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58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陶良辰
所以直到现在还是孤家寡人一个,仿佛压根没有这方面的心思,真的过起养老生活。
如果单从最近他脸上所表露出来的气质看,即使苏北斗站在陈大风面前,也会觉得这样的清冷老陈很陌生。
没有那么多废话,极少露出笑脸,更多时候只是独自待着,不知在想些什么,宛如变了个性格似的。
说起原因。
可能是因为陈大风自知时间不多的缘故,于是懒得在社交上浪费生命。
今天得知苏北斗顺利登上战神号运输船,并且开始为返回地球做起准备,这位亲眼目睹小家伙长大的中年人,终于有了点笑脸。
生活在火星的苏北斗,是为数不多让陈大风觉得有趣的人,也可以说是研究对象,因此更关注些。
倒不是在苏北斗身上做过试验,只是记录一位火星婴儿的成长状况,能够让他高兴,人类历史上头一次有人这么做,对陈大风而言能获得点成就感。
早在十四岁那年,他父亲因为患有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发病后渐渐变成了只会整天发火的怪物。
后来当着陈大风的面自己割了腕,闭眼前哭着告诉陈大风,他也会得这种病,这件事陈大风对谁都没有说起过,但自己几乎每天都会回想起几次。
知道可能会遗传,长大些后出于担心,学了医学类的神经、基因分支。
直到二十多岁时候自我检查完基因组,发现完蛋了,就在未来的某天,确实有很大概率会得跟父亲、跟爷爷一样的病。
阴差阳错进入战神火星探索公司是个意外。
陈大风本打算在瘫痪前风光一两年,没想到真被选上,可能是由于人们不相信真能成功将人送上火星的缘故,那会儿竞争者还不多,而他拥有基因工程博士后学位,并且也懂生物领域,挺有优势。
就这么隐藏自己随时可能发病的消息,成了火星上的第一批登陆者,跟正常人没什么两样,也交朋友、也开朗活泼。
医学上的神经分支研究,进展一直无比缓慢,偶尔会出现下意识的抽搐现象,被陈大风隐藏得很好,明知成功治愈的希望不大,想过是不是就这么死在火星上算了。
后来,老天跟他开了个玩笑。
就在十年前,苏北斗还没出生那会儿,陈大风在一次跟队外出的行动中,从地底采集到了某种生命样本,只不过当时的上司觉得是被他们污染到,还狠狠笑话了他一番。
不信邪的陈大风赌气,带回实验室后自己研究。
&nbs
第36章 协议的雏形
“我很努力啊,能练肌肉,能靠活动增强心肺功能,但血管这东西我怎么锻炼”
苏北斗瘫软躺在沙发上看着电视,有气无力地说道。
源自于他身体的麻烦事一件接着一件,搞得苏北斗已经有点绝望了,自从登上运输船之后经常脑袋痛,检查完发现是身体血管太细小的缘故,在火星上不需要那么粗的血管,发育时候导致了生理结构的改变,就像他那颗不算强壮的心脏一样。
这让小家伙觉得等自己回到地球,多半会在不久后就死翘翘,和在地球上长大的普通人相比,他这具身体确实弱了太多,心、肺、血管、骨骼等等,或多或少都存在问题,组合起来会让他在地球重力的影响下出事。
然而所谓的解决办法,只是长期生活在具有浮力的溶液之中。
短时间内,其实也不短,大概需要好几年才能逐渐适应地球上的环境,掰手指头算算,到那时苏北斗都十几岁了,还不是百分百能成功,想到这点就足以让他绝望。
所以此刻听见老妈叫自己一起去跑步,才躺在那一动不动,体重增加是好事没错,相应的副作用也明显,身体负担变大了,待在旋转舱里总会很乏力。
他母亲赵欣在火星上待那么些年,身体素质早就快垮掉,几个月前脱离火星的过程简直像是死过一次,但跟苏北斗相比,至少底子还在,恢复起来更加容易。
闻言,没好气地关掉贴在一整面墙上的柔韧屏电视,拉起苏北斗说:“多运动,血管肯定能增强,你在旁边站着走走,看我跑步行吧”
“这倒是可以,等回到地球我是不是应该长期躺着要不然血液很难送到我脑部吧,还有我外公最近去哪里了,已经很久没找过我。”苏北斗顺势站起来,问老妈说道。
远处刚巧能看见那颗不是那么大,但已经挺大的蓝色星球,还有四十多天时间便可以抵达地球轨道。
专家们还在商讨是不是应该让他继续留在运输船上,再待个一两年时间,别贸然进入地球,先适应旋转舱内的生存环境,然后再去适应地球上的重力,还有时间观望,准备到时候先看看他的身体情况再做决定。
