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色生香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再见萧郎
陈知民中间也过来医院看过陈璐琪两次,也跟着他们一起看了小乐萱的照片和视频,看起来心情不错,不过丁一丰也敏锐的察觉到,陈知民的眉宇间似乎有着隐忧,只不过对方不说,他也不敢开口问。
也许,还是工作上的事情,毕竟陈璐琪说过,那个圈子里斗争是很严重的,可能自己的这位岳丈还没有从权力斗争的漩涡中脱身。
在住了五十二天恒温箱之后,小乐萱终于可以离开那里,来跟丁一丰和陈璐琪在特护病房团聚了。为了迎接这一天,丁一丰还特意去跟着围产科的医生学了好几天的婴儿护理常识。
比如说冲奶粉要用温水,奶粉的温度可以用胳膊手肘测试,以免烫伤宝宝,给宝宝洗澡也是同理,要用胳膊肘去测试水温,再让宝宝下水,以免烫伤或者受凉。
丁一丰详细做了笔记,他要做个好爸爸,不让小乐萱受任何的苦。
小乐萱被护士抱来了特护病房,相隔了快两个月,她终于从一个皱皱巴巴的丑猴子,变成了一个胖乎乎可爱的小宝宝,抱过来的路上,她刚好醒了,躺在护士长的怀里,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到处乱看。
丁一丰再次在现实中看到自己的女儿,只觉得心都要化了,他想上前去抱孩子,却被护士长一转身躲了过去:“让妈妈来抱,你都见过了,妈妈还
第111章 长远眼光
丁一丰这才回过神来,他刚才一直以为护士长忙前忙后,母爱光辉泛滥的,是因为真的如她口中所说的那样,喜欢小乐萱,看到陈璐琪的反应,他才明白过来,人家护士长忙前忙后,就是想得到一个感谢。
一时间,他有种吞了苍蝇的感觉,感觉自己的感情被欺骗了,原来人家不是像自己一样爱着小乐萱,只是为了好处而已。
陈璐琪看到丁一丰的表情变化,笑了起来:“这种事情很正常的,这社会本身就是这样的,陌生人怎么可能轻易对你好你以后要习惯这样的事情,只要你手里握有资源,就会一直有人对你这样,你也不用感觉感情受到欺骗,得到利益才是最重要的。”
丁一丰点了点头,表示明白。可是心里那道坎还是过不去,他接受不了这种**裸的交易,他感觉还是农村好一些,农村的感情好像更质朴。
丁一丰觉得在陈璐琪面前也没什么好隐瞒的:“还是农村好,有什么事情都会帮忙,根本不计较好处。”
陈璐琪笑了起来,那意味很明显,丁一丰脸上有些挂不住:“怎么我说的不对吗”
“一丰,我没有笑话你的意思,不过你忘了考虑农村的实际情况了。”
“什么实际情况”丁一丰觉得自己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应该更了解农村才是。
“农村的实际情况是,村子里大多都是有血缘关系的近房或者远房亲戚,有了这一层血脉的羁绊,很多时候并不会过多计较利益得失,而且农村的情况也比较特殊,很多时候需要抱团取暖,现在还是延续着以前的旧习俗。”
丁一丰虽然不太愿意承认,却也知道陈璐琪说的话没错,比如丁一丰家所在的村子,大半个村子都是姓丁的,村上还有几户其他姓的人,但是因为血脉单薄,根本没什么话语权。
仔细想想,好像丁家人做什么事情,一招呼就会有一帮人手来帮忙,事情做完再招待,其余的几户他姓人家,每次做个什么事情,好像都很艰难的样子,除了招待,还要给工钱。他们几家如今的房子还是很旧的瓦房,好像也没赚到什么钱。
回想起老家婚礼时五姥爷的话,还有自己上街买肉招待青壮,他们那明显高昂的干劲儿,丁一丰不得不承认,陈璐琪好像说的更加正确,人都是自私的,都是为了利益,只是有些情况更加隐蔽一点而已。
陈璐琪看到丁一丰脸色变幻,继续道:“现在农村的经济还没彻底发展起来,按照现在打工潮的发展速度,以后农村也会富裕起来,等到那个时候,在经济利益的冲击下,农村的乡土观念会淡薄,宗族亲情观念也会淡薄。这是可以预见的。”
