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易如意.CS
杜楚客看着李泰,眼里放出一道精光,转头向前看去,眼睛微微眯起,恨声道:“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第六章 杜荷、奏表和师说
李承乾来到大唐的第一天,就是躺在床上自思自想的一天。
第二天李承乾吃了早饭,就有人送来一套黄花梨木的桌椅,因为李承乾要的急桌椅上没有什么雕饰显得格外朴实厚重。
李承乾刚让人安放在丽政殿里,就有人传驸马都尉杜荷来了。
李承乾昨天就一直踮记这个人,杜荷是杜如晦的二儿子,城阳公主的驸马,城阳公主也是长孙皇后亲生的女儿。
杜荷是李承乾的死党,李承乾谋反也是他一力鼓动的,李承乾事败杜荷被李世民处死。
杜荷可能有野心,但在这个时候却是少数的几个李承乾可以信任的人。
听说杜荷来了,忙让人请他进来。李承乾一边端详着殿里的桌椅一边等杜荷,忽听见有人说:“拜见太子殿下。”
李承乾一回头,见是一个华服青年正对他着深揖行礼,知道就是杜荷。李承乾走上前去,把他扶起来细看,只见他剑眉目星目,英气逼人,不觉微微点头。
杜荷一见李承乾如此作态,心里一惊,菊花一紧,脸上一红,急忙道:“太子殿下我可是你妹夫,你可不能……”
李承乾一时没解过来他是啥意思,但看他面红耳赤一副窘态,有些不悦,微微皱眉道:“你这是怎么啦?”
“殿,殿下你可不能把我当成称心啊!”杜荷说完又朝李承乾深深作一个揖。
李承乾一明白过来,怒道:“喝酒喝酒糊涂了吧,瞎想什么呢。”
杜荷见李承乾发怒也不害怕,直起身来,嘿嘿笑道:“只要太子没有那方面的意思,怎么说都行。”
“好啦,你先看看我这的新桌椅,李承乾指着大殿两边摆着两溜官帽椅道。
“太子殿下您怎么还有心思弄这些个东西,出大事了您知道吗?”杜荷神色焦急道。
“出什么事了?齐王反了?”李承乾一怔问道,李承乾现在最关心的就是他的五弟造反,因为历史上就是因为齐王造反牵连到他他才要反的。
“您一点都不知道?”杜荷一脸不信地道。
李承乾转头去看老鬼,老鬼摇头表示不知道。
“什么事,你就说吧?”李承乾有些烦燥地对杜荷道。
“长安城的各士族大儒都上表弹劾你呢?”
李承乾听了倒觉得不算什么,转身坐在旁边的椅子上伸手示意杜荷也坐下。
“他们弹劾孤王什么啊?”
“弹劾殿下不敬师傅乱改经书,难承宗庙。而且今天李泰已经去孔颖达那老匹夫处,借去了老匹夫注的《五经正义》,说要给他抄书呢。”杜荷说着不觉叹了一口气。
“就这些事?”李承乾不觉得有什么。
“就这还轻啊,那些世族这回算是表明了态度不支持你当太子。”杜荷瞪大眼睛看着李承乾。
李承乾心想他们还不支持李世民当皇帝呢,李世民还是照样当了十几年的皇帝,我从后世来从来都没有想过要依靠世家大族统治大唐。
李承乾目光平静道:“好了,这些我知道了你帮我继续盯着他们,老四绝不只这点手段。”
“老鬼,去派个人看看弹劾我的折子,然后告诉赵节一声现在皇上在骊山汤泉宫,这些东西过几天再送过去。”柏舟应声下去。
赵节是李承乾的另一个死党,也是李承乾的表兄,他的母亲是李渊李五个女儿长广公主,李承乾谋反事败赵节也被李世民处死了。
赵节的继父杨师道现在正是中书令是中书侍郎岑文本的顶头上司,杨师道现在正是留守长安城,奏表晚送几天没有任何问题。
李承乾安排完走到上首书案后,提笔给李世民写了一封奏表,封好后递给杜荷。
:“你把这封奏表,亲自送去汤泉宫交给父皇。告诉父皇我是昨晚询问了几位师傅才写的,孔师傅他们对此都大加赞扬,说我深谋远虑有英主之风呢。”
杜荷看着李承乾似笑非笑神气,迟疑一下问道:“这里面写的是什么?”
