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望春风:双面宰相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狄青阳

    这苍狼梭里面,到底隐藏着什么玄机陆望看着庄无命郑重的表情,知道他并没有说谎。贺怀远也对陆望点了点头,说道,“我当时拿出苍狼梭,庄无命的确是昏倒在地上,而且痛苦地翻滚。”

    联想到自己刚看到苍狼梭时,也有强烈的晕眩感,陆望感到这苍狼梭似乎有着诡异的玄机。

    “你到底在幻境中,看见了什么”陆望盯着庄无命,沉声问道。

    庄无命眯着眼睛,回忆道,“追杀,奔跑,我受伤了,你背着我。。周围都是哒哒哒的声音,还有爆炸声。我们一路狂奔,到了悬崖边。然后。。就跳进了大海中。”

    陆望脸色大变。这与他刚才脑海中的幻境不谋而合。他的声音有些颤抖,问道,“我们。。都穿着什么衣服”

    “墨绿色的,很奇怪,像是制服,又不像是大夏的衣服。那制服紧紧包裹着身体。”庄无命回忆道,“在你的肩章上,还有一颗金星的标志。”

    那正是自己在幻境中所穿的衣服。陆望的呼吸有些急促。他感到自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复杂程度,已经超出了他的想象。

    庄无命缓缓说道,“跳进了大海,我和你就分开了。身体变得很轻,漂浮在空中。四周都是一片黑暗。忽然有一道金光出现。我抬头一看,这光芒来自头顶一个金色的梭子。”

    “金光!”陆望眼神恍惚,失声叫了出来。这正是他也在幻境中看到的,与庄无命所言并无二致。

    “是的,金光。”庄无命带着有些向往的表情,“那金光让我觉得很舒服。你的影子突然出现了,飞进了那道金光。我大喊着,四周又变成了一片黑暗。很久以后,那金梭又出现了。这次,我被吸了进去。”

    “后来呢”陆望急切地问道。

    “当我醒来时,已经躺在一片荒原之上。饶士诠捡到了我,就把我带了回去,训练成一名杀手。”庄无命垂头丧气地说道。对自己的来历,他知道的也只有这么多。

    庄无命所述说的,与陆望在幻境中所见的,有着惊人的一致。如果这只是一个妄想,或者一个梦境,为什么连细节都惊人的相同

    陆望感到自己的头隐隐作痛。应该承认,庄无命所说的,是真实的。他的确与自己有一模一样的环境。在那个奇异的时空里,两人曾经相逢,而且一起战斗,逃避追杀,最后跳海。

    令人觉得惊心动魄的是,这幻境又不是全然的虚幻。当庄无命被吸进了那道金光之后,醒来时就来到了大夏与狄国的边境。这就是他古怪的来历。这就说明,那个幻境,其实是连接着现实。在它们中间,




第647章 秋试
    在陆望把受冤的死刑犯安置完以后,酷暑也渐渐已经过去。长年累月被关在不见天日的牢房,很多犯人身患多种疾病。陆望为他们一一请医士延治,还给体弱的犯人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差事,帮助他们找到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

    在西风渐来的初秋,感恩戴德的百姓送来自制的柿饼,堆满了陆府的门口。虽然陆望明令禁止府里收受百姓送来的东西,但那些百姓把他当做“陆青天”,哪里肯善罢甘休!

    他们硬是把自家的土产放在陆府的大门。若门房不肯他们放,他们便长跪不起,还“砰砰砰”地磕头,让门房哭笑不得。

    就这样,陆府的门口简直成了一个货仓。除了柿饼,还有鸡蛋、栗子、红薯等等,不一而足。虽然都是些不算名贵的家常物事,却也是受陆望恩惠的百姓的一片心意。

    看着门口堆积如山的土产,陆望也无可奈何,又不忍丢弃,辜负了百姓的一片心意。他倒是想出了一个法子,让府里分类清理,捐助给有需要的穷人和病人,也算是代替这些百姓去帮助别人,借花献佛。

    不过,天气愈加凉爽之后,陆府收到的,就不止是这些土产了。在一大堆鸡蛋、柿子中,有越来越多的文集、诗作涌向陆府。这些都是来自各地的青年士子的作品。这些与达官显贵搭不上线的平民子弟,为了出人头地,便试图以出众的才学引起陆望的垂青。

