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魏武卒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酒中狐
听闻激烈的战鼓轰然响起,更有那凄厉的号角声响彻城头,城内正在熟睡的秦卒迅速起身,套上战甲,抓起武器,在军吏的带领下,朝着西门这边冲来。
……
“咯吱,咯吱!”
牵引吊桥的绳索被拉得笔直,然而吊桥上站满了正在进城的魏卒,纵然是三名秦军弓手不断地放箭,但是,区区每轮三支箭矢,对于城外铺天盖地的魏军来说,造成的杀伤根本就不值一提。
“嘿!嘿!嘿!”
城头上的秦卒,卖力的转动着绞盘,欲要将吊桥升起。
每一个秦卒都知道,只要阻断了魏军进城的道路,华阳就还有救。
若是任由魏人通过吊桥,涌入城内,就凭借其等这两百余人,莫说将魏人赶出去了,能够撤退出去都是一件难事。
……
憨子已经上了阶梯,其的身后,更多的魏军涌了进来,彼等在百将的指挥下,分成了两拨,一波人随着憨子一起,朝着城墙上冲去,更多的人却是顺着道路,朝城内猛冲。
城头上没有多少值守的秦卒,这事魏军早就暗中打探清楚,之前的军议中,憨子就曾经说过,当先进城的士卒,一定要尽量朝城内冲,给后续进城的士卒让开道路。
只要与秦军接战的地方离城门口越远,其等能够冲入城内的士卒,便会越多!
如此,魏军夺下华阳,就只剩下了时间问题。
吊桥上的绳索被拉得笔直,吊桥每离地少许,便又被魏人踩了下来。
“俺日恁大父!”
一名魏卒抓过腰后别着的短斧,一斧头砍在连接吊桥的绳索上,将其砍断。
“大娃!”
这厮砍断了绳索,冲着踏上吊桥另一边的士卒喊道:“砍绳索,将绳子砍断,莫要让了秦狗将吊桥升起来了!”
对面那厮闻言,当即抽出长剑,对着绳索砍了起来。
第两百八十六章:唐雎的心
“嗤啦!”
“噗!”
布帛破碎的声音响起,憨子又朝前冲出了几步,这才止住了冲势。
“咻!”
憨子却不转身,乘势将身边的另一名秦卒给抹了脖子,这才闪到了一边,依靠着墙壁持剑戒备。
“呃……汝……汝……吾……”
瞿满脸的不可思议,眼神里,依靠墙壁与几名秦卒对峙在一起的憨子,左臂上一道鲜血淋漓的伤口。
这是方才自己被这厮用长戈架开长剑后,又收回来,砍在魏人身上造成的。
这厮为何不躲
瞿的意识开始模糊,腰间似乎什么下坠了一般,更有温暖的东西,将自己的下身浇的热乎乎的。
只是,为何肚子似乎不对劲呢
瞿艰难的低头一看,顿时惨白的脸色,变得更白了。
只见自己的腹部,被利刃切成了两半,花花绿绿的肠子,流了一地,喷涌的鲜血,更是将下身的裙甲,染成了魏国士卒才会穿戴的血红色……
“吾中剑了!”
瞿仰面倒下,失血让瞿的脑袋开始眩晕,在意识丧失的最后一瞬间,瞿还在纠结,这厮明明也是将领,为何还要如此以命相搏……
“军将,吾等来了!”
