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魏武卒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酒中狐
这些时日以来,虽然华地涌入的士人很多,但是能够担任一郡郡守职责的却是一个也没有。
陈平需要统筹全国,张仲也早已在市丘坐镇,南方新下的几城,更是暂时保持军管模式。
青豚手下急缺高端人才。
于是,青豚特意给唐雎写了一封信,言明了自己的困境。
收到青豚书信后,唐雎派遣唐在,带着十几名家族中杰出子弟,来到了华国。
唐在能够被唐雎派来,其手上的本领自然不差,这几日,经过其的一番梳理,华阳诸城的管理模式更为的高效。
青豚后世不曾涉及政治,因此对于管理属地并不在行,虽然其偶尔无意说出的一言两语,被陈平奉为圭臬,但是,具体的细化办法,其却是拿不准的。
而陈平则是自学成才,虽然其上手的很快,但是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因此,其管理华国也是磕磕绊绊的。
唐在到来后,这一切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作为唐雎的亲孙子,唐在受到的乃是全面的贵族教育,就连在与楚国的合作中,唐在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听闻唐在的话语,青豚面色阴沉。
“诸位,惠王曾经忧愁过邻国之民不见少,寡人之民不见多,这人口才是一个国家强盛的根基。
单单华阳城内,一夜之间遭遇如此大的损耗,寡人心痛啊!”
众臣慌忙俯首,齐声道:“此乃臣等之过。”
青豚摇摇头,让众人起身,道:“诸位不需如此,吾华国新立,诸事还没有走上正途,寡人能够理解。”
唐在眼神闪烁,自己这个准侄女女婿,不愧是能够从底层崛起的人物。
对于什么才是强国之基,其倒是看得透彻。
青豚
第四百零九章:唐在作坊行
青豚也不理会这厮,对着左车吩咐道:“左少府,将各地空余的围屋做一个详细的统计,送到右相府”。
左车应了。
青豚又对着陈平道:“右相,汝统计一番各地,查清楚房屋不结实的家庭,然后看情况招募一些工匠,或者提前签订契约,将围屋送与其等避寒!”
“君上圣明!”
陈平淡淡的恭维道,眼神还不经意的瞥了那儒生一眼。
如此空谈之人,还是调换一个书佐的职位给他吧!
唐在面色稍微有点异样,这么做下去,华国府库会撑不住的,其打定了主意私下里建议青豚一番。
至于当着众臣的面,唐在却是不会开口的。
毕竟其是唐佳的亲叔父,青豚又与唐佳有了婚约,他算得上是青豚的长辈了。
若是当着臣子的面,驳斥青豚则会让青豚落了面子,青豚也无法向对待别的臣子那样来反驳其。
唐在清楚的明白自己的位置,所以有什么话语,其要么私下里与青豚商讨,要么则是先与陈平商议。
议定了这个问题,今日的朝议也算是进入了尾声。
众人又商议了几个无关轻重的问题,陈平忽然开口道:
“君上,臣下早上接到奏报,楚国运来的第三批粮食正在装船了。“
哦!
听闻这个消息,众人神色大振。
虽然楚国早已答应还有粮食送到,但是没有拿到手里,总是觉得不靠谱。
听闻陈平的这一个消息,众人才踏实了许多。
有了这批粮食,就算是按照君上的花法,也能够支撑到明岁刈麦了。
不过这个君王,其等倒是也服了,前前后后,楚国和赵国援助的粮食,都够食用到明岁冬月了。
哪知道君上无数个大工程下来,这粮食的消耗与日俱增。
就连冬日里也不消停。
君上前几日才命令左车,新招募了两万工匠,也不知道是干什么的。
这几日君上神神秘秘的天天泡在作坊里,还特意派遣军士,将早就防范严密的作坊,再次戒严了很多。
下了朝,青豚正待朝作坊那边走,忽然听闻短兵传言唐在求见。
青豚想了想,命人将唐在带了过来。
唐在见了礼,青豚伸手指着马车,道:“仲父,吾等边走边说吧!”
两人上了马车,青豚道:“仲父找吾有事吧”
唐在点点头,道:“君子,汝可曾想过财政的问题”
青豚道:“仲父还请细言,财政会出现什么问题”
唐在道:“君上,汝免费送给百姓房屋,吾能理解,华国新立,民心凝聚不足,不得不以此拉拢人心。
可是君上有没有想过,吾国的府库支撑不起这么大的消耗啊!”
青豚点头,道:“仲父担心的这个,吾也考虑过,这样吧,仲父随着吾去一个地方,待看过之后,仲父在看看府库能不能撑起来吧!”
唐在点头,其也想知道青豚的本钱究竟是什么,竟然能够支撑了这么久的挥霍。
两人说着闲话,不多时,就出了城,来到了作坊。
守卫验过棚的令牌,又打开车门看了一眼,对着青豚行了礼,这才放行。
唐在惊讶的道:“此地竟然连御林军主官的腰牌也要仔细检查”
青豚笑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么,若是见到棚的腰牌就放行,吾还要换人呢!”
其看着周围特意修建的城墙,含笑道:“这里可是华国真正的根基所在!防范严密点没有错的。”
唐在对接下来的一行更加好奇了。
这所新城占地几千亩,紧靠新挖的河道。
从贾鲁河过来的河水,被堤坝蓄起,然后开了一道小闸门,湍急的河水流经了这里。
这是为了给水车提供动力的。
从城门进去,最外侧乃是车辆作坊,一架架半成品车辆被做了出来,堆积在一起。
旁边有从金属作坊那边拉过来,早已做好的车轮,有工匠正在安装着。
&n
第四百一十章:北门老妪
“对,新钱就是这么做出来的!”
