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穿越成皇赵洞庭颖儿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贰蛋

    赵洞庭摇摇头,不再言语。

    他当然知道自己的命脉在哪里。因为在他心里,家人是比自己性命更重要的。

    若是没有乐婵她们的话,以他真武境的修为,或许都能躲到军中去,亲自指挥大军灭掉元朝再说。

    但做人连命脉都没有,岂不无趣岂不悲哀




1749.兵到高丽
    等刘公公磨好墨,赵洞庭提笔给阿星皇写信。再让太监传到军情处去,回到寝宫的时候已经是深夜。

    寝宫里只有一间房子还亮着灯。

    是柳飘絮的房间。

    赵洞庭嘴角勾起些微笑容,对着刘公公摆摆手,示意他下去休息,自己向柳飘絮的房间走去。

    如今不管多晚,除非是他交代不回寝宫歇息,便总会有间房间替他亮着灯。

    这能让人的心里觉得暖烘烘的。

    莫说只是耽误进攻元朝的进程,为她们的性命安危,便就是放弃进攻元朝又有何妨

    当初要光复大宋国土,赵洞庭是因为觉得自己承担着全国百姓的期望。而现在,他其实不是非得要覆灭元朝不可。

    起码没有当初的那种执念。

    因为大宋百姓们心中都没有那么深的执念。

    满打满算,这会儿距离莫里、郑益杭在长门町集结已经过去将近三个月的时间。

    在年后正月下旬,本岛上的两万守军也都赶到长门町。长门町共汇聚有倭路守备军四万,再有流求大军五万。

    郑益杭和莫里在这里已经休整多时,在本岛两万守军到后,仅仅休整数日,便就出发前往高丽了。

    那时候距离二月还有四天。

    出发时有战船两百余艘,可谓是铺天盖地,声势浩荡。

    郑益杭当然有传信往长沙,只这个时候,信距离着长沙还有些距离。

    在海上,用半个月的时间穿过不熟悉的陌生海峡。于数日前,郑益杭和莫里率着大军终于是在高丽国境的最南边登陆。

    不过这里在高丽国属于偏远地区,鲜有人烟。连座像样的城池都没有,只是些被高丽王朝视作蛮族的部族在这样的地方生存。

    有些蛮族还裹着茹毛饮血的生活,要想和他们叫道理无疑是行不通的。但蛮族也有特点,那就是很会“审时度势”。

    他们还保留着类似于动物的本能。说是欺软怕硬有些难听,但着实是这样。

    在登陆以后,郑益杭和莫里都派遣出斥候去,在两天时间内便将周围百里范围的情况弄清楚了个大概。

    其后经过商议,两人决定兵分两路。莫里率领流求五万大军以及全部的海战船沿海路继续向北,往高丽的东来城去。

    而郑益杭则率军走陆路,直穿这些高丽蛮族的地境,进攻全州。

    最后两军再合围高丽都城开京。

    从沿途的城池分布情况来看,郑益杭的倭路大军要面对的高丽军无疑要多得多。要到开京,破掉全州以外,还得连克公州、安南、南东三城才行。而莫里走海路,只需面对安东、东来两城。甚至如果他不想打,完全可以直接绕到高丽北方去,然后再横穿半岛,往开京就成。也没听说高丽有什么厉害的水军,未必会有大军还海上拦下他们的海战船。

