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我是范蠡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野天湖

    大军行数日,吴王勒住坐马,对伍子胥说:“相国,我们吴国起兵伐齐,力量还是有些单薄。”

    伍子胥说:“君王意欲何为,请示下。”

    吴王说:“传寡人军令,速速派使者前往鲁国,郯国,徐国,陈国,要他们国君快速赶来,于淮上和寡人会和。”

    伍子胥说:“所为何事”

    吴王说:“今日伐齐,天下大事,寡人要他们各国发兵,与吴国组成五国联军,共同讨伐齐贼。”

    伍子胥说:“这样最好,老臣这就去安排使者前往诸国。”伍子胥随即圈马回头,在随军大臣中选出四个能说会道的大臣,前来见吴王。吴王随即交代了出使任务,说:“以上四国,敢有抗命不来者,寡人灭其国。都去吧。”

    几个使者领旨,带上盘缠,打马离去。

    大军继续前行,不一日度过淮河,驻扎下来。

    所通知第几个国家的国君也陆续赶来会合,他们不敢不来,吴王要说灭了他们,也就是一句话的事。

    小国生存不易,既不能得罪这个大国,又不能得罪那个大国。得罪谁都是不得了的事。但大国挑起争端,又不得不选边站,投靠某一个大国,以寻求保护,玩得好才能免于灭国。

    武王伐纣,分封天下,最多时封了几百个诸侯国,后来不断有小国被大国吞灭,到吴越时代,天下只剩下几十个国家,到战国时,只剩下七个国家,最后全部被秦国灭掉。

    那几个小国国君,一看吴国十万大军,军营延绵十几里,军旗如林,军容威武,军纪肃整,不禁胆寒。

    吴国虽然经济衰退,但吴军在伍子胥训练之下还是一支十分能打仗的军队。而且不管国内饿死多少人,军队粮草储备还是十分充足。。

    吴王在中军大帐设宴招待各国君主。酒过三巡,吴王起身,举杯说:“寡人恭请各位君主来,共商大事。近来,齐国不断发生变故,悼公阳生弑君篡位,安孺子死于非命。天人共愤。但这是齐国家事,我们且不去管它,可气的是,悼公继位不久,就兴兵伐鲁,这就是欺负人的事,天下人都不能不管。寡人替天行道,救援鲁国,还请各为君主出兵相应,组成联军,共同讨伐齐贼,获得战果,大家共享。如果哪位君主不愿意参加,现在就可以退出,寡人绝不勉强。”

    几个国君互相看看,谁敢说不参加别说攻打,吴国大军从自己国土上走一遭,你的国家还存在吗




第三百一十二章 水师向北
    吴军水师此前一直在东南内河水网地区作战,从来没有过如此大规模且长距离的远航。

    对黄海海域海况、气候条件和岛礁分布都一无所知。甚至连哪座岛屿上有淡水、哪里有暗礁分布都不知道。这次远征,有许多客观因素对吴军不利。

    但是在此之前的历次水战中,吴军水师从洞庭湖打到长江下游,又从长江下游打到入海口。无不所向披靡,几乎没有遭到过失败。可以说,吴军的气势是十分高涨的。但忽视了对自己不利的客观因素,这种士气高涨,就演变成了骄傲情绪,为后来的失败埋下了祸根。

    在长江入海口,主将徐承命船队停下来,召集众将开会,说:“我大吴水师这次远征齐国,志在必得。虽然我们在内河作战,战无不胜,但海上作战,我们还是第一次。在长途奔袭中,大家不仅要注意海上情况,还要演练战术。齐国也有水师,而且还很强大。我们要做好两手准备,既要准备他们向南迎战,也要准备他们在原地隐蔽,发动偷袭。”

    众将纷纷说道:“请将军放心,我们在行军途中会高度戒备,不让齐军水师有机可乘。”

    徐承说:“那好。我们把行军路线分为南北两段,在南段,估计不会遇上齐军水师,大家都集中到旗舰,我们一边行军,一边研究战术打法。行至北段,大家再回各自舰船,准备作战。”

    众将说:“遵命!”

