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农门娇妻作死日常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湘君

    赵夫人自是不知道上次儿子寻她讨要的两匹布是给这个妾室的,儿子说是给儿媳妇的,所以她才会毫不犹豫的给了,这会儿瞧着万氏说得她心情好,便发了慈悲。

    万氏一听到婆母要带她一同出门,还是去于家布庄亲自挑选布料,高兴坏了,回到小院准备的时候,还叫身边的丫鬟将这个消息传出去。

    很快这个消息传到了正妻的耳中,正妻李氏气得不轻,发了一通火气,却也不敢怎么样,心想着万氏最好别落在自己的手中,她必不会手下留情。

    万氏也知道那新布做的衣裳绝不在婆母面前穿,她穿着一身旧衣裳出来,与赵夫人一同坐马车出门,赵夫人瞧着她身上的衣裳,便是摇头,便好心给她买几匹布吧。

    赵府的马车到了于家布庄门口,这会儿于书燕与生哥儿正说故事,每次歇晌的时候,生哥儿有些闹腾,于书燕手中有忠叔摘录了百事知的故事,她便拿来讲给生哥儿听,生哥儿听着便能入睡,而且还时不时缠着她讲。

    说起这故事,每次于书燕要讲的时候,于家父母也是尖着耳朵听的,这故事当然是新颖又好听,便是许三娘也是听上了瘾。

    于书燕这会儿正说着故事,生哥儿也是昏昏入睡,没想晌午了铺里还来了客人。

    许三娘出门相迎,就见赵府的马车上下来两人,其中一位年轻的夫人,她怎么瞧着眼熟,许三娘见了,忽然记起来了,这不正是侄女儿。

    那赵夫人见到许三娘却是很高兴的,上前便是说道:“今个儿过来看看,想必还有新款了。”

    许三娘点头,在赵夫人身边的万怡也认了出来,她一脸惊讶的喊了一声,“二舅娘。”

    二舅娘

    赵夫人朝万怡看来一眼,接着又看向许三娘,一时间很是惊讶。

    万怡却是将许三娘上下打量一眼,瞧着她一身锦衣加身,什么时候二舅娘穿得这么好了,她的记忆当中,二舅娘都是穿着补丁的衣裳。

    这会儿于江全也出来相迎了,这一下万怡认出来,又喊了一声“二舅。”

    赵夫人却是面上一喜,试探的问道:“你们是亲戚”

    万怡立即点头,于江全看到侄女儿,便是叫了一声,于是迎着两人进了铺里。

    铺里头于书燕拍着生哥儿,生哥儿已经睡着了,她抬头朝门口看去一眼,便看到了赵夫人,以及赵夫人身边的万怡,于书燕皱眉,万怡竟然来了,这一下她便是知道了她是




第470章:开始筹谋周寅回京
    于书燕忍不住想笑,想到以后还得大伯娘和阿奶给缠着,她便对眼前的万怡更是讨厌起来。

    送赵夫人和万怡终于上了马车,于书燕回头却是叮嘱父母,不必与万怡亲近,她必有所谋,还是划清界限,以后与赵家也好做生意。

    于江全夫妻刚才还在疑惑为何这个侄女儿这么亲近了,虽说小时候也只来过于家院里几次,而且于宝莲对他们也是生疏的很,于江全有时候还是在乎这亲情的,也不是说断便能断的,一时间对这个侄女的热情反而应付不来了。

    于书燕的话让两人也醒悟过来,女儿说的对,赵家与他们有生意上的往来,也不能因为侄女儿就有什么不一样的,毕竟也没有什么亲情。

    然而万府马车上,赵夫人再看万氏却是越看越是喜爱,有了这一层关系,不管亲不亲近,她都好说话些,下一批粮食她便想多拿一点儿货,以后去于家布庄买布也能得个好价钱。

    赵夫人一高兴便拿出三匹好布给了万氏,并说道:“早知道你与于东家是亲戚关系,也不至于冷落了你,回去后便将你提为贵妾,儿子的后院我还是能做主的。”

