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易如意.CS
十天前李世民突然下旨赐死于志宁,让李治去刑部传口谕立即派人送走长孙无忌,罢免崔敦礼和百十个官员可谓是雷厉风行。
李世民的动作虽然波及面不广,但是影响深度和广度绝对要超过李承乾之前做的所有事情。
在这之前李承乾做多少事,只要李世民一道旨意都可以推翻,但是李世民亲自下的旨意一般情况下他自己是不会推翻的。
随着这一连串的旨意长安城的官员也都认清了一个现实,那就是谁与东宫作对就没有好下场,无论你是受宠的亲王还是股肱外戚。
一时间东宫的推行政令,再没有一个衙门,哪个官员敢于轻慢。
只是李世民对李承乾观感太差所以对李承乾和东宫众臣没有任何封赏……
当然这一点都不影响东宫众臣的积极性,甚至还有些窃喜。
谁抱上一个地位稳固的东宫太子的大腿,还能有机会为着这位太子受些委屈,会不心甘情愿?
不信看看前面一批为当年的秦王李世民受委屈的大臣,现在得到的回报?
不过此事却让王叶丹母女十分着急,王仁佑在外地做官这次柳氏带着带王叶丹进京就是为了让王叶丹嫁入皇家的。
现在长安城的权贵都知道,王叶丹被李承乾看上了,而且太子妃亲自上疏请陛下降旨纳王叶丹为良娣,只要李世民批准就面子里子都有了。
但是李世民那边既不说同意也不说不同,这让柳氏觉得十分难堪,要知道前几年李世民想求娶五姓七家女儿并不容易,现在她们都愿意给李承乾做妾了,李世民反而拿捏起他们来了?
李承乾知道这只是李世民在跟他赌气所以也没有放在心上,只是有像杜荷、赵节这样的心腹还是会忍不住为他鸣不平。
今天李承乾带着手下的人来龙首原是为了试查这一片高地适不适合修建大型的粮仓。
修建大刑的粮仓是他早就要做的事情,现在龙首原上的春耕已经忙完了农民也都在地锄草,刚好可以抽出人来挖粮仓。
本来李承乾想修一座水泥的仓库,可惜他还没有研制出来水泥,所以只能采用隋唐时仓库的建法,在高地上挖一个个深坑,然后用柴草在坑里使劲烧,把坑周围的泥土烧成砖质的,这样把谷物倒进去上面做一个尘顶的盖子就可以了。
这种方式操作简单还能节约材料,而且不怕失火,就算起了火灾最多烧上面一层下面没有空气起不了火。
李承乾近来没有什么事做,薛大鼎奏报已在龙首原上选出一片地方,他就带着一众东宫的大臣出来看看。
薛大鼎领着众人来到他选好的修建粮仓的地方,李承乾四下一看心里暗暗点头,这是一处临水靠山的高地,前临渭水可以直接通到黄河,无论是从关外往关里运粮食,还是逆渭水而上往甘肃等地调拨物资等都没有问题。
而且因为背水靠山易守难攻,即便北方的铁骑打到长安城,想攻克这里也不容易。李承乾往西看看那边就是万安宫,以后李承乾也准备在那里扩建出来一座宫殿。
等那边扩建好了这两处就联在一处了,无论是皇宫驻军,还是内府都十分方便,而且这里作为长安乃至关中的第一粮仓,以后皇帝来巡视也十分方便。
“这个地方选的很好,足见薛卿乃是治世之臣。”李承乾说着看看跟着他出宫的一百多年轻的进士,便对薛大鼎道:“薛卿家善于修筑河渠定有不少经验和方法,今天新进士都在这里,你就跟他们讲一讲这个仓库为何选址在此。然后再带着他们看看你们新修的龙首渠,跟他们讲一讲这条渠是怎么修的,都遇上过什么难题你是怎么克服的。”
李承乾一翻话说罢,薛大鼎和跟着他的新进士们都是一怔,薛大鼎是因为李承乾突然给他出一个课题一时不知从何说起。
新进士们则觉得这些东西有什么好学的?
不过薛大鼎是老臣了,一怔之后就往旁边走几步道:“诸位请到这边来听老夫一语。”
一众新进士闻言却都心里犹疑不愿过去。
李承乾看见一众新进士都踟蹰不前,便对薛大鼎道:“薛卿家你先想想怎么跟他们说。”
然后看着转身严肃地道:“孤王知道,你们这次来长安参加考试都是为了能进崇贤馆修书,现在孤王只让一小部分人去崇贤馆其余人都没有安排职事所以心里有一些想法。
也可能是觉得这位薛卿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你们不需要学这些。
那你们就错了。”
说到这儿李承乾顿了顿,威严地扫视一圈众人,见没有哪一个敢脸露不屑的才接着道:“我大唐立国近三十年,如今虽然还有些外患但是我大唐却是不惧的,可是因为内部稳定太平时间长了,人口繁衍增加,必然造成地少人多,粮食就成了大患。
所以孤王今年年初时就曾下令各地要广修水渠,开垦良田,为的就是后世不至于如东汉末年那样百姓吃不上饭,被张角一鼓动就天下大乱了。
你们以后都是要去地方上历练的,出将入相,若连这些都不懂怎么带领百姓开恳屯田?
