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孙氏强敌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夜冭魅
“难道说还有奸细”
“这某就不清楚了,不过可以请卞大渠帅来告诉我们,典大哥让他说话吧”
将卞喜口中的麻布取出来,他狼狈的吐出唾沫星子,狼顾四周“想知道还不给本大爷松绑!”
哟呵还横孙策笑语道“松绑是不可能了,松筋骨到是没问题,典大哥”
“哎别别别,我说,我说”领教过典韦的力气,真要来上几下,少不得钻心钻肺“某在青州之时,就收到过密函,邀我来兖州共谋大事”
“大事是指谋害刘刺史,再奉你为主执掌兖州”
“你怎生知道”
“继续说,详细点”
“…从那之后,每过一段时间或者有军情异动时,就会有密函送至,一路引领罪民…”
听完卞喜的赘述,刘岱气不打一处来,感情自己一直都被玩弄于鼓掌之中,虽然没有指明始作俑者是谁,但一切证据都将矛头指向一个人“和你联络之人究竟是谁”
“罪民不知,每次都未有署名”
“刺史大人想知此人是谁”
“孙将军知道”
“在卞喜卧房里,某找到了这些信件,只要拿出来对比字迹,一切就清楚了”原来这些字据早就落入孙策手中“可笑这卞喜,连要和他共谋大事之人是谁都不知道,就跑来兖州给他人做嫁衣”
信件不算太多,十多封,大致能分辨出是两个人的笔迹“子文,可看出是何人笔迹”
“回主公,只怕是许汜和王楷的笔迹”
“可恨,某待此二人向来不薄,传令,立即将这两个吃里扒外的东西抓来见我!”
吩咐完王彧去抓人,刘岱又问道“讨逆将军可知这背后之人是谁”
由于曹昂还在现场,他心里的话并不方便说出来,只能隐晦的试探。
“刺史大人心中不是已有计较了吗”
果然孙策也看出这里面的勾当,深深叹出鼻息,刘岱郑重的说“还请讨逆将军相助”
“难啊,蛾贼被朝廷视为叛乱,某助刺史大人自无非议,可此事无凭无据,就算许汜和王楷招了,也可以被说成倒打一耙…刘兖州最好还是上书朝廷”
对于兖州,孙策不想再插手,既然已经得到好处,早日回乐安才是正理,开矿一事耽搁了大半个月,陈登和糜竺两次来信催问,孙策都不好意思再搪塞。
“这卞喜某就交给刺史大人处置了”毕竟这里是兖州,抓住匪首,按道理是应该交给一州最高长官,而且他也相信,按照刘岱的脾气,卞喜绝对活不过三天。
送走刘岱,曹昂也借口回东郡,连夜离开。
虽然刚才话里没有明说,但他不傻,刺史如若身死,对整个兖州来说,就属曹操受益最大,尤其是最后刘岱临行前,那深深的一撇,让他感受到了危险的气息。
厅堂内只剩下孙策和程昱(典韦在门口赏月)“谢过讨逆将军活命之恩”
“你这老家伙,就这么不看好本将军”
程昱其实是有把柄在孙策手上的,好巧不巧,就那日事态紧急,他曾修书一封给卞喜,让其死守富城和谷城,不让孙策军逾过这两地半步。
“就是太看好将军了,奈何这卞喜,烂泥扶不上墙”
“那我这活命之恩你又如何报”
“它日,老朽定当也为将军谋一生谋”
被程昱这态度逗乐,三次,三次了!还是得不到他的投效,而且忠诚度已经上涨到70“本将军不要你为我谋活路,就问一件事,你为什么宁肯低声下气的谢我,也不愿意为我所用”
“哎,敢问将军之志”
“自然是王霸之志”
程昱苦笑道“将军何故欺我”
“本将军缘何欺你”
“将军之志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并非王霸,然否”
这还是孙策第一次被人这么说,难道自己做了什么让人误解的事“你具体说说”
“讨逆将军救陛下于畏难,不仅还政于君,还自请外放,又出计令天子收得郭汜、李傕等董卓旧部,令王室羽翼丰满,它日只需要以青、兖、冀三郡归汉,再有破虏将军在外声援,讨逆将军便是当朝第一人,不知老朽说的对吗”
程昱说的好有道理,一时间都不知该如何反驳,他所做之事,怎么看怎么是大大的忠臣“知道关中一地的百姓,都怎么议论讨逆将军你的吗”
“怎么说”
“说讨逆将军是陛下的胶东候”
胶东候,贾复,云台二十八将之一,是刘秀汉室中兴的大功臣,和邓禹并列。
可惜孙策并不清楚胶东侯到底是谁,只能硬着头皮“这有什么不对”
“哎,不提也罢”要不是清楚其为人,程昱肯定不会说出这般具有反意的话,但就算如此,他也不想再多言,暗自叹息若不是此人看不清时局,到还真是个好选择。