    这会儿,郑益杭率着倭路四万守备军已经到全州城外。

    此前沿途的蛮族都很识趣,在见识到倭路大军的气相后,没敢太岁头上动土。

    谁都看得出来这支军队不那么简单。整齐、森严的甲胄,再有背在背上的不知道是什么的武器,都透着幽幽的气息。

    或许现在倭路大军还没有太浓的杀气,但这支由郑益杭在福建拉起根基的大军经过这两年的训练,军容军貌肯定是出来了。

    四万穿着黑黝黝轻甲的大军齐刷刷摆在全州城的外面,即便是没有任何动静,也能让城内的守军如临大敌。

    更莫说,此时此刻军中还有旌旗在飘扬。有战鼓在阵阵响彻。

    四万大军看起来已经是很唬人了。

    倭路守备军的建制和禁军并没有什么两样,千人为团,百人为营。四万大军便是足足四十个团、四百个营。

    大军以营为单位排列开去,能到城外极远的地方。看上去就是黑压压的成片。

    郑益杭和几位倭路的将领立在大军的前面。再旁边些还有翻译。

    城头可见有高丽的守军,持着长戟,不少人脸色发白。

    连那站在城头正中间位置的待藤木头盔的将领都是满脸紧张之色,甚至有点儿畏惧之色在里面。

    其实在倭路大军登陆后的第二天,这些全州的守军就已经收到消息。但准备再充分,此时面对如此多大军,也仍然畏惧。

    整个高丽国,军队共计也就十余万而已。且分散在各城之中,全州仅仅只有不到万人。

    虽有城墙可据,但没谁有底气更说挡得住能征善战的大宋军队。大宋军队的威名,早就传到这高丽来了。

    再者高丽国有过太多吃败仗的历史,这导致他们的军队并没有太多的热血和傲气。

    看着下面黑压压的守备军,城头主将竟是不知道该如何开口才好。

    最后还是郑益杭先说话,对着城头喊道:“城中守将何人可知道本将是谁”

    “本将全州将军李承旭,不知城下是大宋国哪位将军”城头的主将很快答话。

    翻译忙将其翻译成汉语给郑益杭听。

    郑益杭没忍住嗤笑,“这高丽将军,本将都率军杀到城下,他竟然都还不知道本帅是谁。”

    他旁边几个将领也跟着笑。

    有人道:“这也怪不得,高丽地处一隅,国境狭小。国内有什么动静很快举国皆知,未必会有可靠的情报衙门。”

    郑益杭又对城头喊道:“本将乃是大宋倭路守备军总都统郑益杭!若是识趣,便速速打开城门投降,否则休怪本将率军攻城!到时候伤及无辜,便是作孽了!”

    李承旭闻言满脸无措的样子。

    他虽然没听过郑益杭的名字,但实在没信心挡住郑益杭的大军。然而,他又没法拿主意是否投降。

    恨恨地拍了拍墙垛,李承旭偏头问一文官模样的人道:“郡守大人为何还不到”

    那文官却是哼哼两声,斜瞥他道:“本官怎的知道”

    他的官职不在李承旭之下。再加上高丽重文轻武的风气很是浓重,是以即便在这种情况下,也没怎么把李承旭放在眼里。

    这差点没让李承旭跳脚,随即微微眯起了眼睛。

    他也是个狠角色,竟是道:“既然如此,那就有劳郡司大人您下去和宋军谈判了”



1750.全州投降
    高丽国内设郡,一郡一城。最高主官乃是郡守,其下,又有郡将军、郡司等分管军政事务。

    官阶上,郡将军和郡司是平等的,差不多都同于副郡守。只是官职名不同而已。

    因为重文轻武的原因,一郡财政大权都被郡守、郡司把控在手里,连军中俸禄、粮草都由郡府提供,以前李承旭没少受这郡司的气,也不好撒。现在却是不同,整个全州城的人都得依仗着他率军守城,这郡司的家小也都在城里。他可不担心这郡司敢再用扣押军俸粮饷来威胁他。最多不过是开城投降,大家都别想有好结果便是。

    “你!你!”

    郡司瞪眼看着李承旭,气得好半晌没能说出话来。他也知道李承旭现在是在依仗着什么。

    但他的确不敢再惹怒李承旭,只有些愤愤道:“本官手无缚鸡之力,若是下去,还不得被城外这些宋军给生吞活剥了”

    “哼!”

    李承旭重重冷哼,“既然如此,那郡司大人还不快些去将郡守大人给请出来”

    说起来也是憋屈,李承旭身为将军,却是在城内连郡守的人影都找不到。

    自从大宋军队向着全州逼近的消息传到城里以后,那平日里最喜欢在府衙作威作福的郡守竟是很快就不见人影。都说狡兔三窟,这郡守大人大概是不止的,除去郡司这等极其重要的心腹以外,再没人知道他现在的藏身之处。

    李承旭虽然不是那种宁死不屈之辈,但也不至于刚开始就打定主意要投降。如果可以,他当然还是要试试抵抗的。

    因为谁也不知道投降以后将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宋军是否会大开杀戒,而若是以后元国得势,又会不会跑过来找高丽的麻烦。

    高丽现在可是元国的属国。

    而现在李承旭面临的问题是,他就算想打,也没有底气。不在于兵员上,在于粮草上。

    他连城内到底有多少粮草都不知道,更不知道郡守那帮文臣会不会全力帮助大军抗敌。

    如果全城上下同心,这场仗未必没得打。怕就怕打的打,跑的跑,那样的话,倒还不如早早开城门投降的好。

    打仗并非仅仅是军队的事情,终究还是需要府衙配合的。

    郡司大人却是没领会李承旭的意思,为难道:“难道将军你觉得郡守大人会屈尊下去和宋军谈判”

    他就差没直言如果要谈判,那这只能是你李承旭的差事。

    李承旭眉头微蹙,道:“本将只是想知道,郡守大人还有尔等诸位,到底有没有决心和这全州城同生死、共存亡”

    “呵!”

