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帝国再起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张维卿

    不过没到那个时候,这首诗又来了一把出口转内销,从朝鲜传回了中国。当时正是清朝的嘉庆年间,嘉庆帝讥讽官员贪渎,就以此诗略作修改,用来鞭策群臣。为此,后世某个清史专家还借此赞颂嘉庆帝爱民仁德,并且一再指出是朝鲜人抄袭御诗。

    冯梦龙先生?

    这个名字,李定国没有太听说过。说起来,他做流寇时,听得多是说书先生讲的那些《封神演义《隋唐演义什么的。后来,金维新入幕,平日里也多是会以《三国演义之类比较通俗的东西来向他灌输忠君爱国的思想。对于其他的文字,他军务繁忙,哪里有太多时间去涉及。但是,只此一诗,却登时便引起了他莫大的兴趣来,详加问询那位冯先生的下落,得到的却是冯梦龙已经去世了的答案。

    冯先生在隆武二年时就已经去世了,据说是因为抗击虏师被鞑子杀害的。

    此言既出,李定国却是不由得哎了一声,直叹此生不能于此等人物相谈,乃是人生一件憾事。

    对此,陈凯却是有些无话可说了。按理来说,一个前流寇想要洗白了,对于从前的身份总是要讳莫如深的。只有设法融入到明廷的大环境之中,为大明中兴立下汗马功劳,才能从传统意义上的祸乱天下的逆贼转变成曾经受人蒙骗,但是天生忠义的那等文人口中改邪归正型的英雄人物。

    此时此刻,由此这般,李定国显然是没有想到这些,仅仅是真情流露罢了。但是看到这一幕,却不由得生出了个人无完人的念头来。

    这位政治水平低下的南明战神日后或许还需要他更多的帮助,不过这一遭,历史已经开始因为广州的光复而改变了。接下来的日子,或许这个时代会变得与他记忆中的南明时期越来越不一样了,有些事情会否继续发生,也将会成为一个又一个大大的未知数。

    不管怎样,该做的,总归还是要做的!

    神色中,闪过了一丝坚毅。这时候,李定国还在沉浸于遗憾之中,郭之奇则是若有所思的样子,唯有金维新和龚铭二人,却是分明的看清楚了陈凯的一闪即逝,在他们的脑海中不断的放大,似乎就连分量也在不断的加重。

    陈抚军,真是天纵之才啊。

    二人结伴返回平南王府继续清点,于路上,龚铭却突然发出了这样的赞叹,而那金维新却也没有感到丝毫的诧异,反倒是重重的点了点头。

    从新会之战开始,陈凯步步运筹,都是看在他们眼中的。尤其是那引得清军深入的计策,陈凯瞒了连城璧,并要做戏给尚可喜看,但却并没有瞒着金维新,而且还通过金维新将计策送到李定国的手中,由此才实现了江门一战的合击。

    说句离经叛道的话来,陈抚军就是一个白丁,最多读过几年圣贤书,连个功名都没有。可是如今的成就,这些年做下的那些经天纬地的大事,却已经不是那些进士举人们所能够比拟的了。想要实现大明中兴,说到底还是要看能力,而非是科举的成绩。

    确实如此,这毕竟还是乱世啊,并非只有圣贤书读得好,考运上佳的才有资格治国。抛开这个资格,总会有更多考运不佳,但能力过人的人物跳出来。当年的大宋开国宰相赵普赵相公,不就是个半本论语治天下的奇才吗?

    他们,比得陈凯还好些,总有个诸生的功名摆在那里。但是并非走科举之路,而是如陈凯一般,从藩镇大帅的幕僚做起。几年下来,陈凯从一个衣不掩体的白丁已经坐到了巡抚的高位,堂堂二品大员,这一战后的高升肯定也少不了的。这样的人物,这样的经历,不正是他们如今努力奋斗的目标吗?

