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资本狂人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杰奏





重生资本狂人 第0943章 对于某些人总有例外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重生资本狂人最新章节!
高弦能被触动得接下“江湖邀请令”,就是阿尔弗雷德·赫尔豪森言语当中的“孤单”,让他进一步反省自己的处境。
毫无疑问,高弦不但想**香江外汇基金管理局总裁,而且不仅仅**到一九九三年,怎么也要到“老剧本”里亚洲金融危机持续肆虐的一九九八年,与此同时,香江外汇基金管理局要升格到香江金融管理局。
如果没有这种抱负的话,那读者老爷们也不答应啊。
可问题在于,在局势复杂的香江,单纯做出成绩就能万众归心吗?那些受益的广大群体,在居心叵测的挑拨下倒戈相向,并非不可能。
所以呢,这种“江湖”影响力确实有必要再增强一些。
打定这个主意后,高弦就不介意辛苦一些了,比如临时接受ibm前首席执行官小沃森“来玩啊”的邀请。
一九五零年代中期小沃森从父亲老沃森那里继任了ibm首席执行官,在接下来的大型计算机时代,带领蓝色巨人登上巅峰,但也因为打击竞争对手不遗余力,而引来米国司法部的反垄断调查,以至于ibm自己都暗中做好了被拆分为两部分的准备。
在巨大的压力下,小沃森没像他的父亲老沃森那样,在ibm首席执行官的位置上工作到去世前,而是以心脏病发作为由,于一九七一年辞去了ibm首席执行官,退居幕后了。
不当万众瞩目的ibm首席执行官了,小沃森的实际活动范围反而扩大了,甚至接受了卡特总统的任命,去了莫斯科,担任了米国驻苏联大使,直到一九八一年列根就任米国总统前。
不过,在接下来的这几年里,小沃森并没有彻底离开苏联,而是“玩”得不亦乐乎。
顺便指出一点,小沃森的年轻时代,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经常去莫斯科从事商业活动,甚至自此学会了俄语。
从这个角度来讲,小沃森担任米国驻苏联大使,倒也算用人恰如其分。
高爵士接受小沃森的邀请,是过来见证小沃森的豪华极限游戏,其亲自驾驶飞机,跨越苏联庞大疆域内的所有时区。
精英们总会为了突出自己,搞一些形象工程,比如“老剧本”里某个时期热衷于攀登珠穆朗玛峰,然后再出书,接受名人访谈,大讲成功学,借此达到塑造品牌、扩大社交等等目的。
只是,这种精英圈子里的豪华游戏,也有比格高低之分。
还拿攀登珠穆朗玛峰来讲,在“老剧本”里的下个世纪已经是一项成熟的商业活动了,后勤保障到位,甚至可以作弊,在营地之间坐直升机,就在最后登顶阶段下下真功夫,只要隐瞒住,不被外面的人知道,也镀上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的金便行了。
相比之下,小沃森此时所进行的豪华极限运动,所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就太多了。
钱这个东西肯定不用提,在乎花钱多少,就没资格来玩。
正所谓,没钱万万不能,但钱又不是万能的。
别忘了,现在这个时期还处于冷战阶段,苏联和米国两大集团属于壁垒森严的敌人,而小沃森是米国人,还是米国的名人,他想驾驶飞机,不但要在苏联领空里飞翔,还要横跨苏联东西所有时区,别说钱多钱少的问题了,关系不硬得通天,都没可能。
事实上,小沃森的这次豪华极限游戏,是苏联那位被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米国总统列根大为欣赏的末代***特批的,小沃森就能享受这个例外的待遇。
挑战活动开始前,小沃森甚至兴致勃勃地向高弦发出邀请,“高爵士要不要和我同机翱翔蓝天啊?”