留下来就是为了当面感谢孙策,顺便再把自己的态度向他明确,中午戏志才来找过自己,说了一些莫名的话,使得升起一些不好的预感。
现下该做的该说的都做了,说了,程昱
第四十五章 安内
焦头烂额已经不足以用来形容孙策此刻的境地,躁动不安的百姓,紧缺的粮草,肆虐的匪患,一切接踵而至,更担忧的是这天气,明明都已经过了夏至,吹来的风还是寒冷刺骨。
“蔡老先生,利县情况怎么样”
“还是不容乐观,将军当早做安排”
要说,还是应该多大的金刚钻,揽什么样的瓷器活,孙策一口气要吃个胖子的想法,给他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伯宁,你那边呢”
“现在家家户户都在外出寻野菜,恐怕不是长久之计”
回来之后,由于人手还比较充足,下辖的八个县城都有所属的县令,这算是没有引起民愤的主要原因。
“好,既然如此,我来说一下粮草的解决方法”陈糜两家不知什么原因,约定好的后续粮草并没有到来,这对孙策集团造成不小的困扰。
“我们地处沿海,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告诉百姓,让他们下海自由捕捞”
大海是地球给予人类的瑰宝,海里面有取之不尽的资源,一如天然气和石油,不过此刻孙策是没办法开采他们的,还是留给后世子孙“海里有一种植物,褐绿色,扁平状,有一尺到三尺长,名叫海带,可取之食用。另外在海边寻一些波涛汹涌的地方,下海可得海螺与牡蛎,清水煮之亦可食用”
海螺与牡蛎还好说,几人没吃过也听过,但海带是什么,他们就不清楚了“这海带是何物”
事实上海带最初是被加勒比海盗发现的,由于没有吃的,迫于无奈之下,只能捞一些海中植物充饥,不想却发现了一道美味。
“待各位吃了之后,某相信定会留下深刻印象。另外,让甘宁所部即刻下海捕鱼,告诉他,解烦军暂时也归他支配,我要他撑起全军的吃食用度”
一系列的安排,只能算是保证了军队的吃食,而乐安的这一百万百姓,还没有具体的着落。
“文优,那些带头闹事的人,处理了吗”
“已经秘密处理,但纸终究包不住火,迟早很会让人猜到是我们做的”
“那就把死样弄得再惨再狠一些,本将军倒要看看还有谁敢站出来”对于挑事的人,孙策处理办法狠血腥,挖掉双眼,割下舌头,杀了扔路边,任由人们驻足观看。
程昱对这种手段是很赞成,非常时期非常方法,在那日和孙策抵足畅聊之后,也确实明白了自己对他有所误会,此子眼光长远,手段老练,他不成大事才是苍天无眼。
铁血手段,确实将民众‘安抚’了下来,不过随之而来的便是恐慌,有人无缘无故这般暴毙,莫不是有杀人狂
然而再仔细一推敲,发现死的人都是那所谓的刺儿头,这下明眼人心里就有了个大概,老老实实的喝粥挖菜,日子难是难点,但好过以前衣不蔽体,朝不保夕的日子,至少他们可以自称是乐安百姓,而且还有着军队的保护,可以安安心心做民。
‘小v,看看土豆要多少兑换点’
在孙策进入乐安之后,乐安郡的十个兑换点就到达他的账中,71点。
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挣扎,他决定先把孩子扔出去,套不套得了狼就再说‘嘀,请宿主在兑换界面自行查看’
“土豆,一顿”
‘嘀,容忍度1,需求度19,珍稀度5,所需兑换点8’
“大米,一顿”
‘嘀,容忍度1,需求度80,珍稀度12,所需兑换点31’
还有这区别,真要拿土豆当饭吃
话是这么说,可在进行兑换时,又犯难了,突然冒出这么多土豆又该怎么解释唉,扣脑袋,没吃的愁,有吃的更愁。
“主公…”
正在想办法的时候,甘宁找上门来,看样子还有些委屈“主公,你让咱下海,咱没问题,让咱抓鱼,咱也没问题,可啥时候咱的蛟龙军,变火头军了”
“什么火头军,你在说什么”
“主公可说过让咱蛟龙军负责吃食”
“对,是说过,那也没让你们还当厨子,只是负责食材而已”
“原来是这样,那李文优竟然出言诓我,害得我差点在蜉蝣岛上搭起锅炉来”
听他这么说,孙策哈哈大笑,搂着甘宁喜不自禁“甘兴霸,你可是帮了一个大忙”
蜉蝣岛是甘宁在渤海内的一个休息站,面积不到一平方公里“载我去岛上看看”
…“听说讨逆将军从海岛上找来吃的了!”