    万氏一听高兴坏了,连忙道谢,跟赵夫人也越发的亲近起来,只是内心却不是滋味儿,想不到二舅一家在城里开铺做生意了,亏得大舅一家还在村里头苦苦挣扎,外婆还过着苦日子,她一定要将这事儿告诉大舅去。

    二舅家里有了钱,大舅自然也得给些的,至少得将外公外婆养在身边孝顺才是,只是令万怡嫉妒的是,表妹到底是哪来的本钱开的铺子,还有她是怎么能出来开铺子的,今个儿看到她哄着一个孩子入睡,莫不是她的儿子

    想她自己也有二十了,却不曾有孕,一直是她担忧的事,若不能生个孩子傍身,就算将她提为贵妾又如何,将来失了宠,没有了丈夫的疼爱,她年老色驰,便在赵府呆不下去了。

    万怡想到这儿,又是嫉妒的要命,这个表妹倒是好命,不仅嫁得好,还如此有钱,如今竟然还有一个人这么大的儿子了,当真是样样都比她好。

    于书燕自是不知道万氏的想法,当然她也不在乎,她眼下就等着不久后会来闹的大伯娘他们,到时她得想个法子应付才是。

    傍晚于书燕将生哥儿带了回来,生哥儿今个儿跟着去铺子,当真高兴的不行,果然还是跟着叔母出门好玩,又有好吃的,还有好听的故事。

    史氏问起儿子,得知儿子今个儿过得挺好的,便也放心了,想到儿子那贪玩的劲儿,她便好笑,既然他亲近四弟妹,那就多去几次吧,当初生哥儿捐了菩萨也是这个叔母帮的忙。

    生哥儿说着铺里的好玩之处,旁边坐着的毛氏听了,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儿,她在院里头陪着生哥儿时间最久了,这两年里生哥儿长大了也不记得一岁时的事情,没想才几日光景,孩子反而亲近四弟妹而不亲近她了。

    生哥儿越是这样,毛氏越发不喜,孩子不亲近她,她心情也不太好,自己一直不曾有孕,是毛氏心头的痛,她明明求过永安寺的签,说她有孩子缘的,可是肚皮却是不争气,都说永安寺灵验,在生哥儿身上便是这样,为何她却不灵验了呢

    毛氏看着生哥儿,眼神愣住,史氏瞧着毛氏不对劲,便起身抱走了生哥儿。

    吕氏从



第471章:去风月馆
    这种贵公子就是这样花天酒地,所谓游学,也无非是出门吃喝玩乐,于书燕想起上一次任府酒宴,她就越发的郁闷。

    于书燕扶着秦楚入屋,不由问他,“今个儿又是在哪儿吃酒。”

    秦楚却是看着于书燕,忽然开口说道:“三年,这三年还没过去,没成想不过两年,他们都来了,还是相遇了。”

    于书燕疑惑不解,秦楚说的什么话呢她怎么听不懂,可是看秦楚的眼神,就觉得他心事沉沉,于是试探的问道:“秦楚,你是不是担心会试”

    秦楚点了点头,“杜志渊很有才。”

    两位新科状元同年出士,谁中了状元,另一人的命运便改变了。

    于书燕自是盼着秦楚中状元,看到秦楚最近忧心重重的,她担心秦楚失了斗志,于是劝慰道:“你一定能金榜题名的,我信你。”

    秦楚听到媳妇儿这话,却是笑了笑,他伸手摸了摸媳妇的脸,拉着她坐在自己的身边,“我并不担心这个,我虽然有心出士,但我更看重家人,我更希望与你一起平安到老,一起寿终正寝。”

    寿终正寝么她自是也想的,可是明显的历史是不能改变的,前一世发生的事情,这一世仍然在发生着,除了一些小事因为她的重生而刻意改变了外,便没有什么不同,所以她将来的下场想来也不会改变,虽说这一世秦楚不愿意去会试,会晚上三年,但她还是担心这件事一定还会再来。

