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再起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张维卿
经过了详细的观摩,陈凯已经详尽的了解了鸟铳的制造流程。不可否认,这里面的专业性确实很强,不说别的,光是那些部件名称,陈凯对着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瞅了老半天,也才算是勉强记下来,与工匠们的沟通时才少了那层阻碍。
总的来说,一把鸟铳,分为铳身敌龙朔杖铳架和人面妥架,这些东西分别对应的是后世或是西方所称的枪管扳机通条护木和枪托。
这是主要结构,铳身上有前后准星铳口火门和火门盖,敌龙上亦有龙头,龙尾火绳龙尾钉销铁条折回上折条柱下折条柱以及扳鬼,便是铳架上亦有用以固定铳身和铳架的铳架钉销这样的小部件。欲要打造一把鸟铳,并不仅仅是捲一个枪管出来那么简单的。
陈凯仔细的观摩过后,又细细思索,最后甚至干脆找来了鸟铳工匠和木匠们一起开会研究,最终才确定了由鸟铳工匠打造铳身和敌龙,由木匠在事后按照铳身和敌龙的尺寸来打造其他主要部件的分工以及工序。
分工是陈凯至今赖以提高生产效率的一大必杀技,就好像是流水线工人之所以效率高,单从技艺而言便是机械性的做一件事情,肌肉记忆和熟练度更高。当然,再进一步,真正意义上标准化流水线作业,陈凯也不是没有想过的,奈何就凭着现在这么个手工业的工业基础,连标准化都保证不了,更别说别的了。
这里面,尚需要不少的时间磨合和协调。陈凯对此并不着急,因为鸟铳的用料比普通冷兵器更加严格,须得精铁方可耐得住膛压。原料匮乏,陈凯也是无能为力,谁让郑成功暂时也只能选这么个不产铁矿的岛屿作为根据地呢。
郑成功今番回师,顺带着拿下了距离南澳岛不远的那座几近于三不管的闽南岛屿东山岛,并且派兵在那里的铜山守御千户所驻扎,以为统治。
那里是福建的第二大岛屿,占地面积比南澳岛还要大上将近一倍,有大量可开发和正在使用的盐场,对郑成功而言可谓是不小的补益。
不过让陈凯有些失望的是,东山岛在后世是以农林渔业玻璃产业以及旅游业作为地区经济支柱,现在更是只有农业和渔业,大抵除了岛上的木头海里的贝壳以及鱼胶还与军器工坊有些关系。
嗯,不对,卖了盐赚得的银子也会有军器工坊的份儿的。
第四十二章 明日之血(中)
拿下了东山岛,郑成功的控制区一下子从一百多平方公里扩大到近四百平方公里。虽然,距离明朝巅峰期的疆域,甚至比起辽事未起之时的大抵是汉地十八省外加上辽东都司府的土地面积来看,这么点儿的地方只怕连九牛一毛都说不上,但起码收复了这些土地,这支军队的实力就会强上一分,此消彼长,清廷的实力自然也会弱上一分。无非是多寡而已,事情总是好的。
陈凯身为文官,虽说是术业有专攻,用不着他理政料民,但是如何把这一分的本钱花出更大的价值来,他却也并非没有招数,哪怕只是军器工坊能涉及到的。
数日后,随着陈凯关于火药生产的条陈得到了郑成功的迅速批准,整个南澳岛以及东山岛上立刻就鸡飞狗跳了起来。
陈凯的条陈中写得分明,火药制造,主要还是在于材料。黑火药所需的三种材料,木炭易得,无非是入山伐木,干点儿破坏植被,被环保人士痛骂的事情而已。麻烦的,其实是硫磺和硝石,这两样东西郑成功如今控制的两个岛上都没有出产,正常情况下就只能靠海贸获得,这无疑不是在继续加重郑成功的财政压力。
但是有了陈凯的条文,硝石这种黑火药之内配比最重的原材料就可以适当的降低购入量,仅仅是继续按照旧有规模购入硫磺罢了。事实上,如果不是陈凯实在没办法确定下来他的办法到底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他甚至考虑过要不要让郑成功彻底停止硝石的购入。
记住了,是按照挖出的硝石才算钱,是个这个样子的,另外这种可以,不是随便挖出个土块就来找官府要赏钱。
郑成功现阶段的控制区是两个海岛,海岛上总有海鸟居于岩石峭壁,鸟粪堆积之地,最易有硝石产生。除此之外,岛屿一般多有洞穴,洞穴里基本上都会聚居蝙蝠,那里同样是易产硝石之所。
