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道祖师爷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狠拽的吻
殷明对着刘老恭敬拱手,“当日多谢刘老仗义相救。”
当日若不是刘老故意保护他,只怕殷明那时候没那么简单就能离开唐国。
知恩图报,殷明一直铭记在心。
只听刘老道,“今日之事,既已经擒住河伯,可否就此揭过”
他的语气带着十分不确定的态度,像是在询问,又像是在试探。
皇帝一听这语气,顿时受不了。
591.第590章 尘埃落定(第四更)
第590章 尘埃落定(第四更)
谁也没想到最终会是这样的结果。
堂堂鹧川河伯,竟不敌殷明。
唐国底蕴刘老也站在了殷明这一边。
皇帝看着殷明的目光,脸上只剩下窘迫和难堪。
讲道理,不是殷明的对手。
动武,也不是殷明的对手。
此时此刻,他再找不到任何一丝半点理由来反驳殷明的话语。
只得甚为不甘心的点了点头。
刘老见得皇帝低头,心中石头总算落了下来。
殷大帅倒是毫无表情,对他而言,皇帝这样做本就在情理之中。
殷明转身看向远处的杨子铭,微微点头。
于是,洪京城沸腾了。
消息如长了翅膀一样四处乱飞,不过一日,便传遍了洪京城。
皇帝竟拜前朝后裔杨子铭为相!
文道祖师殷明竟将鹧川河伯生擒!
文道传承,已经势不可挡!
冯行道和刘默阳再来拜访殷明。
“殷兄,你这一手,堪称绝妙啊!”
“皇帝这回吃了这么大一个亏,硬是屁都没敢放一个。”
冯行道大大咧咧的坐下,脸上满是春风得意般的笑容。
刘默阳一如既往的不甚多言,只在一旁微笑。
殷明笑着应到,“他此次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回得了教训,往后该当勤政爱民了吧。”
皇室和鹧川河伯家的暗中来往,其实殷明一早便知道。
只是那时候的殷明还没有足够的实力与皇室对抗,所以便一直隐忍不发。
此次回唐国之前,殷明心中便已打算好。
而且还真去了鹧川一趟。
从鹧川那边了解的情况,再加上近些年从唐国内得到的情报,他可谓是有胜无败。
而皇帝想通过鹧川河伯来镇压殷明,这般打算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若是以往,殷明恐怕当真没有办法应对。
但现如今的殷明岂是吴下阿蒙,皇帝这样做,正合了殷明的心意。
只是经过这一次,皇帝再无任何手段可以阻拦儒道在唐国推行。
他若仍旧如此不顾百姓的死活,只知不断收拢超强势力加强皇权,那殷明便不会如今日这般好讲话了。
他之所以将杨子铭送入朝中,目的便是彻底矫正当前唐国国政的沉疴。
冯行道乐道,“唐国百姓有殷兄为他们做主,往后的日子定然是风调雨顺啊。”
“且不说皇帝还敢不敢罔顾人命,就说他以往的那些国政。”
“只怕经此一事,他也不敢再继续执行。”
“再加上杨兄这位宰相,唐国是时候变天了啊。”
对于皇帝之前的国政,其实朝中很多人都不赞同。
可是皇帝毕竟是皇帝,而唯一能钳制皇帝的殷大帅又对国政不甚关心。
所以皇帝说怎么做,那就怎么做,很少有人能够指出其中不当之处。
可现在不同了。
现在有了杨子铭这个宰相,皇帝无论施行任何国政都要询问杨子铭的意见。
一旦杨子铭觉得不妥,只怕皇帝的胆子还不足够支撑他与杨子铭闹腾。
这样一来,唐国的民生国计自然要大变特变。
但这也只是好的一方面。
只听刘默阳担忧道,“杨兄虽才德兼备,但他的身份毕竟敏感特殊。”
“我在想,如果杨兄对国政的施行言词过于激烈,会不会引起朝中其他大臣的不满”
“若皇帝得了朝臣的拥护,杨兄这个宰相,只怕很难办。”
朝廷之中的言论站边很重要。
而杨子铭的身份就摆在那里,谁也没法视而不见。
一旦皇帝得了朝臣的拥护,就算杨子铭对国政所提意见乃是正确的,只怕也很难得到中书的肯定。
殷明也知道这个问题。
只听他道,“若是加上殷大帅呢”
冯行道与刘默阳两人闻言均是一怔。
殷大帅向来是不理朝政的,他只管带兵打仗。
“你是说,你会让殷大帅插手国政可他是武将啊...武将涉政,
592.第591章 前往坤国(第五更)
第591章 前往坤国(第五更)
白彦从封西返回之时,带回来一个消息。
“殷烈不知去向,北冥圣女也并未返回天司山。”
殷烈上任封西省府之后,按道理他只能呆在封西,可是现如今却不知所踪。
最近朝中诸事频发,封西那边的消息传来无人理会也自然正常。
殷明笑道,“他还能去哪”
白彦闻言一怔,而后若有所思的道,“殷烈失了殷大帅这个大树遮阴,唯一能去的地方只有天司山。”
“可北冥圣女并未返回天司山...”