“听说讨逆将军从仙岛上找来好多吃的,甘将军拉了一船又一船”
“喂,听说了吗讨逆将军找神仙求来粮食,有一座山那么高”
“什么我怎么听说是讨逆将军在海里遇到海怪,一番搏杀后,杀死了海怪,还取其肉给我们做饭食”
“你们都没说对,我小妈的弟弟,就是甘将军的兵,他们去了一座岛上,然后讨逆将军才发现那些可以吃的东西”
虽然最后一个说法最贴近现实,但人们不愿意去相信,他们更相信被艺术化,夸张过的故事。
“主公,你咋知道这里有吃的我们在岛上待的时间也不算短,从未发现过”
甘宁十分好奇,感觉孙策就是直奔这个这土豆而来,全在土里,地面还因此隆起了老高。
更有意思的事从地里把土豆刨出来时,甘宁根本不相信这黄不拉几的东西能吃,直到孙策现场烤了一个土豆,那香味儿,甘宁的胃不自觉的发出贪婪的声响。
“以前去过,自然知道,把这些土豆全运回去,还有在岛上再留一些,等明年去时,又会是一岛的粮食”
随意敷衍几句,孙策赶紧支开话题。
闻言,甘宁美滋滋的领命而去,不管怎么说,好歹有吃的了,而且相应的他们任务量也变少了。
“伯宁,这里的土豆你拿一半去准备食用,另一半放一边等它发芽就用来种植,这玩意儿贱的很,种的时候在土里抹一些草木灰,将发芽的地方切下来,埋好就行,有人打理则罢,没人也无所谓,三个月后,就会有收成”
“三个月如此迅速”
“嗯,相信我,三个月后,我不会再让百姓担心饿肚子,对了别施人畜肥,那味道还有口感难吃死了”
还别说,孙策小时候就自己研究过土豆,不过也是为了当时的课程,要写观察日记,但至少现在用上了。
“喏!”
没多久功夫,三大指挥使也问讯赶来岸边,正好旁边火里的土豆也烤差不多,扒拉出来,一人一个“尝尝,小心烫!”
“这…是何物”还没吃,只是闻了下,贾诩就被征服了,要不是实在太烫,他真想立即咬一口。
“闻着还不错吧老李头”
“嘶,烫烫烫,公子从哪儿找来的”李儒想试试鲜,结果被土豆皮粘着烫,眼泪都下来了。
“这叫土豆,是土里结的果,和薯蕷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处,不仅能做饭食,生
第四十六章 康成公
驾着小车领着蔡邕,孙策小心的穿过乐安进入潍县,这次出行,他冒了很大的风险,也瞒着很多人。
怎么见郑玄这是个问题,但对蔡邕来说就不是什么问题,两人不仅是同时代的人,而且都对经学有深入的研究,对礼学也各有所长。
蔡邕传世的解经论著不多,其对《礼记月令》的解读是经学方面唯一的著作。
而郑玄则不同,毕竟开创了一个学派。
然两人并没有见过面,可谓彼此之间神交久矣,蔡邕的到访,赢得郑玄大开中门,亲自迎接。
“不久前还听闻伯喈在长安,不想今日却出现在老朽面前,今日得见,足慰平生”
“康成公乃当世大家,后学末进理当前来拜见”
两人虽只相差五岁,可蔡邕仍旧把身段放的极低,可见两者地位之悬殊。
“最近听闻伯喈在编汉史,可有遇到什么问题”根本不问你编到什么进度,直接问有没有遇到麻烦,有麻烦他郑玄可以帮忙。
“还好,目前正编纂到皇子辩,敢问康成公,某当如何记这董卓”
“伯喈有何看法”
“董卓虽恶贯满盈,但也为我党人平反,当记不当记”
“记之则实,不记非虚,奈何”郑玄这么说就有意思了,到底记不记,还是把球踢给回了蔡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