你们看薛卿家他就是在沧州带领百姓修渠垦田,甚得当地百姓爱戴,和贾敦宜、郑惠三个人被百姓称作铛脚太守。
原本孤王想把他们一次
第一百七十二章 再闯两仪殿
“小青:‘姐姐且慢,倘若你被守山神将看见,如何是好’
白素贞:‘贤妹呀!为姐此去只要取得仙草,慢说是守山神将,就是那刀山火海,为姐也顾不得了!”
……
太子妃苏氏看了这段《白蛇传》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对李承乾道:“这白素贞真是个巾帼英雄,为了丈夫甘愿赴刀山火海,臣妾却连一件小事也办不成……”
李承乾见状忙伸手抚助她的手道:“爱妃不必自责父皇此举只能是自找难看。”
“啊!”太子妃惊讶地看着李承乾。
“爱妃请想,我纳良娣不过是一件小事,父皇却故意拖着不批,朝野会怎么想他?”李承乾直接点明此点。
太子妃听了想一下,点点头道:“也有道理,《史记》上记载,战国的魏公子亲自架车去邀请夷门监侯赢过府饮宴。
侯赢为了报答为魏公子的知遇之恩,故意请魏公子架去市上见他的好友屠户朱亥。侯赢站在闹市上与朱亥相谈很久,魏公子站在车上任往来行人观看议论面无难色,因此更得天下人敬重。
可是这个道理?”
李承乾听她讲得甚有道理,伸手把她拉到怀里赞道:“爱妃真是博古通今。”
太子妃趴在李承乾怀里低头一笑道:“虽然如此,只是苦了太子殿下,臣妾昨日又给太子殿下选了两美人今晚就送去丽正殿里,请太子殿下宠幸。”
李承乾闻言一怔,正要说什么,就听见老鬼进来道:“太子殿下,丘神绩在丽政殿请见。”
太子妃闻言忙起身道:“太子殿下既有正事就快去吧。”
李承乾知道丘神绩特意求见步定有紧急的事情,因为一般事情他都是早晚一报。便也起身道:“爱妃接着看戏,我到前面看看。”
最近太子妃孕期反应比较强烈,李承乾帮不上什么忙,就让八风殿里的供奉每天给她唱戏。
这出《白蛇传》原本是用来对付佛门的,只是还没有在长安公开演出长安城内的佛门势力就把李承乾一锅端了,所以李承乾先让他们在东宫试演准备再打磨打磨,以期到公开演出时能够一次轰动天下。
李承乾来到丽政殿时丘神绩正在门口等他,见李承乾回来忙上前行礼,李承乾一边走一边摆摆手道:“不必多礼,有什么急事你说吧。”
丘神绩闻言虽然依旧行了礼,却没有等李承乾坐下就直接道:“启奏太子殿下,陛下刚刚下旨新兴公主下嫁薛延陀真珠可汗。”
李承乾闻言屁股刚沾到座位仿佛被火烧一下猛地又站直了身子,瞪着木着脸的丘神绩,半晌才咬着牙道:“那帮杀才没有极谏阻吗?”
丘神绩闻言道:“几位将军倒是极力谏阻,只是今日诸大学士也一力支持陛下的和亲之举,所以……”
“什么?”李承乾有一种想要吐血的冲动,这段时间因为李承乾与佛门还有长孙无忌一党的冲突不断,朝廷很多大事都被耽搁了。
现在李世民处理了长孙无忌等人,李承乾也始终没有造反,所以还是更相信诸遂良、马周等人,虽然没有给诸遂良升官但是有什么事还是会让他参与会议。
诸遂良因为是绝对忠于李承乾,而且李承乾也很遵重他,所以很多官员都认为他说的话是可以代表李承乾的。
只有李承乾知道诸遂良比杨师道难用多了,可是李承乾不能对外解释诸遂良不能代表他。
李世民现在不想见李承乾,什么事都不跟他商量,他的利益有时候也就是诸遂良、高季辅等人帮他维护。但是李承乾和他们的政见有些地方又大相径庭。
这种情况让李承乾哭笑不得。
李承乾想想旨意已经下了此事一时解决不了,得等契必荷力回朝亲自劝谏李世民。
深吸一口气又缓缓坐下,想着尽快把长安的事情处理好,然后准备亲自去北方一趟。
丘神绩见李承乾坐下接着道:“今天高季辅、来济、韩瑗三个中书舍人上书弹劾程尚书故意提高粮价,致使长安民生艰难,请陛下降旨民部速速降低粮价。”
“陛下降旨了吗?”