这些天然来援,在后世使得一些国家瞬间暴富,甚至成为了那些国家的经济支柱。陈凯的下策就是通过行政的手段向两岛的百姓购买这些天然产生的硝石,但是因为这些东西都只是一次性的,不符合陈凯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所以只能是下策。至于上策,就是英国人曾经用过的堆粪积硝。
郑成功控制的这两个岛屿有十一个镇子,村子里的粪便基本上都会变成粪肥,但镇子上总有非从事农业的人口。另外厕所猪圈等地也会产生硝土,拿回来进行提纯亦是可以。当然,更重要的还是郑成功麾下如今有近四千大军,以及不少即将入营的新兵,这么多人,一天排便一次便是几千坨大便,拿来积硝是再好不过的了。
南澳城里面已经被陈凯扩建军器工坊的行动破坏了格局,大抵是郑成功和洪旭不打算让陈凯把整个南澳城都变得臭熏熏的,干脆在城外批了一块地出来,专门用来堆粪积硝。为了防止百姓偷取粪便充当肥料,总还是要修建围墙和防雨的棚子的,唯独就是被派到此处值守,大抵已经算是最令人作呕的差事了。
陈凯有办法,郑成功有人有钱有权力,二人一旦达成一致,这南澳和东山两岛之上,便可以以着最快的速度实行起来。
这一切,想要看到成效,却都还需要更多的时间。陈凯却也不急,他的主要工作还是在于军器工坊,兵器的生产任务尤为重要,无论是冷兵器,还是火器,都需要投入极大的精力,更别说是新产品的开发了。
数日后,堆粪的所在还在修建,军器工坊的工作也没有停止。倒是陈凯,却难得的享受起了他来到这个时代的第一次假期。
单休有过,月休似乎也有过,但是这他妈半年才休息一天,原来郑成功才是最大的臭资本家啊。
懒觉睡醒,却也仅仅是比平日里多睡了半个多时辰而已,他上午约了陈鼎出去游玩,这也是他来到这个时代之后第一次专门为了旅游和参观而离开总镇府。其他的日子,都是早九晚五,或者说是早五晚五的工作出行而已。
陈鼎,这些天陈凯与其已经聊了多次。作为一个举人,他从未有半点显示其人的儒学才能,聊得也不过是工作阅历以及一些奇闻怪事和当前的形势而已。偶尔陈凯引经据典,他也立刻就能接上,称得上是相谈甚欢。更重要的是,陈凯能够在这个举人的身上很直接的感受到那份忧国忧民之情,对于华夏面临着再度浸染胡腥的险恶局面,以及为了避免再度遭逢宋末那般陆沉之祸而努力奋斗的决心,更是让他激赏。
陈凯与陈鼎之间的交情愈来愈深,倒是那个叶翼云最初还有被陈鼎拉上,但却总是摆着那副我是进士的臭架子,起初陈凯还在将就其人,后来干脆也懒得搭理他了,只是礼貌而已,更多的则是与陈鼎交谈。渐渐的,叶翼云也就不来了。
郑成功已经给陈鼎等人安排了工作,陈鼎暂时担任南澳的临时教谕,大抵算是这岛上的教育部长和唯一一座公立学府的校长。举人如此,叶翼云更是肩负起了南澳岛的行政事务,不过此间不曾设县,仅仅是分属于诏安和饶平两县,叶翼云也仅仅是作为洪旭的副手专司负责行政而已。
南澳岛的行政划分尴尬,这造成了叶翼云和陈鼎的不上不下,但是比起他们,曾经做过都察院右副督御史兼福建巡按的沈佺期上面,郑成功的任用就显得有些不太正常了。
沈佺期能力如何,陈凯也没有与其有过太大的交集,只是听说其人信奉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圭臬,医学上的造诣不浅,更兼妙手仁心,在乡便多施恩泽,否则几个月前在泉州也不会就凭他一句话便有大批百姓奋起抗清,更不会因其一言而有上千的丁壮带着家眷随郑成功离开家乡。
就是这样的一个具备人格魅力的人物,郑成功对其倒是每有决策便会向其咨询,更是称其为沈中丞而不名,但是却并没有安排任何有实权的职务,仅仅是作为一个高参而已。
透过历史,陈凯大抵也能琢磨出门道来。并非是郑成功嫉贤妒能,而是他根本就对那些以前在南明时做过官的读书人缺乏足够的信任——倒也不是对于人品,而是对于处理实务的能力,甚至到了唯恐他们会如在弘光隆武等朝时那般坏了国事的地步。
当年弘光朝立,郑成功就曾当面批评过他的老师钱谦益,说:行之在公等,度不能行则去;能,不我用亦去。此岂贪禄位,徒事粉饰地邪?
