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我是范蠡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野天湖

    吴王说“没事,说吧。”

    伯嚭说“相国处理国政,但不能向臣和范蠡大夫派差,也不可以调动施工人员,而且,工程上调用粮草,不得刁难。”

    吴王说“这个是必须的。准奏。”

    伯嚭说“谢君王。”

    吴王对外面喊道“来人!”

    一个内侍跑进来说“君王请吩咐。”

    吴王说“请相国速来见我。”

    内侍答应一声“是!”退出。

    吴王说“太宰,相国马上就来了,你先带两位大夫回府吧,长庚大夫,你有什么话说”

    长庚躬身说“第一,请太宰把五百张羊皮图纸秘密运回太宰府。第二,神木已经全部运回,之前停工待料的工段要安排全部开工,民工还要上两万人。臣今晚拿出方案,明天开始,陆续开工。”

    吴王说“好,像个办事的样子,一切准奏!”

    范蠡心中赞道“真厉害,长庚比鲁海魄力大多了。”

    伯嚭带着长庚和罗子辰先行离去。吴王和范蠡在等伍子胥到来。时间不大。伍子胥大步走进书房。

    “老臣参见君王。”

    吴王说“相国请起吧。”

    伍子胥说“君王召老臣那边使用,请降旨。”

    吴王说“相国啊,姑苏台因为鲁海大夫离世而陷入停工状态。这样一个半拉子工程,实在丢尽吴国的脸面。寡人决定,不管怎么样,也要把它修建完成。我已经责成太宰不日开工。”

    伍子胥满脸疑惑,说“君王,工程没有总工程师,强行开工,弄得一塌糊涂,劳民伤财,请君王三思。”

    吴王说“寡人已经命令太宰在工匠中选出一些高手,商量着干。”

    伍子胥说“君王”

    吴王抬手止住伍子胥的话,说“为了让太宰一心一意干工程,寡人决定太宰不再管理国政,这些事务想请相国辛苦一下,还希望相国不要推辞才好。”。

    伍子胥愣住了。这倒是他没想到的,他以为没有了鲁海,工程就会彻底停下,想不到这又要开工了。难道又是范蠡为吴王找到能人了吗怎么一点消息也听不到呢

    吴王见伍子胥沉默不语,便说“相国,有难处吗”




第二百一十三章 粮食问题
    让伍子胥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姑苏台又恢复开工,开始建造了。

    没有工程师,这活怎么干

    谋划了几年,除掉了鲁海,本以为可以阻止工程进行下去,就此打住。不料想工程又干起来了。

    伯嚭不理国政,整天呆在工地上。据探子回来报告,工程有序进行,甚至比鲁海干得还好。

    真是见鬼了。

    伯嚭一定有高人在身后指导,不然不可能干得这么好。伍子胥对伯嚭是了解的,他在做官方面深有研究,对于干工程,可以说一窍不通。

    一个对干工程一窍不通的人,不可能指挥得这么好。

    那么这个指挥的人,藏在什么地方呢而这个人不在工地路面怎么能了解情况,发出指令呢

    伍子胥不敢有大动作,因为上官正那里还在追查,上官正查到一点蛛丝马迹,那麻烦就大了。自己头上的乌纱帽不保是小事,那名声也太难听了。

    其实伍子胥就是一个搞阴谋的高手。当年,他从楚国流落到吴国,收买了烈士专诸,成功刺杀了吴王僚,助公子季光登上王位,他才正式开启了自己的事业。

    他把吴国的盛衰荣辱完全看成了自己的事。

    随着工程的推进,开销也越来越大,各种物资,源源不断地从吴国各地运来。几万民工,每天光是粮食就要消耗上千担。一支庞大的车队,日以继夜地把粮食,柴草,蔬菜运往工地。

    多年来吴国年年丰收,又加上连打胜仗,国库充盈,粮食储备丰厚。而且老百姓也有很多存粮。

    但是,建造姑苏台,牵扯到几十个行业,不仅是工地上这几万人,整个一个国家都在为这事操忙。

    大量的劳动力从土地上被赶出来,国家的基础农业开始动摇。土地荒芜,收成减少。

    国库的粮食见底,那就向百姓征收。百姓自然不肯把自己活命的粮食交出去,抗捐抗税的事时有发生,甚至不断爆发百姓和官兵的暴力冲突。

    当然,失败者总是老百姓,他们的人或死或伤,最后粮食也被抢走。

    吴国的老百姓迅速地穷下去,他们从对君王的拥戴,变为对君王的怨恨。

    社会矛盾在加深。吴国迅速在衰退。

    《吴越春秋》载:“它使道路常有死者,街巷哭声不绝,百姓困乏,军士痛苦……“

    范蠡每每到乡间,看到老百姓的惨状,心中老大不忍。但一想到,鼓动吴王修建姑苏台,要的不正是这种效果吗心肠又硬起来。

    一日,伯嚭对范蠡说“范大人,刚才来报告,我们的粮食快吃完了。”

