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穿越到宋朝赵洞庭颖儿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贰蛋

    御书房外间很大,且有很长的实木长桌。

    张珏、苏刘义两人是资历最高的,当仁不让到最上首左右两个位置坐下。下面,则是现任的一个军机省副军机令。

    他是原来接张珏的班的。在大宋军中掌管后勤事务,不出名,但资历很高。

    再下面,便是钟健、社安部尚书萧贤忠等人。

    那些副帅级别的分管军机省后勤部等等的将领,座次依次往后。

    都坐下来,还有不少位子余留。

    张破虏侍候在赵洞庭旁边,轻声提醒道:“皇上,诸位大人已经到齐了。”

    赵洞庭便又道:“朕今日将诸位爱卿宣来,是有两件事情需要众爱卿投票表决。其一,是建康军区元帅之职由谁来暂代,其二,便是前些时日悬而未决的军机省副军机令人选,今日也该表决出来了。”

    在座众人都是点头。

    赵洞庭道:“那这便开始吧!”

    他端起面前的茶杯喝了口茶,“先表决关于由谁暂代建康军区元帅一职的事。建康军区将士们现在还正处于两国交锋的最前线位置上,朕的想法是为避免指挥生疏的问题,这代理元帅便从建康军区剩下的总都统级别将领们中挑选。”

    “皇上……”

    下面钟健轻叹着开口,“那建康军区的副帅还有都虞候……”

    建康军区副帅和都虞候都在神仙岭战役中阵亡,现在全部处于空缺的状态。

    赵洞庭道:“暂且不做任命吧,等仗打完再说。”

    经过开封府战役,建康军区剩下的将士已经不多了。他其实不过是想找个能暂且维持建康军区状态的人。

    因职位太大,也不好直接交由文天祥去安排。

    至于下面的总都统职位,特殊时机,待元帅确定下来以后,再让其和文天祥商议定夺却是没什么问题。

    刘公公手里捧着叠纸张,在每个人的面前都放下一张。

    上面是建康军区现在剩下的总都统级别将领的名单,准确的说,是剩下的老资格总都统级别将领名单。

    少得可怜,仅仅只有五个名字。除去文起、禹兴文、吕玉文,只有建康军区的主参谋还有主后勤将领。

    按年龄,当然是五十岁的禹兴文最有资格。但按出身,应该是文起。

    毕竟文起的父亲是文天祥,根正苗红。而禹兴文、吕玉文,以前终究跟着吕文焕投过元朝。

    再有就是文起是王牌军天罡军的总都统,之前也短暂代理过元帅之职。等张珏等人都投票以后,结果并没有什么意外。

    文起几乎是得到全票。

    赵洞庭也没什么异议,看过以后道:“那就由文总都统暂代建康军区元帅之职。”

    接着便是表决由谁接任副军机令空缺的事。

    这件职位无疑要比代理建康军区元帅重要许多。因为后者毕竟还带着“代理”两个字,只是暂时的。

    而前者,只需得确定下来便能够走马上任,成为大宋军中仅次于军机令文天祥的实权人物。

    之前,军机内阁的意见始终有分歧。这回,赵洞庭可是放话要定下来。

    至于人选,自是之前就已经定下。能有资格接任副军机令的,也只有军中正处于元帅级别的那些存在了。

    再便是兵部尚书钟健,以及社安部尚书萧贤忠。

    因为前线正是和元军对峙的紧张时刻,被纳入备选范围的,也就只有长沙城内的这些将领、官员们。

    军机省老资格、高声望的元帅都在前线,前几次僵持不下的两个人选,竟是钟健和萧贤忠这两个不属于军机省的人。

    分别支持两人的那些人其实也是泾渭分明。

    支持钟健的多是朝中青壮派,而支持萧贤忠的,则多是资历派。

    现在两派可谓是错综复杂,各种关系搅乱起来理都理不清楚。但绝不是年轻的便是青壮派,年长的便是资历派。

    譬如苏刘义,甚至他们整个苏家之前都是隐隐以苏泉荡为中心的。其实算是青壮派。

    很快房间里便热闹起来。

    各阁士在钟健、萧贤忠两人之间僵持不下。只有钟健、萧贤忠还有苏刘义依旧默不作声。

    “好啦!”

