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秦霸世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独爱红塔山
……
夜色沉沉,咸阳宫正殿之上被巨大的风风灯照耀的灯火通明。君臣五人都沉默不语,一时间大殿之上气氛凝固。
胡亥抬头望望大殿之上的诸人:“若朕东出,诸卿可有长策以教之”
话音落点,尉缭一拱手:“陛下,若
第220章 五足鼎立,帝凌驾于其上。
“同时密切关注楚国,河南国,辽东三郡,齐鲁大地之上的动静。”胡亥冷冷一笑:“大风起兮云飞扬,契机已经出现,只欠东风了!”
“是!”
……
咸阳宫正殿笼罩在茫茫夜色中,这一刻,清净无声。胡亥一系列的下令,对尉缭等人心头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心头的震惊一时半会没有消散,不管是国尉尉缭还是左相子婴都在思考胡亥的这一举动背后的意义。
他们都是经历过始皇帝一朝的老人,真正意义上的老枭,自然清楚皇帝的每一句话都不是无的放矢。
在每一句话的背后,都会有一定的意义。而作为臣下,就必须要记下这句话,同时揣测它的意思。
这算是重铸大秦以来,二世皇帝第一真正意义上的乾纲独断。虽然叫来他们商议,却只是一个样子。
尉缭默然良久,站起身来对胡亥深深一躬,道:“敢问陛下,不知道这第二件事是指……”
胡亥瞥了一眼尉缭,道:“黑冰台找到一卷父皇遗留,诸卿自己看看吧。”胡亥淡淡说完,将帝案上的锦帛示意韩谈递给尉缭。
“始皇遗留”尉缭默默注视一阵,接过来打开浏览了一遍,道:“陛下,五十万南方军恐怕背叛了大秦。”
与此同时,尉缭将手中锦帛传给了子婴。子婴见尉缭神色如此凝重,连忙打开看了起来。
片刻之后,大殿之上的每一个人都看完了一遍。一张精美的锦帛上,只有聊聊几行字,字迹工整霸气,铁画银钩。
尉缭见过始皇帝笔迹,自然不会认错。这一纸锦帛虽带来了冲击,但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毕竟胡亥最终胜利,而南越五十万大军背叛大秦帝国的痕迹太明显了。不管有没有这一纸锦帛,赵佗的下场只有一个——死!
死!
对于大秦帝国而言,背叛者就只能有一个下场,那便是死亡。
不可能会原谅,数百万老秦人不答应,战死在沙场的秦军家属也不答应,胡亥也不可能答应。
“陛下,国尉所言极是。”子婴指着案上的锦帛,道:“赵佗绝灵渠,烧栈道,显然已经有背叛之心。”
“对于这样有异心的武将,绝不能饶恕,我军扫平天下当杀之以警天下。”
对于赵佗的背叛,不论是尉缭还是子婴都心头恼怒不已。毕竟大秦帝国的历史上,背叛发生的极少,甚至于说是没有。
赵佗此举,等于同开了先例。况且是在大秦帝国危如累卵的时候,帝国重将背叛,这种背叛更加刻骨铭心。
不管是谁执掌大秦帝国,对于赵佗都只能诛九族。
“嗯。”
微微颔首,对于赵佗的事情。仅仅只有这一道锦帛出现的那一刹那,引起了胡亥情绪波动罢了。
因为胡亥无比清楚,赵佗远在南越三郡,大秦帝国鞭长莫及。
而且当下大秦帝国危如累卵,中原大地乱象大显。他根本没有余力去关注赵佗,以及麾下的五十万秦军。
对于赵佗的叛变,胡亥早就清楚。不仅是来自于历史,更因为他派遣的使者了无音讯。
从那一刻起,胡亥对于赵佗以及五十万秦军,便不再报希望。
胡亥沉吟了片刻,笑了笑,道:“诸卿,朕打算改革大秦帝国官制,不知诸卿意下如何”
胡亥清楚他不是始皇帝,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与子婴等人商议,而不
第221章 压倒众臣的最后一根稻草(第三更)
仔细思忖,胡亥又微笑,道:“五府并存,政以丞相为首,军以太尉为首,法以法检为尊,大秦帝国以朕为尊,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胡亥都这样说了,咸阳宫大殿之上,没有人敢接口。因为反驳不是,不反驳也不是。
一时间,因为胡亥的这一句问话。咸阳宫大殿之上,出现了不改出现的安静,所有官员都沉默不语。
气氛一点一滴的凝固,眼看越来越紧张。胡亥脸上的笑容,也慢慢消散。
……
看到这一幕,尉缭沉吟,道:“官制改革非小改,此乃不下于商君变法的乾坤大改。事关大秦江山社稷,终须一步一步做来。”
“陛下,方才所述改变官制的大计,尚须仔细计议才是。”尉缭不愿见到冷场,不想让胡亥难堪。
子婴眼底挣扎,他清楚官制一旦改革。大秦朝廷将会由皇帝之下,由他一家独大,变成五足鼎立。
官制改革对于胡亥而言,没有权力损害,反而会进一步的集权,更能够保证大秦帝国稳如泰山。
但是这样做,不管是御史大夫,还是廷尉都扩大了权力,只有丞相与太尉分权了。
这一刻,子婴见尉缭委婉劝谏,心中顿觉的不满,显得很沉重地说:“改革官制事大,始皇与李斯乾坤在造,为此血流成河。”
“越是大变,越是多有利害冲突。以大秦帝国时下而论,不改革官制并没有太大的不妥之处。”
“然而,一旦改革官制,朝野必然会再一次动荡,刚刚稳定下来的大秦帝国必然会再一次生乱。到时候,若有战事,只怕有亡国之危。”
“况且,今时不同往日,陛下无始皇之威,臣无李斯之才。因循旧制乃稳定之道,官吏熟悉旧规,民众安心旧习。”
“如今大秦帝国再一次处于战国乱世,不求自安求自乱,老臣委实不解!”