这话翻译过来,大抵就是说钱谦益等人苟且流俗贪恋权威粉饰太平。再兼郑成功曾说当时的朝廷是君实非戡乱之君,臣多庸碌之臣,以及他后来在厦门等地多有聚居有丰富行政经验的官员遗民的情况下,麾下的主要文官却几乎都是些早前没有做过官的,大多只是举人秀才出身,甚至有的还是军官代行文职,这一切就再明白不过了。
然则,不得不说,陈凯与沈佺期交往几次,其人温文尔雅,亦是让他自感如沐春风。做朋友倒是一个绝佳的对象,便是这一次,陈凯也出言相邀过,奈何沈佺期确已在早前约了旁人赏文,才未能同行。
这一次陈凯等人准备去的,便是南宋丞相陆秀夫的魂依墓。这座魂依墓位于南澳岛的青径口,出了南澳城的东门,一路向东,就在青澳山下。对于那位宋末三杰之一的民族英雄,陈凯是早有仰慕之情,奈何公务繁忙,直到今天才得以成行。
陈凯用过了早饭,陈鼎也如约而来,并且还带着他的儿子,一个看样子十二三岁的少年。莫看其人年少,见了陈凯,以叔父相称,举手投足之间甚有乃父沉稳之风。只是显得过于老成,全然不似一个少年郎应有的活泼。
贤弟,这是犬子永华。
永华,好名字
陈凯几乎是完全下意识的恭维了一番,但是话刚说出口,神识深处却犹如是一道闪电划破天际,猛的便是一惊。
等等,这少年,他是,陈永华!
第四十三章 明日之血(下)
陈永华,郑氏集团进入台湾后最重要的文官,为郑成功认定是今之卧龙,甚至让只比其小几岁而已的郑经以师礼待之。
到了郑经时期,陈永华更是郑氏集团在台湾的行政负责人,同时还兼管军队,乃至被很多人称之为是明郑东宁王朝的宰相。其人经营地方亦是成绩斐然,大力的提升了台湾的经济文化水平,为后世所称道。而且,这位陈永华,这个现在只有十二三岁的少年,日后会成为天地会总舵主陈近南的原型。
为人不识陈近南,便称英雄也枉然!
如果仅仅是这样也就罢了,毕竟陈凯也不是没有见过什么名人,郑成功难道不比陈永华更加闻名于世,更加让人敬仰痛惜吗?但是更重要的在于,陈凯在意识到这个少年就是陈永华之后,记忆的闸门轰然打开,猛然间便回忆起了明年的战事以及近来认识的一些人的结局。
公元1648年,永历二年四月初十,郑成功统林习山甘辉等众将分水陆进逼泉州府西部的同安县城。清军出城迎战,为明军击败,损伤过半,余部退入城内。到了第二天,郑成功更是率所部兵马直接拿下了这座县城。
拿下同安县之后,郑成功任命进士叶翼云为同安知县,举人陈鼎为同安县教谕,命邱缙林壮猷金作裕等将领驻守城池。
夺取同安县城,战略的第一步便走通了。奈何,福建兵祸连绵,再兼这个省本就是个粮产量很低的省份,结果由于当地乏粮,郑成功不得不率领大军移驻东山岛。一方面是缓解当地粮荒,另一方面则是想方设法到广东去筹备粮草,另外再兼了等待永历朝廷圣旨的缘故,已经是次要原因了。
然而,七月时,闽中闽北的抗清起义多被清军镇压,大军直扑同安。围城月余,求援使者久不得出,待到郑成功得到消息时,已经到了八月。
八月中旬,同安城陷,守将邱缙林壮猷金作裕皆与清军进入巷战,力战而亡;知县叶翼云等人被俘,拒绝投降,从容赴死;教谕陈鼎在明伦堂上吊自杀。是役,清军屠城,血流沟渠,约有五万人不幸遇难,史称同安之屠。
而郑成功亲率的援军,由于在路上北风盛行,航速受到影响,大抵也就三百来里地,一百来海里,正常情况下一天左右就可抵达的路程,结果花费了足足五日也才勉强抵达金门岛。那时,同安城已然陷落,郑成功以及麾下将士能够做的也只剩下了在金门遥祭英灵。
同安血流沟!
