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文道祖师爷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狠拽的吻

    说着,甘乐朝着老者也是恭敬一礼,庄重无比。

    他的话音落下,不仅杨子铭狠狠一怔,便是老者与晁皇也是大吃一惊。

    他们没想到甘乐会在这时候出来阻拦殷明与老者动手。

    老者与晁皇有点看不明白甘乐此举的意思。

    难道说他与殷明不是一路的

    可是他明明是殷明坐下弟子啊!

    &




544.第543章 不识好歹
    第543章 不识好歹

    其实殷明此来黄国,就是来成全甘乐的。

    甘乐心中誓愿已然明了,在黄国立佛教,然后让甘乐来领导佛教。

    虽然甘乐而今不一定能够立地成佛,可是殷明相信甘乐的悟性,以及他心中与佛教道义极其相符的大道。

    只要假以时日,甘乐必定成佛。

    所以在来之前,殷明便已然着手准备著佛经。

    他还特地进入虚无之境参悟记忆中的佛法。

    当听到甘乐为了黄国百姓,甘愿放弃传道,阻止争端蔓延。

    殷明便知道,时机到了。

    《般若经》的内涵以空性为主,透过对空性的了解能断除烦恼障而得小乘涅槃。

    也能透过对空性的认知,再加上富德誓愿的圆满,彻底断除所知障而获得大乘涅槃。

    《般若经》乃《大般若经》的心碎,全部般若的精义皆设於此经,所以故名《心经。》

    此经言简而义丰,词寡而旨深,对于初入佛道中人,可谓有着引道之效。

    这也正是殷明选择此经的原因。

    毕竟对于甘乐而言,他乃儒学出身,心中道义虽与佛教道义很是相符。

    但他毕竟不曾真正知晓何谓佛教,对佛教真义也不曾了然于心。

    要想真正踏入佛教,这部经书可谓是他的引领之人。

    此刻甘乐望着虚空之中那璀璨夺目的经文,眼前顿时浮现一幅幅佛陀高居于上位传道普渡的画面。

    那些经文便如同一缕缕微风,径直灌入他的五脏六腑之中,令其心神大震。

    只见得他痴痴的望着经文,一时间竟不知所措。

    这时,殷明的声音再度响起,“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

    这是甘乐第三次听到这一句经文。

    第一次乃是由杨子铭告诉他的,当时的他对这句经文所有感悟。

    第二次则是他自己在面对两个小圣统领夹攻之时,以此经文幻化出文气屏障,挡住了两人的进攻。

    而这第三次,当殷明再度开口道出这一句经文。

    甘乐只觉脑海之中一片空明,缓缓闭上了眼睛,只觉外界一切事物都在此刻消失,他的心中只有这十六字经文在盘旋。

    刚才他看到了佛陀传道的画面,可是他却不知那是佛陀。

    所以他只是感受到了一种传道的气机。

    那种无上大道度化世人的气机,此刻好似融入到了他的骨髓之中,在其血液中流淌。

    他一遍又一遍的感受着这股气机,心神越发的清明。

    殷明望着甘乐身上一遍遍闪过的白色光彩,甚为欣慰的点了点头。

    而此刻晁皇也陷入一种悟道的状态之中。

    他只觉这经文的精义好像凝聚成了实质的什么东西,进入了他的体内。

    他越想弄清楚这精义究竟是什么,体内的气息就越发的纯熟,以至于他只想沉浸在这种不断的思索与探索之中,不愿醒来。

    老者万没想到殷明不出手则已,一出手便是釜底抽薪。

    看这样子,晁皇多半要被他度化。

    可是老者又不能叫醒此刻的晁皇,因为在陷入这种状态之中的时候,一旦为外界所打破,极有可能伤及心神。

    外伤易愈,心伤难平。

    但他也没有“坐以待毙”。

    他很清楚眼下的情况,一旦晁皇被殷明所度化,整个黄国都可能落入殷明的手中。

    到那时候,他堂堂黄国皇室,颜面何存

    “雕虫小技!”

    只听老者轻斥一声,手中龙头杖倏地的窜起,在虚空划出一个巨大的圆圈,汹涌内力自他双手倾盆而出。

    虚空之中霎时间出现了一个巨大的龙首虚影,青面獠牙,张牙舞爪,狰狞可怖不已。

    “去!”

    只见老者怒视殷明,龙首张开血盆大口,对着殷明的脑袋便狠狠咬了下去,冲击力之强,整个乾黄城都跟着颤抖起来。

    可殷明见状却仍旧淡若云烟,面色如常。

    老者见得此景,顿时气得咬牙不已,猛一跺脚,龙首俯冲的速度加快数倍!

    这时,殷明忽的厉喝一声,“仁!”

    晴天霹雳!

