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秦霸世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独爱红塔山
“哈哈……”
大笑一声,胡亥:“明人不说暗话,朕可以给你机会
第289章 大秦朝廷义愤填膺(第一更)
踏出府邸,胡亥有一种奇特的憋闷。
他对于平阳这个城池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这是胡亥打下的第一个城池,有着不同的意义。
他心里清楚,纵然他日后会攻取更多的城池,但是都不会有今日的复杂情绪。
秦帝胡亥心头翻滚,这一刻,秦军将士已经在平阳城中汇集。
……
然而,当秦军将士声威赫赫地行走在平阳城中时,这座天下魏国最大的都城平静得一点儿波澜也没有。
非但街巷没有观者如潮的景象,连看热闹的传统地方城门口也是冷冷清清的。
街市之上冷冷清清,没有一个人行走其间。在这一刻,胡亥根本没有感应到一种勃勃生气。
所能感到的,只是一种平静的麻木,一种深刻的淡漠。
这种淡漠,就像是心衰莫大于死,是从平阳城内部散发的气息是一股浓浓的悲哀。
对于平阳,胡亥曾经是抱有最大期望的。他期望平阳成为秦军东出战略的真正轴心。
虽然平阳城中男丁大部分死亡,但它的位置优势足以成为平阳成为大秦帝国接下来,至少五年之内的桥头堡。
然而看到这一幕幕,胡亥的心却直往下沉。他清楚一个道理:市井之区,邦之经脉,细细把之,可得国命。
如今的的平阳,已经是大势已去!
“陛下,中车府令与魏王签订同盟文书,已经归来——”就在这个时候,中军司马轻声,道。
接过送来的会盟文书,秦帝胡亥翻开浏览了一遍这个所谓《秦魏连横盟约》。确实发现这个盟约简洁凝练,只有五条。
“两国君主,会盟平阳,同心盟誓,约法六章:其一,秦魏互为盟邦,泯灭恩怨,共视虎狼楚国为唯一公敌。”
“其二,秦攻一国,即魏同时对该国宣战,同心出兵。其三,秦魏联盟以秦为主,不得反悔。”
“其四,自盟约伊始,魏国与楚断绝邦交,杜绝商旅,与秦同心。其五,秦魏各派特使周旋盟约事宜,但有所请,无得拒绝。”
五条盟约,字字珠玑。将胡亥的意思表达的淋漓尽致,在羊皮盟约上庄严地盖着秦魏的鲜红大印,国各一份,宣告盟约正式生成。
胡亥目光如炬,一挥手:“传令蒙白,大军从东门出城,令魏文从南门入城。”
“是——”点头应诺一声,中军司马拍马而走。
……
秦帝胡亥率军东出,正值天下大乱之际,本来是万无一失的事情。谁知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致力于齐地的西楚,依旧是出兵了。
当消息传来,大秦帝国内部大震。特别是十万赵军正在上郡与通武候王贲对峙,一时间,风雨欲来风满楼。
丞相府中,子婴好容易耐住焦躁的心情,将各地传来的消息并几份要件翻阅了一遍,翻完了,心中却更是烦乱,铁青着脸在书房愣怔,一时茫然无措。
对于装疯卖傻在赵高等人严酷磨炼近二十年的子婴来说,这种慌乱茫然只有过一次,那就是胡亥想要诛杀赵高前的那个夜晚。
正因为如此,子婴曾经以为自己绝对不会有慌乱之时。就算是有太大的乱局,他都能够镇定自若。
但是子婴想差了,秦军东出引起的惊天变局,让他心有余力不足。如今上郡赵军对峙,楚将龙且剑指河东郡。
大秦帝国仿佛一夜回到了以前,大有风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端坐在长案前,子婴眉头大皱。他
第290章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第二章)
卫余虽然不是一等一的猛将,但是此刻暴怒发作,其声如同狮子怒吼,震得大厅之中轰嗡不断。
他的心里有一种被人羞辱的了感觉,正因为如此,卫余才会一声怒吼,借着这个机会发泄出来。
卫余心里清楚,唯有如此,他才能真正的成长。
……
这一刻,卫余的怒吼并没有人去阻止,因为这一通怒吼叫骂是宣泄了每个人共有的愤懑。
经过卫余的这一番宣泄,子婴等人的心绪片刻间平静了许多。
“卫署长且请息怒,此事还当认真计较才是。”子婴声音很轻柔,仿佛万事不萦于心。
“丞相,兵家相争,不得意气用事。”尉缭神色肃然,一字一顿,道:“老夫以为,敌已有备,当立即停止东出之筹划。”
“西楚大军奔袭而来,赵国陈余出兵十万对峙上郡,陛下困守河东郡。事到如今,天下格局已是大变。”
“如何应对,当一体计议,决然不能逞一时之快而误大计。”
……
卫余气得直喘粗气,却只是不说话。他是个文武双全之人,自然清楚太尉尉缭之言,意义重大。
尉缭的耿耿直言他虽然大是不满,却也知道不能凭自己的一腔怒火行事,更何况他们虽然同样是大秦帝国巨头,却也有高下之分。
太尉尉缭,他惹不起!
