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崛起荆南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硕鼠肥
三日之后的深夜,江北浔阳方向突然燃起大火,柴桑城上兵马看的真切,急忙将情况告知了孙权。
孙权当即上到城头观看,随即道:“算算时间,孙皎、张奋等人也该到了。莫不是他们偷袭了江北浔阳水寨”
诸葛瑾面色沉静地道:“不无可能!”
正看之间,就见湖口方向也燃起了大火,隐隐还能听见震耳欲聋的喊杀之声。如此过不多久,城外的刘贤大营中突然分出一支兵马,上了停靠在湖边的小船往湖口而去。
孙权看的心痒难耐,急忙命斥候冲出城外去探查消息。然而此时刘贤因两处大火,早已加派了巡哨之兵,斥候根本就冲不出去。孙权更加期待焦躁,急欲知道浔阳、湖口的消息。
两处大火烧了一夜,至次日凌晨,就见荆州兵一队队败兵乘船渡鄱阳湖,纷纷逃往刘贤军营。而在荆州败兵之后,百余艘悬挂着吴军旗号的船只正在奋力追杀,驱赶着败兵冲到岸边,呐喊着往刘贤的营寨杀去。
刘贤慌忙领兵阻击,然而营寨却被自家败兵冲散,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拦截。当下刘贤只得放弃了营垒,引敌军入寨,随后又命史阿、田豫两营骑兵杀来相助,如此重兵集结,方才将敌军阻住,并开始反击,将吴军击打的步步后退。
此时天光微亮,孙权只隐约看见双方交战,眼见吴军落入下风,想要出城接应,却又担心中了刘贤诡计,因此极为犹豫。
正左右拿不定主意,忽听太史亨从江北浔阳方向而来,此时已经到了北城门出叫城。
孙权大喜,当即命人将太史亨接进城来,孙权亲自迎了上去,问道:“你可找到了援兵浔阳和湖口方向大火是怎么回事”
太史亨道:“末将与孙良去了江北皖城和临湖,张义则去了牛渚。孙皎、张奋接到主公的调令,立即合兵一处,又接到把守牛渚的孙奂传来的书信,说他将领兵夜行,沿着南岸一路来援。因此孙皎将军也觉得若是等待孙奂之兵渡江前来会合的话,必定会走漏消息,让刘贤有所准备,到时候就达不到突袭的效果了。于是孙皎、张奋弃了城池,日夜兼程倍道而行,于昨日夜间潜行到了浔阳岸边,突然发动袭击,烧毁了荆州兵重立的浔阳水寨,寨中此时虽并无多少守军和军资粮草,但也有数十条船只,都被我军夺了。孙皎将军本想领兵乘船来援柴桑,不想却遇到胡济率领的水军主力阻击,在江上与之战了一场,未能取胜。若非此时湖口也突然燃起大火,胡济急忙分兵回救的话,只怕孙皎将军刚刚夺取的数十艘船只都要尽数损失了。”
孙权听得惊喜不已,道:“你是说孙皎、张奋之兵已经到了北岸浔阳,而且还烧了刘贤的浔阳水寨,抢了数十条船只”
太史亨点头道:“不错!”
孙权道:“如此说来,敌军湖口水寨遇袭,也应该不是假的!多半应是孙奂所部所为。”
太史亨想了想,点头道:“应是如此!除了孙奂将军之外,我军也别无援兵了。荆州兵总不会自己烧自己的水寨吧况且昨夜胡济的水军在江上阻击我军,湖口水寨空虚,被孙奂一举袭击得手也不是不可能的。”
孙权闻言,转头看向诸葛瑾、吴范、宋谦等人,众人都点头表示赞同太史亨之言。当下孙权慨然道:“若真是孙奂之兵在城外苦战,我岂能不出兵相助”
于是孙权命宋谦、晋宗领兵三千杀出城外,接应孙奂之兵。
&nb
第356章 攻破柴桑
晋宗是个有野心的,总觉得自己怀才不遇,以自己的能力和资历,怎么着也该独当一面了。可惜当年在把守戏口之时,不仅有顶头上司王直压着,更上头还有蕲春太守黄盖做主。
好不容易等王直战死,江东将领逐渐凋零,晋宗于是顺势进了一小步,成了拥有自己部曲的中级将领。等到黄盖也病故之后,晋宗以为自己终于该顺利晋升了吧没想到孙权却大手一挥,将晋宗之军给合并了。这两三年,晋宗所部先后归属孙皎、蒋钦、韩当、贺齐、朱然,最后调整到了宋谦麾下,成为了柴桑守军中的一员。
眼见着太史亨、吕据、朱纪、张奋、骆统、周鲂、孙桓等一干小将不断冒头,大见信重,晋宗心下又是惶急又是不满。喵的,我拼死拼活几十年,居然还不如几个毛都没长齐的娃娃么!