    徐承说:“我们一路行来,淡水消耗很多,大家等退潮的时候,补齐淡水,入海之后,就很难找到淡水补充了。”

    大海涨潮时,海水会上推几十里,甚至上百里,这时候江水是不能饮用的,必须等到退潮之后,河道里流淌的才是上游流下来的淡水。

    吴军水师在长江口补足淡水,稍加整顿之后,于公元前485年春出长江口,进入东海,开始史上第一次水师远征。虽然这次战役是以吴军水师全军覆灭而告终,却彰显了中国在2500年前就有了精湛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

    船队浩浩荡荡,向北前进,他们这支庞大的舰队,在内河,在洞庭湖太湖这样的水域,都显得声势浩大,但在大海上,却只像太湖上飘着几片落叶。

    大海的宽广博大,遥无边际,让这些一直在水上训练作战的水兵也震撼无比。所幸这些日子天气很好,海面上风平浪静,没有大的事情发生。

    主将徐承还是比较小心谨慎的。进入齐国水域之后,他就派出几拨探子,用小船送上岸,去打听情况。

    傍晚,小船再把这些探子接回来,汇报侦察到的情况。连续几天,探子们汇报的情况都是一样的。

    听说吴国组成五国联军,水陆两路向北杀来,整个齐国都慌成一团,不仅是老百姓惊慌,整个军队也惊慌失措。

    徐承听到汇报,哈哈大笑:“都说齐国如何强大,却是这等的胆小如鼠,这样的国家,这样的军队怎么能打仗我们此战必胜,”

    这种骄傲的情绪,让徐承忽略了至关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他们一点也探听不到齐国水师的任何情况。

    这事最要命的事。你不知道对手在哪里,不知道对手有多少人,不知道对手的装备情况,那你就是一个战场上的瞎子,这仗还怎么打

    其实,如果徐承稍微动一下脑子,分析一下,就会得知如下情况,内河作战和海上作战完全是两回事。首先是舰船构造不一样,吴军的舰船完全适应内陆的水域作战,而齐军水师的舰船则完全是为海战而建造的。相比之下,吴军明显处于劣势。

    还有,吴国和齐国相距两千里,温差极大,吴军生长并活动在温暖的南方地带,气候炎热。加之吴国士兵向来勇猛善战。因此吴军水兵经常是光着脚、不穿铠甲**上身、不带头盔甚至是披头散发的与对方肉搏。而此时正值初春,北方黄海海域气候还很冷。习惯温暖环境的吴军士兵在这种气候下战斗力受到很大削弱。而齐军士兵一方面本土作战适应气候。另一方面顶盔披甲而且手持盾牌,在单兵防护措施上也超过超过吴军。

    另外,吴军不适应海上远航,已经十分疲劳,再加上晕船,体力消耗巨大,战斗力下降。这些都是吴军十分致命的弱点。

    作为主将,徐承并没有意识到潜在的危机,一味地盲目乐观,不去想办法弥补自己的不足和缺陷,虽然在行军途中也组织沙盘演练,但那都不在点子上。

    中午时分,前面的尖兵船抓到在海上捕鱼的一条渔船。两个中年渔民被带到旗舰上来。两个渔民跪倒在徐承面前,连连磕头:“大人饶命!大人饶命!”

    徐承说:“看你们贼头贼脑的样子,一定是齐国的探子,拉出去砍了,扔到海里喂鱼!”

    “是!”冲上来几个当兵的,架起两个人,就朝舱外拖。

    两个渔民大声呼喊:“大人饶命啊!我们真是打鱼的老百姓啊!”

    徐承一招手,当兵的又把两个人拖回来,那两个人吓得浑身颤抖,连连磕头求饶。

    徐承观察半天,也看不出什么破绽。于是开始审问。

    “你们真的是渔民”

    “回大人,我们真的是打鱼的”

    “你们没有听说这里要打仗,怎么还敢出海打鱼”

    “我们听说了,但是我们要吃饭哪,大人,穷人难呀!”