    范蠡说“还够吃多少天”

    伯嚭说“半个月不到。”

    范蠡说“那赶快运来呀,因为这事,造成停工,君王怪罪下来,谁也担当不起。”

    伯嚭说“运上哪去运各地方仓库早就空了。哪里还有粮食运来”

    范蠡说“这后勤上的事,与长庚罗子辰无关,可都是我们俩的事。”

    伯嚭说“谁说不是呢”

    范蠡说“要不传令下去,加大征缴力度。老百姓那里总会收缴上来一些的。”

    伯嚭说“征缴的力度可以加大,但是那得老百姓手里有粮才行,老百姓手里没粮,你再加大征缴力度,也不会变出粮食。”

    伯嚭说“依太宰的意思,我们怎么办”

    伯嚭说“要不我们把这事奏报君王吧。”

    范蠡盯着伯嚭看了一会,不说话。伯嚭说“少伯,你盯着我干嘛”

    范蠡说“我有些不相信刚才的话是伯嚭说的。我不知道太宰是什么意思你把这些告诉君王,君王那里有粮食吗那你等于是问,君王,姑苏台还修不修了”

    伯嚭连连摇头“不不,这话不能问。”

    范蠡说“君王要是说,不修了,我们各自散伙,该干嘛干嘛去。君王要说修,这粮食还不是要我们想办法吗你不能指望君王下乡催粮吧君王要是下乡催粮还要我们这些人干嘛”

    伯嚭说“那少伯的意思是”

    范蠡说“我的意思是,这事呢,我们想办法把他解决了,能不惊动君王,最好不要惊动君王,因为就是告诉君王了,事情还是要我们去办。”

    伯嚭点点头,说“说的有道理啊。那我们怎么才能解决这粮食问题呢”

    范蠡说“现在是二月半头,江南小满收麦。淮水之间芒种收麦,麦子上场打下来,晒干,征缴上来,运到姑苏,最少得二十天时间。这就是说,最少得八十天,民工们才能吃上新麦子。现在我们手里有半个月的口粮,那么我们还缺七十天的口粮,也就是说,我们还有十万担粮食的缺口。””

    伯嚭说“我上哪里去弄十万担粮食”

    范蠡说“你上哪去弄,咱不管,你只要把这粮食弄来就行。”

    伯嚭说“嘿!你说话怎么像君王的口气”

    范蠡说“事实不是这样吗”

    伯嚭说“咱不说那些没用的,想想从哪里弄来粮食。”

    范蠡说“有一个方法可以弄来粮食。就怕这方法君王不让用。”

    伯嚭说“什么方法”

    “打仗!让伍相国带领几万军队,去欺负一下周边的小国家,这粮食不就来了吗”

    伯嚭愣愣地看着范蠡,老半天才说“少伯,你行啊,脑子够用啊。亏你想得出来,你以为仗是那么好打的吗首先,谁也不能保证一定胜利,要是打输了,那损失就更大了。其次是,打仗得师出有名,你凭什么打人家说不出一个正当理由,会引起公愤的,那时几个国家联合起来,攻打吴国,事情就大了。这话你说都不能对君王说。”

    范蠡叹了口气,说“那我没辙了。你是总指挥,你想办法吧。”

    伯嚭说“我这个总指挥派你这个副总指挥去弄粮食,弄不来粮食,定斩不恕。”

    范蠡说“我这个副总指挥弄不来粮食,你这个总指挥也要开刀问斩!”

    伯嚭叹口气说“少伯,不闹了,我们还是想办法吧,烦死了。”。

    范蠡说“太宰,我想起来了,有个地方,我们可以弄到粮食。”

    伯嚭激动了“说,哪里可以弄到粮食”



第二百一十四章 惦记军粮
    一听范蠡说可以弄到粮食,伯嚭激动起来。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事情明摆着,弄不到粮食,就得停工,民工饿着肚子是干不了活的。

    这个问题还不能上交吴王。交给吴王,最后还得他们俩去办,你不能叫君王下乡催粮吧你还得落个无能的名声。况且,吴王权力已经下放了,伯嚭和范蠡可以以君王的名义办事的。

    但是,老百姓那里再也挤不出十万担粮食了。二人有些焦头烂额了。

    这时候,范蠡说可以弄到粮食,难怪伯嚭欣喜若狂。

    “少伯,你说,哪里可以弄到粮食”

    不料范蠡叹了口气,说“算了,这地方虽然有粮食,我们也弄不出来。算我没说。”

    伯嚭叫起来“我说少伯呀,你这是怎么回事吞吞吐吐的,只要有粮食,我伯嚭就能弄出来。”