但在孙权眼皮子底下,晋宗却也不敢造次,直到如今孙权被围,晋宗眼见江东风雨飘摇,孙氏基业已经不稳,心下早就已经开始为自己打算了。
反正无论如何自己也不能给孙氏陪葬!
今日勉强出战,大败而归,主将宋谦战死,晋宗心下已经被刘贤军的强悍战力吓住了,好不容易回到城中,惊魂未定地向孙权请罪,实指望孙权能够安慰几句,不想孙权不但连顺口的安慰之言都没有半句,反倒提起鞭子打了自己一下。
晋宗心下十分不满,正在家中生闷气,忽听亲兵来报,说因大将宋谦战死,孙权委任诸葛瑾暂领城中军务,命太史亨从旁协助。
晋宗闻言,顿时更加不满,冲口对亲卫道:“诸葛瑾不过一书生,哪懂什么军旅之事太史亨虽有个天下名将的父亲,但太史慈亡故之时,太史亨还很年幼,并未经受过什么言传身教。兼且年幼,未经历练,怎能担当大任孙权任用此等人为将,难怪江东形势江河日下。”
亲兵闻言,先是习惯性地附和点头,随后反应过来,急忙道:“将军慎言啊,小心隔墙有耳。”
晋宗不以为意地道:“这是在自己家中,怕什么”
正在此时,城外的刘贤大军又开始了每天三次的例行劝降,晋宗听得劝降语中有开城投降者,官升三级,封列侯之语,顿时比平常更为心动。
当下晋宗打定了主意,便与几个亲信商议投降。
当夜晋宗把守西面城墙,调开了其余守兵,趁夜派亲信潜出城去,与刘贤联络,敲定了献城投降后的待遇问题之后,晋宗便干脆利落地打开了城门,放下吊桥,并亲自出城迎接刘贤之军。
刘贤见状大喜,先命邓展进城,控制了瓮城之后,再派史阿、张任、张嶷、张翼杀进城去,又命田豫、谢旌在分兵城外封锁四门,再命胡济分出一支船队巡游柴桑一带江面,防止孙权逃跑。
城中守军本就只剩三千,又有数百人跟随晋宗投了降,军心十分慌乱,如何是史阿、张任、张嶷、张翼等人的对手及至天明,四门以及城内大部分地方都已经被众将夺下,只有诸葛瑾、太史亨,亲卫将谷利、张世等人率领着数百亲卫把守住城守府,拼死与史阿等人对战。
孙权也亲自持槊,顶盔贯甲,指挥作战。
然而史阿、张任、张嶷、张翼见孙权就在前面,只要抓到,就是泼天大功,众人都不愿放弃这到手的功劳,当下调集甲士和连弩兵奋力冲杀,又调来好些巨木撞击大门和院墙,近万大军将整座府邸围的水泄不通,不计伤亡地奋勇攻杀。
等到刘贤收到消息,从城外赶来的时候,众将已经攻破了院墙,将孙权的亲卫部曲尽数杀死,史阿、张任、张嶷、张翼四将一涌而上,一人架住孙权的兵器,其余三人扑了上去,一举将孙权生擒。诸葛瑾、吴范、吾粲、太史亨等人以及孙权的其余幕僚如张温、顾徽、暨艳、徐彪、陈融、濮阳逸、蒋纂、袁迪、刘基、袁曜、郑泉、滕胤等人也大半被擒获。
刘贤见乱军之中,死伤虽多,但孙权麾下幕僚团却大半都得到了保存,不由松了口气。当下命众军收了兵器,又解去了孙权等人的束缚,来到孙权勉强,对其笑道:“众将无礼,惊扰了二兄,还请恕罪!”