丁一丰没有反驳,但是他觉得陈璐琪有些危言耸听了,一个村的丁家人,往上一查,那都是一个祖宗的,就算经济再发展,那种亲情应该不会变质。
这段谈话丁一丰记忆深刻,所以在等到十几年后,丁一丰再次回到老家,看到农村的变化,空心化的村子,宗族的亲情淡薄,他在感慨之余,又想起了陈璐琪的话,虽然那时他已经跟陈璐琪没了感情,像陌生人一般,不过却不得不承认,陈璐琪在长远眼光方面,要远远超出他。
此刻的丁一丰心里虽然不舒服,但是也知道
第112章 要业绩还是要命
接下来的这段时间,丁一丰很少前往报社,几乎每天都在医院的特护病房里陪着陈璐琪和小乐萱。小孩子的适应能力强,很快就跟陈璐琪和丁一丰熟悉了,小乐萱的每个进步和变化都会让两人欣喜不已。
除了来哄孩子,丁一丰还特意去逛了一趟数码城,给自己买了一台新电脑,他准备把高主编的电脑还回去,只是在拷文件的时候,他鬼使神差的把那个压缩包拷了回来,又把高主编电脑里的文件夹恢复原状,隐藏起来,这才算完。
除了笔记本电脑,他还买了数码相机和dv,结果看了一下dv拍摄后的文件大小,他发现笔记本电脑存不了多少视频和照片,不过这难不到数码城的老板,对方又推荐了刻录光碟给丁一丰,告诉丁一丰,这样一张碟可以存两三g的资料,买一整盒,多少东西都能存下。
于是,丁一丰满载而归,不过他不觉得自己中了数码城老板的套路,他觉得能够用这些把小乐萱的生长轨迹记录下来,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这样的日子对丁一丰来说是很幸福的,时光不知不觉间溜了过去,彩霞后来也给他发了两次信息,他都没有回复,直接选择了删除,在那之后,彩霞就再也没有发来短信,也没有打来电话。
丁一丰心里有些愧疚,又庆幸自己轻易的处理了这件事情,至少没有扩大化,没有闹出什么恶果。
打破丁一丰这种平静生活的是高主编,高主编拿回了笔记本电脑的同时,也跟丁一丰说了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年末的会议已经结束,丁一丰不出意外的在评选中被第一轮踢了出来。
不过这些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高主编找丁一丰,是让他准备写新文章了,因为报社年度盘点是按阳历来的,如果想要来年的金牌记者位置稳当,每个月至少都要有好文章发表才行。
如今已经过了元旦,离春节还有一段时间,高主编建议丁一丰先把精力从家庭生活转移一下,想办法写出来一两篇比较好的文章,最好是可以引起社会反响的。
丁一丰这才回过神来,他发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写稿了,每天过的日子都是围着小乐萱转。
他跟陈璐琪说了高主编的要求,陈璐琪倒是很开明:“一丰你安心的去忙自己的工作,宝宝有我照顾呢,你不用担心。”
“好。”
丁一丰先是跟高主编聊了一个上午,高主编给他的建议还是写关于社会大众的,这种最接近民生的报道是最容易引起社会反应的,也更容易爆款,更有利于日后的评选。
当然,高主编也说了,之前丁一丰写的那些文章里,只有反应煤矿工人日常生活轨迹的文章能用得上,后面写洗头妹的那些内容,是无法摆上台面说的,更不能拿来评选。
如果真的拿这种文章去评选,那等于是把枪递到别人手上,所以,丁一丰必须要写出不越界,还要爆款的文章来。
这可就难了,丁一丰真的有些发愁,这样的选题他要去哪里找要是真有这么好的题材,肯定都被有心人写了,哪里还轮得到他
“这样的题材的确不好找,所以这段时间,你要辛苦一下,多去跑跑,发动各方面的资源,也可以多观察一下。不是有名人说过吗这世界不缺乏美,
