为此付出大量伤亡。
最后半个关键点是关公,经过上次的惨败后,他骄傲的性格有所收敛,整个守城过程中没有做出什么不理智的过激行为。屡次被魏吴两国的将士辱骂、激将竟然都不为所动,既没有出去和人单挑,也没有中计领兵出城偷袭敌营。
面对乌龟壳一样的荆州城,魏吴两国联军如老鼠拉龟一样,无法下手,围攻了4个月竟然都无法攻陷城池。4个月后,诸葛亮的援军终于赶到了。
诸葛亮的援军不过只有区区三万人。就这三万人已经是成都像挤牙膏一样挤出来的蜀国仅有的力量了。现在蜀国边境到处在打仗,兵力早就不足了。
刘备不断地征兵、征兵再征兵,现在民间连耕种的青壮年都很缺乏,如果诸葛亮败了,蜀国再也派不出哪怕一个兵去支援了。
不过诸葛亮没有让人失望,他先是用他最擅长的火攻破张辽所部兵马,再于险地设伏,诱杀曹仁还剩下的三万部众。
张辽、曹仁两员大将虽然侥幸逃脱性命,但是他们麾下的人马都损失惨重,无力再战,只得退回襄阳城休整。
趁着东吴兵还没反应过来,诸葛亮带着连番大战剩下的约两万兵马,趁乱进入荆州城中,和关公汇合。使经过四个月守城已经损失惨重的荆州守军注入了一支生力军。
可是,反应过来的东吴人很快就重新包围荆州城,将诸葛亮和关公一起包围在城里。经过四个月的消耗,城外的东吴军还有十二、三万之多,城内的蜀军加上诸葛亮带来的生力军一共还有5、6万。
双方的兵力对比约二比一左右,和开战初相比,似乎好多了,然而,情况并非如此。
此时,蜀军的很
第九章 蹊跷圣旨
第九章蹊跷圣旨
上回说到,刘厚问郭攸之应当让谁去取零陵。 郭攸之建议让赵云去。以蜀军现在的战力,其实谁去都没问题,问题是要行动迅速,要在东吴人反应过来前收服零陵,这就没那么简单了。
这必须要智勇双全的人才能担当,所以,赵云的确是最佳人选。不过刘厚考虑到赵云年纪已经挺大的了,再让他去操劳于心不忍,于是提议让关索去。
但是,郭攸之却反问他,将来大军北上,让谁守桂阳
“郭先生的意思是”刘厚问,他隐隐也猜到了郭攸之的想法。
“桂阳东面是庐陵,北面除了长沙郡还有豫章郡可以出兵来伐。所以,留守桂阳之人非常重要。非可忠心耿耿可以信任之人不能用,非处事冷静智勇双全之人也不能用。
目前军中,能担此重任之人,除了子龙将军就只剩关索了。太子殿下何不将关小将军留下来镇守桂阳。”郭攸之道。
“嗯……”刘厚陷入了沉思。关兴、张苞、赵统都是自己兄弟,绝对可以信任,但是他们都还年幼,没有经过什么风浪,一直生活在长辈的庇护下,可谓温室中的花朵,担不了这个重任。
鄂焕、兀突骨勇力方面没有问题,可惜没什么脑子,如果东吴那些诡计多端的人来偷袭他们,他们很容易中计,也不适宜担此重任。
至于朱褒就不用说了,这个降将心思很多,刘厚根本不信任他,根本不可能将自己的后路交给他。
想来想去,也只有赵云和关索适合做这事了。“那要不让赵四叔镇守桂阳吧,也省了他的奔波之苦。”刘厚道。
“也行,不过我必须提醒你,假如东吴人真来偷袭我们的粮道,说不定到时候在桂阳的人更辛苦。”郭攸之道。
“呵呵,说不定东吴人知道是赵四叔在桂阳,就不敢来了也不一定。”刘厚道,这句话有开玩笑的成分,不过也不完全是开玩笑,赵云的威名的确不是盖的。
刘厚将赵云带在身边,一路上招摇过市,从成都到南中,到岭南再到现在出岭南北伐,时不时拿出来吓吓人还是很有效果的。
于是,刘厚和郭攸之商议了一下,最后决定,从第三师调五千藤甲军,从第一师调第五团共一千五百名火枪兵,组成一支临时性的西征部队,交由关索统领,第一师第五团团长钟侗为副统领。
刘厚命他们以最快速度控制零陵各县,并且防止长沙郡的东吴军反扑。而关索原来带领的第五师则交给赵云暂时统领,镇守桂阳。
第五师是两万原东吴军的精锐悍卒,虽然是冷兵器部队,但是用来保障粮道安全还是适宜的。
第五师多数是从步骘手上俘虏过来的东吴兵,步骘是这些东吴兵的旧主,他们多少还是会给他几分面子的。为了镇住这些俘虏,刘厚还留下步骘协助赵云。反正步骘去到前线也不肯帮忙,留在桂阳负责粮草物资的转运工作最适合不过。
虽然按照东吴的标准,第五师是精锐,但是拿到蜀军中就不够看了。他们还需要好好训练一下才堪大用。赵云正好在练兵上有一手,现在hong军中各支部队,基本上都经过他手上训练过的。
正好趁着镇守桂阳,赵云有的是时间训练他们,这同时,也为参军的洗脑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