    徐承点点头:“好吧。你们知道这片海域叫什么名字”

    “回大人,向北再走十几里,就进入琅琊台海域了。这里海潮回流大,鱼多,我们经常来这里打鱼。”

    “你们在这里没看到齐国水军”

    “大人,这里过去经常看到战船,但是最近十几天了,一只战船也没看见,不知道他们躲到什么地方去了。”

    徐承沉吟一下说:“你们想死还是想活”

    “大人,谁想死呀我们想活,我们就是老百姓,请大人放过我们,小人磕头了。”

    徐盛说:“想活不难,你们架着小船,带我们去琅琊台海域看一下情况,我们就放了你们,但是要是调皮,你们就死定了。”

    “是!是!我们不敢调皮。”

    傍晚,派出去的一艘侦察船回来了,报告说:“琅琊台那里很多岛屿,情况比较复杂,但风平浪静,没有见到齐军水师的踪影。”

    徐承下令起锚,当夜宿营琅琊台海域。

    睡到半夜,忽然听得海面上鼓声整天,徐承跑出来一看,只见看不到边的一大片火把照亮海面。。

    徐承大喊:“齐军攻来了,开战!”

    史上第一场大规模海战打响了。



第三百一十三章 琅琊血战
    天黑之后,海面上突然刮起大风,强劲的西北风,掀起两三人高的巨浪,一浪一浪地打来,海面上发出巨大的呼啸声。

    吴军那些巨大的战船,像树叶一样,飘荡在浪涛中,一忽儿推上巅峰,一忽儿跌进谷底。

    吴军常年活动在内陆水域,哪里经受过这样巨大的风浪。士兵们开始反胃,呕吐。最后,胃子里呕空了,还在不停地干呕。

    甲板上是呆不住了,一个个躲进船舱里,像一滩烂泥,躺在那里,一动不能动。

    主将徐承也晕船。但是他武功底子厚实,运起内功,强压住胃里的翻腾。看着水兵们苍白的脸色,内心感到一阵恐慌。两万大军,一下子全部失去了战斗力。一个个呕的软腿软脚,在甲板上站都站不住,哪里还能打仗

    这时候,如果齐军发动突然袭击,那后果将不堪设想。虽然之前曾派侦察船来这里侦察过。谁能保证那两个渔民不是齐国的探子呢

    事实上,那两个渔民正是齐军探子所扮,他们带着吴军侦察船,在这片海域转悠了大半天,当然不会把齐军水师埋伏的地点给他们看。

    齐军水师正是欺负吴军地形不熟,利用两个探子,把吴军水师引进包围圈。

    琅琊台这地方,三面环海,其东南为斋堂岛,北为龙湾,西南为沐官岛,西北为琅琊城。这里海况复杂,地势险要,具有易守难攻的地理优势,成为把守山东半岛的一道重要屏障。

    周代初期,姜太公封齐时作八神,其中四时主祠就立在琅琊山上,历代的许多帝王曾来这里祭拜。越王勾践称霸后,在琅琊山起观海台会盟诸侯。为控制齐国,把国都由会稽迁到琅琊,修望月楼,以示对百越的怀念。

    后世秦始皇3次登琅琊,一住数月,从内地迁来3万户百姓,修筑起琅琊台,并刻石纪功。琅琊台也是秦方士徐福率数千童男女东渡日本的启航地。

    往事越千年。我们还是回到吴齐水师这场大决战中来。

    吴军水师将士千里奔波,来到琅琊水域,已经是十分疲劳,突然又遇上狂风巨浪,只习惯于内陆水域风平浪静的吴军水师,哪里经历过这样的大风大浪,一下子人人晕船。个个呕吐,一个个瘫在船上。

