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袁氏天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丝雨如梦.CS
过了好一会,董卓才走了出来,要去找献帝商议大事的。
让吕布执戟相随,领着武士护卫的。
吕布很是不开心的跟着,等到了皇宫,见董卓与献帝相谈甚欢,一时间结束不了的。
于是吕布便乘间,提戟出内门,上马径投相府来。系马府前,提戟入后堂,在后园中凤仪亭边寻见貂蝉。
貂蝉见到吕布,径自奔入吕布的怀抱,哭诉道“我自见将军,许侍箕帚,妾已生平愿足。谁想太师起不良之心,将妾淫污,妾恨不即死。止因未与将军一诀,故且忍辱偷生。今幸得见,妾愿毕矣!此身已污,不得复事英雄。愿死于君前,以明妾志!”说完,就手攀曲栏,望荷花池便跳。
吕布见此慌忙抱住,也哭道“我知汝心久矣!只恨不能共语!”貂蝉被吕布拉着,发誓道“妾今生不能与君为妻,愿相期于来世。”
听的吕布很是心疼,也跟着起誓道“我今生不能以汝为妻,非英雄也!”
见救星到了,貂蝉也不寻死了,便希望可以早日脱离火
第五十二章董卓之死
再说,董卓气冲冲的回到后园中凤仪亭边,看见貂蝉正失魂落魄般的躺在地上,泪流满面,躺了好久都没有起身的。
见貂蝉一副楚楚动人的样子,董卓那还有气呀,就上前抱起貂蝉,朝卧室走去,给她安慰的。
而貂蝉却没有反抗的,任由董卓摆布,全程一言不发的,哀莫大于心死呀,对于吕布的表示她算是失望透顶了。
完事之后,董卓寻思此处很不安全的,貂蝉在这里容易被吕布调休的。于是就动了回郿坞,和她双宿双栖的打算了。
想到就要做到的,董卓当即下令还郿坞,百官俱拜送。貂蝉自然和董卓一起坐在车上,董卓一路跑着很是得意的。
这情况,让吕布知道了,恨得咬牙切齿的。但是没有办法,只能眼望车尘,叹惜痛恨。
突然背后一人,出言疑问道“温侯何不从太师去,乃在此遥望而发叹”,吕布转身视之,乃司徒王允也。
见了自己的岳父在此,吕布一肚子委屈,不得不吐露道,“正为公女貂蝉耳。”
王允自然知道什么情况,但还是假装道“现在尚未与将军耶”
吕布愤懑道“老贼自宠幸久矣!”
允佯大惊道“不信有此事!”
于是,吕布将前事一一告允。王允见目的达到了,故意仰面跌足,半晌不语。良久,才刺激吕布道“不意太师作此禽兽之行!”
话还没说完,吕布就怒气冲天,拍案大叫。
王允见此,感觉还不够,就继续道“太师淫吾之女,夺将军之妻,诚为天下耻笑。非笑太师,笑允与将军耳!然允老迈无能之辈,不足为道。可惜将军盖世英雄,亦受此污辱也!”听王允这样相激,吕布再也忍不住道“誓当杀此老贼,以雪吾耻!”。
王允见此很是满意,但还是急掩其口道“将军勿言,恐累及老夫。”
吕布这会开始慷慨道“大丈夫生居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
王允,顺着他的意识,接话道“以将军之才,诚非董太师所可限制。”
吕布大喜,有点心动,装模作样的感叹道“吾欲杀此老贼,奈是父子之情,恐惹后人议论。”
王允见时机成熟了,也不装了,就微笑道“将军自姓吕,太师自姓董。掷戟之时,岂有父子情耶”
见话挑明了,吕布奋然道“非司徒言,布几自误!”