“陛下还没有降旨,不过陛下已经召人去两仪殿商量此事了。”李承乾闻言点点头,站起身来看着前方道:“看来孤王得再闯一次两仪殿了,摆架两仪殿!”
 
关于“千古一帝”
“千古一帝”这个词没有一个标准,说必须得做到什么事才称做“千古一帝”大概就是我看这个皇事迹以后觉得他很强大所以就可称他为“千古一帝”,明朝李贽在《藏书世纪列传总目》中称: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
另一个明朝人王志坚在他的《读史商语卷三》中称:三代以后,如文皇者,真千古一帝也!这里面的文皇帝就是指李世民。
&nbs
第一百七十三章 十日之约
“放肆!”李世民铁青着脸大声喝道。
李承把这话当成是说那个内侍的,行礼如仪地向李世民躬身行礼。
“参见父皇。”
李世民见此脸色更加难看,双眼肃杀地看着躬着身体的李承乾不说话。
半晌忍的满脸通红的李承乾抬起头来无辜看着李世民地道:“父皇儿臣又哪里惹您不高兴了”
殿里一众大臣自从李承乾推门而入时就已经被震惊了,谁都知道这几天李世民正在气头,这位怎么还跑到这里来找事
若是别人敢这么放肆,自然不用李世民开口此时早有大臣站出怒斥一翻他,然后请李世民从重处罚了,可是这个时候的李承乾的,没有大臣敢于轻撄其锋。
李世民憋了半天,最后从牙缝里挤出来一句话:“哼!你强行闯进两仪殿眼里还有朕吗”
李承乾闻言依旧睁着两只眼睛萌萌地道:“父皇,儿臣为什么要闯进两仪殿难道父皇不想见儿臣”
李世民闻言胸口起伏,差一点没有吐出来,忍了半天才怒声道:“朕正在处理军国要事”
不管什么时候,老子不想见儿子都要有一个合适的理由,对于遵守礼制的皇帝来说更是如此。
当然如果李承乾没有任何依凭看李世民的脸色活着,那就另说了。
李承乾见此直接找个地方坐下来道:“父皇有什么军国大事,是儿臣不能预闻的”
又是一个好问题,差一点没有把李世民噎死,成年皇太子参政议政是无可置疑的事情。
李世民虽然不算是个忠厚长者,但是面对耍无赖的儿子,他还拉不下面皮跟儿子耍无赖。
李世民胸口高速起伏,忍了半天,才稍稍平复一些道:“既然你来了正好一起商议,朕也知道粮价上涨是你的主意,现在就安排把粮价降下去吧。”
李世民说罢就把脸转向一边不再看李承乾。
李承乾也不看李世民而是看向其他大臣道:“你们也是这么想的”
此时殿里有尚书右仆射高仕廉、尚书丞、掌平章院宇文节、中书令杨师道、中书侍郎马周、门下省侍中张成行,侯君集、李世绩等六部尚书,高季辅、来济、韩瑗等中书舍人,还有黄门侍郎诸遂良,这些人里大部分都是明确支持现在李承乾做太子以后做皇帝的人。
但是此时被李承乾一问竟都不说话了,连一直主持此事的程名振也不说话,显然是他们已经达成一致了。
若是李承乾不来李世民一道旨意,程名振绝对会把民部粮店里粮价降到四五个钱一斗。
李世民见此发出一声嗤笑脸上露出嘲弄的神情。
李承乾就当成没有听见,看着众臣淡淡地道:“真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诸遂良闻言忙起身向李承乾躬身一礼道:“太子殿下,此事臣等已经问过程尚书,现在洛阳往长安运粮十分方便,所以没有必要把粮价定的那么高。”
李承乾闻言看一眼程名振,程名振脸闪过一丝尴尬,不过很快就又坦然面对李承乾了。
李承乾知道今天不拿出来点真本事怕没有办法改变这些人想法了。
李承乾缓缓站起来,然后居高临下环顾众人一眼,轻轻地咳一声道:“孤王知道你们想着这贞观盛世便是物产丰富稻谷价低,本以为你们经历过去年雪灾时长安缺粮后会有所改变,没想到你们还持这个想法。”
“太子殿下!”程名振闻言起身亦朝李承乾躬身一礼道:“臣得太子殿下知遇之恩简拔于草莽之中,虽万死亦难报太子殿下之恩——”
“好啦!”李承乾听他说这里抬手止住他道:“孤王简拔你是因为你既有功于社稷又有治民之才,调你来长安是为了让你更好发地施展你的才能,为朝廷为百姓多做些事,并非是为了让你替孤王万死的。
而且孤王是把你从洺州刺史任调来长安的,洺州刺史在孤王眼里可不是什么草莽,那地方既是北防突厥的要地也是数万百姓的父母官,十分重要,你能做好那里刺史孤王才把调来的。”
“太子殿下教训的是!”
面对李承乾毫不留情地严肃批评程名振只能低头认错。
殿里众人见李承乾如此咬文爵字地训斥程名振都有一种不适的感觉,就连世民也忍不住叹息出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