第113章 新的报道方向
“小丁,我觉得你是有些急了,其实报道不一定需要什么料的,同一个社会现象,换个新角度去思考,也许就能写出新花样,你那篇报道牺牲烈士的文章就很好,你为什么不按那种方式来写”鲁明良建议道。
丁一丰顿时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他觉得自己这是时间久没写文章,思维被局限了,就比如那个烈士的事情,如果按照固有的报道方式进行报道,十有**会成为石沉大海,没有任何反响的文章。
但是他换了一种角度,以普通人的视角去报道,才取得了轰动效果。这说明文章并不需要猛料,需要的是一个感人的角度和契合点。
丁一丰决定在外面逛逛,看看能在日常常见的事情中,找出什么可以报道的内容。
走在城市的街道上,丁一丰才恍然发觉,自己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忙着在医院照顾孩子,似乎跟世界脱节了。
如今已经临近春节,城市里的商场和临街店铺,早早的贴上了代表喜庆的窗花贴纸,挂上了灯笼装饰。
在面对重大节日的时候,商家是最积极的,因为这样的装饰可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提醒着消费者,要过节了,该买好衣服了,该送家人礼物了,该消费了。
丁一丰在街上闲逛着,感受着节日的气氛,忽然有一种思乡的情绪在心头蔓延,他有些想家了,想念家里冬天北风呼啸,大雪纷飞的景象,在这温暖的南方,即便是冬季,也不会有雪花飘舞的情况出现。
工作第一年,他被报社分配了过年值班的任务,除夕夜还要在报社里守着,用小电热水壶煮饺子吃的画面,他一辈子都忘不了。
今年有了小乐萱的出生,可以确定的是,今年过年肯定回不了家了,他思念家里的母亲,担心母亲的身体,更想念家乡的一切。
看着脚步匆匆的路人,看着他们的脸上或麻木,或焦虑,或快乐,或悲伤的表情,丁一丰觉得自己身处人世间,在观察着人间百态。
身边有两个一看就是打工者的男人经过,两个人操着北方口音,一边对话,一边走着:“今年赚了点钱,回家总算能过个好年了,准备过两年盖新房,给大儿子说媳妇了。”
“火车票不好买,就怕到时候又是挤不上去。”另外一个男人说道。
“那就夜里排队买,到时候咱们带着被子去,不相信买不到。”
丁一丰听着两个人的对话,脑海中忽然灵光一闪,他有了新的报道素材和采访对象。
丁一丰如今所在的城市,是个打工者聚集的城市,这里平常会到处都是打工者,可是等到了春节的时候,就会人去楼空,成为一座空城。每年春节的春运,对这个城市的运输系统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每年春运期间,基本上都是全员备战。
丁一丰觉得他可以写一个春运返乡农民工的专题,站在他们的角度,不仅可以关心农民工返乡的困难,也能反映农民工的真实生活,他们的家庭是什么样子的,妻儿老小是不是在等着他们带着钱财回家等等。
不同的回家方式,不同的交通工具,不同的人群,赚了钱和没赚钱的,幸福的,不是那么幸福的,都可以写出来,这个报道专题如果好好写的话,可以连载很长
第114章 夫唱妇随
“很简单啊,你可以规划好报道几期,每期按照不同的主题来写,所有的主题都连贯在一起,这样效果肯定很好。这样别人跟风也比不上你的报道轰动,因为他们跟风,却猜不到你下一个主题。”陈璐琪建议道。
丁一丰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同时他也发现了一个问题,陈璐琪似乎在写作方面也很有天赋,好像比他更优秀,比他更有想法。可是在他的印象中,陈璐琪写文章的能力好像一直不咋地的,只能算得上中规中矩而已。