高弦肯定不会答应了,开玩笑,小沃森都多大岁数了,七十好几了,万一真发生意外,驾鹤西去了,也不吃亏,就像老富豪号召小富豪像自己一样,捐出全部资产做慈善,没可比性。
当然了,高爵士拒绝得极富技巧,滴水不露,“我这个门外汉,就不去挤占有限的舱位,影响你的创纪录宏伟计划了,而且我也正想借机会和约翰好好聊聊。”
“你们两位确实应该好好聊聊。”小沃森朗声大笑后,龙行虎步,斗志昂扬地登上了飞机,很快便顺利冲上云霄。
高弦随着小沃森的家人、ibm的高管,已经苏联方面的陪同人员,坐上了另外一架“正经”得多的飞机,好去目的地,迎接小沃森的凯旋而归。
在飞机上,高爵士和ibm首席执行官约翰·埃克斯,自然而然地坐到了一起,展开了会谈。
约翰·埃克斯态度很端正,给两人的交谈氛围奠定了十分和谐的调子,他首先感谢了高益米国收购ibm手上的英特尔股份,价钱给得太够意思了,而且到账爽快,极大地改善了ibm财务报表利润数据难看的问题。
有一说一,约翰·埃克斯挺倒霉的,轮到他上台掌权的时候,蓝色巨人开始不可逆转地走下坡路了,表现在直观的财务报表上,就是利润暴跌。
拿今年第二季度的财务报表来讲,ibm的收入上升了百分之十二,达到了一百二十三亿美元,但利润却下降了百分之八,为十三亿美元。
对此,约翰·埃克斯,乃至ibm董事会都有点慌,开始想办法增加收入,比如出售在他们看来,属于外围的非重要资产——占比百分之二十的英特尔股份。
这个买卖也不好做,因为英特尔目前也走下坡路,甚至用处于生死攸关去形容也不为过,所以,按照账面上的六点二五亿美元出售,根本卖不动,愿意接盘的资本,给出的最高还价只有四亿美元,何况ibm还有全部现金到账时间之类的额外要求。
这时候,在前些年ibm股价达到巅峰时,清空手上ibm股票、和ibm分道扬镳的高益一系,仗义出手了,不但给了五亿美元,而且当月内到账,一下子就让ibm的利润表不那么难看了,可谓解决了燃眉之急。
至于达成交易的那个可有可无附加条件——ibm为香江数字高速公路站台助威,对蓝色巨人属于小事一桩,甚至还有好处可捞。
约翰·埃克斯对此的解读是,因为ibm要另外开发一套封闭的个人电脑标准,而和ibm渐行渐远的高爵士,因为香江国际数字中心、香江数字高速公路的建设,有意和ibm重归于好,ibm理应趁势重新拉住财力雄厚的对方。
于是乎,在交谈中,约翰·埃克斯邀请高益一系,不管是高益、高益米国,还是雷曼兄弟公司,派出代表,加入ibm董事会。
高弦倒是不排斥这个邀请,现在正好财力充裕,抄底在ibm这里沉淀一些,说不定没几年,就能帮助拆分ibm,再赚上一笔。
再说了,也要给小沃森面子嘛,老头子都那么大岁数了,为了给ibm刷流量,如此拼了,高益一系重新加入ibm董事会,增强外界对ibm的信心,算是惠而不费。




重生资本狂人 第0944章 越拆分越熟练,现在拆英特尔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重生资本狂人最新章节!
高弦还是挺佩服小沃森的不服老劲头,都七十多岁了,仍能驾驶飞机,横跨苏联东西的所有时区,和“老剧本”里九十岁高龄的老布什高空跳伞有得一比。
小沃森的运气不错,他的豪华极限游戏顺利完成,见他安全出舱,其家人如释重负,ibm高管欢欣鼓舞,高爵士随着苏联方面的陪同人员热烈鼓掌。
至于记者们,则竭尽所能地捕捉这个难得一见的时刻,相信很快,诸如什么美苏关系缓和、小沃森宝刀不老、ibm在苏联市场大受欢迎等等的报道,会在各种媒体上充斥一阵子。
等小沃森休息好后,高弦便过来告辞了,壮举已经见识过了,和ibm也把事情谈妥了,再呆下去就是浪费时间了。
小沃森这边正和《财富》杂志的人谈采访的事情,他已经从ibm首席执行官约翰·埃克斯那里知道了,高益一系和ibm的关系正式转暖了,自然很高兴,握着高弦的手保证,ibm一定会积极参与香江的国际数字中心、数字高速公路发展计划。
高爵士微笑着道谢,心里则是另外的想法,现在的ibm,也就能指望着小沃森驾驶飞机跨越苏联东西所有时区这种表面功夫,来维持住外表光鲜的形象了。
在高弦看来,ibm现在的问题就是过去太成功了,以至于这种成功到了现在,变成了绊脚石。
用产品来做对比最直观,ibm的核心业务——大型计算机,在一九七零年代从system/360 升级到system/370后,到现在这么长的时间里,用原地踏步去形容都不为过,比如处理器还是三十二位。
要知道,现在三十二位的ibm-pc兼容机产品都呼之欲出了。
当然了,在性能对比上,同为三十二位,ibm-pc兼容机的数据吞吐量肯定干不过ibm大型计算机的数据吞吐量,因为计算机系统是个综合系统,决定性能强弱的因素不止处理器。