    随着秋闱渐渐逼近,来京都赶考的士子也越来越多。他们都聚集在此,等待今秋开考,一试身手。一些自恃才华的青年士子,便纷纷投书达官显贵之家,以求得到赏识,为自己寻找到仕途中的靠山。其中最为热门的,就是陆望府邸了。

    作为目前炙手可热的内阁大臣,陆望是公认的英武才学之士,童年即被称为“陆家玉山”,后来更担任过文渊阁大学士。他不但出身公卿贵族之家,而且才华出众,谋略过人,更仁慈爱民。历次危机,都靠陆望的机智练达,平安度过。

    这也让陆望成为最受青年士子追捧的偶像。更何况,现在朝野之中,都传言陆望将出任这次秋试的主考。如此以来,他便是众多应考士子的座主,考上的便是他的门生。这样一位大人物,当然让满城士子趋奉。

    在秋高气爽的午后,陆望正坐在院子中,慢慢品着茶,一边翻看着各地士子送来的文卷。

    “怎么样,发现了可造之材了吗”李念真坐在一旁的摇椅上,悠然自得的打着扇子。

    虽然西风渐起,早已不需要扇子带来凉爽,不过李念真对折扇的偏爱,是一年四季都不会停歇的。在他眼里,这就是他这样的名门公子的标配,不可一日缺少。

    陆望看着他悠悠摇扇的情景,想起当初在大雪纷飞的时节,李念真摇着扇子前来赴宴的情景。他不由自主地“扑哧”一笑,放下手中的文卷,说道,“倒是发现了一些文辞清雅之士。只是,还没有见过真人,不知道究竟底色如何。”

    “你还是不以文取士啊!”李念真做起来,歪着脑袋看着陆望,“一定要见过真人,你才能定夺吗”

    “一定要。”陆望很坚决地点点头,“不光要见过他们的真人,还要派人查访他们的真实情况,包括父母、家庭、邻居、友人等等。不但要听对他们好的反映,也要听对他们不满的人的反映。这样,才能全面了解一个人。这些士子,一旦录取,就是官员。不慎重行吗”

    陆望这一番高谈阔论,倒是让李念真肃然起敬。他知道陆望的雄心和抱负,并不在于荣华富贵,或是帮助



第650章 赏鱼
    陆望被任命为主考的消息一传出,来京都应试的士子们更是像炸开了锅。

    作为最年轻的内阁大臣,陆望素来以公正博学着称。他在朝中更是位高权重,拥有一大批支持追随他的大臣。如果能成为陆望的门生,从此以后的仕途,就一帆风顺了。

    来京都参加秋试的士子欢欣鼓舞,那些有些才名的,更是拍掌叫好。陆望作为主考,那这场秋试就不会像以前的几次一样黑暗,被权贵把持,关系户横行了。

    为了给自己造声势,京中的才子们,都竞相写文张贴,并且向陆望府邸投递。一时间,京中的纸价竟然也开始飞涨。在这样的气氛中,宁采柯仍然待在京郊的寺庙中,刻苦攻读,似乎这些事情都与他无关一般。

