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本宫专治各种不服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柳暗花溟

    但赵平安不愿意和他起争执,没那闲功夫,于是只得举手做求饶状,“好好,你身体不好,不好行了吧”

    “你不信我!”

    “我是让你别生气,你不知道所有的病全是从气上来吗”赵平安起身,拍拍金十八的肩膀,“你看你小小年纪,有工夫生气,不如做点别的。”

    “比如呢”他眼睛一亮,还以为赵平安让他加入培训,那他可是非常乐意的。

    虽然他在旁边观摩是没人阻止的,那跟有人真正的教,他真正的学是不一样的啊。

    可是赵平安再大方,也只能做到允许他看,还没大方到对敌人倾囊相授的地步,因而打马虎眼道,“比如,你这种倾城倾国的貌,多愁多病的身的小王子,正值青春年少,不如多做几个春梦。不要小瞧c梦啊,那真是有益身心,舒缓情绪,多好。”说完,转身走了。

    留金十八站在原地,发了半天愣才消化了这番话,不禁羞得小黑脸都犯了红。

    其实赵平安哪有时间和心情理会他呢,每天忙得像一只上了发条的陀螺。

    到金汤后,发现穆远亲自带队去侦察了,因为大夏迟迟没有大动作,让他有些担心。

    见此,赵平安只能先安顿下来。她本来想住书院,可阿英阿鹏和阿米的意思是不好安排防卫,毕竟她身份摆在这儿,难保有宵小之辈生出不臣之心。

    赵平安尽管想住住书院,多与大夫们接触交流一下,却也知不能给身边的人带来麻烦的道理,所以乖乖住在阿窝的娘家,也就是金汤番兵头头的府里。

    这天早上她才起床,正吃早饭,就有人求见。

    来人是汪还山,传言是杨计相的私生子,其实是他外甥的那一位青年。

    汪还山不向往学问官场,却喜欢医道,后来是杨计相求到赵平安头上,让汪还山上了太学的医学院。后来小汪又自己提出想当军医,为国出力并历练自己,也是赵平安反过来向杨计相说项过。论起来,算是京里来的熟人了。

    “学生过来,是给舅父捎一封信。”汪还山恭恭敬敬的。

    因为是在书院学习,因为也小有功名,所以自称学生了。




469 出幺蛾子
    信,是杨计相写的。

    但还有刘指挥的话在里头。

    赵平安把信反复看了三遍,轻吁了口气,身子慢慢倚到椅背上。

    “京中,可还好”阿英忍不住低声问。

    她是暗卫出身,讲究的规矩是不言,只执行命令,也不问。但现在她已经被赵平安培养成了心腹,自然会更关注自家公主的心情。

    “你看看就知道了。”赵平安懒得说话,直接把信递给阿英。因为信任,并不避讳。

    顺宁关大捷,穆远在第一时间就让笔灿莲花的自家三弟写了奏折,八百里加急,送入京中。所以穆耀还没入京,京里已经吵成一锅粥了。

    不出她所料,朝堂上照旧分为三派。

    一派是杨计相和刘指挥为首的主战派,也有有良心,有志向的臣子派。面对这几十年也未得的一次大胜,自然令他们欢欣鼓舞。

    另一派,就是以苏意为主的一堆主和的老臣。他们对胜利没有开心和渴望,反而陷入忧虑。因为觉得这必然会招至大夏的报复,是穆远年轻气盛,捅了马蜂窝。

    在他们看来,不过是年年赏给大夏蛮夷一点财物罢了,花钱求个安稳平静,不是很正常的事么扰边屠民也只是个别现象,不是还有守军吗如果将士们都闲着,那朝廷每年还花这么多银子养着那群武夫干什么呢再说现在的大江远没有大夏武力强盛,一时不忍,可能会惹来更大的麻烦。

    杨计相在信里忍不住讽刺说:反正钱粮不是他们辛苦赚来再上缴的国库,反正边镇百姓的苦难降临不到他们的头上。不是自己痛,干脆掩盖过去,粉饰太平就好。

    第三派,就是见风使舵的那一群,更为可恶。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观点,只是别人赞成的他们都反对,别人反对的,他们都赞成。本着混水摸鱼之心,哪边有利就倾向哪边。这就好像有两个人在争抢奶牛,他们就是那种蹲在下面趁乱拼命挤奶的那种人。

    倒是本来的大牛穆定之,这次没办法表态。

    他本来应该是保守派,可惜主持顺宁关大捷是他的儿子,是他的世子打出来的。他另一个儿子,文坛小魁首花三郎,也深度参与了此事。他现在不吭声都有人怀疑他的用心,更不用说站队,不对,是领队了。

    不过奏折中穆耀说得清楚:大夏国是喂不饱的狼,如果处处忍让,反让他们得寸进尺。

    正是这句话,让朝堂上的反对声,质疑声虽盛,还不至于演变成弹劾穆远冒进鲁莽或者请求直接问罪。再加上穆定之毕竟坐镇于此呢,旁人不知道他心中真正所想,到底不敢太过分,结果就是保持了诡异的平衡。