……
看到这一幕,胡亥心下明白,这才是真正的开始。有了左相子婴挑头,反对之声必然是层起彼伏。
毕竟当下大秦帝国刚刚走上正道,不管是因为利益,还是因为对于大秦帝国未来的不安,子婴无疑是最难说服的那个人。
一想到这里,胡亥从容微笑,道:“左相乃饱学之士,何出如此愚人之见庸人安于世故,学人溺于所习。若守此心态,岂能有今日大秦帝国!”
“左相当知,夏商周三代不同制,春秋五霸不同法。战国之时,山东横强,唯独我大秦羸弱。孝公求贤于山东列国,卫鞅创法立制,大秦方才有后来席卷山东六国之强。”
“放眼大秦六百年,可谓是创新者生,守旧者亡。在当下时局与孝公之时相差不大,山东列国仇秦,大秦帝国唯有从艰难之中求变。”
“有道是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如今天下雷霆巨变,大秦帝国也该当借此机会进行乾坤大变。”
……
“陛下。”顿弱淡淡地说:“左相之意,一旦在这个时间改革官制,倘若造成朝野动荡,必然会削弱本就极度虚弱的国家战力。”
“眼下齐地,赵地皆生变数,项羽制定的天下秩序面临着崩裂。眼看战事将至,大秦帝国稍有变故,便会有亡国之危。老臣以为改变官制可行,但不应该在这个时候进行!”
顿弱巧妙地将话题转移,打算一推再推,显然他们察觉到了胡亥变革官制的决心。
……
刹那之间,咸阳宫大殿之上的气氛骤然紧张。顿弱昂昂而立,尉缭与子婴面无表情地沉默着,张苍陈平低着头,似乎不打算参与其中。
&nbs
第222章 纵论城卫军(第一更)求推荐,求收藏,求订阅
胡亥神色一肃,道:“自今日起,朕拜廷尉张苍为帝国最高法院长,主持秦法公正,推行秦法实行。”
“臣谢陛下!”张苍迅速起身,对着胡亥深深一躬。
这一刻,大殿之上的众人,对于张苍无疑是羡慕的。自从胡亥幡然醒悟过来,张苍的升迁可谓是一步登天。
从刚开始的上郡郡守,到函谷关守将,再到廷尉,如今更是帝国最高法院院长,与三公等同。
如此恐怖的升迁,张苍只用了短短一年半不到的时间。
……
“拜治栗内史陈平为帝国最高检检察长,立即着手构建郡县下属机构。同时迁上郡郡尉骆甲为上郡郡守,拜上郡郡守卫余为城卫军总署署长。”
顿了一下,胡亥:“迁骑士李必为咸阳令,至于治栗内史由嬴陵担任。”
“陛下万年——”举殿大臣齐呼,未央宫大殿之上一片欣喜。
所有人都清楚,这是大秦帝国再一次的权力洗礼。经过这一次的动荡变革,大秦朝野的势力格局将会焕然一新。
胡亥也将从薄弱的影响一下子变得彻底掌控大秦帝国,成为大秦唯一的话事者。五权分立,丞相权力大大分散。
如此一来,丞相就算是再有影响力,也不可能达到号令所指,天下俯首的地步。
尉缭等人都明白,这不仅是再一次的集权,更是打掉了丞相势大的隐患。经过胡亥如此一改,大秦帝国绝对不会再出现李斯、赵高一般的权相。
如此犀利手段,让子婴等人心头一紧。经过了这一场乾坤巨变,二世皇帝胡亥,仿佛一下子成长了,行事犹如神助。
咸阳宫大殿之上的大臣们第一次看到胡亥如此霸道犀利的手段,一片沉寂,唯闻喘息之声。
陈平眼中有一丝肃然,站起身来对胡亥深深一躬:“敢问陛下,帝国最高法,帝国最高检,城卫军具体为何”
对于陈平之问,殿上众人也是心头疑惑,纷纷张目望了过来。
胡亥眼底掠过一抹幽深,微微一笑:“城卫军一旦设立,将取代现行的衙役制度。彻底解决常备大军与县卒郡卒的良莠不齐。”
“城卫军的职能集中于统一的机关城卫军总署,从而打破由军队、县府郡守府和法曹等所共同行使的局面!”
