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魏武卒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酒中狐
但是魏王在魏国危机关头,许下了诺言,还通
第三百八十章:国相做媒为谁人
爵为子爵,封国两郡。
这就是青豚大胜王贲,救亡魏国之后得到的报酬。
自从封侯之事,落定之后,大殿里就熙熙攘攘的,喧闹不堪。
青豚却是听不进周围在说些什么,盘算半年之久的谋划,到了今日终于迈出了第一步。
就在青豚迷迷糊糊的时候,却感觉有人正在呼唤自己。
青豚抬头一看,却是唐洲。
“不好意思,刚刚喜不自胜,以是一时有点走神了。
唐尉勿怪啊!”
青豚抱拳,对着唐洲说道。
唐洲呵呵一笑,道:“子侯年少,就走上了人声顶峰,如此大功,欣喜一点当是本能,余岂能见怪。”
青豚这才发现,原来朝议已经散了场,魏王也不知去处。
至于那些公卿大臣们也早已散去,此时殿内已经仅剩下青豚唐洲两人了。
唐洲一边招呼青豚朝外走,一边道:“君子今日贵为侯爷,当为自己起一个姓氏了,这名字也当改改了。”
青豚笑道:“家翁早已不在,阿母又不识多少字,青豚这点文墨还是参军之后自学的,是以,青豚却是不知道该如何命名为好!
若是唐尉不嫌弃,不知唐尉可否替青豚取一个名号“
唐洲哈哈一笑,道:“走罢,今日当为子侯庆贺,府上已经摆上了宴席。
至于这名号的事情,汝何不让吾大父帮汝想一个呢!
大父学富五车,又经历百载岁月,在魏国的名声也不算太弱,这名号若是让大父取,当也配得上。
至于吾“
唐洲摇摇头,真诚的说道:“子侯当知道,若是余帮汝取,对汝并无益处!”
青豚一楞,唐洲的意思,其听明白了,若是唐雎为自己起名,起封号,就等于是唐雎在拿自己的名望为自己背书,只要唐雎给他起了名号,以唐雎在魏国的名望,就能给其带来很多的益处。
青豚心中生疑,这唐雎一家对自己太好了,莫不是里面还有什么勾当
按理来说,自己与唐家并没有交集,唐雎如此帮自己,太为过界了!
难道,这唐雎真的是为魏国考虑的
怎么可能,就算是唐雎是一心为了魏国,但是此时自己已经被封侯,唐雎怎么可能继续帮自己呢!
要知道此时帮自己的越多,就等于是削弱魏国的实力越多!
心中有了警惕,青豚也不表现出来,当即笑呵呵的同意了。
出了王宫,这才发现,周义仍然在宫门外等着呢!
见到青豚出来,周义当即带着百十名军士,上前以面见君王之礼拜见。
“臣等见过君上,恭贺君上喜获封土万里!”
原来魏王在分封诸位将领的时候,就已经命人出宫,将诏书送达众将军的家中了。
周义等在宫门外,值守宫门的内侍,也不是没有眼力的人,早早的便将喜讯送给了周义。
要知道周义的叔父也被封了子侯,周义的上将青豚,又被封为子侯。
魏王封出去的两个子侯,五个男侯,与周义有交集的就有两个子侯、两个男侯。
这些内侍怎能不先巴结一番呢!
在青豚等没有被封侯之前,内侍们可以不鸟青豚等人,但是当其等封了侯,那就是君主了。
这些内侍自然是有了巴结的打算。
只是此时其等身份已高,内侍们先前没有下注,到了此时,自然不会在意其等,于是,唯有交好侯爷们身边人了。
青豚含笑拉起周义,道:“当不得万里之说,不过是两郡之地罢了。”
唐洲指着周义笑道:“周家小子,汝叔父亦为子侯,汝今后是追随汝叔父,还是”
周义知道唐洲这是在打趣自己,谁让唐洲与自家叔父乃是老搭档呢!其亦笑道:
“唐尉休得打趣,吾乃是将军家将,虽然叔父亦被封为子侯,但是俺周家子孙多啊!”