    偶尔在寺院中走动,遇见来上香的文人士子,都在传说陆望成为主考的消息。宁采柯只是微微一笑,并不向人夸耀自己的奇遇。

    寺中的僧人们也热心地向宁采柯建议,找人帮忙再投递文稿到陆望府上。他们哪里知道,宁采柯早已见过陆望这尊“真神”了,也得到了陆望的亲口鼓励。

    宁采柯倒是十分有定力,只是不骄不躁地默默攻读,并不热衷于出外交游。他唯一的娱乐,就是在攻书之余,在寺里散散步,活动筋骨,解除疲乏。

    眼看着三日后就要开考了。寺中这日上香的士子也特别地多。宁采柯读书疲倦了,便出来走动走动。

    在秋日金黄的暖阳中,宁采柯缓步走到观音殿的后面,看着游鱼在清潭中悠然游动。水面波光粼粼,像撒满了金黄的碎片,令人心旷神怡。

    “秋色醉人!”宁采柯吸了一口气,轻声感慨。虽然身无长物,十分清贫,但这无私的秋日暖阳,却照在了每一个人身上,并不对他这个贫寒的士子吝啬。

    他在心中暗暗发誓,如果有朝一日入朝为官,也要像陆大人一样,无私地奉献自己的温暖,让寒士都能一盏欢颜。

    正在赏鱼时,宁采柯忽然被人粗暴地推了一把。他脚下一滑,就跌进了水潭,弄了个通身湿透。幸好水潭清浅,除了把游鱼惊扰,溅起一阵水花,宁采柯身上倒也没有大碍。

    他勉强扶着旁边的山石,缓缓向前走去。一阵粗鲁的大笑声在他面前响起。

    “看,这穷酸变成个落汤鸡!”“恐怕也是为了这次秋试来上香的吧!真是不自量力!”“还想与我们郑公子争锋,可笑!”

    宁采柯抬眼往前一瞧,只见一群锦衣男子站在水潭前,指手画脚。那个为首的男子中等身材,面白有须,只是一脸浮华之色,表情也十分倨傲。

    “喂,说你呢。在水潭里再待会儿,别那么快上来。让我们郑公子再欣赏欣赏你的丑态。”簇拥着这个男子的一群帮闲朝宁采柯投掷石子,大声起哄。

    没有理睬他们,宁采柯忍者怒气,缓缓向前走着,打算从浅浅的水潭中攀爬出来。被推落水中,已经十分狼狈,却还要受到这群无良之徒的羞辱。

    正当他抬起双脚,往潭外攀爬的时候,突然一个小石子正中他的腿部。他忍住痛,猛地一吸气,从潭水中爬了出来,**地站在地上。

    “你们太过分了!”一个穿着天青色长衫的青年士子快步冲了过来,紧紧拽住那个为首的轻浮公子的手腕,大声呵斥。刚才那个击中宁采柯的士子,正是那个轻浮公子投掷的。

    “展原山,你别多管闲事!”那个轻浮之徒恶狠狠地叫嚣着。“别以为你是李琉璃的门生,我就会怕你。我爹是吏部尚书郑国成!你要是再不识时务,我就让我爹禁止你参加这次的秋试。”

    展原山不屑地冷笑一声,“我只知道,人应该知礼义廉耻。那位兄台正在那里赏鱼,你们却故意将他推落水中。更可耻的是,还用石块偷袭他。你们也配称读书人吗郑翰文,我看你的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你。。展原山,你真是不识相!”郑翰文被他说破,恼羞成怒,脸胀成猪肝色。他挥拳就要向展原山打去,被展原山拽住胳膊,推了个趔趄。

    “我只知道天理公义,别把你的身份抬出来压我!”展原山冷冷地看着郑翰文,心里十分鄙夷。这个郑翰文虽然也小有才名,却狂妄无比,经常打着他父亲的招牌,四处欺压士人。



第651章 请托
    吏部尚书郑国成为了儿子郑翰文,近日来也是忙得焦头烂额。秋试迫在眉睫,郑翰文也是这次将参见考试的士子之一。作为郑国成的独子,郑翰文志得意满。他小有才名,一心指望着这次秋试一举高中,名满天下,作为自己入仕的跳板。

    虽然饶士诠被迫退出了内阁,但是仍然在朝廷中有一定的势力。郑国成作为他的人马,占据了吏部尚书的位置,也是饶士诠的心腹亲信。这次,为了自己的爱子郑翰文,郑国成向饶士诠送了重礼,央求饶士诠出手,将郑翰文送上状元的宝座。

    郑国成往饶府几乎跑断了腿,想求得这次秋试主考的位子。只是,圣旨下时,却是任命陆望为主考,让郑国成愤懑不已。

    陆望是饶士诠的死对头,而郑国成是饶士诠的心腹,双方自然不是一条路上的人。要想在陆望眼皮底下做手脚,把自己的儿子捧上高位,那真是千难万难。

    眼看马上就要开考,郑国成又一次带着重礼,来到饶士诠府上。他愁眉苦脸,耷拉着头,向饶士诠诉苦。

    “饶大人,翰文这次憋着一股劲,要夺个状元回来。没想到,圣意却是让陆望做主考。他向来是不收贿赂的,又与我们水火不容。这次,翰文要想有个功名都难喽!”

    看着郑国成唉声叹气的样子,饶士诠皱着眉,不屑地说道,“陆望做主考,是赤月公主的意思。真不知道赤月工作是中了什么邪,就是对这个陆望青眼有加。不过,你别慌。我照样有办法,让翰文得到这个状元头衔。”

    一听还有希望,郑国成连忙凑上前来,讨好地说道,“还得请饶大人出手相助啊!”