孙权冷哼了一声,道:“今我城破被擒,身为阶下之囚,生死皆操于你手,你又何必如此惺惺作态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刘贤笑道:“二兄说的哪里话你是我妻兄,我岂敢对你不敬当年我困守荆南,若非二兄将尚香嫁给我,拉了我一把,我之基业也未必能壮大的如此之快。当年我两家相互扶持,共同壮大,若非后来二兄屡次进击荆州,我们也不至于反目,以致有今日之事。”
孙权冷笑道:“如今你春风得意,两家曲折自然由你去说。”
刘贤见孙权满腹怨言,也不以为意,笑容不改地拉着孙权的手往大堂内走去,一边走一边道:“二兄心情不好,是以言语失当,我不怪你。今日我当设宴,为二兄及诸位江东俊杰压惊,我们不醉不归。”
孙权被刘贤拉住手,奋力挣了几下,但刘贤却握得极紧,孙权挣不脱,又不想叫喊起来,让别人看到自己的狼狈之象,
第357章 吴军反应
李允道:“如今吴公被擒,江东基业已经到了存亡断续的时刻。而长公子孙登在邺城,次公子孙虑早已随着建邺的陷落而落入了刘贤之手。放眼江东,除了将军你以外,已再无人能率领众将,驱除外敌,保住孙氏三代基业了!”
孙皎闻言一愣,道:“你究竟想说什么”
李允道:“将军乃孙氏宗室,手握数千精兵,一向礼贤下士,深得军民之心,又有亲弟丹阳太守孙奂为援,当此江东基业危急存亡之时,自应当仁不让地挺身而出,暂摄军政大权,统领众将,击败刘贤,救出吴公,安定孙氏基业。此乃上策,请将军熟思之。”
骁将吴硕闻言,顿时拍掌叫好道:“将军做江东之主此策极妙,我赞成。”
孙皎默然半晌,看了看端坐一旁的张奋,随后又看了看一脸希冀的李允,道:“你的中策呢”
李允闻言,面色一变,略有些失望地道:“中策是立即率兵往北,撤到淮北,投奔曹操。则曹操必定高官厚禄册封将军,绝不会薄待。当然,将军可以先行上策,若是失败,再往北逃也不迟。”
孙皎道:“下策呢”
李允失望地舔了舔嘴唇,道:“下策便是投降刘贤,是生是死皆操于刘贤之手。而即便得生,夺取了江东的刘贤也必定对身为孙氏宗族的将军十分忌惮。将军日后谋一份虚职或许不难,但再想手握雄兵,执掌大权,恐怕就不可能了。”
孙皎闻言,犹豫不决,转问张奋道:“张将军以为如何”
张奋犹豫片刻,道:“如今主公落入了刘贤之手,我等身为臣子,岂敢苟且偷生可命人打听刘贤如何对待主公。若是善待,则我等为了主公安危,便可投降刘贤。若是苛待,则我等便当整备兵马,或与刘贤决一死战,以尽为臣之节。或领兵北投曹操,以图日后能杀回江东,借曹操之力为主公报仇。”
孙皎道:“张将军的意思是,看刘贤如何对待吴公,然后再决定是施行中策,还是下策”
张奋点了点头。
就听李允道:“张将军为何不认同我的上策”
张奋看了看李允,道:“且不说江东众将未必尽皆认同孙皎将军,就算众将都愿改奉将军为主,将军凭借这残破的江东和士气低落的将士,又如何能进击刘贤,逆而胜之当日江东完好,上下一心之时尚不能胜,如今只剩些残兵败将,恐怕更无取胜的可能了。故而所谓上策,实则才是万不可选的下下之策。”
孙皎闻言,细细思量了一下,顿时悚然一惊,道:“不错!如今刘贤已擒了吴公,江东之地四分之三已在刘贤手中,他就算不主动进攻我们,而只是与我们相持,我们现有的土地人口也不足以与之相持。”
当下孙皎打定主意,决定结寨自守,并遣人探听孙权的消息。
刘贤闻听孙皎既不进攻,也不投降,不由有些疑惑,当下命王平严守浔阳县城,命张任、谢旌乘船渡过大江,绕道去堵截孙皎后路。
刘贤准备再给孙皎一些时间,若再过几日,等包围圈形成之后孙皎还不投降的话,刘贤便要挥军进击,歼灭孙皎所部了。
正在此时,刘贤突然接到了庞统送来的书信,拆开一看,顿时沉默了下来。原来庞统在信中也说虽然贺齐、蒋钦等人得知刘贤活捉了孙权,但也并不立即投降,而是打听刘贤如何对待孙权。
有鉴于此,庞统建议刘贤好生安置孙权,不要苛待,以免招降江东众将不成,反激起众将的死战之心。
