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司刑丞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望平安
而北宫太这种人,以后还会再犯案子的,等他再犯案子的时候,再狠狠的修理他,这个也还来得及。
反而如果他受到了这次教训之后,重新做人,真的开始进行正经的营生了,那么此事就此作罢,也是完全可以的,其实后一种情况如果能够发生,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李日知心中暗道:“整件案子里面其实最倒霉的就是蒋大锤,然后便是他的老妻蒋家婶婶了,他们这对老夫妻不但命中无子,而从小养大的两个侄子,一个是奸诈混账,而另一个竟然是想把他们置于死地!”
蒋大锤夫妇应该是对两个侄子注入了很大心血的,想把他们养育成才,可惜的很,他们并没有把这两个侄子养成什么好人物,竟然一个比一个坏。
从蒋老实的供词上面看,虽然他的供词比较零碎,但是有一点,那就是他对于蒋大锤的家产是非常垂涎的,想要一个人独占。
蒋大为不但有自己的生意和住宅,而且在洛阳的玉石店里面,也有份子,而且已经达到了
第四百三十二章 县内小科考
傅贵宝被叫来之后,听李日知问他县里面学生的事情,他想了想,说道:“县学没有什么值得注意的事情,咱们乾封县的学生,人数不是很多,从人数上来讲,比其他县要少一些,这和你前段时间选拔县里的官吏有关。”
李日知点了点头,这个他倒是清楚的,其实每个县从人口比例上来说,读书人所占有的比例都差不多,除非是特别富,或者特别穷的县,这个比例可能会失调,但是,一般情况下还是差不多的。
毕竟在这个年代,土地兼并还不不严重,还没有出现那些超级大地主,而且普通老百姓也都还能吃得上饱饭,在这种情况下,能供养得起读书人的,还是会尽量供养的,而且寒门出贵子的事情也不在少数。
但是,读书人比前朝多了一些这不假,但不是每个读书人都能考上科举的,也不是每个读书人都能得到官员的保举,即使是在科举和保举制度并行的年代,也并不是每一个读书人都能够得到跃龙门的机会。
李日知在县内选拔了一大批的官吏,使得读书人的数量减少了很多,很多读书人都放弃了参加科举,因为他们自己也很清楚,就算是参加了科考,他们也不见得能考得上。
与其考不上,浪费时间,那么还不如早点进入官场,虽然只能从最低级的小吏开始做起,但是,对于他们本身的能力来讲,这也已经足够了。
所以现在乾封县的读书人,两极分化比较严重,一种是书读得确实是好的,就是想要参加科举,从科举进入仕途的,而另一种就是学得非常差的,在县里面也选不上官吏,连最基层的里长也无法担任,那么他们也只能是混日子了。
后一种人在各种失败之后,要么是家里有钱继承家业,或者是家里有田,在家种种田,得一个耕读传家的名头。
如果出身寒家,非常贫穷的话,那么只能是去给别人当一个账房先生,或者是自己做些小生意,如果实在都不行了,那也只能去找一个地方,摆一个摊子给别人写写书信了。
而前一种人那就不得了了,如果运气好的话,一路科举考上去,出来以后就是当官的,如果为人再圆滑一些,在官场上如鱼得水,说不定还能当上大官儿,尚书侍郎什么的,没准儿就可以达到这样的高度。
李日知问傅贵宝:“如果我想了解一下这些学生,你说我是去县学里面看看他们,然后出张卷子让他们答一答,还有有其他什么方法吗”
傅贵宝说道:“出份卷子让他们答一答,这个主意相当不错,其实也就是给县里的这些学生排排名次了,算是一次非正式的考试,这对于以后你真正考他们,也算是提前有个谱了,提前让这些学生们心里有个数。
等到真正考试的时候,你把推荐的名单往兖州那边一报,估计学生们谁也不会说出什么怪话了,我听说每年都有学生们说怪话,这什么考试不公啊,考官偏心啊,甚至还会搞出什么科场舞弊的事情出来,咱们虽然不怕这种事情,但是也得防着点儿!”
