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之玄门正宗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旁观历史的猪
这样一来,按照陈紫芹的关系算,她的好友辛如玉也要比林晓低了一辈,正好和长眉相当。不过修道人很少这样论辈分,就比如此时的尸毗老人和石神宫老魔,两人是一前一后本称为魔门第一高手,而且老魔还能将教训女儿分身的责任相托,说明两人至少在辈份上一致,而天蒙等佛门神僧只是被峨眉二代们成为前辈,明显是被二代们看作是长眉同辈人物,那么好了,这些佛门转世的罗汉们,怎么和峨眉二代们论辈分的?
所以真要说起来,蜀山世界的仙佛们之间的关系乱的很,除非是直接拜师,否则都是各论各的,谁还没有个几次转世修行呢?
齐漱溟夫妻就是转世九次,而他们还有一个同样九世之前的儿子李洪,就连长眉自己转世也不止一次,长眉长徒玄真子曾宁跟着长眉也至少转世了三次,到了林晓的大徒弟白谷逸,第一世王玄龄也是转世七次,才能修得正果。
所以还真没有办法来确定何时的辈分,不过是按照道行法力的境界,看着称呼罢了。所以,也才有林晓跟樗散子叫师兄,顺带连山大师也是一样确定了所谓的班辈而已,真要是排班论辈,还要等林晓飞升灵空之后,在玄都法师面前确定的——包括长眉在内都是一样,说不定飞升之后,长眉的辈分还要与文始真人齐平呢。
124从辛如玉到心如神尼
离开了邛崃山,林晓一时间也有些无事可做,除非现在就前往东海之滨,给自己寻找新的府邸。
无垢和邓隐两人现在的行道可是受到了正魔两道四方的关注,正道的有樗散子和太元散人这样的师门长辈,还有辛如玉这样的受人托付的助拳者(林晓自然是要算到樗散子他们的行列里的);而魔道方面也有红花(残)和尸毗老人一反一正的插手。
其实其中最主要的还是邓隐和红花。邓隐呢,是在经历无数诱惑,看看邓隐最终能不能稳守本心,拒绝诱惑;而红花呢,则是大家一起看着这副残躯在痛快地去浪,然后将邓隐带到沟里去之后,灰飞烟灭。
无垢才是其中那个最辛苦,最失望的一个。修道人之间本来就很少有结成夫妻的例子,因为道侣可不等于夫妻,尤其是道门正宗传人当中最多也就是名色夫妻,只有在旁门左道中,才不禁止行夫妻之实。虽然这不是绝对,因为纯阳真人一脉,作为道门正宗,还是一脉嫡传,同样不禁止阴阳和合。
其关键不是别的,而是一旦确定夫妻关系,就算是名色夫妻,也会导致双方的气运相互勾连,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要是按照原来的情况,无垢是通过邓隐才得到樗散子传授的《九天元经》,就等于是分去了邓隐的气运,后来邓隐迅速入魔,也会被人认为是有无垢的责任(从来不乏这类人)。
但现在是林晓在天蓬山遇到申家三姊妹之后,就动了收徒之念,而申无妄还偏偏就立刻拜师了,这样一下子就混乱了无垢的命数,要不是林晓天然就具备混淆天机的情况,估计樗散子和石神宫老魔等人早就有所感应,会提前应变的。
因为如果什么都没有改变的话,未来无垢是很孤独地飞升的,长眉和长眉的弟子们也从来不提自己还有这么一个弟妹或者师叔母的事情,包块后来韩仙子一脉,还是通过乙休的关系拉拢,要知道韩仙子可是申无妄的弟子,而申无妄可是申无垢的大姐,韩仙子本身就和峨眉派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啊。
而乙休呢?乃是合沙道人的师侄,合沙道人虽然是樗散子等人的好友,但毕竟是朋友,没有直接的关联,而乙休论亲近的话,也只是和峨眉二代的几个弟子是好友,所以在远近亲疏的关系上来说,峨眉派没有直接拢住韩仙子一脉,估计还是因为邓隐这个峨眉派的忌讳。
当年林晓在小南极的时候,在陈紫芹和伽因面前,也曾点评过人间正魔邪旁包括散修中的顶尖人物,倒不是林晓真的熟悉,而是林晓有“神书“在手,品评起来当然就是能够一针见血。其中就包括了尸毗老人,也包括了辛如玉在内。尤其是辛如玉还是陈紫芹这位陈仙子大魔女的好友,与伽因也是非常熟悉的著名旁门高手。
当然了,林晓对辛如玉的评点,全部是以辛如玉入佛之前的表现来说的,倒是让陈紫芹十分惊叹,毕竟陈紫芹、伽因和辛如玉都属于同一类的人,同样的精才绝艳,同样的嫉恶如仇,同样的我行我素,当然也是同样的号称有无敌之姿,当然还有一样,就是同样坚决的向道之心。