周义挤挤眼,调侃道:“俺去了叔父那里,
第三百八十一章:战死家眷吾欲养
青豚嘴上却是笑道:“常言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国相不嫌弃余卑贱,余又岂能推辞国相的美意呢!
只是,老母尚在,余当与阿母相商之后,方敢答应国相。“
罢了,先听听公栾说的是何人在说,若是不达预期,便让母亲推辞了吧!
自己今日已经被封为子侯,想必应当是配得上那个少女了吧!
这时代自己接触的贵女唯有一人,若是娶一个不认识、没见过的,还不如娶那个丫头呢!
青豚的脑海里回想起了昨晚的一幕幕,若真的要娶妻,就娶那个丫头吧!
青豚想着心事,却是没有注意到听到自己同意之后,公栾与唐雎相视一笑,互相点了点头。
公栾笑道:“既然君子愿意,吾便让人去府上取君子八字,若是合得上,孤在登门拜访。”
青豚含笑不语,公栾也揭过这茬不提。
站在公栾身后的一人,却是离开了。
宴席很是丰盛,到了唐雎这个层次,日常所用自然不缺,单单是王上一年的赏赐,就足够唐家用度了,更何况唐雎还有食邑。
吃过宴席,众人闲聊几句这便散了席。
下人们送上糕点,有歌姬上来献上歌舞,以供贵人们解酒消遣。
甚至到了兴致头上,唐洲也亲自下场,表演了一段技击舞。
闻歌起舞,乃是这时代贵人们的日常必备技能。
青豚也就是被封了侯,成为了一方君主,没了亲自下场的可能。要不然,其也要持剑上场,来一段军舞表演。
日光西斜,青豚起身告辞,唐雎也不过多挽留。
青豚刚刚被封为子侯,尚没有归家安置诸将,琐事也是很多,是以这时候并不适合多在唐府多待。
对于唐雎来说,虽然与青豚联姻的事情没有表明,但是,青豚还要在大梁等待封赏之事的最终落定。
只有当王上将田册、土地、人口、地图、等诸多文书送上,这封侯之事才算是尘埃落定。
青豚回了家,周义正在门口等待呢。
青豚抬头,发现门口高挂的“公大夫府”牌匾,已经被鎏金大字“华阳侯府”所取代。
中午喝的酒水稍微有点多,青豚走路都有点摇晃,周义急忙上前搀扶。
谢绝了周义的搀扶,青豚淡淡的道:“义,诸将未来,此时吾等又陷于大梁,封赏之事待回到华阳郡之后,再行举办。”
周义笑道:“主上勿急,此乃正理!若是主上此时就要封赏臣下,臣下还要出言相劝呢!”
周义言辞凿凿的道:“主上御下并非臣一人,诸人也都是出了力的,若是主上此时先行赏赐臣下,怕是其他的诸将心中也要不满。
因此,回到华阳再行封赏,乃是老成之言。“
青豚笑笑,不再言语。
是啊!
人家跟随自己出生入死,所图的不就是获得好处么!
若是自己这时候就封赏跟在自己身边的周义等人,那留守在华阳诸地的将士们又该怎么看待自己呢
就算是自己做的公平,按照功劳来封赏周义,但是其他人却不会这么认为。
若是跟随在自己身边溜须拍马,就能够先行拿到好处,那么以后还有何人会安心做事
如此下去,人心也就散了。
这也是为什么明知道自己有了接管华阳、市丘两郡的心思,魏王还是等到了自己来到大梁之后,才论功行赏。
身为上位者,纵然做不到一碗水端平,但是示之与公,还是必须要做到的!
这也是为什么此次封侯,并没有文臣们获封的一项,魏王还是要文臣出面商讨的原因。
第二日。
第三百八十二章:国号欲以华夏名
当兵吃粮,就要为国家卖命!
其等早上便已经拿到官府送来的抚恤金,更是又得到了青豚个人给予的一份金钱。
青豚已经做到了这个地步,其等又有什么怨言可以说呢!