王允见其意已决,便说之,最后引诱道“将军若扶汉室,乃忠臣也,青史传名,流芳百世。将军若助董卓,乃反臣也,载之史笔,遗臭万年。”
见王允如此,吕布还不明白,就真是傻子了,赶紧避席下拜道“布意已决,司徒勿疑。”
王允,还是有点不放心,继续道“但恐事或不成,反招大祸。”
吕布见此拔带刀,刺臂出血为誓,取信于王允。
这会,王允完全相信了,有模有样的跪谢道“汉祀不斩,皆出将军之赐也。切勿泄漏!临期有计,自当相报。”
吕布答应了,急匆匆而去,自去召集并州人马,准备动手了。王允见时机成熟了,即请仆射士孙瑞、司隶校尉黄琬、骑都尉李肃商议刺杀董卓的事情了。
不一会,众人都到了。王允就把说服吕布反戈一击的事情,一一告诉他们了。
他们三个闻言大喜不已,纷纷感叹王允果然很厉害的,就凭一条简单的美人计,就让董卓和吕布反目成仇的,还捎带一个李儒的。
王允刚说完,司隶校尉黄琬就急不可耐的,追问道“我们下一步,怎么办呀”,众人也好奇的期待着。
王允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笑道“方今主上有疾新愈,李将军你可以过几天,往郿坞请卓议事。一面以天子密诏付吕布,使伏甲兵于朝门之内,引董卓入诛之。此上策也。”
不错,这计策很好的,万无一失的。
众人谈论了一番,见没有问题了,就下去准备了。李肃也领命去忽悠董卓了,于路心想:有吕布加入了,这回董卓必死了。
次日,李肃引十数骑,前到郿坞,入见董卓的,传达天子诏令的
第五十三章长安乱起
且说,袁绍引着十万大军,带领着沮授、郭嘉、赵云、张辽等文臣武将,一路上游山玩水般,走走停停。
看看将近长安了,袁绍让先安营扎寨,权作休息的。派人先去打探一下,长安的消息,在做打算的。
众将虽然有点勤王心切的,但是还是很信服自家主公,就在附近就地扎营的。
沮授、郭嘉作为自己的心腹,对此很是理解的。不发一言的,坐等暗影营把长安的最新信息传来的。
影卫,果然靠得住。还不过三日,他们就把长安的消息传来了。
袁绍接到信息之后,就聚集众人在自己的大帐,商议对策的。
不一会,众人皆至,分文武而坐。典韦按照袁绍的授意在账外守着,防止别人打扰的。
袁绍见大家到齐了,也不废话,就拿出信函,说道。
“这是影卫送来的长安最新消息,大家看一下,有什么建议就说出来吧”。
众人有点好奇的,从袁绍手中接过信件,仔细的阅读了一下,看完之后,互相传阅了一下。
看完之后,才知道自董卓浮诛之后,长安动乱也开始了。
说起长安的动乱,罪魁祸首当推王允。为什么这样说呢
本来王允在董卓死了之后,先扫清董卓残党的,在让吕布带兵至郿坞,斩草除根。最后将坞中所藏良家子女,尽行释放。又邀请汉献帝大犒军士,设宴于都堂,召集众官,酌酒称庆,论功行赏的可谓尽得军心民心的,一时间人民欢庆鼓舞,无不欣悦的。
后来可能事情太顺利了,王允有点得意了,开始膨胀了。
在知道自己昔日好友侍中蔡邕,感念董卓知遇之恩,伏他尸首而大哭的时候。
王允不是同情,而是当时很愤怒道“董卓逆贼,今日伏诛,国之大幸。汝为汉臣,乃不为国庆,反为贼哭,何也”
蔡邕也很诚恳的伏罪,解释道“邕虽不才,亦知大义,岂
肯背国而向卓只因一时知遇之感,不觉为之一哭,自知罪大。愿公见原:倘得黥首刖足,使续成汉史,以赎其辜,邕之幸也。”,众人也爱惜邕之才,皆力救之。
特别是太傅马日磾,也秘密对王允劝道“伯喈旷世逸才,若使续成汉史,诚为盛事。且其孝行素著,若遽杀之,恐失人望。”
那知道这会,王允很是膨胀的,一意孤行道“昔孝武不杀司马迁,后使作史,遂致谤书流于后世。方今国运衰微,朝政错乱,不可令佞臣执笔于幼主左右,使吾等蒙其讪议也。”当下就不听马日磾之言,命将蔡邕下狱中缢死。一时士大夫闻者,尽为流涕。
本来感觉董卓死了,朝廷会清明的。那知道死了一个老虎,却来了一头猪的。
后来,董卓余部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等逃居凉州,使人至长安上表求赦。有归顺朝廷的意思,希望王允可以赦免他们的罪过的。
那知道,王允对他们嗤之以鼻,不理不睬的。反而让人给他们带话道“卓之跋扈,皆此你们四人助之。今虽大赦天下,独不赦你们四人。”
这话,这表现,还没到凉州,就引起了长安一片骚动的。
不想王允气量如此狭小的,眦睚必报呀。这让吕布、李肃有点不安,深怕王允别算旧账的,和他有点离心了。
更有甚者,董卓余党李蒙、王方等将领,本来就不怎么想投降朝廷的。见到王允如此,那还忍得住,私下里就去联络李傕、郭汜等董卓心腹的。愿为内应,一起干掉王允,为太师报仇雪恨的。
长安的各路人马也都安耐不住了,有的去请外援,有的在密谋搞些事情的。都有点蠢蠢欲动了,长安一时乱起了。
