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我是范蠡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野天湖

    王宫是不许外人进入的,保卫王宫的禁军也都是在王宫四周,在内院发生战斗,因为冷兵器作战,不像后世火枪射击发出响声,很远就能发现目标。等到这些禁军发现情况,打开宫门赶来救驾。事情已经结束。

    伍子胥过去,找到禁军头儿,下令出去追赶搜查。禁军们“呼啦”一声退出宫外。范蠡把宝剑交给吴王,说“君王,宝剑给你。”

    吴王头上渗出一层汗珠,说“这刺客太厉害了,相国和太宰两人都没能挡住他,今天要不是少伯,寡人就危险了。”

    范蠡说“君王,这是范蠡分内之事。”

    吴王说“少伯,你说话,要寡人赏你什么要钱,黄金一百两,要美女,宫里女孩你随便选。”

    范蠡说“臣什么也不要,要钱没地方用,要女人没地方住。臣可以进一言吗”

    吴王说“可以,你说。”

    范蠡说“君王后宫应该选一个武功好点的来守卫。不然,君王的安全难以保障。”

    吴王说“少伯说的有理。”

    范蠡说“臣告退。”。

    吴王说“等会,你不要奖赏,让寡人过意不去。这样吧,寡人给你一个资格,从今以后,你可以佩戴兵器,这把剑你拿去用吧。”

    范蠡说“谢谢君王。”




第七十九章 越王夜祭
    天黑之后,吴宫的中心转移到了生活区,也就是后宫,而前面的工作区,也就是议事的朝堂那里,却是一片寂静。

    一些值班的内侍,按照规定亮起一些改该亮的灯火,其他地方就没有人活动。

    今晚有些不同。天黑之后,有几十个当兵的,悄悄地开到宫门外面,停在那里。有值班的内侍上前询问,然后又悄悄退回,不吱声了。

    大约二更天景,王宫里出来三个人。那些当兵的立刻簇拥上去,围住这三个人。大家一声不响,顺着街道,向阖闾陵园方向走去。

    这三个人正是吴王夫差,相国伍子胥和太宰伯嚭。几天前,他们三个曾经议定,晚上亲自去侦察一下,越王夜晚都在干什么,说什么,看能不能从中找出越王诈降的线索。

    这样做法,有些不光彩,但得到的情况却是真实的。

    司马辙按照规定的时间进宫回报越王的情况,这家伙从来没有回报过越王有过异常情况。而事实上,这地方一直安安静静,从来没有情况发生。

    前来窥探越王情况的主意当然不会是伯嚭出的,他接受过范蠡多次馈赠,在许多重要的关口也帮助了越王。

    这个决定是吴王做出的。他听信伯嚭的话,也认为越王已经完全归顺,越王已经是无害的存在。

    他和伯嚭不仅是君臣关系,似乎还有一点朋友关系,因为他们之间除了谈工作,讨论国事之外,有时还会闲聊几句。甚至谈谈女人什么的一些很俗的话题。这让吴王觉得很珍贵。

    但伍子胥不答应,一直在吴王面前捣鼓,他不相信越王是真心归顺,他说越王是诈降,留着越王迟早是祸害,甚至会威胁吴国的存亡。

    在吴王看来,这未免有些风声鹤唳杯弓蛇影的意思,就作比越王是诈降,那又怎么样现在越王人在吴国,范蠡也在吴国,越国已经没有一兵一卒,他们凭什么威胁到吴国的存亡

    但伍子胥是好心,是为了吴国的前途担忧。吴王虽然烦他,却又不好对他翻脸。伍子胥一直不能让吴王释怀的,就是他私自将越往后雅鱼送给晋国使者玩弄。难道他不知道两国交战,俘虏的美女都由君王来支配吗更何况她是王后,更何况她那么漂亮。吴王吃了越王的残羹剩饭无话可说,那是之前的事,但吃了晋国使者的残羹剩饭,那就是伍子胥的事了。