而伽因与辛如玉还有更多相似之处,那就是二人都被度入佛门,只不过两人直到蜀山第三次斗剑,都没有彻底解脱,飞升西方极乐。二陈紫芹这位仙子魔女要不是早早结束与长眉之间的纠结,飞升灵空仙界,估计也少不了有佛门高僧大和尚找上门去度化的。
就算是尸毗老人都一样。尸毗老人在魔门中也是威名赫赫,是继石神宫老魔之后的魔门第一高手,可是不一样最后接受了佛门的度化么?可是要不是此前尸毗老人表现出来自己的天份,又怎么可能会有佛门高僧找上门来呢?你看看李英琼在莽苍山收的米刘二矮怎么没有高僧前去度化?米刘二矮一样是身在旁门,可是心慕正道,而且道心非常坚定啊——其表现就是为了师门任务,能舍去一身修为,以身殉道,宁可转世重修,也要拉着敌人同归于尽。
所以,佛门度化的对象,从来都不是那些芸芸众生,而是那些众生中最出色的人物。(唯一一个敢从众生中最底层着手的,只有后来达摩祖师开创,在慧可二代祖师手里成型的禅宗)
辛如玉也不例外,可以说,很早开始,辛如玉就被佛门盯上了,只是一直找不到下手的机会。要度化人家,总得有个前提,那就是当人家进无可进、找不到前路的时候,再跳出来提供一条更宽阔的道路,能够达到更高的成就才行。对辛如玉是这种套路,原来设计的对伽因也是这种套路,而这两位还都中了这种套路——对于大道的向往,才是两女仙心甘情愿的原因。
而现在,因为辛如玉被陈紫芹邀来为无垢护法,无形中就显露了行迹,一直惦记度化辛如玉的佛门高僧当然就会马上行动。原来辛如玉没有出来的话,因为彼此的道行法力都十分高深,所以要想算出辛如玉的行踪,那肯定是十分的艰难,但是现在辛如玉出来了,而且事前有老魔和疯和尚的约定,所以再寻找辛如玉的行踪反而容易了。
只不过,拦截辛如玉的这位大和尚,没有算出旁边还有林晓这么一个搅屎棍子在。
老和尚拦截辛如玉的地点,就在蜀中峨眉山脚下。也正是林晓拉着辛如玉准备到峨眉山凝碧崖一行,看一看未来峨眉派开府的地方的时候。
林晓和辛如玉此前都没有来过凝碧崖,所以要想找到正确的位置,还是要到了峨眉山脚下,找到入山正路,才好定位。老和尚就出现在两人入山定位的路上:解脱坡。
就像往常一样,佛门高僧出场,总要故弄玄虚、藏头露尾一番,这一次也不例外。
林晓和辛如玉走在通往峨眉前山解脱坡的山路上,忽然之间辛如玉看到一株松树之下,端坐着一个独臂老僧,一颗牛山碌碌的光头,油光锃亮,几缕阳光透过松树枝丫,在光头上留下了几处亮斑,一袭灰色百衲衣,一双芒鞋,显得甚是安然。
如不是脸上一道一道的褶子,没准就会把和尚看作年轻僧人。辛如玉与和尚看了个正面,只见一双耷拉着的眼皮底下闪过一道精光,这等矍铄老僧,还是辛如玉首次见到,端得是一派得道高人的模样。
辛如玉转头看向林晓,说道:“林道友,路旁那颗松树之下,有一名老僧端坐,不知道友可曾注意?“
林晓没想那么多:“哪里有和尚在此?”话刚出口,立刻就反应了过来,感情佛门度化辛如玉的日子就在今天,就是不知道是佛门哪位高僧出面。在林晓想来,能让辛如玉在三天之内就能大乘佛法成就,并且一举达到极高境界的,也就只有达摩老祖所创禅宗能做到,其他佛门功法,在这上边还是要差一些的。
其实自从东汉帝国以降,佛门大举东进,在神州大地上也多了无数佛门的教派,什么三论宗、戒律宗、天台宗等等不一而足,但是传播最广泛,最容易被人间凡众所接受的,还是经慧可祖师阐发的禅宗法门。至今民间熟知的很多佛门禅语,都是来自禅宗故事,尤其是很多为大家津津乐道的东坡居士和佛印禅师之间的故事,更是如此。
就连蜀山世界里,很多时候,大德高僧也是出于禅宗一脉,讲究的无一不是悟性,尤其是顿悟,其影响,更是波及了太清一脉的众多弟子。(例子就不举了。)
所以如今辛如玉一说见到一个老僧,林晓也就意识道估计是佛门出手了,只是是否是像林晓猜测的那样,还要证实一番。
林晓也不客气,你佛门要故弄玄虚,来个所谓有缘人才能见到,可是我偏偏要将你的玄虚点破。林晓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
所以林晓说完“没看到“之后,立刻就跟着说道:“不管贫道看到没看到道友所说高僧,咱把他喊出来,不就是了吗?”