李承乾微一点头道:“这是奏请父皇,设立平东参谋部的。”
看着杜荷一头雾水,李承乾继续道:“灭高句丽是父皇的宿愿,也是大唐极为重要的一战。现在高句丽出现内乱,父皇一定要借机出兵征高句丽,但是朝中大臣多不支持出兵,所以一直没有提前做准备,到时候仓促出兵胜负难料绝难一劳一永逸。
这封奏表就是要求父皇以东宫的名义设立平东参谋部,全面准备东征高句丽的一应事务派遣间谍、筹备粮草、器具,规划行军路线等。
你告诉父皇这封奏表只有我和几位东宫的师傅知道详细内容。”
杜荷听的一怔一怔的接过奏表,半天才想明白然后严肃地点点头,郑重地道:“殿下放心,我必亲手
第七章 印书
崇贤馆的直学士都是通读经书的饱学之士,自然一点便透,李承乾只花了四天时间就把四书及注解讲清楚了,又花了一天时间审稿和添加标点符号。
李承乾解四书大多是根据朱熹的《四书集注》作的,也有些是根据南怀瑾解读儒家经典作的。
最重要的是把朱熹的序删了重新作,对孔子和孟子多处都有批评之语,如对孔子的“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明确指出:圣人必须为老百姓解决吃喝的问题,上古之世:有巢氏、神农氏、后稷这些圣王之所以有功,都是因为他们解决了当时部族的吃饭问题。
对礼与实,本与末也进行了辩论,明确指出,礼乐教化都是应该向着使老百姓的生活越过越好的方向制定。
这些观点,都刷新了崇贤馆里的所有直学士的思想,尤其是郝处俊更是直称李承乾是周公以后的第一个圣人。
几天下来包括郝处俊、张士衡在内的所有崇贤馆直学士,对李承乾的佩服可以说是黄河之水天上来滔滔不绝。
很多穿越小说,主人公一到古代就开始抄诗然后得到一片赞誉。也不想想李白写诗写的那么好,唐玄宗也不过把他当做娼优看待,也就是在宴会上让他写诗祝兴。
可是能解读经书的人呢?看看孔颖达有多牛就知道了。
李承乾身为皇太子,就因为孔颖达给定了个“乱解经典”的罪名,没有任何人来求证一句,所有世家大族的文人全部上奏疏弹劾太子不能承继宗庙。
李承乾这几天所表现出来水平,不说理念对错仅就知识学术,那绝对是能成一家之言的大宗师,怎能不让这些学究发自内心的佩服?
当然李承乾没有在意这些,因为这些都是他在后世读别人的。
而且,他知道虽然唐朝人读经不解经义注释也只是注释个字词,不像宋朝和明朝的人注释的都是整篇文章的意思。
但是解经权一直都在世家大族手里,别人想解读经书不管对错,都要被整死。
所以后来武则天打压世家的一种方式就是在科举中贬低明经科抬高进士科,明经科考的是经书进士考的是诗才。
就是因为解读经书的权力在世家手里,而诗才评判权在她手里。可是会作诗的才子在政治上大都少有建树,这就导致了唐初的出将入相制度,在开元和天宝年间难以为继,一方面是李林辅从中作梗,另一方面也是才子实在难有为大将的气质和能力。
所以李承乾真是不敢开启盛唐诗风啊。
李承乾看着整理好的文章,默默地想着想办事真难啊?
弹劾他的奏表杨师道压了三天,今天早上已经送去骊山汤泉宫了。
杜荷前天回来说,李世民看了他的奏疏十分高兴。
李承乾不想那么多,《四书集注》必须马上印出去,因为他料定现在不管世家大族怎么折腾李世民都会坚定地站在他的身后。
想透这一切,李承乾轻松地拍着书稿,笑吟吟地看着正热切地看着他的几个直学士笑道:“辛苦诸位了,等书印出来每人送你们十部。”
“不辛苦,都是太子殿下学究天人才能成此煌煌巨著,我等能跟着太子殿下效犬马之劳,凭此书而流传千古绝不敢道辛苦二字。”众人异口同声道。
“那好,郝先生你负责印书先印五千部发往各州府学校,往后印的我们是要卖的,印出的新书最好能赶在《五经正义》前头。”
郝处俊一下子愣住了,半天才道:“殿下抄这么多做什么啊?五千部要好几百人抄几个月呢,不说花钱无数,就是要找几百个书法好的人,咱们一时也找不出来啊?”
“抄?为什么要抄?”李承乾的声音一下大起来了。
“不抄,哪来的五千部呢?”几个直学士这几天近距离接触李承乾,觉得他很好相处所以说话也比先前大胆一些。
“你们不会印刷吗?”李承乾闻言大惊,据他所知唐朝是有印刷术的。
其实这是一个误会,雕版印刷术出现在中唐时期,初唐还没有印刷术,最多是朝廷在一些公共场所把一些经过朝廷校正的经书,刻在石碑上,然后附近的人去做拓片,回去再抄写成书籍。
李承乾确认了唐朝没有印刷术心情顿时好了不少,李泰只能帮孔颖达抄书,能抄多少?
世家大族看是你们传播的快还是我传播的快?