    越王心里一直不能忘记这件事,一想起来就觉得恶心。他心里怨恨伍子胥是自然而然的事。

    但不能因为这事就干掉伍子胥,毕竟伍子胥是那么忠诚,在吴国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伍子胥在吴王面前说得多了,吴王虽然不相信,但也想知道越王心里的真实想法,于是突发奇想,出了一个三人前来窥探的主意。

    伍子胥听了吴王的主意,觉得不靠谱。他们三个可是吴国顶尖的三大员,做这等下三滥的事,传出去为天下人耻笑。但君王决定的事,他不好说什么。而这的确是看清越王真面目的好方法。

    抓了几天刺客,刺客没抓到,这事就耽搁了。有刺客这事很平常。当年,伍子胥收买了大孝子专诸,刺杀了吴王僚,。阖闾才登上王位。替伍子胥报了大仇。

    但吴王没忘记这事,今天开始行动了。

    阖闾陵园不远,就在王宫边上不到一里处。司马辙正带领手下人值班,这一个小队的士兵是越王的监督者,也是他的保护着。

    见王宫方向来了一群人,司马辙带人迎上去,喝问什么人

    对方过来一个,司马辙认得王宫禁军首领,行礼参见已毕,首领说“把你的人都叫过来。”

    司马辙手下十几个人,很快集中过来,首领说“把你的人带离二百步,不许乱动。”

    司马辙不知道出了什么事,也不能问,只得无条件执行。带人离开了

    禁军二三十个人,迅速散开,在陵园各处隐蔽起来。他们既负责安全保卫,又要保证吴王三人不受打扰,安安静静地完成窥探。

    吴王和伍子胥伯嚭都换了夜行衣服,那颜色和夜色融为一体,很近的距离也发现不了他们。

    吴王一挥手,三个人无声无息地进了大门,顺着墙根,在房屋的阴影掩护下。来到越王住所的对面,埋伏下来。

    越王的屋里有灯光,隔壁范蠡的屋里也有灯光。听得越王屋里传来咕咕哝哝的说话声,但声音太小,听不清说的是什么。

    过了一会,范蠡的门开了,泻出一地灯光。范蠡走出来,来到隔壁敲敲门。门开了,范蠡走进去,门又关上了。屋里传出说话声,同样听不清说话的内容。

    又过了一会,那门开了,范蠡走出来,灯光里,看到范蠡手中提着一只篮子。听得范蠡说“君王,王后,请吧。”

    越王和王后也走出来。范蠡在前面带路,越王和雅鱼跟在后面,向先王陵墓方向走去。

    他们这是要干嘛吴王打一个手势,三个人悄悄跟在后面,不远不近尾随过去。

    越王三人一直来到阖闾那高大土坟下面,在祭祀的土台前站下了。只见范蠡从篮子里,拿出几样供品,摆放在土台上。又从篮子里拿出祭品,香烛纸马什么的。然后掏出火媒子,吹了一口,火媒子燃起淡淡的火苗。范蠡就把那些布帛的祭品点燃了。

    火光大起来。越王拿起一炷香点燃,对着天空祭拜,高声说“苍天在上,臣勾践诚心诚意恳求老天保佑吴国越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保佑吴王福寿安康,乐享天年。”

    然后跪倒在阖闾墓前,哭起来,一边哭,一边说“先王陛下,臣好后悔,当初不该和吴军交战,以致先王罹难,愿先王在天之灵,原谅臣的过错。臣会好好反省自己。倘若有一天,臣能返回越国,定当教化子民,世世代代与吴国交好,永不为敌,永不交战。臣勾践给先王叩头了!”