    大概过去十多分钟时间,赵洞庭笑着摆了摆手。房间里瞬间便安静下来,众人都将眼神放到他身上。

    赵洞庭接着却是看向苏刘义,道:“苏爱卿,不如你说说你的看法”

    他之前都没问过苏刘义的意思。

    这回,也不知道为什么突然问起苏刘义。这让众人眼中都闪过若有所思之色。

    始终处于怔怔出神状态的苏刘义似乎这才回神,慢慢偏头看向赵洞庭,道:“老臣推荐……钟尚书。”

    他还是坚持了他以前的意思。虽前面几次都没说,但很早以前,他就向赵洞庭表达过钟健有能力接班的想法。

    当然,那会儿只是说有能力。他心中最想的,还是自己的侄儿苏泉荡接自己的班。

    到现在,苏泉荡已经没有了可能。他推举钟健,完全在情理之中。

    而他的表态,也意味着被赵洞庭倚重却始终还在培养,没有进入到最中枢的青壮官员们,踏出了这最为关键的一步。




1860. 城中骚乱
    “那现在大家投票表决吧……”

    赵洞庭轻轻点头,并没有对苏刘义的意见发表任何评论。

    坐在桌旁的人也没再说什么,各自将自己觉得适合副军机令这个职位的人选的名字写在纸上。

    此时不在前线的元帅级别官员、将领总共就那么几人,人人都被提名,但还是以钟健、萧贤忠两人得票最多。

    至于前面数次的探讨明明已经让钟健、萧贤忠成为热门人选,但为何还有人会举荐别人,这个中原因就实在错综复杂了。

    这关乎着个个派系之间的角力,还有他们对自己立场的坚持、体现。

    最后是由赵洞庭亲自唱票。

    兵部尚书钟健以多过萧贤忠两票的优势获得最多票数。

    赵洞庭唱票完,脸上露出些微微笑,道:“那就由钟爱卿转任副军机令之职吧!”

    他开口,下面的人也都没有要反对的意思。

    钟健站起身施礼,“臣钟健叩谢皇上!”

    大宋军中最具声望的青壮派是岳鹏、苏泉荡,朝中则是他,还有希逸、李狗蛋等人。

    之前他是兵部尚书,希逸是成都府路转运使,岳鹏、苏泉荡是军区元帅,李狗蛋科技部尚书,谁都没到各省正副令级别。

    现在他从兵部尚书这个位置到副军机令位置上,虽然是剑走偏锋,但终究是跨出这步了。

    从赵洞庭的表情上,钟健看得出来皇上应该是更偏向于自己的。这也就意味着,皇上日后会更加倚重青壮派。

    随着朝中老臣们一个个的退休,换血的速度似乎越来越快了。从某些方面来说,这无疑是不错的信号。

    而至于空缺下来的兵部尚书之职位,这就不是由军机内阁投票表决了,而是由国务内阁提名任命。

    赵洞庭摆摆手让钟健起来,道:“就此散会吧!”

    “臣等告退。”

    一众大臣都站起身来施礼,然后缓缓向着御书房外退去。

    其后赵洞庭又将陆秀夫等人宣到了御书房里。新任兵部尚书的人选也被确定下来,是现任兵部侍郎池风鼓。

    作为曾经鬼谷学宫中的大才,以他的能耐,管理兵部自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翌日,有早朝。

    赵洞庭在大殿上宣布了关于对文起、钟健以及池风鼓等人的任命。且正式给钟健、池风鼓等人换了官袍、大印。

    钟健在三十岁这个年纪就成为堂堂的副军机令,不能说是后无来者,但前无古人是真的。当然,仅限于赵洞庭时代。

    同时,赵洞庭也让苏泉荡案的主审官王文富宣读了对苏泉荡的处置。

    原建康军区元帅苏泉荡,复仇心切,不顾大局,且置上官之命于不顾,私调大军。剥夺其官身、爵位,贬为庶民。

    就这么简单。

    在大殿里的人谁都明白,这些罪责完全是避重就轻了。真说到底,苏泉荡最大的错其实是违抗圣意。

    这条罪比任何哪条都重。

    再就是不顾文天祥的劝阻。

    朝廷、军中的两条大忌,他都犯了。

    赵洞庭要保苏泉荡的心思坦露无疑,不仅仅在判决书上避开这两条,还只贬为庶民。真要处置,杀头都够。

    当然,自苏泉荡的事传到皇城,就有许多人觉得苏泉荡肯定不会被刺死。他毕竟是从硇洲岛就跟着皇上的,劳苦功高。

    王文富宣读完对苏泉荡的判决以后,大殿里的大臣们都很识趣,没任何人反对。

    赵洞庭见没人表态,便道:“稍后便将对苏泉荡的判决张贴出去吧!以儆效尤!”