“你们不会印刷也没有关系,我会我来教你们就行了,但是不可外。”
李承乾想着,现在无论是做雕版还做是活字模时间上都晚了,等雕版或者活字模做出来说不定高句丽都打完了。
于是,他想起小时候帮老师做试卷,用的是蜡纸印刷法,方便快捷
第八章: 愤怒的李世民
骊山汤泉宫,李世民居住的排云殿里。
李世民看着小几上的一缧厚厚的奏表,脸上阴沉的能滴出来,呼呼的喘着气。
小太监通传,房仆射到了,李世民面无表情地微一点头,小宦官慌忙出去传见。
李世民看着房玄龄趋步上殿,行礼参拜,都一言不发。
房玄龄知道李世民正在生气,表现的特别恭敬。
李世民一挥手,殿里的太监都无声退出大殿,然后指了指地上席位,让房玄龄坐下。
站起来把一份奏表交给房玄龄,房玄龄起身,双手接过,打开就看。
一目十行,看完奏表的内容,脸露出喜色,轻轻道:“太子殿下倒真是高瞻远瞩,与陛下不谋而合。”
李世民听了露出欣慰之色。
“嗯,这次承乾倒是想对了,不过君不密则失臣啊。
房爱卿看看这些!”李世民说着怒指着小几上的一堆奏表。
房玄龄忙拿起一份,一看是弹劾李承乾,不敬师傅,乱解经典的,再拿起一份,一看还是弹劾李承乾,不敬师傅……
一连看了几份,苦笑道:“这些人也太小题小作了吧?”
“哼,承乾的这份奏表是他写好,让杜荷亲自给我送来的。杜荷说得很清楚,承乾写奏表之前,只请教了东宫里的几个师傅。当时几个师傅还都夸承乾呢,结果呢第二天,就有这么多弹劾承乾的奏表。
随便找些什么不敬师傅,乱改经典这样的狗屁理由,就说承乾不能奉祀宗庙!
承乾要准备打高句丽,就不配承继宗庙,朕要打高句丽,是不是也得退位让贤啊?”
李世民声音越说越气,到最后几乎是吼出来的。
“陛下息怒,陛下息怒,这上面只是说太子殿下不敬师傅、乱解经典,没提打高句丽的事。”房玄龄拿着奏表有些疑惑。
“没提打高句丽,那要是提了打高句丽,那有些人不就暴露了身份了吗?
承乾虽然不肖,可他不会没事就去招惹孔颖达,向来朕就听说,孔颖达惯会面折廷争,往往把承乾训斥的不敢吭声。以往朕想他是师傅也没有什么坏心眼,教训学生是应该的,不想老匹夫居心不良,竟然敢陷害太子。”
房玄龄一听心里一叹,看来陛下对太子还是非常疼爱的。
“陛下是怀疑他们居心叵测,但是没有证据啊!”房玄龄提醒李世民。亲
“不急,既然他们敢跳出来,朕就不会手软。房爱卿你先回长安城,代朕训斥承乾一顿,然后看看还有谁跳出来哎?”李世民不光想要把外患都扫平,还想把朝中也整治平顺。
房玄龄做为多年的老臣,自然明白李世民的心思,闻言也不说话,深施一礼就退出去了。
第二天,清晨,房玄龄大张旗鼓地回到长安城,然后直接来到东宫,站在嘉德殿门口就说:“有旨意,让太子殿下出来接旨。”
他这一喊虽然声音不大,但却惊动了整个东宫。
房玄龄是什么人,太子少师,尚书左仆射,那是当了十几年宰相的人。什么样的旨意用得着他从汤泉宫回到长安亲自来东宫传达?
再说,李承乾是已经成年的皇太子,是大唐朝的第二人(第一人是他爹),谁来传旨那都是赔着笑脸,到了东宫请太监通传,李承乾答应了才能见着太子,传完旨意还得再给李承乾行礼问安。
这回倒好,让太子殿下到嘉德殿来接旨!
而且,房玄龄虽然位高爵显,但是他做人做事从来都是谨小慎微,今天居然跑到东宫来耍威风,这也太不合常理了吧?
三个不合理,说明问题很严重。所以整个东宫都被惊动了,李承乾正在后园的八风殿里指导排戏。嘉德殿到八风殿的直径距离超过一公里,传话的小太监一路飞奔到八风殿,喘了半天才说清楚。李承乾也不知道出了什么事,忙坐了小辇往嘉德殿去。
李承乾来到嘉德殿的时候,整个东宫的所有属官,都已经站在嘉德殿前面的广场上,看着站在嘉德殿门前的房玄龄依然趾高气扬,心里都在犯嘀咕,不会现在就废太子吧?
太子妃带着李象和李厥两兄弟站在廊下,焦急地等着李承乾。
自从上次李承乾醒来,对她和两个儿子都是十分用心,每天晚上大家都是一起用晚饭,尤其是做出了大圆桌,一家人坐在一起更显温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