    范蠡和雅鱼都跪下去,恭恭敬敬地磕头行礼。范蠡拉起越王和王后,说“君王,我们永远归顺吴王的心迹,天地可鉴。我们回去吧。”

    三个人又向陵墓拜了一拜,然后慢慢走回寝室。时间不大,越王的灯火灭了,范蠡的灯火也灭了。。

    吴王吁了一口气“结束了,我们也走吧。”

    话未落音,突然屋脊上落下一个黑色的人影,宝剑寒光一闪,就向吴王刺来!



第八十章 长街激战
    这不是巧合。世界上那有这样的巧事呢

    吴王带着伍子胥和伯嚭偷偷去窥探越王,恰好越王去祭祀阖闾被他们看到了,这无疑会让吴王十分感动,他再也不会相信伍子胥的话了,他认定,越王是真心投降。

    吴王还认定,越王不是做样子给他们看,只是越王向先王悔过,碰巧让他们看到了。据司马辙说,之前,越王也曾祭奠过先王。

    当然,司马辙是胡说八道,那是范蠡叫他那样说的。

    但吴王信以为真。

    他信以为真是有根据的,他们要来窥探的事是绝密的,只有他们三个人知道,越王不会预先做好准备,表演给他们看的。

    事实上,这就是表演给他们看的。他们以为是绝密的,但是还是有一个人知道了。这个人就是小夏。

    他们在讨论这事的时候,小夏就在不远处伺候着,听到了他们的每一句话。小夏听萝姜的话,萝姜叫他注意吴王的言行,他就注意了,因为他和萝姜那个了。

    小夏听到这话,就告诉了萝姜,萝姜告诉子媚,子媚告诉范蠡,范蠡早就做好准备了。

    王宫大门外一直有人监视,吴王他们一离开王宫,范蠡就知道了,表演就开始了。

    越王睡了,范蠡也睡了。再呆下去就没意思了。三个人轻手轻脚出了陵园。吴王说“结果我们是看到了。现在大街上不适宜讨论,你们回府吧,明天再讨论。寡人也回宫睡觉了。”

    伍子胥说“老臣送君王回宫。”

    吴王说“也好。”

    伯嚭气呼呼地说“都是相国闹的,没事找事!”

    伍子胥说“可我心里还是不踏实。”

    吴王说“别争了,你们两个!回去睡觉!”

    突然,伍子胥大叫一声“君王小心!”

    只见屋顶上飞下一条黑影,宝剑一挥,就朝吴王后心刺来。

    伍子胥一把拉过吴王,宝剑一挥,格开那人一剑,踏上一步,还了一剑。

    伯嚭拉过吴王,说“君王,离远点。”转过身对禁军喊道“保护君王。”

    禁军过来,把吴王围起来。伯嚭宝剑一挥,加入了战团。

    那些禁军摇旗呐喊“抓刺客呀——”

    那刺客不知道是不是那天在宫里的那个。那个人以一敌二,还把伍子胥和伯嚭打得狼狈不堪。

    这个人的武功似乎更高,力战伍子胥和伯嚭二人毫不惊慌,一把宝剑挥舞的密不透风,伍子胥和伯嚭联手强攻,竟然占不到一点便宜。

    那人一个蜻蜓点水的招式,一剑刺向伍子胥的胸口,一脚向后蹬向伯嚭。伯嚭猝不及防,被揣在腰上,连续向后退了几步,才拿桩站稳。

    伍子胥架开一剑,只觉得膀臂酸麻,心下暗暗吃惊,这人好大力气!如果自己挡不住他,君王就危险了。

    顾不上多想,伍子胥吸一口气,挥起左掌击向那人面门,那人身子一飘,避开一掌,刚想还手,伍子胥右脚上前。同时宝剑向前递出,直奔那人咽喉。。那人挥剑格开,没来得及还手,伍子胥飞起一脚,,正踢中那人膝盖。那人哎呦一声,瘸着一条腿,跳到一边。