李日知点了点头,说道:“你说的挺对,可惜我在这方面的经验不够丰富,因为当初我舅舅便是县令,在县里面我一直是顺风顺水的,我舅舅当然也不可能专门考我,所以在这方面实在是经验缺乏。你说别的县在处理这样事情的时候,他们用得是什么
样的方法呢”
傅贵宝说道:“那就简单得很了,基本上就是举行一些宴会,大家出去游玩一番,让学生们做一做诗。
然后大家品评品评,替学生们扬扬名,用作诗的水平来排一排名次,这也算是一种解决方法吧,不过却没有你说的那种考试好,如果咱们在县里面能举行一场小科考,我看效果应该是
第四百三十三章 温登科
乾封县城南,旭东镇。
旭东镇并不很大,镇子上只有一百多户人家,镇子里面的大多数人,都是以行商为生,家里有田以务农为生的人倒还真没有几家,不过,在镇子的最南边,却是有一户务家的人家,家主姓温。
温家有十几亩地,都是菜地,温家是以种菜为生的,种出来的蔬菜主要就是供应旭东镇上的百姓。
由于旭东镇是在官道旁边,主要是以做行人的生意为主,所以镇子上面有十几家饭馆之多,每天所需要的新鲜蔬菜,更是一个大数字,温家种出来的蔬菜不愁销路,所以,务农为生虽然辛苦,但是温家的生活,倒也算得上是小康。
当然,温家的小康生活,是相比较旭东镇这里的百姓而言,如果在其他地方那么温家也还是贫寒之家的。
温家三口人,温老汉和温大娘还有一个刚满十八岁的儿子,温家只有这么一个宝贝儿子,名字叫做温登科。
温登科虽然是农家子弟,但是从小却没有干过什么农活,他的父亲和母亲,把家里的活都包了,而他只需要专心读书就可以了。
温登科从小便和镇上的几个孩子一起在私塾中读书,他的成绩是最好的,虽然私塾中的老师水平也不怎么高,可是,温登科读书的水平却是不低,用私塾老师的话来讲,那就是温登科以后必有出息,而且肯定要超过他这个当老师的。
当然,如果只超过私塾老师,这也不是什么特别光彩的事情,毕竟私塾老师本身也不是什么有出息的人。
但是,私塾老师对于温登科的夸奖,却给了温家老两口很大的希望,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儿子温登科,如果好好读书的话,说不定能考上科举,成为一个吃官家粮的人。
温登科能不能当上大官儿,温家老两口是不指望的,但是他们也希望温登科的生活,能够比他们要好,如果说是能穿上官袍,那么也就是人上人了,这辈子不也就是活得比他们要好的太多太多了吗!
做父母的基本上也就是这些想法了,而对于温登科自己来讲,他觉得自己读书的水平也是不低的,在整个旭东镇上来讲,他读书是读的最好的,以前那几个和他一起读书的小同学,现在都不如他,如果说是非要比较的话,那么那几个小同学加到一块儿也不如他。
这就使得温登科非常的有信心,他觉得有可能读书,真能读出个前程来。
前段时间,县令李日知选拔县里的人才,不过李日知选拔的是财主和富户的子侄,而温登科是属于贫寒人家的子弟,所以他并不在选拔之列。
等后来李日知扩大了选拔的范围,可是温登科却没有报名,他认为自己可以通过科考取得更好的前程,而不至于先当一名小吏,如果当上了小吏,他怕读书就失去了动力,从而只能在小吏的位置上蹉跎一生,那样就太对不起他自己这么多年来辛苦读书了。
不过,他认为自己书读的好,也只是他自己认为,而他比较的范围也只能是在旭东镇上,和他那几个以前的小同学相比较,而那几个小同学现在都已经该干嘛干嘛去了,没有再读书了,已然各自谋生去了,现在读书
想要参加科举的人,整个旭东镇上,也就只剩下了温登科一个人了。
所以,温登科他的书到底读成了什么水平,考试能不能通过,就连温登科自己也是不清楚的!