    但这种平衡非常脆弱,随时可能破裂。

    当然,也有人攻歼赵平安私下离京,还给她安了个大帽子,说有祸国的嫌疑。

    但穆远见机得早,亲笔立证说与大长公主私下定计,

    为防机密泄露才没有对外宣布。就是说,顺宁关大捷有大长公主的一份功劳,大功劳。人家身为女子,还是皇女,却还知道为国为民,宁愿被误解了,臣子们若揪着不放,好意思么

    其实很多人想借机咬死,至少也要咬伤赵平安的,但一时找不到下嘴之处,也只能暂时放下,等着以后有机会再鸡蛋里挑骨头。

    “依属下的拙见,只要朝廷



470 天子脚下
    厢军向来穷叮当响,这次又不是押送什么物资,况且他向来也是不富的。

    可怕的是他第一次意识到,他居然没什么银子!

    以前不管是在东京还是西京,因为他名声在外,到哪儿吃喝玩乐都是不要钱的,所有人都以能请到他为幸运,他哪能知道银子是多重要的东西!这下可好了,走山野小路,经过荒僻村落,他身无长物,吃个黑硬的饼子都得小花狗汇帐,令他备受鄙视。

    这能怪他吗

    劫匪来的时候,他觉得完全可以拼杀一番。可小花狗一定要保存实力,说什么不能让跟他进京的人回不了西境,处处束手束脚,打起来就落了下风。

    那小子还大声嚷嚷,说穷军过路,无财无色,请道上的弟兄们搞抬贵手。

    结果那些道上的弟兄里就有人说要抢他。

    他!他穆耀!他花三郎。

    小花狗当时就对他说:三公子你长得真是太不安全了,就算是个男的也有人抢,真麻烦。

    把他气得暴跳。

    他最讨厌人家说他长得美,之前为救平安扮女人是没办法。结果还让小花狗亲眼见过好几回,简直是人生一大污点。

    他想和劫匪拼命,小花狗却不肯出力。

    情急之下他想起平安留给他的锦囊,心想这时候不是难决的时候什么时候是于是连忙按顺序打开了第一个看,结果上面写着:他强凭他强,清风拂山岗。撤吧,保住小命啊小三三,平安指望你呀。

    看到锦囊里的小纸条以及纸条上的字,他心头蓦然一惊。

    仿佛今天这一情形是平安料到的,尽管他很疑惑,也不能赞同。以他的臭脾气来说,就算同归于尽也不能给对方好果子吃。好在他还有三分理智,怕坏了平安的事,就没有立即发疯。结果又让他瞧见那伙人真正的目的似乎是为了抢外表伪装成马车的囚车。

    那车上,关押的正是苏美华!

    于是,他似乎明白点了什么。

    “啊,这里有个小娘子,美貌得很哪。”

    “果然这一趟不白来!”

    “弄回去做压寨夫人,老大先上,咱们轮着来。”

    在苏美华惊恐不已的尖叫声中,那群人这场戏演得完美。在他们被“打跑”后,直接劫了苏美华走了,同时毁了他们的另一辆马车。

    那辆车上装着他们仅有的细软和部分干粮,还有,批评苏美华的证据书信一类的。

    至于那几个证人,早在混乱之处就被射死了。

    苏家的人!小花狗随后对他说,这是用屁股都能想得出来的事。

    他不知道小花狗怎么能用屁股想事情,但他总觉得这些事情是个连环套,包括小花狗的反应都是。干脆,他也不说什么了。

    然而那些劫匪的表演倒给了他灵感:戏文嘛,谁不会演似的。他不仅会演,还会写,还写得特别好看,保证比他们这粗糙又没逻辑的本子强多了。

    &n

    bsp; 于是,在后来入京的路上,他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和骑马、赶路,剩下的时间都在奋笔疾书。这倒让野利花花刮目相看了一回,对手下说怪不得人称他为花三郎,真是有学问肯用功,天天那字儿写得,得用一摞纸这么高,他认识的字都没人家写字的纸多。

    等到穆耀把写的东西拿出来,因为太无聊了,在路上念给这些护送的厢军们听之后,这些人对他的崇拜已经到达了顶峰。

    戏文诶,特别特别好看的戏文。



471 大英雄
    所以三天之前,大长公主智斗大夏五和十八两位王子。穆大将军联合当地厢军,大败大夏军,生擒一位王子,阵前斩倒一位王子的事迹,就随着戏文和说的书,迅速传扬开来。

    戏文里,他们这些人都是有名有姓的,现在提到志丹与金汤的厢军,提起他们那本来不大的名,谁不挑着拇指说一句:大英雄!