    伍子胥一招得利,飞步上前,手中宝剑忽然使出砍刀的招式,斜斜地劈下去。这一剑要是被劈中,那人非被他劈成两半不可。

    只见那人身体一侧,避开一击,突然身体一个急旋,贴近伍子胥身边,伸手就来拿伍子胥锁骨。

    伍子胥知道这一手厉害,锁骨处在人脖颈下面,是人体比较薄弱的部位,如果被他拿住,立刻就失去战斗力。

    伍子胥挥掌格开这一拿,宝剑同时刺出。不料那人身体旋转不停,伍子胥这一剑就刺空了。而那人已经转到伍子胥侧面,只见他宝剑突然刺出,正中伍子胥大腿。

    伍子胥一下跌倒在地,那人跃前一步,正想结果伍子胥性命,伯嚭从斜刺里杀出,挑开那人宝剑,救伍子胥一命。

    伯嚭没有伍子胥的武功高,但那支宝剑挥动起来,快如灵蛇,身法步法比伍子胥轻灵许多,步战和马上不同,讲究灵敏快捷,伯嚭动作灵活,弥补了武功略低的短板,和那人大战几个回合,竟然打成平手。

    这时,禁军喊叫声不断响起,那人怕招来更多吴军,那是不但杀不了吴王,自己链逃走的机会都没有。

    只见那人发出一声怪叫,手中宝剑招式大变,不仅速度快了许多,而且出招怪异狠辣,宝剑往往从意想不到的角度刺出。

    伯嚭的武功本来就比对方低。对方一出狠招,伯嚭应接不暇,立刻险象环生,几次就要被那人洞穿身体,但还是被他躲过。

    伯嚭和伍子胥性格不同,打仗的风格也不同。伍子胥是硬打硬拼的主儿,而伯嚭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主儿,打不过人家,就退,就躲。

    退无可退,躲无可躲时,被那人一脚踢翻,就地一滚,就出了战圈,所谓战圈,就是宝剑刺不到的地方。

    那人丢下伯嚭不管,宝剑一挥,就奔吴王攻来。

    吴王也会武功,但在那人手下恐怕过不了一招。那些当兵的一见刺客攻来,挥舞兵器迎了上去。

    但是,三军统帅都负伤了,那些当兵哪是对手,一转眼,地上就躺倒几具尸体。

    眼见得吴王性命难保,忽听得一声大吼“贼子休得伤害君王!”

    范蠡挥着宝剑,就挡在了吴王面前。

    吴王大叫道“少伯救我!”

    范蠡说“君王退后。”说罢,宝剑一挥,刺向那人胸口。那人闪身避开,宝剑削向范蠡手腕。范蠡手腕一沉,避开一击,就势宝剑一撩,搭在那人剑身上,顺势朝边上一带。

    那人招数使老,处在前招使出,后招未发的那一瞬间,这是练武人最薄弱的环节。那人忽觉重心前移,站着不动就要跌倒。连忙向前踉跄两步才止住前跌之势。

    范蠡抢得先机,那里还容他在还手,左脚上前一步,宝剑刺向那人后背。那人正在向前跌冲,一剑落空。随即右脚向前,又是一剑。那人脚步没停,这一剑又落空,范蠡紧接着向前一跃,宝剑还是前刺。。

    等那人站稳,宝剑已经刺到,再躲就来不及了,只听“噗嗤”一声,宝剑从后心刺入。那人叫了一声,掼倒在地。

    范蠡说“剁了!”那些当兵的涌上前,手起刀落,眨眼之间,那人被剁成肉酱。



第八十一章 从容赴死
    伍子胥一见刺客被范蠡刺倒,大叫“刀下留人!”

    但已经吃迟了,那些当兵的一拥而上,刀剑像剁馅子一样乱砍乱剁,眨眼之间,那刺客就被剁成肉糊糊。

    伍子胥的意思是,留下活口,说不定能审问出什么情况,比如刺客是谁,受谁的指派。为什么要刺杀吴王,那天在吴宫行刺是不是他,等等。

    现在刺客死了,这一切都是永远解不开的谜了。
1...3536373839...25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