    &nbs



545.第544章 黄国立教(第二更)
    第544章 黄国立教(第二更)

    殷明给你面子,那是看得起你。

    他若不给你面子,那你就什么都不是。

    白彦对这一点已然相当清楚。

    所以他才会感激殷明唤醒他的初心。

    达到殷明这种高度,他能看得起的人,实则没几个。

    这不是说殷明实力高了之后眼界便高了。

    而是在他的眼中,很多人已然没有他去在意的价值。

    就好比,眼前的黄国底蕴。

    殷明若是下手再狠一些,这老头已然凉凉。

    白彦猜测殷明可能是因为甘乐刚才的一席话,所以这才没有对这老头下杀手。

    毕竟黄国的百姓,最终还是需要黄国朝廷来拯救。

    殷明就算有心一统八国,可现如今明显还不是时候。

    僭越之事,殷明不会做。

    他此来,只是帮助甘乐进入佛道,成立佛教。

    至于黄国的底蕴,或许等到人族复兴的那一日,他还能派上用场呢

    地上老者披头散发,脸上血迹斑斑。

    从他爬行的姿势来看,双腿应该已然断裂。

    殷明没有要他的命,但却废了他。

    教训总归是要有的,不然何以震慑其余七国

    这时,一直处于悟道状态的晁皇忽的睁开了双眼。

    他的眼神里有一些疑惑,还有一些陌生的感觉。

    只见他四下看了看,先是微微皱眉。

    而后看向殷明,接着再将目光转向了一直在虚空之中发光发亮的经文。

    他点头,而后默然。

    脸上尽是一片清静,无欲无求,不恼不愠,一派祥和。

    杨子铭诧异的看着晁皇,对着殷明问到,“他领悟了”

    殷明没有点头,只淡淡道,“或许吧。”

    他不确定的原因是,佛道精义明显对老者的影响更加深刻。

    这一点,从历代佛教的组成便可以看出。

    但黄国底蕴的这位老者因为与殷明乃是同一境界,都是真圣。

    即便他刚刚迈入真圣一境,但只要境界上来了,修为便摆在那里,无需吹嘘。

    所以他对《心经》的抵抗力稍强,不易被其中精义所感染。

    而晁皇,明显还在壮年。

    他却被《心经》的精义所折服,这出乎殷明的意料。

    或许是因为境界的原因,亦或许是其他什么原因。

    殷明不知,自是不好肯定。

    杨子铭点了点头,略带感慨的道,“甘兄得佛经立道,日后大道必定不可限量。”

    说起来,杨子铭倒还有些“嫉妒”甘乐。

    他对自己的道笃信不疑,任何时候都以心中大道为基准。

    无论是在六道集前,还是在皇宫之中,亦或者是刚才大战之际。

    甘乐都能秉承心中道义,而不做任何有违初心之事。

    这很难得。

    正如殷明所言。

    任何道义在闲谈之际说起,与在特定的情况发生之时,人们所领悟很有可能不一样。

    但甘乐却在任何时候都保持着心中道义一致,从无偏差。

    这就很难了。

    很让人“嫉妒”,但更多的是让人佩服。

    殷明笑着道,“甘乐能有如此恒心与道义,多半来源于他的经历。”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所看到的道义,基本上都是从经历之中得来的。”

    “只是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这些道义变得更加深奥,但也变得更加的适合常人。”

    殷明所指的乃是他记忆里的那些道义。

    在这个世界里,文道未兴,百家未立,他的道义也仅限于他自己。

    说着,殷明望向黄国底蕴的老者道,“老先生若兀自不肯罢休,晚辈随时奉陪到底。”

    “只是晚辈所忧乃是黄国百姓,还望老先生明鉴。”

    殷明不惮以高尚的道义去要求旁人。

    因为在他的心中,无论是什么人,总有一种道义适合于他们。

    可是他也清楚,任何人要走的道都是不一样的。

    &nb



546.第545章 心经显威(第三更)
    第545章 心经显威(第三更)

    黄国的底蕴显然再没有任何能力阻止殷明。

    他强忍着断腿处传来的痛楚,缓缓消失在一片废墟之中。

    而晁皇自始至终都未曾说过一句话,只是很恭敬的对着甘乐躬身致礼。

    杨子铭问到,“晁皇也悟透了佛经”

    之前杨子铭见晁皇神色淡然的处于悟道状态,所以他猜测晁皇是不是也在参悟佛经。

    殷明不曾肯定,可是而今见得晁皇对甘乐的态度。

    殷明肯定了。

    他的确参悟了佛经,而且大有所获。

    主要是晁皇的气息,在睁开双眼后的瞬间,明显比之前高出了一截,虽然未曾突破。

    但只是这一大截,也足以震骇世人。

    要知道,而今的晁皇已经是武圣。

    武圣修为要想提升一大截,十年,数十年都可能无法做到。

    但刚才晁皇仅仅是参悟了一段佛经,便有如此收获。

    可见佛经对晁皇的影响,也可见晁皇对佛经的参悟程度。

    甘乐抬眼望向皇城之中恭敬拜跪的百姓,目光之中尽是淡然。

    良久之后,甘乐这才缓缓道,“我令一切胎生,湿生,化生...皆入涅槃而灭度之,众生有所得灭度者,实无得灭度者。”

    我要让这个世界一切的事物,真正认识而消灭无明,度达圆觉的大光明境界。

    然而众生得到这种大光明境界就真的得到了吗其实并无所得。

    因为那大光明境界就是“空。”

    此时此刻,甘乐对那一句“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到,实无所得”的理解更加深刻。

    他总算明白了道家的清静之地其实就是佛家的圆觉之地。

    这两者,只是名字上存有差异,实则并无任何差异。

    从道入佛,以佛入道。

    这二者间也无区别,甘乐之前一直秉持心中大道,却一直未曾明了该如何真正得道。

    现在经过《心经》的洗礼,他只觉一切都好似明朗起来,那些原本自己未曾领悟的东西,都在瞬间充满了他的脑海。

    甘乐的话音落下,只见他的身上忽的亮起一阵璀璨金光,由内而外,无垢无暇,超尘拔俗。

    此刻的他竟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气息流露而出。

    下一刻,甘乐体内的气息猛然上涨,一度达到小圣巅峰!
1...211212213214215...26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