青豚所做的,已经到了极致。
这些战亡将士们的家眷,也是挑不出理来。
况且,青豚的姿态,又做的很足,给予其等的尊敬也足够。
跟随着青豚左右,侍立在一边的周义,则是微微点头。
主上此计甚妙,不过是表句态,做做姿态,主上就能尽得民心。
有了其等作为榜样,其后主上麾下的军士,必然不惧死战。
因为战死了,其等的家眷有主上养着。
失去了后顾之忧,军士们的战力,必定再上一层楼!
……
家眷们收起悲伤,虽然亲人死了,其等很是难受,但是,这日子还是要过的啊!
至于青豚所言的举家搬去华阳郡,大部分人也就是笑笑便罢了,其等的亲戚朋友都在大梁,若是去了华阳,人生地不熟的,又要重新置办家业。
老话说得好:不搬家不能行,搬了家三年穷!
让其等舍弃了在大梁附近的家业,前往人生地不熟的华阳,大部分人都是不愿意的。
只有那些家在城外的人们,因为被洪水冲毁了家园,失去了土地,其等倒是意动了。
只是这么远的距离,若是到了华阳没有事情做,没有土地种,这一大家子吃喝拉撒都成问题,是以,意动的那些人人,彼此看了几眼,咬头接耳,小声商议着,却是不好意思向青豚询问。
见到有人迟疑,青豚瞬间明白了其等的顾忌。
青豚朗笑一声,道:“诸位莫慌,若是愿意随某一起前往华阳的,每一家某负责安置一人到官府做事,按月付给汝等工钱。
至于土地……”
青豚沉吟一下,道:“华阳历经站乱,无主之地也有一些,待局势稳定后,吾让人统计一番,看看能不能发下来,分给汝等耕种。”
听到了青豚的保证,这才有十余家站了起来,表明要跟随青豚离开。
其他家属,听闻有人欲要跟随青豚离开,嘴唇不由得蠕动几下,最终也没有开口表态。
青豚明白这些人都是心存顾忌,其笑道:“无妨,诸位可以回去商量一下,毕竟背井离乡几百里,汝等一时冲动答应了,以后若是后悔,再回来就难了。”
众人连忙应了。
就在此时,值守门口的军士,忽然高喝道:“唐老到!”
青豚急忙上前迎接,还不待其出了中堂,只见唐雎带着唐洲笑呵呵的走来。
青豚还没有说话,唐雎便先行开口道:“君子喜获封侯,孤无以为敬,些许薄礼不成敬意。”
说完,唐雎朝身后摆摆手,跟随在两人身后的家宰,奉上了一份礼单。
“唐老来了,就是给晚辈很大的面子了,何须如此破费呢!”
青豚笑着接过礼单,也不打开查看,随手递给身边的周义。
在华夏,当着客人的面查看礼单,乃是很侮辱人的举动。
“哈哈!”
唐雎朗笑道:“君子喜获封国,老朽怎能空手而来!”
青豚道了谢,连忙将唐雎朝内堂上位迎。
唐雎站在廊下,收住脚,环顾四周的黔首百姓,大声笑道:“君子喜获封国,不知可有名号”
魏王对于封出去的土地,很是不舍的,只是话已经说出去了,是以只得硬着头皮分封。
只是这名号,却是不曾赐下的。
唐雎这是在帮助自己了。
其之所以当着众人的面,大声说这个,就是在告诉那些黔首、百姓们,名满天下的唐雎,要为青豚背书了。
青豚笑道:“余本乃草莽之人,不过是粗
第三百八十三章:兄妹疑是华夏祖
公栾一边朝内走,一边笑道:“古老相传,华胥之时,天降洪水,百姓死伤殆尽,唯剩女娲伏羲兄妹二人藏于妖兽口中,得以幸免。
二祖忧虑与人类灭绝,唯恐人类断了传承,这便约好以兄妹结为夫妻。
只是又恐兄妹结合有违人伦,是以便约定:若是上天允许其等兄妹做合,繁衍人类,便四山之烟聚,两坡滚石合。
之后两祖在四面山头点燃篝火,果然,篝火发出的四道烟柱,在半空合为一道。
两人又从相对两道山坡上,滚下两方圆石。
这圆石也上下交叠在一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