    范蠡摇摇头“没用的,凭我们的本事,是弄不出来的。还是另外想办法吧。”

    伯嚭叫道“见鬼了,那里只要有粮食,就是龙潭虎穴,我也要把粮食弄出来,你说,哪里有粮食”

    范蠡说“好吧,我说。其实你也知道,这地方有粮食,而且很多。这是就是浒关。”

    “你是说军粮”

    伯嚭也愣住了。范蠡说的是事实,那里的确有粮食,而且很多,保守估计也有上千万担,只要随便给一点,姑苏台的问题就解决了。

    但那是军粮!国家储备的军粮,只有战争打起来了,才可以动用这批粮食,这批粮食够二十万军队最少吃两年。

    最头疼的是,这批粮食由伍子胥管着,要伍子胥拿出军粮来修姑苏台,那比割他的肉还难。

    范蠡说“怎么样我说说了也没用,还是另想办法吧。”

    伯嚭说“我也想到,但是觉得想了也白想,也就没说出来。”

    范蠡叹了口气,说“其实,那里的粮食太多了,就是随便给一点,我们就可以度过难关。”

    伯嚭说“是啊,军粮储备千万担,我们只要十万担,问题就解决了。但伍子胥不会给的,就君王出面,恐怕都弄不到一粒粮食。”

    范蠡说“我有些不懂,太宰,为什么在这个问题上,君王出面都解决不了问题呢难道伍子胥可以凌驾于君王之上”

    伯嚭叹息说“因为这规矩是就是君王自己定的。而且这规定是正确的,这些粮食是国家安全的压舱石。一个国家不管怎么贫弱,只要有了一支足够强大的军队,任何人也欺负不了,而且要保障军队能打仗,首先就得有粮食。”

    其实,范蠡觊觎吴**粮已经很久了。虽然不能把吴**粮掏空,但是要把这规矩给破了。他一定要从军粮里挖一些出来。

    通过修建姑苏台,已经达到大大削弱吴国国力的目的。但是正如伯嚭所言,不管吴国这么贫弱,只要这支强大的军队还在,就还可以傲视群雄。

    灭掉吴国,复兴越国,最终靠的还是军事实力,靠一支强大的军队。当然,国家的综合实力,是军队的基础。现在,虽然吴国老百姓已经穷下去,国库已经空虚,但只要撑过几个月,小麦收上来,这个危机就会得到缓解。

    姑苏台最少还要两年才能建成,再折腾他两年,造成的亏空,要好多年才能补上。没有五年的时间,吴国别想恢复元气。

    修建姑苏台的意义还在于,本来吴国凝聚的民心涣散了,老百姓虽然愚笨,但还是可以看出,他们的苦难就是修建姑苏台造成的。君王为了自己的享乐,弄得民不聊生,哀鸿遍野,还想老百姓贴心贴意地拥戴他,可能吗

    这些事情,范蠡在心里思考了千百次。姑苏台已经到了后期工程。如期完工是肯定的,现在要做的就是利用这个事情,加紧对老百姓的搜刮,进一步削弱吴国国力,加深老百姓和朝廷的矛盾。

    当下要做的就是要把伍子胥的军粮挖一些出来。十万担军粮伤不了吴军一根毫毛,但是可以破了他们军粮不可动用懂规矩,还可以进一步加深吴王和伍子胥的矛盾,造成吴国朝廷的内部分裂。

    这件事势在必行,而且一定要办成。

    伯嚭见范蠡沉吟许久不说话,便说“少伯,在想什么”

    范蠡笑笑说“我后悔自己出了个馊主意,怎么会想到向伍子胥讨粮食,这不是老虎嘴里掏食吃吗”

    伯嚭也笑了“这比从老虎嘴里掏食吃还难。但这吴国唯一能弄到粮食的地方。难怪我们想到一起去了。”

    范蠡说“但是我想,如果要是换一个人管这粮食,事情就可能办成了。伍相国一直反对修建姑苏台,所以无论如何,他也不会拿出粮食来支持我们的。可是,我有一件事一直想不通。”

    伯嚭说“你有什么事想不通”

    范蠡说“还是不说也罢,我可不想惹是非。”

    伯嚭笑笑说“你说话以前不说这样吞吞吐吐的。你怀疑我会坏你的事”

    范蠡躬身答道“大人言重了。好吧。我把太宰当做知心人,什么话都告诉你。”

    伯嚭露出得意的笑容“这就对了,说吧,什么事”

    范蠡说“我想不通,伍子胥开头那么反对修建姑苏台,后来忽然不反对了。紧接着,就出现想放火烧死鲁海的事,虽然鲁海当时逃过一死,但最后还是被害死了。这些事联系在一起,会不会让人想到”
1...979899100101...25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