这天早晨,温家老两口叫醒了温登科,他们对温登科说道:“儿啊,饭菜在锅里,你
第四百三十四章 报名
温登科听门外有人说话,他便出了院子,见是邻居家的王二宝。
温登科说道:“是县令要举行考试吗这是个什么意思呀,咱们县以前从来没有举行过考试呀”
王二宝笑道:“这不是换了县令了吗,这个县令,好像是挺有来头的,做什么事情和以前的那个县令都不一样。他说给你们这些读书人考试,我看是好事,这样的话你不就知道,你以后去州里能不能考上了吗,要想在州里面考上科举,那不得先在县里面考上呀!”
王二宝对于科举并不了解,他认为兖州就已经是这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了,已经大到他难以想象的地步,至于长安是什么样子,那离他太过遥远,他根本连想都没法想象。
所以在王二宝的感觉当中,他认为科举就是去州里面考个试,然后再回到县里面当个官,至少能当个里长这样的官,管他们一村子的人,当然对于王二宝来讲,里长就已经是相当了不起的存在了。
温登科却也并不和王二宝解释科举到底是怎么回事,他只是说道:“这个告示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你有没有看得完全呢”
王二宝笑道:“温小哥,你跟我开什么玩笑,我又不识字,我怎么知道告示上写的是什么,我只是听到城里的人互相传,听了之后这才回来给你报个信儿而已,要是有什么太具体的,等你爹娘回来你问问他们吧,他们应该对这个事情特别上心!”
温登科点了点头,他谢过了王二宝,便又回到了屋子里面,不过,这回他回来之后,心情却不平静了。
如果县里面能够先给他们考一次试,然后用考试名次的方式来选拔,到底应该把谁保举到州里面,那么这个做法毫无疑问是公平的。
温登科虽然是读书人,但是他也没有离开过乾封县,外面其他县到底是不是考试,他并不十分清楚,但是他对于乾封县会举行一次考试,是非常兴奋的,因为他认为自己的机会来了。
每个县都要向州里面推荐读书人,然后再由州里面选拔筛选,送优胜的读书人去长安参加考试。
县里面送谁去的话,都是县令说了算,那么这里面的说法可实在是太多了,有的人使钱买名额,有的人通过县里面的官员走人情,除了极少数是凭读书写文章本事得到的名额,大多数人凭的都不是读书写文章的本事,当然,这也得叫凭本事,是什么本事就不一定了。
虽然温登科对于自己的水平还是挺有信心的,可是毕竟他没有真的上过考场,所以说担心还是肯定要担的,可这毕竟是一个机会,是他可以不靠花钱,也不靠走人情,就能得到一个名额的机会。
对于他这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子弟来讲,这是再好不过的消息了。
温登科兴奋之极,他这一天都没有怎么看进去书过,待到晚上他的父母温老汉和温大娘回来的时候,他便主动问起了这个事情。
温老汉笑道:“儿啊,你竟然在家里面便知道了这个事情,我还正想和你说呢,这个事情是真事,传的满县城都知道了,他们都说县令要是举行这样的考试,就说明他是真的要选出读书读得好的人,向兖州那边推荐了!”
温大娘也笑着说道:“儿啊,你要好好考试,这回你的机会可是真的来了,要是像以前那样,凭着花钱凭着人情,咱家是真的比不过县里面那些财主,可要凭的是读书读得好,那么,你可真的是比他们都强的,想当初你的老师可是也一个劲儿的夸你,说你读书比他强,以后肯定是有大出息的人呢!”
温老汉说道:“他以前的那个老师,咱们就别提了,比他读书强也算不上什么本事!”