    好容易挨到半夜时分,忽听得四面战鼓响起。徐承大吃一惊,知道是齐军发起了进攻,大喊:“齐军进攻了,全体将士快快迎战。”带领信号兵,登上船楼,用火光发出信号,命令吴军迎战。

    本来,对于敌军偷袭,吴军也是有预案的。但这时,个个晕船,身体酥软,浑身无力,哪能一下子列出战阵。

    而齐军战舰在风口浪尖上穿行,快如急箭。那火把照的海面通红,那鼓声伴随着几万人的呼喊,形成一种巨大的气势,让吴军胆寒。

    当双方相距约200步远时,齐军舰队里突然飞出无数的火流星,那火流星铺天盖地地向吴军舰队飞来。原来齐军开始用强弩向吴军舰队发射火箭。无数火箭带着恐怖的火焰,铺天盖地地呼啸着砸向吴军!

    吴军的整个舰队被笼罩在一片炼狱般恐怖的“火雨“之中!

    战场海域火光冲天。那火箭沾满大量油脂,落在船上,那木船立刻燃烧起来。油脂沾到士兵衣服上,那衣服也燃烧起来。有点直接射中士兵身体,那士兵便燃烧着跌近海里。

    大量吴军战舰燃起熊熊烈焰,成为一座座漂浮在水上的“火山“。海面上烈焰冲天,浓烟滚滚,成为一片火海!

    可怜无数吴军水兵全身包裹着烈火,惨叫着跳入海中!

    徐承站在船楼大喊:“放箭!,反击!”

    下面立刻有人应道:“放箭!反击!”

    这命令立刻一声接一声地传开去。

    吴军一向训练有素、骁勇善战,经过了初短暂的混乱后,也开始猛烈还击。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吴、齐双方发射的箭镞你来我往交织在一起。

    但吴军虽然造成了齐军的一些伤亡,却无力阻止齐军的进攻。

    在猛烈的远程火力掩护下,齐军舰队3个分队杀入吴军水师阵列中,完成了对庞大的吴军舰队的分割包围。

    接下来。双方进入了最惨烈的接舷战。齐军战舰首先以舰艏巨大的冲角猛烈撞击敌舰,冲开一条通道。同时用长钩矛钩住敌船。

    头带铜盔、身披甲胄的齐军士兵一手持盾牌,一手擎短剑,吼叫着纵身跃上敌舰。双方展开激烈的白刃战。

    冷兵器时代,没有远程炮火轰击,接舷战便成了水战的标准战术。强悍的吴军本来是非常善于接舷战的。在正常情况下,齐军根本不是吴军对手。

    但吴军一路远道而来,将士无不身心疲惫。加上突然于是狂风巨浪,普遍晕船,体力消耗巨大。这和养精蓄锐、以逸待劳的齐军形成巨大反差。

    吴军生长并活动在温暖的南方地带,气候炎热。吴军水兵经常是光着脚、**上身、披头散发的与对方肉搏。而此时正值初春,北方还很冷。在这样的情况下,吴军的战斗力又打了一个大折扣。

    双方士兵扭打厮杀成一团。一时间,吴军战舰上到处刀光剑影,血光迸溅。战场上,战鼓声、号角声,将士的喊杀声、以及受伤士兵的惨号声交织在一起,响彻云霄!

    这时,齐军十余艘大型战舰,包围了吴军旗舰“余皇“号。“

    余皇“号是一艘巨大的楼船,高耸于水面,可以装载数百人,有厚重的木板防护,具有强大的防护能力和战斗力。

    齐军冲上余皇号,齐声高呼:“杀尽吴狗,活捉徐承!”

    各亮刀枪,展开了疯狂的杀戮。

    吴军个个身体孱弱,齐军个个强壮。这已经不是战斗,而是屠杀。刀光剑影之中,齐军杀人,就像切萝卜削菜,只见血光飞溅,吴军发出一声声惨叫。。

    徐承拔出宝剑,跳出指挥台,冲进敌阵,大声呼叫:“兄弟们,杀!”
1...140141142143144...25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