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易如意.CS

    “祸国殃民之政!”高仕廉寸步不让,他本来因为李承乾是晚辈,还想给李承乾留些颜面,但是看见李承乾态度,也就没这个心了!

    “士农工商四民,农民是人数最多,朝廷让利给他们怎么就成了祸国殃民之政?”李承乾其实在写这份谕令的时候是准备好好的恨大臣们辩论,但是一听见他们不懂装懂还要危言耸听,火就不打一处来。

    李承乾的态度也惹怒了下面的大臣,高季辅就是其中一个,高季辅是中书舍人,他的很多政治主张其实跟张玄素一样,都是讲究简政治国的,历史上也是因此被李世民所推崇的,之前在岑文本给李承乾小鞋穿的时候他曾替李承乾说过话。

    高季辅当时觉得李世民待李承乾过于苛刻,现在他认为李承乾走上了邪道,所以他要谏阻李承乾。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太子殿下身为国之储君怎么开口闭口就提‘利’字。老臣说太子殿下的谕令听着怎么觉得不舒服呢,原来这后面都是‘利’字。

    太子殿下身为储君应当以仁孝为本岂能提利……”

    “够了!”李承乾大喝一声,冷冷地扫视一圈殿上大臣,一个字一个字地道:“孤王为国家为百姓谋利,正大光明,我华夏一族历代圣王尧舜




第九十二章 各方打算
    “父皇!”

    李承乾知道李世民是想先拖过去,可是他的‘一号文件’被阻,如何甘心?

    李世民看着李承乾有些生气,但看他脸色苍白,便叹口气道:“承乾你今天也累了,先回东宫休息去吧,晚宴朕让你的兄弟姐妹们去东宫你们一起热闹热闹。”

    “父皇东宫一号令呢?

    这可是关系着天下民生的大事!”

    “承乾你能想到这些已经很不容易了,此事待朕与诸卿商议后由中书拟旨,还以东宫的名义发出去。”李世民说到这看着李承乾还要说话,又接着道:“商议此事时你也来,有什么话到时候再说。”

    李承乾知道此事今天只能如此,便由老鬼搀着出了太极殿。

    今年要在赐宴时唱东宫排的新戏《将相和》所以特地安排在万春殿里,文武百官都一边饮酒一边看戏,觉得很新鲜,很多人都看的兴致勃勃。

    当然这个很多人不包括令狐德棻,此时令狐德棻正和侍御史张文琮坐在一处商量今天的事情。

    令狐德棻一扬脖子喝干一杯酒,“啪”一声把酒杯放在面前的小几上,右手食指指点着放在小几上的一套《四书集注》忿忿地道:“似这等污贤谤圣的书,由朝廷公然发行,让天下儒门之士何以自处啊?”

    他说到最后一个字时,嘴巴咧开,表情痛苦,显得甚为焦虑。

    “令狐兄慎言呐!”张文琮左右看看低声道。

    “怕什么就是当着陛下的面我也是这样说。”令狐德棻声音更大了。

    “哎!”张文琮听了无奈地叹了口气,细声细气道:“要说太子殿下的学问才情却也了得,只是走入了偏门!

    也是现在的东宫的师傅们不能争谏,孔师在日就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令狐德棻听了火气更大,怒声道:“孔师虽好,可是奈何那太子不知好歹,一心只以为孔师害他。”

    张文琮闻言却依然老神在在地道:“不过这也不难,太子终究是要以学习为主的,我等还是上奏陛下再给太子殿下令请明师吧。我看那萧太傅也跋扈的很,把他留在东宫陛下也未必放心。”

    “这倒也是,今天若非萧禹老匹夫出来搅和,老夫必不让这部书发下去。”令狐德棻说着眼里都冒出了凶光,然后顿了顿又道:“也要让陛下收了这本书才是,不然孔师的名声就这么毁了。”

    “这是自然,这个就更容易了,令狐兄现在是国子监祭酒,只要令狐兄找些国子博士,共同找出此书谬误之处,然上书陛下也就是了,另外还要向国子监的学生宣传此书谬误之处,这样也可让天下人知道太子的人品学问,恐怕到时候,不用我们提他东宫自己就急着要收回去了!”

    令狐棻德闻言顿时露出一个笑容道:“张贤弟真是足智多谋啊,我先去联络人找出书中问题,逐一批驳,然后上就书死谏,拼了这条命也要让陛下旨把这套书收回去。”

    令狐德棻说最后心间升起一股毫气,一副斗志昂扬的神态。

    --------------------

    高季辅、来济、柳奭三个中书舍人坐在中书令杨师道后面看戏,中书省现在少了岑文本,杨师道性格软弱所以其他中书舍人都以高季辅为首。

    戏台上蔺相如正向家人表白,他不愿意廉颇争斗的苦心,高季辅看到这儿长叹一声道:“看着这出《将相和》也可知太子殿下的用心良苦啊!

    以前这些书都是咱们读,那些武夫却是不读的,一个个骄傲自大,现在太子殿下排了这出《将相和》他们还看不懂?