    郑国成是饶士诠的嫡系。把郑国成的儿子捧上状元的位子,对饶士诠壮大自己的力量也有好处。每次秋试,都是各方招揽自己的人马的最好时机。这些进入朝廷的新鲜血液,将成为派系的重要力量,饶士诠当然不会轻易拱手让给陆望。

    饶士诠微微颔首,捻了捻胡须,说道,“我请皇后出面,一定把这个状元抢到手。”

    在开考的前一天,陆望就接到了宫里的传召。不过,这次并不是刘义豫或者赤月。传召他进宫的,是饶皇后。

    他略微沉吟了片刻,对贺怀远说道,“恐怕是为这次秋试说情来的。”

    自从他担任主考的消息宣布以来,各方人马都在卯足了劲,向陆望请托说项。这次饶皇后突然召他进宫,陆望估计也与秋试脱不了干系。

    “大人,饶皇后十有**是给饶士诠那边的人说情的。”贺怀远皱着眉头,感到这事十分棘手。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很有可能是为郑翰文说情。”陆望说道,“郑翰文是吏部尚书郑国成的独子,这次也将参加秋试。在六部之中,只有郑国成与柴朗是饶士诠的亲信。而柴朗的儿子柴千秋还年幼,年龄学识都不足以参加秋试。唯一的可能,就是郑国成之子了。”

    郑翰文在京都也薄有才名,喜欢舞文弄墨。平日里,他招引一班轻浮子弟,饮酒赋诗,眠花宿柳,弄得满城扰攘,早已恶名在外。这次他将参加秋试,早就放出话来,把状元视作囊中之物。郑国成也为他大肆活动,积极争取成为主考,只是最后被陆望夺去。

    至于柴朗,折腾许久,也没能与正妻生下一个儿子。在他的万般恳求之下,饶士诠终于答应,让他的“儿子”柴千秋重见天日。只是,柴千秋必须过继给饶士诠,改名“饶千秋”。

    饶士诠自从独子饶弥午被处死以后,担心自己无后,膝下无人。见到相貌清秀的柴千秋之后,便动了心思,将他过继到自己名下,立为继承人。

    &nb



第652章 大考
    秋试开考当天,陆望换上一身庄重的官服,作为主考亲自坐堂,敲响了代表开考的钟声。众多赴京赶考的士子,都提着考篮,在严格的监督下,鱼贯而入。

    在陆望和其他两位副主考的监督下,考卷被启封,然后发放到每个考生的手中。在隔断的单间里,考生如饥似渴地打开考卷,紧张地读题。

    今年的考题由陆望亲自出。很多考生一看题目,都怪叫一声,摸不着头脑。以往的考题,往往都是从经典中寻章摘句,让考生按照圣贤的解读加以发挥。这种考试,因循的痕迹太深,让很多士子都埋首于古籍中终日苦读,而不敢有自己的见解。

    这次的考题,却让人耳目一新。陆望出的考题是,“好雨知时节”。对那些读了圣贤书的死脑筋而言,这句话既不是经典上所写,更不是他们背诵过的题目。一些只知道死记硬背的考生,一看见从未见过的新奇题目,不由得抓耳挠腮,在那里埋头苦思。

    礼部尚书宗立文和工部尚书刘义恒也是这次的副主考。他们看了陆望出的题目,不由得拍案叫绝。

    宗立文赞叹道,“也亏得大人想来。这样平易而又新奇的题目,让坊间那些猜题的人,再也押不中。”

    “我听说,那些地下赌盘,已经开出了高价赌注,要押这次的考题呢。这下子,庄家恐怕要输得连裤子都赔光了。”刘义恒看着题目,也笑呵呵地说道。

    “往日那些出题的主考,有的只想卖弄学问,偏要寻些诘屈謷牙的古怪章句作为题目。这让那些只知道人云亦云的考生更不敢有自己的主见。他们备考,只知道把那些所谓的圣贤书,背的滚瓜烂熟。这样的人,既是有了功名,对朝廷有什么益处呢!”

    以前朝廷取士的风气不正,宗立文的这番议论也让刘义恒十分感慨。

1...4546474849...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