就在一手受伤,战斗力下降的厉害的憨子,陷入苦战的时候,阶梯上忽然传来了魏军的高呼声。
短短的瞬间,涌上城头的魏军已经超过了二十人,其等挥舞着武器,不过是眨眼之间,便扭转了战局。
“军将,汝受伤了”
……
就在城头上的秦军被尽数斩杀的时候,涌入城内的魏军,已经与秦军交上手了。
同样身着黑色秦军衣甲的两支军队,在道路上展开了激烈的厮杀,每一瞬间,便有无数士卒倒下……
城外,得知憨子已经诈开城门的博望坡,当即大喜,立刻下令埋伏在一旁的士卒朝城内冲去。
而此时,没有秦军防守的城门,已经不再是阻拦魏军前进的拦路虎。
蜂拥而入的魏军,身着鲜艳的红色盔甲,顺着城内道路,顺着城墙两边,迅速的朝着城内推进着。
……
华阳。
在被秦军占据两月时光后,再次回到了魏军手中……
随着安民告示的张贴,加上本地游侠们的宣传鼓动,华阳百姓对于再次被魏国统治,甚至还带着几分喜意。
唯有经历过苛政,方知自由的可贵。
十九世纪时的西方名言: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不正是如此吗
若无匈牙利的被敌国占领,裴多菲也写不出如此流传千古的名言来。
同理,当经历过秦国的严苛统治之后,魏国百姓方知生活在东方六国治下的幸福……
而作为鼓吹手的游侠,更是这一现象的见证者,在被秦国统治的短暂时光里,严苛到了极致的秦律,让这群不事生产游手好闲的游侠,饱受折磨,甚至华阳的监狱内,关押了大量的触犯了秦律的游侠。
当魏军重新占领华阳之后,这群人自然是作为“功臣”被放了出来。
出于自身的利益,对于鼓吹魏国的好,鼓吹青豚治下的善,其等怎能不卖力……
那秦军千将带领的士卒,早已被张耳折腾的疲惫不堪,当博望坡带着士卒加入围追堵截之后,没有多久,这几百名秦卒,便从秦军的花名册上消失了……
至此!
华阳郡,除却零星几个小县城,尚在成舟的攻打下之外,偌大的华阳,彻底尽数被青豚、张耳部夺回。
至此,王贲攻魏的一半后路,尽数回归魏国,唯有靠近黄河的那一代,仍然在秦军手中。
魏国的局势虽然没有彻底扭转,但是,自青豚领军出征之后,这却是魏国最好的局势了。
&nbs
第两百八十七章:上位的牛姬
唐雎笑了笑,脸上的皱纹绽开了,就像是秋风里的菊花。
“没有想到,小四却是为孤谋了一个好角色。”
“魏国的列祖列宗啊!
原谅吾唐雎临死前,为自己的私心所犯的错吧!
孤也是一个阿翁啊!“
这一刻的唐雎,不再是那个为了魏国利益,出使列国,面对高高在上的列国君王,不卑不吭的巍峨老者。
这一刻,唐雎只是一个舔犊子的老人,为了偌多的唐家后人,唐雎也起了私心。
秋风瑟瑟,苍苍白发,风中飞舞。
唐雎驻足蔷薇之前,却是说不出的颓废。
这一刻,这位不服输的老人,这位在历史上魏亡之后,直面秦王,严词相责的老人,挺直的脊背,似乎弯曲了
唐雎驻立许久,虽然盯着蔷薇看了很长时间,然而若是仔细盯着唐雎的眼神,便会发现其的目光毫无焦距,显然,唐雎在思索着心事。
良久,唐雎低语道:“孤此次便泼出脸皮不要,定要推动君王,让青豚那孩儿得到封地,如此,青豚在朝中有孤作为靠山。
孤之后人,在朝野之外,也有掌军的青豚作为依靠,到那时,纵然孤撒手而去,孤之后人,也会长盛不衰!“
唐雎叹息一声,道:“孤这面皮,这一次怕是要彻底丢了啊!”
大梁城外。
秦军大营主帐。
王贲扶手站立在诺大的地图前,这被挂起来的地图,画着的正是大梁城外的形势图。
只见诺大的大河沿岸,条条道路纵横交错,一座座城池坐落其上。
城池之外,座座村镇环绕
大河沿岸,本是开发了几千年的熟地,这一代人烟稠密,土地肥沃,除开,百姓自耕自种几乎没有灾荒年,乃是华夏大地上不多的产粮区之一。
这是一方最为富庶的宝地。
只见地图上,除开大梁城以及大梁以东的不多区域,乃是鲜艳的红色之外,其他魏境,已经尽数被标记上了黑色。
这是代表已经被大秦占据的地方,从地图上看,魏国已经沦陷过半,若是算上先前的魏国河东地区,此时尚在魏国控制下的区域,已经不及魏国强盛时的十分之二了。
“将军,该歇歇了!”
牛姬身着正装,款款走来,及地的长纱下,凸凹有致的身材若隐若现,这军帐内肃穆的黑色,将牛姬的美艳衬托到了极致。
“放下吧!”