“应该不用,没你想象中可怕,也不是非得待在水里才行,很快就能慢慢适应了。
你外公他最近挺忙吧,找过我两次,但你都在睡觉,等回到地球后他会送给你礼物,还有你小舅,也有一份礼物要给你。”
看出苏北斗心态不对,负面情绪正在日益萌生,当母亲的赵欣没好办法解决,只能多陪着,多用儿子从没拥有过的东西来刺激他,接着说道:“回到地球后如果可以,我先陪着你到处走走看看,你坐在轮椅上应该没问题,又不是小时候那会儿,瞧瞧你身上这肌肉。”
脸上笑意浓浓。
自打苏北斗刚出生,就有人说他夭折的可能性极大,说他离不开火星。
这么些年过来,当初的猜测一点点被否定,赵欣对此十分高兴,虽说自己这儿子从小就奇怪,独立到不依赖她,少了点身为人母的成就感,不过至少脾气性格都不错,没怎么让她操过心。
如果不疼爱,很早之前她就有机会回地球,哪还用陪着在火星上浪费时间。
母子俩离开房间,出了门沿着通道往前走。
整个运输船空间比较大,承担着研究功能,内部使用空间和火星上的战神基地差不多,为了获得足够的惯性力,让乘员们能够想在地球上一样脚踏实地,位于中部的旋转舱直径足有二十米,设计的使用寿命在四十年左右。
 
第37章 人体试验
苏百川身在运输船里,但心思早已飞到地球上的超导核聚变攻坚小组上去了。
整日整夜待在实验室里,跟地球上的老朋友们通过实时影像进行交流,开口就是几亿度高温,还有各种乱七八糟的名词。
当儿子的苏北斗从不问。
也不敢问,反正听不懂,即使老爹愿意解释,依然会是一头雾水,那样显得自己很没水平。
去苏老爹那听过几次,只知道传说中的可控核聚变技术,似乎真的已经具备现实基础,人们对它的研究已经持续了百年时间,终于看见成功的希望。
对苏北斗来说当然是件好事,因为听自家老头的意思,如果成功了多半可以从中分到一杯羹。
现如今已经获取的超导物质资源,大多在苏家手里,哪怕开采速度再快,其他势力多半也得等到两年多之后,或者五年多之后才能获得更多超导体。
进度领先一大截,中核等企业以及无数技术专家们参与进来,研发资金要多少给多少,假如这样都能被超越,不如集体抹脖子。
运输船上目前就有好几吨未提纯的超导物质,接下来都会用在核聚变技术的试验上,究竟能不能成估计很快就会见分晓,事先已经成功过内部温度两亿多度,持续四个多小时的“人造太阳”,从理论上来看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大。
继续待在旋转舱内锻炼身体,苏北斗每天都精疲力尽,躺上床就睡觉,睁开眼则意味着苦难的开始。
随着不断高速前行,地球看起来逐渐变得更大,直到今天,已经大到遮挡住半个舷窗,上面的陆地图案都清晰可见。
月球绕着它运动,背面千疮百孔,自从掌握登陆火星的技术之后,人们已经对月球不感兴趣。
运输船不断临近地球轨道,眼看登陆的日子就要来临,苏北斗怎么可能不紧张。
他自己觉得还没有做好回到地球的准备,生怕被地球重力压垮,可专家们的意思是如果再不返回地球,继续拖下去骨骼、心脏等器官的发育都快定型了,所以尽早回到地面上比较好。
在这种事情上没人征求苏北斗的意见,他只有乖乖听安排的份,地球基地那边正准备发射运输舱,一个载人,一个拖运货物,时间就定在明天。
是死是活,明天会
会有个结果,尽管将高达七个g的压力,缩减到了三个g左右,以苏北斗的身体素质来看依然很危险,跟离开火星时候一样,他在登陆时候也会被装进特殊溶液舱里,借此来减小施加在他身上的压力。
上次短暂昏迷了,这回昏迷的概率更大,值得商榷的是能不能像几个月前那样顺利醒过来。
为了将苏北斗接回地球,花费的金钱可不少,一支专业小组为此足足研究了好几年,才确定出个较为稳妥的计划。
今天没必要再锻炼了,临时抱佛脚没什么用,万一伤到了身体反而不好。
按照已经制定好的安排,如果明天顺利着陆,还得跟媒体的人见一面,然后休养几天,随即便要动手术取出腹部的肿瘤物。
这玩意儿早就被发现,最近增大了不少,偶尔会引起阵阵腹痛,算不上严重。
其实单独拎出来,每样都不严重,可组合起来就危险了。
还没吃完,老妈赵欣就先领着他去做了次全面体检,血管造影、腹部彩超什么的都没放过,跟地球上面的医疗团队一起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明天可以回去,但存在出问题的风险。