……
“诸位以为如何”尉缭一番话已使子婴悚然憬悟,但是卫余的话,也不无道理,故而,他想听听其他人的说法。
“自古以来,大秦帝国便是中原异物。”陈平神色凝重,在这一刻他收起了笑意:“山东诸国相互征战惨杀,目下冲突远胜于我大秦。”
“然则,我军东出函谷关,立即引起天下各国大军出动,进逼河东郡,剑指上郡,其余诸国蠢蠢欲动。”
“而今我大秦帝国东出,西楚龙且,赵国陈余,已经表明山东诸国自来便视我大秦帝国为死敌,必欲灭之而后快。”
“大秦帝国弱小,他们不放过。大秦帝国强大,他们更不会放过。他们对秦国又蔑视,又憎恨。”
“而今秦军东出,更是增加了恐惧。由此可以看出,山东诸国是我大秦帝国永远的死敌。”
“山东诸国与大秦帝国不死不休,势不两立。”陈平喘息了片刻,转而平和,道:“不管是大秦帝国想要收复失地,还是山东诸国意图维持现状,两者都不能共存。”
“唯其如此,大秦帝国已经面临立国以来的最大危机,须对通盘大计一体权衡,与山东诸国做长期周旋,万不能掉以轻心。”
“如今大秦帝国本就处于劣势,可谓是一步踏错,便有灭顶之灾。”
随着陈平开口诉说,大厅之中气氛骤然凝重,狂躁消失了,但是压力却更为沉重了。
默然良久,子婴轻叩书案:“大秦帝国危如累卵,陛下远在河东郡,目下,计将安出”
又是良久沉默,顿弱终于笑了笑:“丞相,太尉,卫署长,检察长的分析都有一定道理,但是陛下远在河东郡。”
“上郡有通武候在,别说是陈余率领十万乌合之众,就算是举赵国之力到来,也不过送死罢了。”
“目下,函谷关与武关之中,有大军五万,足以据险而守。唯一的漏洞,便是率军东出的陛下!”
“嗯!”闻言,子婴急迫,陈平与尉缭也猛然一齐盯住了顿弱:“快说——”
“丞相莫急,这一次的重点不在咸阳,更不在关中。”顿弱悠悠然一语,大秦帝国群臣都吃了一惊:“这一次的重点
第291章 秋收才是第一要务(第一更)
到了这一刻,子婴看得大为感慨:“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如今大秦帝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际,我等老秦人当为国赴死,,为陛下尽忠。”
从子婴的这一番话一出来,整个大厅之中一下子沉默了,因为他们都清楚,大秦帝国已到了生死存亡之时。
而大秦帝国的生死存亡,与他们的个人荣辱休戚相关。
正因为如此,这一刻大厅之中没有人反对。因为只有大秦帝国亘古长存,他们的利益才能长存。
天下风云变幻,除了大秦帝国之外,没有那一国能够给他们这么多。
……
“陛下远在河东郡,孤立无援。老夫决定在朝野上下颁布文令:宣布举国皆兵,不惜一切代价度过这一次的灾难。”
说到这里,子婴抬起头看了一眼尉缭一眼:“太尉以为如何”
太尉尉缭在大秦帝国之中地位非同凡响,意义大不一样。子婴心里清楚,他想要出手,就必须要得到子婴的鼎力支持。
要不然只是凭借他,在大秦帝国之中根本无力颁布举国皆兵的文令。
特别是在秦帝胡亥改革官制以后,不论是太尉还是他,权力都是大幅度下降,再也没有了之前的权势滔天。
正因为如此,下令举国皆兵,这不仅需要他同意,还需要太尉尉缭,以及其他人共同签署命令。
沉吟了片刻,尉缭一字一顿,道:“老夫同意卫署长的意见,先行下令城卫军向函谷关聚集。”
“再行征发举国皆兵,毕竟老秦人虽好战不已,却也不能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更不能穿上甲胄,踏上战场就是一等一的精锐。”
“目下大秦帝国之中,除了函谷关与武关守军,再加上十万九原大军之外,城卫军属于大秦帝国内部最有战力的一支力量。”
“故而,老夫建议召集城卫军与下令举国皆兵的文书同时进行。不仅要进行,更要大张旗鼓的进行。”
……
有道是人老成精,说的就是太尉尉缭这样的人。他心里清楚,不论是下令举国皆兵,还是仓促之间召集城卫军都大为不妥。