话到这里,白彦却是将目光望向了殷明。
只听殷明道,“那是假的北冥圣女。”
“她没返回天司山,多半去寻真的北冥圣女去了。”
“而殷烈除了天司山可以去,偌大千元,他也无处可去。”
殷明说完,将目光转向一旁的杨子铭,“我去后,唐国诸事便由你全权负责了。”
“而今你刚刚拜相,虽有殷大帅与刘老护持,但仍不可冒进。”
“入朝为官并不比传道,其中凶险之处,你该当省得。”
殷明不是不放心杨子铭,而是不放心皇帝。
皇帝若是铁了心要与杨子铭做对,以杨子铭只想当纯臣的性格,只怕他很难应付。
殷明刻意提到殷大帅与刘老,便是在暗示杨子铭,若有拿不准的地方,可以去询问这二人。
杨子铭躬身拱手,“多谢夫子。”
语气之中尽是感激。
......
殷明启程离开洪京城时,冯行道与刘默阳皆是赶来为殷明送行。
城门外,又是一片斜阳余晖。
当初他们也是在这里送殷明前往封西,而今却又在此处送殷明离开唐国。
兜了偌大一个圈子,似乎最终又回到了起点之处。
冯行道难得一见的感慨起来,“当年送你去封西之时,还担心你在路上遇到不测,千叮咛万嘱咐让你带上我的一众侍卫。”
“现在你已经是真圣,这一路西行,他们不敲锣打鼓欢迎你便算不错了,岂敢对你不利。”
所谓物是人非,不过如此。
只是殷明的“非”,转变着实有点大。
不清楚的人,当真会以为殷明是圣人临世。
刘默阳问到,“殷兄什么时候再回唐国来”
天元城的消息已经传遍了八国。
殷明改造天元,大量人族涌入,而今天元城已经成为文道圣地,殷明自当坐镇。
所以殷明此次离开唐国,再回来,却不知是何时候了。
殷明笑着道,“总会有机会的。”
是啊,任何事都总有机会,只看如何去应对而已。
启程离开,殷明与白彦一同坐在乾端身上,消转瞬便失在天际。
“我怎么感觉到了魔气”
刘默阳曾在封西除魔,对魔气自然熟悉。
冯行道瞥了他一眼道,“就你一天事儿多,殷兄身上能有魔气吗”
......
坤国帝都,天古城。
偌大的皇城连绵一片,形成一丛丛宏伟高大的建筑群。
坤国建筑以高著称,每座宫殿超过百丈,更有一座悬浮在空中的楼阁,号称望古楼。
此楼乃是皇家禁地,除了皇帝之外,其他人都不得入内。
而此刻,在楼里,坤皇的身边竟还站在一人。
只见那人一袭白袍加身,冷眉修长,一双眸子极具阴寒。
“你到底想如何”
坤皇的声音听上去很是虚弱,身上还有数道气息流转,好似禁锢锁链,让其无法运转武道内息。
那人闻声,只淡淡的看了他一眼,“坤国自来便是选天下贤者立为天子。”
“你修为平庸,才学不满三斗,要文文不得,要武武不得。”
“交出玉玺,我或许能饶你一命。”
坤国与其他七国有着很大的区别。
坤国向来崇尚民主,任何一位国君都是由百姓所选举出来的。
即便这个人武道修为或许不是顶尖,才学也不足以著书立说,但只要这个人能得
593.第592章 坤国国学(第一更)
第592章 坤国国学(第一更)
黄亚夫与龚沁中刚刚得到唐国消息,殷明便已到了天古城。
主要是因为乾端的速度实在够快,而且在路上也没遇到其他事耽搁。
如此一来,自然是前脚消息刚刚传到,殷明后脚便到了。
黄亚夫与龚沁中的脸色都不太好,因为他们在坤国推行儒道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
不止是皇室,甚至连普通百姓都很是反感儒学。
殷明听着他们的汇报,只一阵点头,却并未多言。
“坤皇前些年不知所踪,现在主事的乃是禹王贺涂铭。”
“禹王在坤国的声望一直很好,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任国君。”
“只是...”
“只是根据我们打探的消息,近年来禹王的国政与当年坤皇有着很大出入。”
“甚至与天国重启战端,这在民间引起了极大的争论。”
黄亚夫对坤国皇室的调查也不是一日两日了,而且这些事就摆在眼前,也不需要花费大力气去暗中调查。
“明日便去会一会这禹王吧。”
第二日,殷明便领着黄亚夫,龚沁中两人进宫拜见禹王。
禹王得闻文道祖师前来,欣喜万分,率领满朝文武亲自来迎。
禹王此刻还未登基称帝,朝中大臣也均是以禹王相称。
寒暄一阵,众人进入一栋高楼,名为百宣殿,乃是坤国朝廷上朝之地。
百宣殿高逾百丈,以木石堆砌而成,但却可以伸展,最高一层甚至可以缩入下方楼层之中,形成一个巨大的正方体建筑物。
这很像墨家的手笔。
只是不知这些高楼乃是何人所建。
落座之后,殷明先是赞叹了一番这百宣殿的奇特,顺便问到,“这宫殿如此奇特,却不知是哪位高人所建”
禹王而今不过四十出头模样,但却已经是小圣修为。
闻言,禹王朗声笑道,“此乃我坤国先祖一位真圣强者所建,先生不必夸赞。”
殷明听出他话里的意思,当即拱手道,“贵国先祖可谓鬼斧神工,我等叹为观止,实乃情不自禁。”
黄亚夫与龚沁中一直没有说话,主要是这会儿他们也不知道说什么。
只是他们发现,当殷明夸赞坤国先祖之时,坤国的朝臣好像并没有很高兴,脸上均是不置可否的神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