闻言,牛姬轻轻将托盘放在案几上,走到王贲身后,伸出玉手在王贲的鬓角揉捏着。
“将军可是又难受了”
话语轻轻,宛如三月春风,拂过人的手尖。
这轻柔的语句,配合上牛姬身上那素雅的淡香,只让人心旷神怡。
王贲轻轻点头,却是闭上了双眼,将自己的脑袋后仰,依靠在牛姬的肩窝上。
“本将在思虑要不要挖开大河”
王贲伸手摸着牛姬的脸庞,冰冷的手指在那精致的脸蛋上摩挲着。
“汝知道吗”
王贲的语气幽幽,宛如九幽里的阴风,吹得人肌肤生寒。
“吾不愿学那白起。
这掘开黄河容易,可是,一旦掘开了,那将是生灵涂炭,汝知道吗军吏们已经统计出来了,若是挖开了河堤,受灾的百姓将会超过百万之众。
这虽然能够一举将魏国都城攻破,甚至,大量的灾民,能够拖垮魏国剩余官府。
可是,汝知道吗“
王贲伸手捉住牛姬的小手,颤声道:“吾怕吾会做噩梦的,那样做了,最少会有十万冤魂的!”
牛姬只觉得王贲的指尖,冰凉刺骨。
要知道,此时才是月底啊!
天色正是炎热未退的时候!
牛姬不过是穿着薄纱,方才端着饭食走了一小段路,便觉得汗如雨下了。
 
第两百八十八章:战国时的黄河
除了北方的市丘即荥阳郡,这块被洧水和贾鲁河切割出来的大片平原地带,便被青豚等占据了一半。
陈平正式被青豚任命为自己公大夫治下的中庶子,更是亲自向魏豹讨了一分覆盖着魏王假印玺的诏书,填写了任命陈平为中庶子的职务后,亲手将其交给了陈平。
人最容易感动的时刻,就是患难时的点滴帮助。
陈平本是一介黔首,甚至,只是一个唯有依靠兄嫂,才能果腹的无用百姓。
先是经历了公子魏豹的冷眼相待,陈平却是连魏豹的面都不曾见上,甚至,当时的陈平还生出了为何不接受张耳招揽的悔恨。
没有想到,当青豚听闻陈平来投之后,连夜乘船从尉氏赶了回来,就为见上自己一面。
陈平对青豚感激万分。
当青豚更是为了陈平,讨要来了官方的任命告书之后,陈平对青豚的感激,已经不足以用言辞来形容了。
有道是,术业有专攻。
当陈平接手了后勤的工作后,青豚忽然发现自己竟然没有事情可做了!
要知道,之前青豚可是每天都要抽出大量的时间,用来翻阅各地的军报,签发命令,每日里纵然不说俯首与案牍之间,但也被各种琐事牵扯了大量的精力。
青豚自己都没有想到,不过是任命了一个后世的史书上看起来有点偷奸耍滑的陈平,自己就被解脱出来了。
每日里,陈平会将各种军务整理分类,然后分出轻重缓急,并附上自己的意见,这才会拿给青豚,如此一来,青豚的劳动量自然是大减。
有了剩余的时间,青豚便开始思考下一步的行动起来。
之前,在离开大梁时,青豚便问明白了,大梁城外,唯有城北有一处高地,大小也足以驻扎下十万士卒。
青豚能够肯定,只要王贲掘开了黄河,必然会选择在此处驻扎的。
黄河水位已经高于地面,这是青豚亲自观察了的。
穿越之前,青豚甚至都不知道黄河两岸甚至修建有几百里的长堤。
这事史书里可没有提及!
这是魏惠王年间的事情了。
战国中期,魏国、韩国、赵国,以及小国卫,联合起来在黄河下游大规模修筑堤防后,固定下来的河道就是汉书地理志里记载的大河。
从此结束了长期以来多股分流、改道频繁的局面,后世的史书上一般将此作为黄河第一次重大的改道。
在战国中期,黄河下游地区人口稀少,初筑堤防时,两岸堤距宽达五十里一里相当后世四百一十四米,大溜水流主泓得在堤内游荡,河道蓄洪能力较强,不易发生决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