“从地方治安,大小案件的审理,各地交通大道的修缮。并取消县卒,郡卒制度。”
“全国有隶属于朝廷的城卫军总署,城卫军总署有权对各地方城卫军署进行领导和管理;同时地方城卫军又接受县令,郡守的领导和监督。”
“归纳起来便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
说到这里,胡亥悠然一笑:“城卫军若设,则差役之害,可以永远革除。此尤为更治之根基,除莠安良之长策。”
……
“陛下,如此一来一县之地,两千城卫军恐怕不够。而且一旦撤销县卒,与郡卒,若发生民乱,仓促之间当如何”默然良久,尉缭提出了疑问。
胡亥叩了叩帝案:“诸卿,朕自然清楚一县之地两千城卫军不足,但当下收复失地为首要之务。”
“关中老秦人青壮并不多,绝不能为了扩大城卫军规模,进而影响大军数量。至于城卫军的扩充,可以从大军之中挑选。”
“上了年纪的老卒,百夫长,千夫长等,虽不能继续厮杀于疆场之上,但是依旧维护一方治安。”
“如此一来,也算是解决了大军的善后安置事宜。”
胡亥突然停了一下,端起帝案上已经凉透的
第223章 帝国体系逐渐成型(1)(第二更)
谁都知道,他们虽然位高权重,是大秦帝国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但是胡亥一旦大发雷霆,整个朝野之上无人可阻。
毕竟大秦帝国讲究绝对皇权,不管是尉缭还是子婴的权势与威望,还远远达不到可以无视胡亥的地步。
再加上老秦人,对于皇帝的敬畏,面对如此泱泱大势,以至于人的趋利避害的心态再一次爆发。
……
这个时候咸阳宫正殿之上一片安静,尉缭子婴等人消化着胡亥方才这一番话,自是一阵默然。
但是他们同样清楚,胡亥一旦发作,从来是霹雳雷暴般敢作敢为且不计后果。要不然,巍巍大秦,也不会再三年之间支离破碎。
……
沉默一直在持续,过了好久。陈平眼底有一丝精光,其面色庄重地,道:“此乃城卫军,臣敢请陛下解释一二帝国最高检。如此名称千古未见,臣一时间不知如何着手。”
陈平的此际开口,恰到好处。不仅将心中的不解道出,更是一下子打破了咸阳宫大殿之上,持续的安静。
“帝国最高检!”胡亥眼底掠过一抹精光,瞥了一眼陈平:“全称大秦帝国最高检察院,主要任务是领导郡县各级检察院,进行依法监督,保证秦法的统一和正确实施。”
“帝国最高检与丞相府,帝国最高法,太尉府,城卫军总署同属大秦帝国中央部门。”
“帝国检察院依照秦法规定代表大秦帝国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任何政治部门、民间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
随着胡亥一番话结束,尉缭等人脸色大变。顿弱等人更是吓得面色发青,站在那里愣怔着不敢动弹。
这一刻,大殿之上的朝臣们也被胡亥的凛然威势震慑,面红心跳,没有一个人讲话。
谁都明白,帝国最高检的成立必然是垂直领导,只受胡亥一人节制、大秦帝国朝野无人能动,这相当于悬在大秦朝野上下的一柄利剑。
而且谁也不知道,会在那一刻落下来。
通过胡亥的一系列阐述,子婴等人自是清楚,帝国最高检从朝廷开始,向郡县辐射。
以帝国最高检领导监督郡级检察院,同时由郡级领导县级。一步一步,可谓是极其严密的成熟体系,垂直领导大权统一于胡亥。
如此布局,堪称绝世!
就在此时,张苍从坐塌之上起身,对胡亥深深一躬:“敢问陛下,何为帝国最高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