现在两个人正是如胶似漆的阶段,丁一丰直接问出了心中的困惑,陈璐琪的回答却让他有种挫败感:“我在报社当记者只能算是玩,根本就没有太用心,又不像你,必须靠这条路往上爬。”
是啊。陈璐琪就算写不好报道,之前也没人敢拿她怎么样,就算领不到稿费,她也从来不缺钱花,写新闻报道对她来说更像是一个爱好,随便写着玩而已,她并没有在上面用太多心思,所以才会给人那样的感觉。
丁一丰决定不再多想,反正陈璐琪现在已经嫁给他了,也给了他不少帮助,以后陈知民的资源,他也应该能用得上,所以,现在是努力往上爬的时候,不是在乎那些小事的时候。
他决定趁这几天好好采访一下那些农民工,等到素材足够,就规划处主题和归乡情的连贯内容。
还没等他去调查农民工,丁妈妈从老家捎来的东西就已经到了,是跟着镇上的大巴车过来的,有自家榨的芝麻油,有用一层层厚报纸垫着防止破损的土鸡蛋,还有自酿的黄酒。
丁妈妈说了,这些都是好东西,给陈璐琪坐月子用的,可以补身子通奶,除了这些,还有给小乐萱缝制的小棉衣小棉裤,上面还绣了老虎头图案,这是丁一丰老家那边的习俗,说小宝宝出生后容易受到惊吓,有虎头镇着,就不会有事。
其实这些东西丁妈妈老早就准备好了,也很早都想捎过来,可是丁一丰一直说很忙,不是出差就是在外面跑,丁妈妈担心捎过来没人接收,就浪费了。
丁一丰并没有那么忙,他只是觉得这些东西送过来,其实也用不上,因为陈璐琪肯定会嫌弃,不会用,那样被母亲知道了,反倒会更伤心。
可是母亲一次次的打来电话催促,他觉得这样下去也不是回事儿,这才说自己最近忙完了,让母亲给捎了过来。
让丁一丰想不到的是,陈璐琪对这些东西并没有表现出嫌弃,反倒觉得很有意思,特别是丁妈妈做的那些小棉衣和小棉裤,她觉得这些衣服比在童装店买的衣服做的好看多了。
那些黄酒鸡蛋和香油也被用上了,特护病房本来就有自己的小灶食堂,这种北方用来坐月子的鸡蛋汤偏方,食堂的大厨师傅也是了解的。陈璐琪觉得味道很好,居然吃上瘾了。
这样的鸡蛋汤偏方,是给产妇月子里补身子的,本身营养价值就高,小乐萱吃的又是奶粉,根本不用陈璐琪喂,所有的营养都堆积在了陈璐琪的身体里,她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丰腴起来。
她一开始还没感觉,等到有天照了照
第115章 乡愁
丁一丰的这个系列报道,按照他现在的框架,即便不发表在报纸上,发表在一些杂志和文学刊物上,也一样是很有看点的。
他现在暂定了几个主题,前面的几个主题是,乡愁、温暖、传统、变化。
乡愁主要会对不同人对家乡的思念来进行围绕表达,温暖则是在家等待他们的妻儿老小,那些赚了钱的农民工,带着满家人的希望回去,等待着他们的,是温暖的家和对未来的希望。
传统丁一丰准备写一写每个农民工家乡不同的风俗传统,几个农民工代表典型,他也已经想好了,四川和江西的这两个地方必须写,北方的河南和山东也必须有,湖南湖北也需要有。
因为这些地方都是有显著代表性的,更何况他还要写当地的风俗传统,美食,这些地方是都是比较有特色的,更容易写出彩。
至于其他地方……都是相对比较富裕的,只有这些穷地方的农民工才会出来,还有一些偏远贫穷的地区,虽然也苦,但是并不是人口大省,那些农民工,大多都是从这几个地方出来,这样的报道基本上已经涵盖了。
至于后面的主题,就是归乡,压力,困难。归乡之路对农民工是甜蜜的,但是也是痛苦的,他们每年都要在火车上拥挤,很多人全程都没有座位,能有个地方靠都是一种奢望。
这些当然也是可以引起读者共鸣的内容,不过把这些放在后面,更主要的是丁一丰还要写车站和工厂为农民工返乡所做出的努力。
很多大型工厂的确跟运输公司达成了合作,直接安排大巴车在特定的返乡日子里,到工厂里接工人直接返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