大家传阅了之后,知道董卓挂掉了,长安内乱丛生了,也有点迫不及待了。
当下,张辽有点兴奋道“主公,大喜呀。董卓已经死了,我看王允
第五十四章贾诩献计
再说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等,知道董卓死了,吕布快到了。就弃了郿坞,带着手下心腹,连董卓收刮的金银财宝都来不及带走的,更别说董卓的亲人了。自己都管不住,哪还管别人的。趁着夜色,连夜逃到西凉,董卓的老巢,才停下脚步的。
还对朝廷心存幻想的,就使人至长安上表称臣。希望王允可以赦免他们的罪过,当然最好可以给予一官半职的。
那知道,这会王允和吕布志得意满,以为天下无人能敌了。还坐守长安坚城,手底下拥兵十万,可以纵横天下了。
对于李傕、郭汜他们本来就看不起,特别是王允一想到自己好友袁绍的至亲叔父,被他俩残忍的杀害,就恨的牙痒痒的。
外加上迁都长安的路上,目睹了他俩一路上的暴行,就再也忍不住了。
还想求救的,我不派兵去剿灭你们就好了,求救没门的。于是就轰走了他们的信使,让他回去告诉李傕、郭汜他们。现在天下都可赦,唯独你们四个不可赦免的。
信使把消息传了回来,希望破灭了。李傕、郭汜有点慌了,不知道怎么办好了,就赶紧聚集众人商议怎么办的。
不一会,听说李傕、郭汜有大事商议的。张济、樊稠等西凉将领俱到了。
李傕、郭汜见大家都到了,就把长安王允和吕布的回信,通报给大家了。
大家见希望破灭了,无不丧气的,不想王允他们竟然做的如此绝,一点活路都不给呀。
李傕代表郭汜,说出了他们的想法,无奈道“求赦不得,没办法,大家各自逃生去吧。”
张济、樊稠等西凉将领见他们如此丧气,都有点心灰意冷的。就想同意,解散队伍,各自逃命去吧。
突然一阵不同的意思,从张济身后响起的,把他们拉回了现实。
众人寻声看去,原来是谋士贾诩的,现为张济的幕僚的。
只听贾诩劝道“诸君若弃军单行,则一亭长能缚君矣。不若诱集西凉人并本部军马,杀入长安与董卓报仇。事济,奉朝廷以正天下。若其不胜,走亦未迟。”
话音刚落,李傕、郭汜他们就眼睛一亮的。对呀,我们可以为董卓报仇的。成功了,就功名利禄唾手可得的。失败了,也没关系的,到时候再走也不迟的。
这计策真是太妙了,不愧是西凉的智囊贾诩,看来和我们的军师大人李儒有的一拼的。
想到这里,李傕、郭汜齐声称赞不已道“先生此计甚妙,我等不才愿意拜先生为军师的,不知道先生意下如何呀”
众人也反应过来了,大声附和起来,而张济的声音是最大的。
“请先生做我们的军师吧,我等无不遵命的”
这话搞得贾诩有的措手不及的,本来贾诩献计,不是为了替他们出谋划策的,更不是为了董卓报仇的。他只想让他们到长安制造混乱的,自己好趁机逃跑的。
老实说其实贾诩比较怕死的,他把自己的生命,看的比一切都重的。比较信奉:我只管自己死活,哪管死后洪水滔天的。所以,贾诩用计比较自私的,会不管后果的,只要自己可以保命的,因此有毒士的称号的。
替李傕、郭汜献计,也是出于保命的。眼看董卓挂了,西凉的其他将领都是一群酒囊饭袋的,靠不住。自己还是趁此机会,回老家去吧,那边还算安稳一些的。
当然这话是不能对他们说的,不然会没有好果子吃的。
贾诩就是贾诩,听到李傕、郭汜的请求,眼睛都不眨,就假装同意道。
“得蒙将军如此器重,诩敢不奉命
第五十五章混战
王允听到李傕、郭汜带着十余万西凉兵杀奔长安来了,有点心慌了,赶紧找吕布、李肃等商议对策。
知道李傕、郭汜没有逃跑,反而聚众,杀回长安了。吕布有点惊讶,不想这几个脓包,这么有种。看来以前自己小看他们了,还以为他们是胆小鬼的。
吕布正想之间,还没来得及说话,就听李肃有点看不起他们,轻蔑道“司徒放心,量此鼠辈,何足数也。肃只要一万人马,就可以击退敌军的”。
听到李肃夸下海口,王允当时就放心了,又见吕布点点头,没有不同意见的。
当即下令道“可以,李将军很英勇的。老夫就拨给你一万五千人,让你去前去破敌的。我和奉先在长安坐等将军,胜利的消息呀”。
言下之意,就是等胜利了,会有重赏的,高官厚禄肯定不会少的。
李肃闻言大喜,当下就领着将令,从吕布手中接过虎符,转身就去调兵出战了。
吕布有点不放心,其实应该是怕李肃抢夺自己的功劳吧,因为在他们看来,大破李傕、郭汜不费吹飞之力的。
就对着王允,请命道“岳父大人,李肃此去势单力薄,吕想随后助他一臂之力的。”。
王允,见吕布也愿意出马,自然大喜道“奉先要是亲自前去的,老夫自然无忧呀”。
才两句话,就把吕布哄得团团转了,王允果然不愧是老狐狸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