    于书燕呆呆地看着秦楚,接着捧起他的脸,吻了吻他的唇,她很眷念秦楚的温柔,这几年着实给了她安稳的几年,可惜了。

    于书燕松开他,却转身出门打热水去了,服侍秦楚睡下,于书燕大半夜都没有睡着。

    去祥瑞客栈看看帐目,看看最近的生意如何,只是于书燕和周寅才到街头,便看到不少街坊往城南的方向涌入,还有人议论着,说是城中新开的风月馆里来了一位京城的名伎,此女在京城极为出名,不仅懂得诗词歌赋,还很神秘。

    但凡想要一睹芳容的客人,必定有学识的,此女琴棋书画皆为一流,她会每隔一段时间出一副对联,对上了的才能为入幕之宾,却也只是卖艺不卖身,能与她相见的多是才识之士,自是有礼貌。

    于书燕听到后,脸色便不好看了,她立即叫石泉停车,下去打探一下那风月馆的来头,看看那风月馆里来的是什么人物,竟是如此神秘。

    这庾县一个小小县城, 她一个京城出名的名伎却来了庾县,也太离谱了。

    于书燕坐在那儿,脸色很差,她听到京城名伎便想到不少前尘往事。

    周寅却是看向她,自永安寺回来后,周寅一身白衣,似乎看破红尘,像当初于书燕初从永安寺回来时一样,她才知道当初秦楚看到她那模样时非要她换上颜色鲜艳的衣裳过来。

    “庾县风月馆,我前几日去过。”

    “二哥你去过”

    于书燕刚才还在想着二哥再这样下去要做那尘世外的人了,这会儿听到这话,她忍不住想笑,是她想多了,竟然还去过那样的地方。

    周寅点头,“不仅去过,也看过那两幅对联,很有才气的女子,我也没能对出来。”

    周寅一脸的轻松,但明显的他很赏识这样的女子。

    于书燕却是一脸的郁闷,“二哥可是想见那位神秘的京城名伎”

    周寅挑眉,怎么瞧着她像是吃醋的样子,周寅扬起唇角,“一般正常男人都会想见,毕竟她与别的女子不同,不仅有才气,也很高傲,男人都喜欢征服女人。”

    于书燕听后冷哼一声,“果然全都是一个样。”

    &nbs



第472章:果然费钱
    周寅上了二楼,却并不是去包房,而是来到会诗馆的二楼大厅,这儿由屏风隔开,已经有几桌才子坐在一起吃喝,聊着那对联的事。

    于书燕跟着周寅在一张屏风后落座,这儿雅座小些,三人倒是足够。

    风月馆的伙计问三位要喝什么酒,于书燕正要说是果酒,周寅便先开口,“来一壶雨前龙井。”

    于书燕松了口气,不过又有些好奇起来,这风月馆果然不同,以前的庾县可吃不到雨前龙井,茶也绝没有好茶。

    周寅接着说道:“将你们这儿所有招牌菜还有点心都送上来。”

    那伙计的发觉是一位有钱的富人,立即含笑应下,手脚麻利的去了。

    于书燕起身来到窗户边,看到窗户外能看到二楼的花园,此时花园里传来琴音,于书燕听到这空灵的琴音,也不免听呆了。

    她站在窗户边听了好半晌,直到琴音停了,她才回过神来,却发现先来的两桌客人也站在窗边听琴音。

    其中一人说道:“这位神秘的美人每日弹琴三次,若没有遇上便是听不到了,瞧着那假山流水后似有竹院,莫不是美人儿住在那竹院里,如此诗情画意之地,又有这么优美的琴音相伴,当真是难觅佳人一聚,便是短寿几年也愿意了。”

    另一位才子却是笑道:“想不到兄台如此着急呢,不用急,佳人尚有约,只须对上那下联即可。”

    两人却是相视一笑,想来对不上了。

    于书燕回身看向周寅,在他身边坐下,忽然露出一脸的讨好,很是狗腿的说道:“二哥,你可有法子将对联对上”