安排好攻打零陵的部队和留守的人马,郭攸之又建议,刘厚可以统领剩下的大军进逼长沙郡。
这样的话,就可以牵制长沙郡20万东吴军,既可以减轻荆州城的压力,也可以使他们无暇顾及零陵军,为关索攻取零陵创造良好的条件。
计议已定,刘厚发布命令,让众将依计行事。只是,刚送走了关索,刘厚还没有来得及动身继续北伐,就收到了岭南费祎传来的消息。
费祎使人来告知刘厚,有天使自成都而来,当然,这里说的天使不是那种背上长翼的鸟人,而是钦差的意思。
钦差带来了一份圣旨,圣旨的
第十章 将在外
第十章将在外
上回说到,刘厚收到费祎传来的消息,说朝廷派了钦差来封自己为交州刺史,让自己按兵不动就地驻扎在岭南,不得北上攻伐东吴。 刘厚和郭攸之都觉得这道圣旨很蹊跷,估计成都可能发生了不好的事情。
他们准备不遵这道圣旨,继续北伐,刘厚问郭攸之有什么好办法不遵守这道圣旨,又不至于引起朝廷太大的反应。
郭攸之告诉他,费祎已经为他想到办法了。费祎将钦差拖在岭南,就是在给他们争取时间,制造机会。
虽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话没错,但是如果真的违抗君命,时候麻烦一大堆总是难免的。那么,除此之外,还有个更干脆更保险的办法,就是没有收到君命,自然也就不需遵守这道君命了。
郭攸之给出的办法就是那么简单,第一,假装没有收到圣旨。目前有费祎拖住钦差,而圣旨明面上是保密的,要见到接旨人才会开启宣读的,也就是说,明面上,刘厚一系人马无人知道这道圣旨的内容。
既然那样,大家就继续假装不知道,再使尽各种办法拖住钦差的北上步伐,尽量推迟他见到刘厚的时间。
“但是能拖得了一时,拖不了一世啊。这个钦差迟早还是要来见我的。这个圣旨迟早还是要接的。到时候这道君令受还是不受”刘厚问。
“这就要说到第二点了。”郭攸之摸着下巴的胡须渣子道,“第二就是,我们尽快出兵北上攻击东吴,造成既成事实。只要和东吴军缠战上了,就木已成舟、米已成炊,到时候想撤兵都撤不了了。”
“好,好主意!”刘厚拍掌称赞,“为了保证我们有足够时间行事,就要保证他们有足够多的有趣事情可做。”
于是,就因为刘厚的这句话,在来宣旨的钦差队伍中,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例如当钦差大人在番禺城嫖赌饮荡吹享受够,想起自己的职责,准备出发北上找太子宣旨时,却突然腹痛、腹泻。
经费祎安排的随军大夫诊断,钦差大人饮酒过度,伤到肠胃,加上连夜操劳,肾气大亏,虚不固表,病气由肾传脾,导致中气下陷,中寒腹痛,寒泻清水。至于病气怎么由肾传到脾胃去,大夫更是有一套复杂的理论说明。
不过因为太复杂钦差根本没听懂,作者也不懂,只好省略了。最后大夫建议,为免久痢寒虚,病情由表入里,病入膏肓,最好推迟出行,在家静养一段时间。
钦差大人虽然心里着急,想要尽早北上传旨,无奈每当他想动身时,病情就会加重,一天拉十几甚至二十几次,直拉到他手脚发软,头昏眼花,连马车都坐不了。
就这样,他的病情时好时坏的,在番禺城修养了一个多月。直到番禺城药铺的巴豆断了货,钦差大人才病情大好。费祎只好遣一支队伍护送钦差北上。
可是,当钦差大人动身北上后,依然不断有有趣的事情发生在他们身上。例如在走山路时,突然山泥倾泻,导致道路堵塞。而无论是疏通道路还是绕路前行都需要好几天的时间。
又例如明明没有下雨,却莫名其妙地河水暴涨,冲垮桥梁,偏偏沿岸一条船都没有找到,要重新搭建桥梁又
第十一章 衡阳泥潭
第十一章出兵长沙
上回说到,刘厚一边使人制造各种各样的意外拖住宣旨钦差,一边抓紧时间出兵长沙郡。
长沙郡,辖长沙、衡阳、益阳、邵阳4县,以长沙县为郡治。长沙郡看起来不算大,然而,却不是那么好打的。
长沙郡早在孙坚时代就为孙氏所有,孙氏在此经营日久,可以说是东吴的腹地,是东吴重要的产粮基地和人才输出之地。所以,东吴必然很重视长沙郡,必然会陈重兵于此。
这里是原来的楚地,中原皇朝一向对这里的影响力不足。而孙氏在这面统治的时间不短了,百姓对孙氏的统治已经归心。蜀军这个外来户明显没有东吴兵那么得人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