    想到此处,二人自是喜不自胜,仿佛已然看到了他们也能够如陈凯这般的未来。只是片刻之后,龚铭还在继续暗自发誓,要更加努力的做事,而金维新却突然想起了陈凯早前曾对他提过的一句话,说是他们在李定国的身边,日后入朝为官的机会更多什么的来着。

    这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这话里话外,总让他觉得似乎有些一语双关的意境,尤其是在这一场场的大捷过后,更是让他对于陈凯说过的话总要细细的思量重新的思量,似乎每一句话里面都有着些值得挖掘的东西似的。

    不过在此时,他们首要的任务还是优先清点缴获,这是最为急切的事情。以史为鉴,宋太宗北伐失败,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在于破太原之功没有及时赏赐,导致军士怨愤。如今确实收复名城,击溃清军主力,可万一再闹出什么幺蛾子出来,没有及时赏赐,就势必将会是一大隐患。

    为了杜绝隐患,李定国郭之奇和陈凯三方面都认为应该优先清点银钱布匹,他们的工作方向自然也就这么定下来了。

    不眠不休,总算是以着最快的速度把这些清点了出来。但是两座王府的银子清点下来,却发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事情,那就是平南王府的银钱竟然比靖南王府的少了不少,须知道尚可喜可是个老油条,难不成他刮地皮的水平还不如耿继茂这个初出茅庐的后生子侄?

    是不是那厮用来买古董字画了?

    买这个词说出了口,郭之奇都觉得可笑。广东地面儿上,抛开陈凯的地盘,哪里不是这位平南王爷予取予求的。以着尚可喜平日里的作风,再看看他手下的那群混蛋,有几个像是会公平买卖的,还不是抢就一个字,他只说一次。

    回郭督师的话,学生翻了账册,里面儿倒是提到了捐献寺庙的事情,次数很是不少。尤其是天然法师的海幢寺。

    这位天然法师,俗家名讳叫做曾起莘,广州番禺人士,乃是明末清初广东佛门的领袖人物。据说,尚可喜在广州大屠杀之后,动不动就要做噩梦,经常流连于各种各样的寺庙道观,企图能获得心灵的平静。在海幢寺,他遇到了当时的住持天然和尚,在天然和尚的点拨下,尚可喜似有顿悟,想为自己所做之事做些弥补。于是,他听从了天然和尚的劝导,牵头扩建海幢寺,以超度在十日屠城中屈死的亡魂。

    尚可喜如此,连带着尚可喜的正妻,也就是平南王妃舒氏,左翼总兵许尔显,以及城内大大小小的官员们也纷纷慷慨解囊,将那海幢寺越盖得越是壮观,很快就成为了广东四大丛林之冠。

    这一过程,如今被陈凯给硬生生的打断了。和尚高兴与否,陈凯倒是不怎么关心的,倒是尚可喜居然还会做噩梦,还要靠和尚来进行心理疏导,再想想他手下人在新会干的事情,再想想这厮的顽固不化,还真是无药可救了。

    城东的凌迟还在继续,陈凯听过了这些,总有几分不爽,干脆派了人过去,告诉刽子手再多切几刀——良心发现,从来不是靠嘴说的,也不是靠给佛寺添香油钱,说到底还是尚可喜自知罪孽深重,但却就是死不悔改,这几刀就算是为历史上于广州大屠杀后死于其手的明军和百姓们讨个说法了。

    平南靖南两王的年收入不少,可是账目上显示,这里面不光是各项花销,还有要送到京城去贿赂那些满清权贵的。除此之外,今年李定国席卷粤西,收入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两座王府的银钱库房里加一起也就翻出了一百五六十万两银子。

    还是先赏赐吧。

    没办法,有功不赏,总是不好的。前后四战的功赏,三个集团的近十万战兵,光是按照参战的功赏来计算,眼看着银子哗啦啦的撒出去,大概也是剩不下太多的了。倒是这时候,换来了各部明军将校士卒们的欢天喜地,陈凯就更加确定了这些部队暂时是没办法再打什么硬仗了的。

    真金白银的兑现功赏,到了完事儿时,确实没剩下什么来。接下来,总算是到了分赃的核心阶段,什么动产不动产的,什么奢侈品艺术品的,只要是到了手的,既然是联合作战,总要各有所得才行。




第三章 分赃(下)
    军功的赏赐已经发下,从李定国郭之奇和陈凯三人当众发给众将,众将亦是将这些功赏带回去发给麾下将士。

    从各自的大帅那里领取了赏银,有的揣在怀里,隔着衣甲抚摸着轮廓,面上充满了喜色;有的则干脆直接拿在手上把玩,细细的摩挲着。三两成群的离开此处,有的直接回返营帐,将银钱仔细收好;有的则呼朋唤友,寻个酒肆开怀畅饮;还有的则干脆跑去了用藩兵家的女眷组织起来的女营,将银子塞到管事的军官手里,便急不可待的冲进去选个看得顺眼的,好好操练操练那男儿之剑。