在如今已捉住孙权,大局已定的情况下,收降江东残余兵将才是上策,若是激起反抗,反倒徒添伤亡,靡费钱粮,殊为不值。
刘贤看了庞统的信,不由苦笑了一下。喵的,我倒是想对孙权好,可是他不领情啊!万户侯之爵位,上卿的地位都不能让孙权满意,那还能怎么办难道还要封他个郡候或者国公么那我拼死拼活打这一场战还有什么意义
当下刘贤写了书信,将情况告知庞统。庞统接到书信之后,当即将军务交给魏延、李严,随后日夜兼程赶到了柴桑,又写了书信叫把守建邺的牛金将孙权以及其余众将的家眷接到柴桑来。
庞统到了柴桑,与刘贤商谈一阵,了解了情况之后,当下与刘贤一起先寻了吴范。
那吴范善能望气占卜,擅长推算天象节气,号称吴中八绝之一,此人确实有真本事,但日常却像神棍多过像科学家。而神棍一向都是心思活络,哪边强势往哪边倒的。
当下庞统见了吴范,与之恳谈了一番,承诺封其为汉昌王国的太史令,主掌观测天象,修订历法之事。吴范对此极为满意,当下便转投了刘贤。
于是刘贤命吴范前去说孙权投降。待其去后,庞统又带着刘贤去见顾徽。那顾徽乃是顾雍的弟弟,名声才能虽都不如顾雍,却也算是人才。
当下见了顾徽,对其说了一遍顾雍决意归隐,但顾济、顾裕
第358章 孙权投降
张温听了刘贤所说的开源节流之语,深思了一下,随即笑了起来,对刘贤道:“我现在就有一法,可以开源节流。”
刘贤闻言大喜,急忙问道:“不知是何办法”
张温道:“汉昌王可知在这江东数郡之地,总共三百万军民之中,有多少官吏多少军户多少匠户”
刘贤摇了摇头,道:“只知道各大概,具体数量却不知。”
张温道:“在汉昌王打过来之前,江东共有官吏二万八千七百六十余人,有在籍的士兵八万三千余人。当年孙策为收军心,发布了‘乐从军者,一身行,复除门户’的军令,军户从此不再纳税、服徭役。汉昌王在荆州,也实行了相同的政策,并加大了抚恤赏赐的力度。此诚乃善政,自当保留。但如此一来,以一名士兵家中五口人计算,八万余士卒,便有四十余万人口成了不再缴纳田税与户税的军户。再加上近三万吏户,这就又是十几万人。”
刘贤点了点头,道:“论起来,我荆州的情况也一样,甚至比江东的负担还重。毕竟孙氏对于战死的士卒都是一次性抚恤了事,而我在抚恤之余,还会再对战死士兵的家属继续免除赋税徭役二十年。这些年我大量征召蛮族为兵,又收编了许多降兵,却极少在荆州本地征召兵员,这就是为了避免对赋税徭役造成太大的削弱。但饶是如此,也常有难以支撑的之感。但方今乱世,正需军人奋战之时,兵力却也不能削弱。先生若是想从这里节流,那是不可行的。”
张温笑道:“我自然不会劝汉昌王裁剪兵力!我真正想请汉昌王裁剪的,是官吏和匠户。”
刘贤有些闻言有些惊讶地看着张温。就听张温道:“江东区区数郡之地,却竟然有近三万官吏,其中许多都是恩荫入官抑或者世家大族强塞进来的,导致人浮于事,冗官极多,不但减少了办事效率,也减少了缴纳赋税的人口,增加了俸禄开支。若是裁汰掉一半官吏,瞬间便能增加一万多户纳税的编户,每年更能节省俸禄一亿多钱。此外,江东有匠户三万人,这些人家中的田地车船店铺是要交税的,但本人却也有俸禄。孙权喜欢排场,身边常养着鼓吹百工数千人,这些不必要的人也可尽数遣散,令其回归农亩。若能如此,将大大减少开支,增加税赋啊。”
刘贤闻言点了点头,随即看了看张温,道:“裁汰冗官,改革人事,这可是得罪人的差事啊!你也是吴中士族中的领军人物,给我提这个建议,不怕被人骂吗”
张温正色道“我父亲在孙权麾下担任掌管人事的东槽掾,曾多次对我提起过江东的冗官问题,一直想要清理,却又阻力太大,无处下手。直到我父亲去世,这件事也没能办成。我身为人子,岂能不想着完成父亲的遗愿!而事实上,如今江东形势更迭,也正是解决这件事的良机啊!若等到局面安定,孙氏投降,而汉昌王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全盘接收了这些冗官,到时候再想裁汰可就难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