此际正是五月末,正是大秦帝国内部秋收之际。先行征发的十万劳役尚未回来,这本就对秋收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如果再一次性下令举国皆兵,必然会让大秦帝国人心惶惶。
“呼……”
长长的吐出一口气,陈平幽幽一叹:“如今正是五月末六月初,关中大地以及汉中巴蜀农忙之时。”
“在这个时候,任何消息都会影响大秦帝国的生死存亡。在这个时候,任何的选择与决定,都必须要对秋收妥协。”
“在下以为,既然陛下并没有消息传来,那么陛下便是认为河东郡以及天下的乱局,他能够一力应付。”
“故而,就给我们的不是下令举国皆兵,让关中大地再一次乱下去,而是尽量的保存大秦帝国的元气。”
“就算是这一次东出受挫折,我们也能够有再来一次的底气。毕竟有十万虎狼之师,就算陛下不能立足河东郡,也能够全身而退。”
……
“嗯!”
微微颔首,子婴与尉缭等人对视一眼:“既然如此,先行准备抢收,若是陛下求援,再行下令举国皆兵。”
“好!”
……
战争永远都是政治的延续,它是为政治而服务的。这一点,只要理解了政治二字的含义,就会明白。
不管是尉缭还是子婴都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出类拔萃的一拨人,自然而然,对于政治二字有着极深的了解。
 
第293章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第三更)
黄岩的一番话,让子婴深深地惊讶了。他没有想到胡亥在河东郡中小动作不断,甚至于搞出了西魏换王的大格局。
对于胡亥拥有如此犀利的手段,子婴心头还是暗暗称奇的。毕竟这有些太过于匪夷所思了,胡亥的改变大得惊人。
有时候,竟给子婴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
与此同时,这也让他清楚了一点,那便是秦帝胡亥能够应付当下错综复杂的局势,甚至于仍有余力。
一切如常!
这意味着胡亥要求关中一切不变,至于关外一切事物,都由他来负责。
沉吟了片刻,子婴:“告诉陛下,老夫知道该怎么做了,只要关外一切顺利,大秦帝国必稳如泰山。”
“是!”点头答应一声,黄岩转身大步离开。
他清楚子婴在大秦帝国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点,没有人会质疑,甚至于秦帝胡亥也不得不承认。
望着黄岩离开,子婴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他清楚看似一团糟的局势,竟然因为秦帝胡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上郡的十万赵军,有通武候王贲在,不过是轻而易举之事。函谷关与武关防线,有言和等人问题不大。
如今只要秦帝胡亥能够站稳脚跟,在风云变幻的局势下,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未必就不能打开一片天。
念头闪烁,子婴心头有一丝轻松,同时又有一丝担忧。
当今天下局势,扑朔迷离,错综复杂,太过于让人看不清。子婴不敢保证胡亥不犯糊涂,能够一直理智下去。
毕竟胡亥半辈子以来,也就始皇帝在世之时,有人震慑没机会干不着调的事。自从始皇帝驾崩以来,就没有干一件着调的事。
这样的人为君,纵然是有痛改前非重新做人的迹象,也让人为之担忧。
……
安邑。
暮霭沉沉,大河上下一片苍茫。自从平阳撤退之后,胡亥率军退入坐落在黄河北岸的安邑。
此刻的安邑城,正沉浸在忐忑与惶恐不安之中。秦军入住,意味着河东郡南部,从今以后再一次归秦。
安邑曾是魏国的第一大城,与大河南岸的城池大梁遥遥相望。虽说不再是都城,安邑的城池规模与街市气势却比一般城池大得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