    功赏,是大战之后必须要下发的。倒是此番大战,明军趁势收复了包括广州府城在内的广东大半地区。如果是在承平年景,收复了被叛军或是外地夺取的土地,接下来自然是先行军管,同时中枢委派官员节制一方,但是现在这情况,莫说永历朝廷现在还被控制在孙可望的手里面,只说一个藩镇遍地,素来是各行其是,这一遭又是联合作战,总要让各方面都可以满意才好。

    中军大帐内,作为西南明军粤西明军和粤东明军这参战三方的代表,西宁王李定国督师大学士郭之奇和漳泉潮惠四府巡抚陈凯自然是要率先把分配的事情定下一个基本的纲领出来。根据这个纲领,再将所有的缴获进行细化分配。

    缴获,或者说是这一战的收益,总的来说是分作两部分的。其一,乃是平南靖南两藩的私产,这里面不光是两个清廷的汉人王爷的,也包括那些藩兵将帅的,有动产有不动产,也有其他的东西;而另一方面,则是收复的各个府县,文官的任命权,以及驻军的辖区划分,这里面都是有着需要商榷,或者说是需要讨价还价的地方。

    天子那边的敬献,本官以为,还是以金银和珠宝玉器为主的好。

    督师这话在理。

    该当如此,毕竟天家的体面还是要的。

    想当年桂林大捷,李定国报捷献俘缴获什么的都是直接送到了贵阳秦王府的,对于安龙的朝廷,只是送了一份报捷文书而已,结果竟然也遭了孙可望的嫉恨,由此才有了衡阳大捷的龌龊以及那一战后的屡次暗算。

    现如今,李定国与孙可望基本上已经撕破脸了,双方虽说是还没有大张旗鼓的宣战,但是这支以云南大西军为主体的西南明军在实质上已经分裂了。孙可望在湖南前线与清军对峙,李定国这边两征广东,进攻贵阳,粮草上已经都是各顾各的了,而且孙可望还曾派冯双礼来夺军。这时候,报捷方面,自然也是要调过来的了。

    平南靖南两藩的王旗帅旗金印以及诸如尚可喜耿继茂朱马喇等人的首级都是要送到安龙那边的。另外的,缴获金银玉器珠宝字画什么的,自然也是要送一份与永历天子的。至于秦王府,送一份捷报过去,其中还少不了震慑秦王府势力的意思在,总是不比当年了。

    南明中枢两大阵营,广东地面儿上的三派人马都是保皇派,在确保永历天子这面大旗存在的原则上是一致的。郭之奇只是一开口,李定国和陈凯便立刻表示了肯定的态度,接下来无非就是从缴获里面儿寻一些贵重的送过去,交给下面的人去做就可以了。

    划定防区的事情,下官以为可以稍后再说,包括那些贵重财物的分配,也不必急于一时。王师收复广东,还是要恢复秩序,把鞑子的恶法纠正过来,还广东百姓一个朗朗乾坤才是当务之急。

    陈抚军此言大善。

    嗯,确实如此。

    虽说是分赃,但也要先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才行。清廷的诸般恶法,到了明军这边自然是要废除的,剃发还可以按照隆武皇帝的旧制来算,不必逼着百姓把辫子剪了,但是在行政制度上恢复到明廷使用的那般却还是应当的。

    平南靖南二逆,于广东地面儿上横征暴敛。他们控制江河湖泊,压榨渔民和来往货船客船,百姓是怨声载道。下官以为,还是当恢复渔课盐课的官衙,由官府管理,正常收取税赋的好。

    为了更好的掠夺广东的民间财富,平南靖南两藩在广东设置了各种规定。陈凯首先提及了两藩控制江河湖泊的船运及渔业生产的事情,李定国点了点头,对此表示认同,郭之奇那边倒是稍有思量,但是对于陈凯的提议亦是表示了赞同的态度。

    渔课和盐课,还是要归于官府才是正途,陈抚军言之有理。本官以为,二逆作威作福,广东本地的讼狱肯定有问题,所以对于过往卷宗,也是要重新审核的。有罪的,关押惩处;无罪的,自当是要释放。

    两藩为了抢占民财,诬良为盗的事情最是没少做。郭之奇提及此事,李定国依旧是表示认同的态度,而陈凯那边,回想了一番夹带里的人物,亦是对此表示了赞同。

    这样,无论是虏廷,还是二逆加征的赋税,也是要免除的。广东战乱多年,还须得与民休息才是。

    前两项都是以着极其顺利过程通过的,哪怕稍加思虑,但也没有人提出任何的反对意见,都是当面表示了肯定的。但是陈凯此言既出,李定国和郭之奇二人竟都有些迟疑的样子,前者倒也没说出什么来,倒是后者却提出了一个问题。

    以陈抚军之见,税赋该当以着怎样的数额进行征收?