    然后宣布了散朝。

    众臣鱼贯而出。

    “恭喜了,钟大人!”

    “钟大人,恭喜恭喜啊!”

    “下官恭贺钟大人了!”

    “恭贺池大人。”

    才刚出大殿,就有不少大臣对钟健和池风鼓表示了恭贺。当然大多数都以钟健为主。

    兵部今日真是走运了。

    原尚书成了副军机令,原左侍郎,则成了尚书。

    钟健和池风鼓两人连连还礼。

    有太监从他们旁侧捧着公文匆匆而过。这是关于苏泉荡的判决书,要印刷出来张贴出去的。

    至于苏家,其实昨夜就已经收到消息。对于这份判决,苏刘义和苏泉荡两人都没有任何怨言,反倒颇感龙恩浩荡。

    他们都以为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的。没想到,皇上只是剥夺他的爵位和官身。

    以后苏泉荡还是照样可以活得滋润。不管军中事,可精心下来陪伴妻儿。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就在告示张贴出去还不到两个时辰,长沙城内便发生了骚动。

    百姓们围在各个告示区议论纷纷。

    苏泉荡的事本来就发酵有很长时间,现在随着他的判决告示出来,便将这件事情再度推上风口浪尖。

    只以前,百姓们只是议论议论。而这回,竟是有人在告示区跪倒在地上,说请求以国处苏泉荡,而且还为数不少。

    先是各个告示区出现这样的人,然后渐渐有人聚集到律法省衙门、军机省衙门、长沙府衙,甚至是皇宫。

    本就是出乎任何人意料的事情,竟是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这般的呼声,谁都不敢怠慢。

    才过正午,就有数拨官员到御书房求见赵洞庭。只是被赵洞庭吩咐下去,拦在了外面。

    皇城里不缺军情处的眼线,他虽在宫中,但得到消息很早。这件事情才刚刚骚动不久,他就收到了汇报。

    那时赵洞庭就把王文富和萱雪两个人宣到了御书房里。

    时间回到大概一个时辰前。

    王文富和萱雪相继进御书房。

    萱雪先到,才刚进里屋,不及给赵洞庭施礼,就见得赵洞庭脸色有些严肃地问道:“可查清楚是否有人背后造势”

    萱雪揖礼答道:“回皇上,暂且还在查。只是,现在呼声越来越高,臣以为,怕不是有人造势那么简单。”

    “此言何意”

    赵洞庭微微皱起眉头问道。

    萱雪满脸凝重道:“只怕是……百姓确实对律法司给予苏帅的处置不满。要不然,应该不会有如此多的人……抗议才是。”

    赵洞庭若有所思。

    其实,他也不是没这样想过。

    但他不明白,为什么百姓们会对苏泉荡的这件事有如此大的看法。



1861. 威望、民心
    过半晌,赵洞庭又问道:“那些抗议的百姓们是如何说的”

    萱雪很快答道:“臣派手下探子去打探过他们的口风,他们多是认为苏帅虽于国有功,但私自调军,不从上命才是不可饶恕的大罪。皇上您曾有言,法乃是国之重器,功过不可相抵。是以……苏帅虽有功,但如此判罚仍是太轻了。应该下狱才是。”

    “嘶……”

    赵洞庭吃惊道:“都这么说”

    萱雪道:“这倒不是。关于如何处置苏帅他们各有说辞,只都觉得朝廷对苏帅的处置太轻了。”

    赵洞庭凝眉又问:“那可有查清楚这些人的底细”

    萱雪答道:“问话的人都查清了,可以确定他们……都是城中普通百姓。”

    赵洞庭又陷入了沉思。

    他更愿意相信是背后有人造势,都不敢相信这竟会是城内百姓自发所为。

1...11961197119811991200...130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