那一战,五万人死于清军的屠刀之下,郑成功在起兵之初的那两年好容易积攒下来的实力损失良多,几乎又倒退回到了进攻泉州之前的状态。
即便不说这个,只是陈鼎这个人,通过近来的交往,陈凯也认定了此人是一个可以成为莫逆之交的同心同志之辈。这样的好人,不应该孤独的自裁于同安县学的明伦堂中。虽说是牺牲不可避免,但是如果可能的话,陈鼎这样的人还是应该活着看到驱逐鞑虏的那一天。哪怕当日即死,总也免了那份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遗憾。
离开了总镇府,陈凯与陈鼎陈永华父子带着小厮仆人一路直奔陆秀夫墓。陆秀夫本人其实是江苏盐城人,放在明时就是南直隶淮安府的盐城县。其人与宋末三杰中的另一位文官,文天祥文丞相其实还是同榜的进士。
南宋灭亡的大背景之下,个人的选择不同,如陈宜中流亡占城留梦炎委身事元,但也同样有如陆秀夫文天祥张世杰这样至死不屈的英雄人物,就像是今时今日的李定国郑成功张煌言李来亨以及那些同他们一样为恢复汉家天下而浴血奋战的人们一样,这才是华夏民族的脊梁!
前往陆秀夫墓的路上,脑海里更多的则是明年的同安之屠,怀揣着这许多心思,使得陈凯那份游山玩水的轻松也被吹得不复存在。这份压力着实不轻,以至于这一路上都有些神思恍惚。不过到了陆秀夫墓,陈鼎事先写好了祭文,陈凯也备了不轻的祭品,并且在陆秀夫的魂依墓前许下了光复汉家江山的宏愿。
回来的路上,陈凯依旧是如去时那般心绪不宁。平日的交往,这种情况也被陈鼎理解为他还在挂念着军器工坊的事情,而不能安心游玩,并且还以军器工坊制度已成为由,劝解过陈凯一二。
对此,陈凯也只是报之以苦笑。他很清楚,真正应该得到安慰的不是他,而是陈鼎叶翼云那些文官武将,是同安县城里的那五万亡魂!
但是,就算仅仅是安慰,他也根本做不到,因为他没办法向郑成功向陈鼎解释他是怎么预估同安的惨剧的。甚至就算是他们都能相信,只怕是也不会因此而放弃对那片失地的收复和坚守。而失败更是当时战略环境恶化的大势所趋,就算是提前预估到了,在绝对的实力差距面前,也是没办法逆转的。
浑浑噩噩的回到了总镇府,陈凯也总算是在巨大无力感中将这一切想了清楚。临别之际,只见他半蹲在陈永华的面前,伸手摸了摸少年的额头,面上亦是怜爱之色荡漾其间。
尚图兄,令郎,吾甚是喜欢,只可惜吾膝下无子无女,否则男可为兄弟,女可结夫妻,实乃生平一大憾事。说到这里,陈凯不由得叹了口气,可是未待陈鼎有机会安慰,陈凯便正色而言道:小弟有一个冒昧之请,敢求尚图兄成全。
说着,陈凯便是一鞠到底,陈鼎不由得便是一阵愕然,但却也立刻做出了反应,双手将陈凯搀扶了起来。
贤弟,你我志向相投,有什么事情直言即可,何必如此啊?
小弟想认令郎为义子,不知可否?
事在人为,竭尽全力去设法改写同安之屠的那段历史,这一路走来,陈凯已经下定了决心,甚至不容有任何动摇。然而,奈何人力有时穷,若是真的事有不成,唯有代为照料其子,以全了这份同心同志的情分。
第四十四章 定策(上)
认为义子的仪式很快就在陈凯的小院里举行,陈凯的那四个仆人,再见陈永华时也改口称其为少爷,而非是陈公子。
陈凯与陈鼎之间的关系更近一层,常常是相谈到深夜,彼此间交流着那些工作中的事情,更有陈永华日日前来问安,陈凯对于这个小潜力股的培养也是毫无吝惜,看在陈鼎的眼中更是大为欣喜。
时间过得很快,军器工坊的武器防具生产还在继续,很快已经从五日一到武库移交变成了三日一到武库移交,好给工坊的库房腾出存放原材料的地方。
藤盔和鸟铳,这两件物事已经开始装备军队,前者的普及速度很快,先是亲丁镇,接下来左右先锋镇,偶尔路过军营,看着远处的校场里士卒顶着藤盔训练,陈凯亦是心生骄傲。然而,鸟铳的生产速度虽然公认的是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三组鸟铳工匠的规模,也实在是限制了产能。更要命的是军中对于这种兵器的需求实在不小,不光是步兵,水师的忠定伯林习山也多次过问过,只能是一句任重而道远,仅此而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