左车轻笑一声,道:“看到了吗,吾等先将铜材烧化,倒入一个个小磨具里面,待凝固成型后,则放入冲压机里,压制出花纹。”
随着左车的手指,只见一枚枚的钱币,流入装钱的大木箱里。
唐在暗暗称奇。
这种新钱其也有所耳闻,这种制作精美的钱币,深得百姓喜爱。
因此,新钱的流通并没有受到阻碍,甚至不需要官府强制,就有百姓愿意兑换新钱。
只是
唐在不解的道:“君子,这种新钱制作精美,本来兑换比例应当稍微低一点的,为何君上还要与旧钱公平兑换呢”
唐在有句话没有说出来,若是公平兑换,这损耗可就大了,华国那么多的百姓,全部的损耗加起来必然是天文之数。
华国的财政不一定负担的起!
青豚哈哈一笑,唐在虽然所学甚多,但是还是有局限啊!
青豚道:“仲父,帐不是这样算的!”
其道:“单看兑换比例,孤的确是赔本了,但是仲父有没有想过,华地的铜矿并不是钱,战场上缴获的兵器,也不是钱!”
青豚脸面带笑,询问道:“仲父可知道,这些东西本来就是制钱的材料,为何价值却是比相同材料制作出来的钱币低呢”
唐在一楞,道:“君子,这铜材成为兵器,需要匠人制作,这才是价值不值钱币的原因吧!”
青豚道:“可是钱币也需要匠人制作啊!”
唐在茫然,是啊,钱币,兵器都需要匠人制作,只是这价值为何相差那么大呢
一旁的左车也听得迷迷糊糊的,这种问题,其内心隐约有种想法,可是就是抓不住脉络,不知道该怎么解释。闪舞
青豚道:“因为铸币权在政府手中!”
“官府将铜矿开采出来,然后制成各种成品流通。
从上古时期的以物易物结束后,天下万物就进入了有价值时代。
这个价值如何衡量
唯有制定一种准则,才能让繁琐的以物易物变得简单。“
两人若有所思,只是青豚还是没有说到为何货币要比铜器贵重。
青豚继续道:“这种规则由谁来制定呢
从最开始的生产工具来衡量货物价值,比如一匹马价值一百柄干活的铜铲子,一匹布价值十枚采割的刀具
慢慢的就有了刀币、空首布币!
但是这种交易还是太过繁琐!
为何呢”
青豚盯着唐在询问道。闪舞
唐在一楞道:“君子说的可是货币太重,交易不便”
“然!”
青豚边走边谈道:“初期的货币就是生产工具,因此太重!
于是就有了缩小版的刀币、布币!
至于楚国!“
青豚笑道:“莫看楚国比较混乱,但是楚国却是在货币制度上曾经走的最远的。”
左车疑问道:“君子说的可是楚国早年使用的贝币”
“对!”青豚道:“楚国早期,使用汉水一代少见的贝壳来作为钱币。
这种采用个稀有物品,充当钱币的办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
唐在皱眉道:“可是君子,后来诸国大肆采集海边的贝壳,甚至齐国更是举国采集贝壳,以此换取楚国大量的财富。
于是有了齐国的昌盛。
这也是楚国为何改变货币,使用鼻钱的原因!“
青豚笑道:“吾只是打了个比方,并没有说楚国的贝币就是最好的货币。“
青豚拿起一枚一铢钱,道:“仲父可知道这里面含有多少铜”
唐在这些时日也用心钻研了华国的法律条令,自然知道华国衡量单位里最小的重量叫做铢。
这一铢钱却是刚好为一铢的重量。
其皱眉,按照道理这枚钱币当是一铢才对。
可是看青豚的神色,这里面似乎另有隐情。
左车解释道:“都尉,这种新钱采用的是合金的方式,一枚铜钱六分铜四分锡。”
 
第四百一十一章:大郎想要不种地
这无关乎孝道。
而是诸位幼童都已经记事了,那天的情形可是让其等记忆犹新。
若不是君上的军队打垮了秦军,其等怕是都要成为孤魂野鬼了。
每一次,祖母捞到这种往事,诸童都会认真的点头。
“娘!我回来了!”
就在北门老妪再一次唠叨的时候,北门大郎推门进来了。
不待大郎说话,老妪就道:“儿,汝过来!”
北门大郎走上跟前,认真的道:“娘,孩儿在呢!汝说!”
北门老妪拉着大郎的手,道:“孩子啊,娘问汝,去了工地可曾认真干活
娘可是跟你说,这吃水不忘挖井人,人家救了咱们全家的命,咱家可不能昧着良心啊!“
大郎拍拍胸脯,道:“娘,咱是那样的人吗”
大郎许是走得久了,端起桌子上的凉茶咕咚咕咚的一饮而尽。
喘息了一口,大郎这才继续道:“娘,汝不知道,俺在工地上干活可认真了。
看管工地的那位军爷说俺干活实在,于是别人都是第三个月才能涨到六十的工钱。
俺可是第二个月就被军爷涨了工钱!“
北门大郎拍拍胸脯,怕是老妪不相信,又从怀里取出荷包。
“哗啦啦!”
北门大郎倒出一大把的钱币。
枚枚亮晶晶的新钱,散发着光芒,直晃人眼。
北门大郎自豪的说:“娘,数数看,孩儿去了两个月,别人都是只有六十枚钱币,孩儿可是挣到了九十枚呢!”
大郎似乎又响起了什么,道:“对了娘,看管工地的那位军爷可是说了,若是明岁孩儿还愿意去,就每个月再给孩儿张五枚钱币呢!”
北门老妪捧着一大把钱币,眼睛却是湿润了。
“多好的人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