    周寅却是掀眸看她,看到她一脸期待的样子,他颇有些无奈,说道:“你同为女子,为何一定要见这位美人”

    “我也好奇啦,从京城来的,想要见见长什么模样。”

    于书燕一脸好奇的模样,周寅却是端直的坐在那儿,手指在桌上敲了一下,于书燕立即反应过来,很狗腿的为周寅倒了茶水。

    “所以二哥是知道下联的了”

    周寅拿起茶杯喝茶,然后说他不会。

    于书燕呆了呆,她不信,二哥可是鬼才,惊才绝绝的七皇子,凭着自学成才的医书,便能有了这易容术。

    于书燕拿起糕点气呼呼的吃了起来,周寅看她不说话,便逗她说话,“这糕点可好吃”

    “哼。”

    于书燕别过头去,耳朵却尖着听,周寅却是低低一笑,将那盘红烧肉端到于书燕的面前,说道:“京城里的口味,妹妹且尝尝。”

    合着连菜也是京城风味于书燕立即上前夹来吃,吃了一口,双眸一亮,还当真是京城里的口味,不过她越发的好奇起来,这位名伎到底是谁呢不会正是她想到的那一人吧

    周寅便在这时开口,“其实我有下联,上联说的其是是一个故事,是说京城一对乞丐父子的故事。”

    “乞丐父子”

    于书燕再想起那上联,她恍然大悟,她想起来了,那一对乞丐父子的故事在京城可是家喻户晓的,当年官家还在潜邸之时,曾遭人暗杀,被两位乞丐所救。

    而那位乞丐父亲为了救官家也为了救自己的儿子,他拦住了刺客,将刺客骗走了,走了后不曾回来,待官家平安后,再派人去寻,死在了阴沟里,被大卸八块,想来这些刺客被看着老实的乞丐给骗了生了大气。

    也因为这样而救了官家一命,事后乞丐的儿子一生衣食无忧,然而此事却在京城流传下来,成为佳话。

    她先前还觉得奇怪那



第473章:乔装成男子
    石泉不以为意,于书燕上前一步就发现脚下踩着一物,她低头去捡,只见是一张字帖,上面写着一副对联,上联这么眼熟,不正是风月馆里见过的上联,说的正是那乞丐父子的么

    于书燕迫不急待的去看下联,看完后一脸的惊讶,对的好精功,不仅字意上对上了,便是故事情节上也对上了,讲的是一对母女报恩的事,这也是千古流传的一则佳话,拿这一对世人皆知的母女来比,也是说得过去的,毕竟乞丐救的可是当今的圣上。

    于书燕看得认真,石泉也走过来细看,两人看完,于书燕将对联记在心头,再想到二哥今个儿所说的话,她二话不说让石泉拿出火折子,将这字帖给烧了。

    石泉一脸的奇怪,“为何要烧,二哥的字多好。”

    于书燕却是一脸认真,“二哥的字帖最好别留,再说咱们家不已经有秦楚的字帖,你还要二哥的字帖做什么。”

    于书燕说得轻松,但石泉却是看出点儿什么,这模样怎么与当年秦楚要烧字帖时的一个模样呢

    烧了字帖后,于书燕终于放下心来,她才叫石泉好好练字,自个儿却是转身出门,她已经听到了院门有响动,想来母亲回来了。

    接下来数日,于书燕总是无意间听到风月馆的事迹,便是平素来她这儿买布料的夫人们都说起那风月馆而生气,家中老爷常去风月馆吃酒,那儿的花销可不少,里头却是什么都有的吃,吃食听说都是从京城传来的,便是小小的糕点都不是巴东郡买得到的。

    这些夫人一边说着那风月馆的事,一边又说起那京城来的名伎,都有半个月了,没有一位才子能见到她的真面目,都说那女子美若天仙,身软无骨,轻如飞燕,能在鼓上起舞,不仅琴棋书画了得,便是舞姿也是出神入化,在京城便是高官也未必能为她的入幕之宾。
1...6869707172...9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