    我要上本请陛下下旨要让他那些将军们都听听这出《将相和》派这些歌伎去各边镇唱去。”

    旁边来济闻言忙提醒他道:“昨天东宫已经下令派歌伎先在长安城各禁军军营唱《仁寿宫》和《将相和》然后再派歌妓去洛阳等地去唱呢。”

    柳奭闻言点点头道:“太子殿下想的周到,只是我觉得应该把《将相和》改成‘相将和’才对毕竟‘相’比“将”高吗?”

    “哼”旁边传来冷哼声显然有人不高兴。

    杨师道听到此也回头道:“子邵此言差矣,《将相和》唱的就是赵国贤相蔺相如相忍为国的事,咱们听着这出戏却想着‘将’和‘相’谁地位高,那就不是效法先贤‘将相和’的意思,成了‘将相争’了。”

    柳奭听了脸带



第九十三章 相位之争
    新年过的很快,按唐时的规矩年初五开印,若是往年这个时候,没有什么特别的事从皇帝到大臣都还在节庆的气氛中就算是开了印也都无心办公,可是今年不同。

    大家都有不少糟心事,没有什么心情过节,年初五早朝一罢朝就开始正式办公了。

    第一天办公,李承乾和几位宰相外加上长孙无忌、马周、张行成都被李世民叫到了两仪殿,首先要商量的是宰相缺员的事情。

    现在尚书省只有一个右仆射,中书省也只有中书令没有中书侍郎,门下省魏征年前过世还没有安排新人,所以宰相严重缺员。

    众人向李世民行罢礼都各自落坐,李承乾也在李世民座右手边一个小号的宝座上落坐。

    一脸疲惫之色的高仕廉首先开口,他这些日子被各种事情折腾有些应付不过来了,所以开口就奏道:“启奏陛下,现在尚书省缺少一个尚书左仆射和工部尚书急需补齐,请陛下早日定夺。”

    李世民听了点点头没有问他谁可补缺的事,示意杨师道说话。

    杨师道:“中书省中书侍郎空缺也需要补中书侍郎。”

    门下省不用说了,侍中魏征年前死的现在还没有安排。

    看着这个局面坐在旁边侯君集挺了挺腰杆,似是在等待着李世民的重用。

    此时的侯君集比历史要衰一些,历史上因为李承乾的关系他得到了魏征的举荐,但是穿越后的李承乾对侯君集不怎么信任,所以基本上没有往来,魏征也就没有在临死时举荐他做宰相。

    但他也因此躲过了这次皇太子之争的波及依旧是吏部尚书参豫政事,已经算是宰相了,只是在他心里只有尚书左仆射才是真宰相,所还想往上升一升。

    对于宰相空缺李世民心里早就成竹在胸了,今天召集众人过来不过是想宣布一下,所以只是让人说情况而不举荐人选。

    “三省缺员朝廷政务堆积,朕心难安,赵国公长孙无忌致治兴邦,实资台辅,可任尚书左仆射,刑部侍郎张行成体局方正可为侍中,治书侍御史马周忠贞端正可检校中书侍郎。”李世民把这几人选宣布后,看向在座的诸人道:“朕如此安排诸位以为如何?”

    见问被任命的三人慌忙起身拜辞,李世民一摆手道:“诸卿平身,朕为朝廷选才并无私心,诸卿亦当勇于任事,不可虚辞。”

    长孙无忌几人就要再拜起身接受任命,李承乾连忙起身道:“父皇,舅舅身为外戚,且与高仆射为亲甥舅,处于嫌隙之地,不要为难他才好。”

    尚未走回座位的长孙无忌脚步一顿不知该如何是好,是再请辞一还是以嫌隙之身就任宰相?

    “嗯?”李世民也没有想到李承乾会在这个时候说话,李世民虽然善于纳谏,但人事大权从来都掌握在他自已的手中。

    之前已经听从李承乾的建议要替大唐立下万世不易之法,所以忍痛罢了房玄龄。后来还暂时放弃任长无孙忌为尚书左仆射,而且今天所任的三个要职都是在东宫有挂名的,怎么李承乾还反对长孙无忌做宰相?

    但长孙无忌身为外戚,而且和高仕廉又是亲舅甥,两个人同掌尚书省左右仆射确实不妥,当然以李世民的威望和长孙家的声势,李承乾不提没有人敢提。

    可是现在李承乾提出来了你总得有个说法吧,要不然那起居注上一记还怎么为大唐立万不变之法,李世民无法向后人交待。

    可是李世民真没有什么好说的,正在李世民郁闷的时候长孙无忌说话了。

    “臣资质愚鲁又处嫌隙之地,不敢望卿相之位!”长孙无忌再次走出拜辞道。

    李世民看一眼李承乾怒“哼!”一声,欠了欠屁股把整个身子向左边转转不再看李承乾,对长孙无忌霸气道:“辅机不必辞了,朕的安排岂能轻易更改?”

     



第九十四章 东宫设内阁
    李承乾看着心里有些莫名其妙,暗道:动不动就发火?