辛如玉也是一愣:还有这种操作吗?
就看到林晓手里掐了太乙神雷的法决,然后大声说道:“老和尚既然来了,就现身吧,不然大家都不愉快,何必呢。”
林晓说完话,等了一会儿,却不见有人出现,也没有人回话,于是看了辛如玉一眼,说道:“辛道友,看来你能看到的那位老僧,只是在此短暂歇脚,与你我二人无缘啊。”说完嘿嘿一乐。
辛如玉也是第一次见到林晓露出这种搞怪的表情,心里也是一乐,还未等辛如玉说话,松树下却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既然先生要见和尚,那就与先生见上一见吧。”话音落地,在松树底下就显出刚才辛如玉看到的老和尚的形象。
125从辛如玉道心如神尼2
林晓对着辛如玉一笑,说道:“你看,这不一喊,老和尚就出来了。”
辛如玉也是无奈,心道:你这么一个连石神宫老魔都能拿捏的高人,竟然做事如此随心,迫得和尚都无可奈何,实在是深得道门逍遥宗旨啊。
面对老和尚主动显出身形,林晓可以无所谓,但是辛如玉不行,人家林晓乃是太清一脉的嫡传弟子,修的是玄门正宗,前方道路虽然也可能有些波折,丹总的来说还是一路平坦;但是辛如玉不同,辛如玉是旁门出身,所修功法到了现在,可以说已经到了天花板,要想再进一步,可以说是千难万难,所以才会应陈紫芹之请,出山为无垢护法,同时也在借机寻找打破天花板的机缘。
此前辛如玉和伽因一样,都有心参考佛门心法,看看能否有所进步,所以本心对于佛门并无抗拒,现在很明显的有高僧大德出来见面,自然是感觉机缘以至,所以对待和尚自然与林晓不同,所以才会觉得适才林晓的举动有些孩子气。
林晓笑嘻嘻的看着和尚,也不说话,但是辛如玉却上前给和尚施了一礼,显得十分郑重——这是对和尚身上的法和机缘的郑重,而非是对和尚本身。以辛如玉现在的道行法力,如今值得辛如玉主动施礼的人,可真是不多——在李静虚口中,辛如玉也是位列宇宙六怪中的顶尖高手啊。
其实林晓在和尚现身的那一刻,就看到了和尚缺失的右臂,中土神州当中,独臂,且又是能称得上大德高僧的,唯有达摩老祖座下大弟子,也就是禅宗二祖慧可。所以,这就证实了此前林晓的猜测。
达摩老祖一脉,与长眉开创的峨眉派渊源不浅,当年达摩老祖的炼魔至宝南明离火剑,虽然中间经过归一禅师的转手,但最终还是落到了峨眉三代弟子余英男之手,“南明离合额,双英并秀”只是到了余英男以南明离火剑得了藏在月儿岛火穴中的离合五云圭的另一面之后,才成为事实。
不过虽然南明离火剑最终归了峨眉,但中间的因果,林晓可并不知道,但并不妨碍此时林晓与慧可打交道,说不定那南明离火剑就是因为林晓今天的举动,才会有日后呢。
辛如玉刚给和尚施了一礼,林晓就在一旁笑着说道:“和尚还不报上名来?”
和尚看着林晓,就像看着一头混世魔王,真真是无可奈何,只得给辛如玉回礼,口中唱到:“南无阿弥陀佛,贫僧慧可,见过女施主,见过这位先生。”
“贫僧与这位女施主有缘,故而今日在此等候,也无需女施主拜师,贫僧这里有一部佛经,送予女施主。”
“就这么简单?”
“就如此简单。”慧可心道,有你在一旁捣乱,就算和尚想多做点别的,估计也做不成。当然了,关键是和尚没有算到林晓会直接插上一手,换了别人,一半也就说“没看到”,然后径自走掉,而后辛如玉就会找个机会,单独回来,哪里想到林晓这种不按道理出牌的家伙,竟然威胁和尚,如果不出来,就算是与辛如玉无缘。佛门虽然重视度化弟子,但是也总是要有个说辞,“缘分”二字可是佛门最常使用的,要是被林晓说没了,再要想找到合适的理由度化辛如玉入佛,可就要花费更多的心血了。
“好好好,既然如此简单,也罢,和尚把经书给了辛道友,然后你我再找个地方畅谈一番,可否?”