    听闻这个情形,野利花花等人满面红光,只觉得特别光宗耀祖。

    惟有穆耀这个讨厌的家伙大泼冷水,“一群土包子,真没见过世面。”他鄙夷,“你们重要吗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件事对大长公主的声名有什么影响。”

    野利花花本来不满得想反驳,但提到赵平安的名字,他又立即服气了。

    对哦,他们有什么要紧的保护大长公主才是他们的职责呀。

    于是他两眼放光的盯着来接他们的先头战友,“快说说,百姓们是怎么议论大长公主的”

    “那还用说。”来人一脸与有荣焉,“百姓们自然是不住口的称颂,都说大长公主是上天派来护佑大江百姓的。不仅是医仙女转世,救人无数,现在还战神护体,要拯救国家于水火之中呢。”

    “不愧是东京城,百姓们果然都是有见识,比咱们那种穷乡僻野的刁民们强多了。”野利花花高兴极了,与众手下依次拍掌庆贺。

    穆耀却微微蹙眉,轻声道,“只怕这也给了那群老贼们攻击的平安借口……之前出手太急,没留意首尾,少了思量。”

    “谁谁攻击攻击谁大长公主吗”野利花花立即警惕,准备炸毛。

    穆耀却不理他,低头沉思片刻,再扬起脸又是意气风发,“既然如此,干脆,再闹得大些吧。办事么,最怕不上不下。好就好到底,坏也坏到头。”

    “什么意思”野利花花追着穆耀问,“我说三公子,三郎君,拜托您大约就低调一点好吧咱们初入东京城,还有事情要做,不如隐了形迹,先布置一番再说。”

    “你现在说这个,不嫌晚了点吗”穆耀瞪了野利花花一眼,“你还没进城,城里各方势力就都得了信儿了。要想杀你,早已经动手。要想修理你,现在也已经想好无数毒计。”

    “那怎么办”野利花花愕然。

    京城真可怕,他样纯洁的人有点扛不住哇。

    他生于西境,长于西境,论打仗,绝不含糊。但论起斗心眼,虽然也不含糊,但确实不适应这种京城的节奏。就连被围观这种事,他也远不如穆耀。毕竟后者身为大名鼎鼎的花三郎,早就习惯于在众人注目下生存了。

    “怎么办凉菜热拌。”穆耀唇角一扯,露出个恶劣的笑意。

    野利花花瞪着眼前人,不得不说,这小混账虽然讨厌,长得却着实不赖。连这种要害人的神情放在他脸上,也不见多可恨。

    “平安的名声已

    经被炒起来了,我们就让它再热些。热到烫手,热到别人不敢动。”穆耀咬牙切齿,“戏文唱得再好,也是旁人之口。其效果,远远不如我这个亲身经历者说的更让人信服。”

    平安常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利用百姓的情绪力量,就是所谓师出有名。百姓,也是可以保护上层人物的呢,就看怎么做了。

    “你要去说书”这下,野利



472 就怕流氓有文化
    只见穆耀站定在风雨长廊之上,对着楼下众人团团一揖。

    他的姿态那么优美,加上他那种相貌,围观的人已经发出喝彩声。

    野利花花和手下对视几眼,更加暗下决心:在京城这地界,绝不能惹花三郎。

    “众位老少乡亲安好,花三这边有礼。”穆耀朗声道,“我是从西北边境而来,就在不久前,我家兄长才带着禁军和当地厢军,打了个百年不遇的大胜仗,把大夏人赶出我大江国界。”

    一语至此,下面已是欢声雷动。

    穆耀等群情略安静些,又大声道,“今日我正是奉大长公主之命,回京来向皇上,向各位朝中重臣禀报此战的情形。可是我一入城,就听到关于此事的戏文和话本故事。我一听之下,十分佩服写出戏文和话本的这一位,因为居然全是实情,大致情形是半分不差的。”

    底下又是欢呼,野利花花则偷偷撇嘴。

    哎哟,不是自己写的吗还要自己夸啊。果然,当一个有质量有名气的才子,必须不要脸的自吹。

    “只不过嘛……”穆耀话风一转,“毕竟大伙儿都没有亲临战场,不能体会那种金戈铁马,豪气干云。正巧,当时那一仗我就与我兄长于战场上并肩作战。那些我亲眼所见,亲耳所听,亲身所感的,特别想与父老乡亲们分说仔细,一起感受我大江大胜的荣耀与光辉!”

    野利花花嘬了嘬牙花子,对穆耀的佩服又深了一层:看看人家多会说话,果然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以后,他也要做个有文化的流氓。很多话,到了花三跟里怎么就这么受听了呢

    他这边动着心思,那边穆耀已经把当时的情形解说了起来。

    他口才本来就超好,期间还要加几句美妙的诗文,还有贴切易懂的典故,用词是半文半白,声音抑扬顿挫,又特别会在关键处卖关子,更是会渲染气氛,令人如同身临其境。于是不仅围观众听得如痴如醉,连野利花花等人都张大了嘴,发现原来自己参与的战争是如此了不起,他们也曾经“伟大”过。
1...124125126127128...1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