    说完自己就笑起来,拍着自己的额头,“也是我太天真了,到这种时候郡守大人都还没有出现,又怎么能依靠他”

    如果郡守有和全州共存亡的心思,那便不会在这个关头躲起来只顾自己。李承旭觉得自己还想依仗他们提供后勤帮助的想法简直可笑。作为一个还算有担当、有正气的将军,他当然是痛恨郡守、郡司这些人的。

    他们只顾着自己,平素里鱼肉百姓,却从没有想过要保护百姓。

    猛地将腰间佩剑拔将出来,李承旭挥剑,在周遭许多将士不敢置信的目光中,忽的将眼前郡司直接斩首。

    头颅跌落下城头去。

    无头的尸体脖颈间鲜血喷涌,紧接着无力栽倒在地上。

    李承旭脸上沾着血迹,抬手抹去,原本只是刚毅的面容刹那间变得狰狞许多。

    他喃喃自语,“国主近臣三百人,竟无一人是男儿”

    这大概是高丽国武将们的悲哀。

    这任国主最是疏远武将,天生喜好舞文弄墨,却是对刀枪厌恶至极。就拿李承旭来说,在全州任职十余载,竟从未见过国主。

    而郡守却是每年都会进宫数次。

    连郡司都曾十数次面圣。

    他们,可是同品阶的官员。

    大宋国可能会攻打高丽,这是早就在国内引起流言蜚语的。那段时间郡守有被宣进宫去,李承旭觉得可能就是针对这件事情。

    因为那时候还传言元朝君主有旨意传达下来,让国主做好应对宋国大军的准备。

    但可惜,他李承旭最终都没有得到答案,郡守被宣进宫到底是因为什么事。

    反正郡守从未跟他说过要做好抵挡宋国大军的准备就是。

    “哐当!”

    年近五载的李承旭愤愤将手中佩剑扔到地上,低喝:“开城门,本将要出城去!”

    他向着城下而去。

    满脸血污的样子分外狰狞,前面的将士不自禁地给他让出道路去。

    以前谁都觉得李将军是个闷屁虫,被郡守、郡司给压制得死死的,屁都不敢放。现在才知道,原来李承旭还有这样的一面。

    不过他们大概会想,李承旭斩杀郡司,只是想要投降宋军,以此邀功而已。

    人之常情,任谁都会产生这样的想法。

    只是正向城下走去的李承旭应该不在乎这个,要不然,便不会做出斩杀郡司的举动来。

    他昂首挺胸,虽看上去狰狞,但自有股子气质。这是问心无愧的气息。

    城门在吱呀声中被打开了。

    李承旭穿着甲胄独自出城,和郑益杭遥遥相望,大喝:“郑将军,我愿率军开城投降,不过将军得先答应我两个条件。”

    郑益杭闻言微微挑了挑眉头,“哪两个条件”

    翻译将两人的话语都翻译出来。

    李承旭道:“其一,贵军进城以后不得伤害城内百姓!其二,我等虽降,却绝不倒戈,助将军攻打我们高丽大军!”

    郑益杭并没有怎么考虑,很爽快地点头,“成!”

    这让李承旭觉得有些不敢相信,道:“将军当真”

    以前高丽给辽国、给元国都投过降,但投降后也吃过苦头。城内女人沦为奴隶、男人成为劳役,民不聊生。

    郑益杭道:“一颗唾沫一颗钉,当然当真!本统帅当着三军将士答应你的条件,怎会出尔反尔!”

    他还真不是说着完。

    大宋军队本就没有伤害百姓的习惯。再有,他也瞧不上高丽这些军队,真不在乎他们倒不倒戈。

    李承旭咬了咬牙,“既如此,请将军进城!”

    说着回头看向城头上,大喊道:“打开城门投降!全军将士!弃械投降!”




1751.情报之傲
    城头上的全州将士看李承旭的眼神较之之前已经有些微变化。

    这种变化是在李承旭提出那两个条件时产生的。
1...11411142114311441145...130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