    “启奏父皇,儿臣是这样想的,舅舅身处嫌隙之地,是万万不能做尚书左仆射的。

    程名振虽然也快进京了但是他进京后还要熟悉朝廷政务,也不能直接做尚书左仆射。

    尚书省的政务也不能耽误,那就把尚书省的政务交给东宫好了。”

    “哼”李世民听了冷哼一声,心道你原来是这么个打算?

    真是异想天开。

    “太子殿下是想做尚书令,那也不影响尚书左仆射的安排啊?”马周试探着问道。

    尚书令在初唐时因为李世民做过,后来一直空悬,直到安史之乱后唐德宗李适和郭子仪又先后做了尚书令。

    在马周看来李承乾明言要处理尚书省的政务,以他身份除了尚书令不做他想。

    马周一问众都看向李世民,意思是看李世民能否同意。

    “孤王已贵为皇太子岂可再兼任尚书令?”

    没想到李世民还没表态呢,李承乾反而一口回绝了。

    李承乾看着李世民的黑脸继续道:“儿臣无能一直不能替父皇分忧,心里每时每刻都如油煎一般,只是以前东宫师傅多为古板无能之士不能教儿臣以治国平章之能,虽有此心却无此能。

    儿臣想着现在舅舅是太子太保当教儿臣治国理政之事,舅舅身处嫌隙不能为相,但是他可以在东宫教儿臣啊,政务交给东宫儿臣在舅舅的指导之下处理,既不荒废政务又教了儿臣还不使舅舅人才埋没,如此一举三得望父皇恩准。”说着也深深作揖拜了下去。

    这是李承乾这两天想好的说辞,只不过本来他想先做实了长孙无忌外戚的身份不能做尚书左仆射,然后再把他请东宫去,这样一心启用长孙无忌的李世民和得到机会的长孙无忌都得感谢他。

    没想到李世民处事这么强硬,步骤还没进行完就差点被李世民软禁。

    李承乾的话给大殿里众人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这真是三全其美啊。对于李承乾的教育问题向来是李世民最关心的事情之一,如果能让长孙无忌教李承乾政务李世民自然是十分愿意的。

    长孙无忌刚才被李承乾那样怼,自然心有不满,而且没有宰相名头到底名不正言不顺。

    “承蒙太子殿下看重臣是臣的荣幸,只是臣才疏学浅怕是难以担负教导太子殿下的重任。”长孙无忌推脱道,在他看来眼下没有尚书左仆射,他只要当上尚书左仆射根本用理会李承乾。

    李承乾听见长孙无忌谦虚正中下怀,直接道:“舅舅说的也是,不过可以多找几个人去东宫教受孤王,这样处理政务也快些。”

    “呃!”长孙无忌差点被呛死,怎么说话呢?

    “承乾不要胡说,辅机先坐下。”李世民决定详细询问清楚。

    李承乾也跟着坐回到他的小宝座上。

    “承乾你想学习政务是好事,只是如此一来一份政务两宫处理会不会耽误了一些政务?”李世民有些担心地道。

    “这些儿臣都想好了,东宫处理政务的地方就放在右春坊里,在右春坊的西墙上开个门,这样从右春坊到门下省也不过才一箭之地。

    各种政务奏疏由尚书省交到东宫,限定时间处理,一些重大的政务东宫不批红,只由舅舅他们拟好条陈,儿臣看了再交给父皇批阅。

    而一般政务由舅舅他们拟好条陈,儿臣看了明白了,就在上面批令交给中书省下发,门下省审核,再到尚书省,若是儿臣看不明白自然要问个明白,再批令交中书省。”

    这是李承乾按照明朝的内阁制度规划的,又与唐朝初年的三省六部制完美对接,只不过李承乾把自己放在司礼监的位置上了。

    大殿里几个人虽然都是此时的人尖子,但乍一听李承乾这一套也听不出什么毛病,这相当于把宰相的办公的地方改在东宫右春坊,李承乾参与学习而已。

    看李世民没有激烈反对,都忍不住点点头表示认可,只有长孙无忌这个差一点成为真宰相的人心里不舒服,一直阴沉着脸不说话。

     



第九十五章 有百姓歌颂过舅舅?
    “臣遵旨!”侯君集连忙起身出去吩咐。

    李承乾看李世民又因为一句话而生气,有些看不上他,心道:都不能提反对意见了?

    想着也把脸掉向一边去。

    坐在下面的几个大臣看见李世民正在气头上,李承乾也不肯低头都觉得李承乾太过多事什么事都要管,尤其是长孙无忌心里更是想:你咋不一直在东宫韬光养晦呢,不遵母命真是不孝!

    当然也有实在人,杨师道看他们父子间气氛太僵,便想先转移话题,因说道:“最近弹劾民部尚书唐俭的奏疏十分多,弹劾他每日上值只知饮酒作乐,不理政事,致使长安仓空朝廷危急。

    唐俭也因为去岁仓空的事也上了请罪的奏疏,还请陛下定夺。”

    长孙无忌听见提到唐俭便看了李承乾一眼,他知道弹劾唐俭就是李承乾主使的。
1...2829303132...8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