温大娘连连点头,说道:“是啊是啊,那咱们就不提他了!”
温登科却说道:“他毕竟是我的老师,而且当初在为我启蒙的时候,也当真是费尽了心思,老师他只是时运不佳,我却是非常感激他的!”
&nbs
第四百三十五章 进县衙
温登科回到家之后,立刻加紧读书,此时离下月初一还有几日光景,虽然他并不需要这几天时产是来临阵磨枪,但是能抓紧时间把读过的书都温习一遍,还是有用处的。
温家老两口见儿子刻苦读书,心中都是欣慰,他们每天种菜卖菜,本就是非常辛苦的事情,但是如果儿子能有出息,他们也就心满意足了,无论多辛苦也都是能够承受的。
在这几天时间里,也有其他读书人前来拜访温登科,大概也是想向他打听打听考试的事情。
因为温登科并没有入县学,他并不是县学里面的学生,而进不了县学的读书人是有很多的,大家消息来源很少,所以只能互相询问,可是其实谁都并不是非常了解情况。
大家谁都不了解情况,只能互相乱猜,有的人算是有点门路,便自高奋勇的去向那些县学里面的读书人请教,但县学的人也并不是十分了解,同样也说不出个一二三来。
于是,有些人便怀疑县学里的人,认为是故意不告诉他们的,以免让他们在考试当中获得好成绩。
温登科却安慰他们说,如果是县学里边的人故意封锁消息,不把实际情况告诉他们这些人,那么就说明县学里面的人,已经胆怯了,说明县学学生书读得并不好,所以害怕和他们这些人竞争,如果从这方面进行推论,那么他们这些人,能够获胜的几率其实是很大的。
被温登科这么一安慰,进不了县学的读书人,心中都大感平衡,并且瞬间就莫名其妙的得到了力量,立刻就跑回家去读书了,发誓一定要超过那些县学的学生,一定要在这次考试当中,取得比他们都要好的成绩。
在这个月的最后一天,为了放松一下脑子,温登科下地和父母一起干活儿,然后又把菜推进了城里,和父母一同卖菜,并且他还把半车菜送进了城中两户有钱人的厨房,甚至还和厨娘聊了一会儿天,度过了相当充实的一天。
晚上回到家后,温登科洗了个澡,然后坐在自己的书桌后面闭目养神,把这些年来他读过的书,大致的理顺了一遍,做好了这一切之后,他才入睡。
旭东镇离着县城并不远,所以温登科并没有选择进城去住,他之前是有考虑进城去住的,但是他又想到如果他进了城,那么肯定睡觉要换地方,如果说他和另一个人住在一个房间里面,那么另一个人万一有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比如说睡觉打呼噜,那么他自己就会休息不好,如果休息不好的话,第二天又怎么进行考试呢,考试成绩必然会受到影响的。
所以温登科决定还是在自己家里面过夜,然后第二天起得早一些,早一点进城等候,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持充沛的精力和体力,争取在考试的时候,获得最好的成绩。
第二天,天还没有亮,温登科早早的便起来了,而温家老两口起来的更早,他们已经做好了早饭,就等着儿子起床呢。
温登科不慌不忙的先吃早饭,然后才洗漱刷牙,做完这一切之后,他才清清爽爽的提着县衙里面发的那套文房四宝,在温家老两口的陪同下,向县城里面走去。
温家老两口送儿子去考场,他们三个人在路上并不说话,只是到了城门口的时候,温老汉这才说道:“儿啊,你进考场之后,能答成什么样子,便答成什么样子,倒也不必
为难自己,咱们家里面日子还过得下去,爹娘还干得动活儿,还能再养你几年,就算是这次考不好也没什么关系,下次咱们再来!”
可是,温大娘却斥责他,说道:“我儿怎么可能考不好,你不要听你爹说这些不吉利的话,你进考场之后好好考,你一定可以比别人考得好的,你一定可以出人头地的!”
这时候城门刚刚打开,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