哪怕延迟回到地球也一样,到时候仍然有风险,除非永远生活在运输船里,而这并不是苏北斗所希望的,他想过上正常生活。
群星虽美,可看了几年之后,还是会腻味……
体检完躺回床上,发呆想了许多事情。
回忆起在战神基地里的生活,回忆起和老爹以及孙莱等人出门寻找超导矿的日子,记忆中夹杂着些苏北斗根本没经历过的事,例如吃火锅。
他这辈子都还没吃过火锅,却能清楚记得味道,至于究竟是跟谁吃的,印象中仅有个大概的轮廓,记不清面容。
自己很不正常。
这是苏北斗从小就知道的秘密,一直以来被他隐藏得挺好,没对任何人说起过。生来就有记忆,零碎而又驳杂,记得下雨时候的感觉,也似乎经历过下雪天。
用精神病来解释,倒是显得挺合理,然而苏北斗知道自己并
第37章 人体试验
苏百川身在运输船里,但心思早已飞到地球上的超导核聚变攻坚小组上去了。
整日整夜待在实验室里,跟地球上的老朋友们通过实时影像进行交流,开口就是几亿度高温,还有各种乱七八糟的名词。
当儿子的苏北斗从不问。
也不敢问,反正听不懂,即使老爹愿意解释,依然会是一头雾水,那样显得自己很没水平。
去苏老爹那听过几次,只知道传说中的可控核聚变技术,似乎真的已经具备现实基础,人们对它的研究已经持续了百年时间,终于看见成功的希望。
对苏北斗来说当然是件好事,因为听自家老头的意思,如果成功了多半可以从中分到一杯羹。
现如今已经获取的超导物质资源,大多在苏家手里,哪怕开采速度再快,其他势力多半也得等到两年多之后,或者五年多之后才能获得更多超导体。
进度领先一大截,中核等企业以及无数技术专家们参与进来,研发资金要多少给多少,假如这样都能被超越,不如集体抹脖子。
运输船上目前就有好几吨未提纯的超导物质,接下来都会用在核聚变技术的试验上,究竟能不能成估计很快就会见分晓,事先已经成功过内部温度两亿多度,持续四个多小时的“人造太阳”,从理论上来看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大。
继续待在旋转舱内锻炼身体,苏北斗每天都精疲力尽,躺上床就睡觉,睁开眼则意味着苦难的开始。
随着不断高速前行,地球看起来逐渐变得更大,直到今天,已经大到遮挡住半个舷窗,上面的陆地图案都清晰可见。
月球绕着它运动,背面千疮百孔,自从掌握登陆火星的技术之后,人们已经对月球不感兴趣。
运输船不断临近地球轨道,眼看登陆的日子就要来临,苏北斗怎么可能不紧张。
他自己觉得还没有做好回到地球的准备,生怕被地球重力压垮,可专家们的意思是如果再不返回地球,继续拖下去骨骼、心脏等器官的发育都快定型了,所以尽早回到地面上比较好。
在这种事情上没人征求苏北斗的意见,他只有乖乖听安排的份,地球基地那边正准备发射运输舱,一个载人,一个拖运货物,时间就定在明天。
是死是活,明天会
会有个结果,尽管将高达七个g的压力,缩减到了三个g左右,以苏北斗的身体素质来看依然很危险,跟离开火星时候一样,他在登陆时候也会被装进特殊溶液舱里,借此来减小施加在他身上的压力。
上次短暂昏迷了,这回昏迷的概率更大,值得商榷的是能不能像几个月前那样顺利醒过来。
为了将苏北斗接回地球,花费的金钱可不少,一支专业小组为此足足研究了好几年,才确定出个较为稳妥的计划。
今天没必要再锻炼了,临时抱佛脚没什么用,万一伤到了身体反而不好。
按照已经制定好的安排,如果明天顺利着陆,还得跟媒体的人见一面,然后休养几天,随即便要动手术取出腹部的肿瘤物。
这玩意儿早就被发现,最近增大了不少,偶尔会引起阵阵腹痛,算不上严重。
其实单独拎出来,每样都不严重,可组合起来就危险了。
还没吃完,老妈赵欣就先领着他去做了次全面体检,血管造影、腹部彩超什么的都没放过,跟地球上面的医疗团队一起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明天可以回去,但存在出问题的风险。
哪怕延迟回到地球也一样,到时候仍然有风险,除非永远生活在运输船里,而这并不是苏北斗所希望的,他想过上正常生活。
群星虽美,可看了几年之后,还是会腻味……
体检完躺回床上,发呆想了许多事情。
回忆起在战神基地里的生活,回忆起和老爹以及孙莱等人出门寻找超导矿的日子,记忆中夹杂着些苏北斗根本没经历过的事,例如吃火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