慧可心道,看你的意思,是不可也得可喽,只要不妨碍和尚今天的动作,其他的就随便你吧。当下,和尚点头。
林晓则大笑着拉着和尚就走,直接把辛如玉扔到了一边不管。
说实在的,辛如玉现在只感觉到心累,把和尚叫出来是林晓,现在把和尚拉走,把自己扔下也是林晓,还真够随性的。不过,看到和尚留下一部贝叶佛经,辛如玉也知道这是自己的机缘,也顾不得吐槽林晓了,只能当做林晓从来不曾出现罢了。
放着辛如玉自己参悟佛经,此时林晓拉着独臂和尚慧可说走就走,已经走出去了足有数里开外,另寻了一处凹陷很深的石壁之处,这才将和尚的百衲衣放开。随手一抹,原来凹凸不平的岩石就变得平整,顺势拿出两个蒲团,一个矮几,又掏出一个陶壶,两个陶杯,这才招呼和尚坐下。
看着和尚一脸的不情愿,林晓哈哈一乐,说道:“和尚,贫道可没有妨碍你的心思,不过道路是人家自己选择,你还是不要当着一家的面,看她想法吧?不如与贫道一起饮上两杯清茶,岂不是更加的随性?”
说罢,又从怀中掏出一个竹罐,拧开盖子,每个陶杯里都飘落两三片青翠欲滴的嫩叶,手一招,就有无数山间清雾汇集一团,“倏”的飞进了陶壶当中,林晓伸手一指,陶壶悬在半空,壶下已经燃起了一簇火焰,这是林晓五龙轮上的天罡雷火,此时大材小用的被林晓用来烧水了。
天罡雷火何等强烈的火焰,此时在林晓的手里,却温顺极了,除了壶底之外,竟然是一点热度都感觉不到。不一刻,陶壶中就“嘶嘶”作响,林晓又将手一指,火焰熄灭,壶中自动飞出两股清泉,注入陶杯当中,顿时就有点点清香冒了出来。
林晓自己端起一杯,说道:“大师,请。这是林某採得山间野茶,还请大师一同品鉴一二。”
慧可此时也不做作,轻轻啜了一口,闭上眼睛品味了一番,然后点头说道:“先生此茶先苦后甘,清冽非常,贫僧还是第一次尝到如此味道。”
林晓大笑:“和尚、大师,不瞒大师,你还是第一个能得林某亲手煮茶的,有不有幸?”
慧可摇头,这林道人实在是有些,嗯,没法说,太随意了,想笑就笑,想往东就不往西,和尚还真有点招架不住。半晌,慧可才憋出一句:“先生说笑了。”
林晓笑道:“和尚着相了。大师那是达摩祖师弟子,讲究的就是自性成佛,自在随心。不过林某总是觉得此刻和尚过于拘谨,可不是大师的道啊。”
和尚不怕雨林晓谈玄论道,怕的是林晓的随心所欲,胡说八道,听到林晓说起本脉心法,和尚立刻就有了精神,当即反击:“自在随心,却也自有法度,若是毫无法度,那却不是佛,而是魔了。”
林晓和慧可在岩壁下,一边喝茶,一边闲谈论道;而另一边辛如玉却已经大有收获。
在林晓看来,辛如玉的确是少见的对佛门功法非常适应,也修炼飞快的那种人,要说辛如玉以前也是西方转世的罗汉,林晓都会相信,不过,辛如玉的确是本土生人,而不是西方佛门弟子转世。当然了,虽然林晓对慧可给辛如玉留下的贝叶经书只是轻轻一瞥,但对其内容也能猜到一二,尤其是这部经文来自慧可之手。
慧可可是禅宗二祖,虽然后来禅宗继承人离开少室山,另开寺庙,但是少林寺依旧被称为禅宗祖庭,这是无可争议的事情。而禅宗祖庭可是拥有一大批强力的武僧存在,虽然武僧不修佛法神通,但是仅仅是一身硬功夫,就足以保证少林寺在乱世安然无恙了。
如果说少林寺武僧只修练了凡间武功,那么达摩祖师就没有传下来护法的神通佛法吗?林晓估计,大约是后来达摩祖师的弟子都分散开来行走,而二祖慧可也离开了少林,后来的三祖四祖也是一样,那么那些修习了禅功佛法神通的弟子,也就追随着禅宗衣钵而走,少林寺这个祖庭反而没有多少神通传承。(后世紫云宫三凤姊妹们刚刚入道的时候,在嵩山遇见朱梅白谷逸二人的时候,少林寺的主持智通和尚的情况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