    这事情,郭之奇问起了,陈凯却是皱了皱眉头,随即轻声笑道:这事情,下官也没有一个确切之数。况且,各地的情况不一,也须得多加调查才能定下来,一蹴而就反倒是容易影响到百姓的正常生产生活。

    话,说了等于是没说。陈凯不肯作答,郭之奇想了想也没有继续逼着其表态,转头看向李定国,后者想了想,也表示应该看看各地的具体情况再说。

    如今的广东,也就是潮州经营多年,也没有遭受太多的战乱,地方上的手工业农业生产以及商业运作都以着良性发展。其他的各府县,都是先遭横征暴敛,再遇战火纷飞的,哪怕是比光复只有一年的琼州也是大有不如的。

    有钱粮才能养兵,这是公认的真理。陈凯若是开口了,说的多了,不利于百姓恢复生产,老百姓被多收税的怨气也会归咎在他的身上;可若是说得少了,养兵不足,各部将帅们就心生不满。而他,也不可能因为这个就用潮州和琼州的财政去补贴其他明军,否则至本部兵马以及这两府百姓于何物。

    陈凯也不知道郭之奇是否刻意的,但是问题是他提出来的,按理自然也是要由他来诠释清楚。此刻,谁也不想提,这事情就只能暂且搁置下来了。

    需要商讨的有很多,又喝了几杯茶水,总算是把几项需要纠正的错误重新恢复到了可以让各方满意的原样。开会,从来都是如此,如他们这般的已经算是颇有效率的了。事情一项项的完成着,自有李定国的幕僚在旁记述。很快的,他们就研究到了这其中最有可能产生分歧的总店和王庄上面。

    这两件事,牵扯的利益极大,所以陈凯和郭之奇都是心照不宣的将它们放在了最后。而李定国那边,在行政的事务上主要还是听他们二人的意见,大半天都只是点头,或是沉思,对于二人意见趋于一致的,也没有表示过任何异议。

    二逆组织总店,操纵全省的贸易,这事情其实是最简单的,只要把总店废除了,还是按照原本的商税来征收和管理,也可以相安无事了。

    话,说出口来,陈凯没有看向与他有着更多讨论的郭之奇身上,而是转过头看向上首的李定国。甚至不光是陈凯,就连郭之奇在听过了陈凯的话之后,也是掉过头去,将视线集中在李定国的身上。

    对此,李定国倒是感到有些诧异,不过也没有持续多久,干脆便慨然笑道:二位是唯恐本王会接手那二逆的总店?

    不敢。

    殿下麾下铁甲数万,发放粮饷或许是够了,但若是继续进取,多一份收入总是好的。这事情,下官是以为还当重新恢复本省商业秩序,有商业刺激,手工业和农业的生产也会恢复的更快一些。至于郭督师,想来也是与下官差不多的。

    此间,面对李定国的直言不讳,郭之奇还有些避讳,但是陈凯却依旧是以着同样的直言不讳相应对。倒是李定国,对此却并没有表现出什么不悦来,却是笑了笑,明白无误的对二人言道:这方面,二位无需担忧。本王进军广东,一是为了天子和朝廷,二是为了广东的黎民百姓,私心是有的,也是不想与秦藩兵戎相见,让鞑子占了便宜。既然如此,二逆的恶法,该当废除的还是要废除的,本王无意做第二个尚可喜耿继茂!

    这样比较纯粹的军人,在文官看来才是该有的样子。闻言,陈凯和郭之奇当即便是拊掌而赞,对于李定国的忠义和爱民之心表示了极大的赞许。这件原本以为会在李定国那里受到阻力的事情,也就这么轻而易举的解决掉了。

    商讨清楚了总店的事情,剩下的就是王庄了。比起操纵贸易的王府总店,王庄,顾名思义,就是两藩强征了百姓的良田,如八旗军在北地那般的跑马圈地。

    比之商业,田地从来才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命根子。农业国的地位决定如斯,尤其是在这样的一个工业化才刚刚有一个萌芽的时代,所谓工业产品出口化农业产品进口化,利用剪刀差来剥削农业国,从总体上而言还只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梦罢了。甚至在这个时代,除了陈凯,也不会有人去做这样的梦。
1...238239240241242...32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