但这个现象足以说明,ibm大型计算机真的进入老年期了。
在这种情况下,ibm还想打造“统一产品架构”,让专利封闭的新技术标准ibm-pc居于前台,和居于后台的ibm大型计算机融为一体。
其实,打造“统一产品架构”的思路不算错,但融合的东西有严重问题,ibm大型计算机都进入淘汰倒计时了,还以它为主体,搞产品线融合,不是在做无用功嘛。
类似的毛病,在英特尔身上也存在,高弦从欧洲到了米国后,便优先见了戈登·摩尔和安迪•葛洛夫。
因为高弦在个人电脑领域伸的手比较长,所以,诸如ibm、英特尔、微软等等公司,相比于“老剧本”里的境遇,还是有一些差异的。
拿英特尔来讲,它的经营困境更严重了,别看去年第四季度,英特尔发布了三十二位微处理器intel 80386,但发布和正式上市、大量供货是两码事,可以说,在财政上基本没有作出什么实质的贡献。
高益米国从ibm那里接收了大约百分之二十的股份,再加上在股市上随便划拉着,抄低价吸入一些英特尔股票,总持股比例将近百分之二十五,是名副其实的英特尔第一大股东,威廉·米勒先兼任着英特尔董事会主席一职,以稳定外界对英特尔的信心,其他两个高级职务——首席执行官和总裁,分别是创业元老戈登·摩尔和安迪•葛洛夫。
其实,英特尔里论创业的资历,罗伯特·诺伊斯排第一,没人会有意见。
不过,因为婚外情加办公室恋情曝光,罗伯特·诺伊斯已经在一九七零年代末期,彻底离开了英特尔高管层和董事会,财产也被法院裁定,分给了前妻一半,所幸剩下的部分也是过亿资产,仍然生活得很滋润。
罗伯特·诺伊斯虽然离开了英特尔,但并没有完全沉寂,近几年非常活跃,代表半导体行业,游说米国正府,面对一本半导体的大举进攻,保护本国半导体产业。
如今,美日半导体贸易协定已经签署,罗伯特·诺伊斯再次声名鹊起。
只不过,美日半导体贸易协定的签署,也无法给英特尔带来立竿见影的改善,如果熬不过当前的困难期,还是一个破产倒闭。
戈登·摩尔和安迪•葛洛夫赶到的时候,高弦正在看高益米国整理好的报告,预计今年英特尔亏损高达一亿七千三百万美元。
相比于钉是钉铆是铆的财务报表数字,当前英特尔公司还深陷严重的内部撕裂。
英特尔创办之初,就是定位为半导体存储器生产商,面向市场成功推出的产品就是静态存储器,这个身份定位一直持续到现在。
可问题在于,半导体存储器产业方面,一本不但追上了米国,还超过了米国,英特尔品技术落后于一本同行,拼成本优势更比不过竞争者精打细算,可谓是越做越亏。
英特尔因半导体存储器产品而成功,现在这个成功变为另谋出路,转型微处理器供应商的绊脚石。
做为主业务,英特尔有七家半导体存储器工厂,加上围绕着这些工厂的各个级别职员,形成了无法忽视的既得利益集团,连安迪•葛洛夫那种强势的领导者,在面对的时候,都有点打怵。
戈登·摩尔和安迪•葛洛夫都是老熟人,所以赶到后,高弦抬手示意他们直接落座,并直接进入主题,“我也赞同,英特尔的当前出路只有转型,毕竟,身缠半导体存储器的竞争对手实在太多了,而具备原创能力的微处理器厂商则屈指可数。”
“可我怎么听说,英特尔内部就公司转型,出现很大的分歧,你们决定了没有,怎么应对?”
安迪•葛洛夫恶狠狠地回答,“现在只剩下一个解决方法了,强行关闭那七家半导体存储器工厂,再裁员至少三千人,好把节省出来的资源,投在intel 80386的大规模生产,以及市场宣传上。”
高弦拍了拍面前桌上的文件,“如此强行推动,且不说影响恶劣、颜面无光,由此形成的损失,你们计算了没有?”
安迪•葛洛夫看了一眼戈登·摩尔,讷讷无言。
“我看不如这样吧。”高弦道出了自己的目的,“英特尔把半导体存储器业务分拆出来,反正现在半导体存储器技术已经算不上垄断难度了,不如索性在成本方面下大功夫,搬到亚洲去。”
“英特尔不是已经在马来亚有一家工厂了嘛,这就是基础了,而且还可以进一步细化操作,比如把芯片封装,放到更有优势的香江。”




重生资本狂人 第0945章 这次拆分无恶名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重生资本狂人最新章节!
说起分拆公司来,高益一系可谓已经积累下了丰富的经验,仅列举近两三年以来的案例,香江地界上把怡和拆分了,这个品牌在香江市场进入了逐步消亡的状态;伦敦那边把大东电报集团拆分了,先强行收购后大甩卖,只留下香江大东电报公司和香江电话公司的资产;至于米国,更有可比性了,英特尔的同行德州仪器,被分拆成了民用和国防工程,一大一小两部分。
而这些被分拆的公司,几乎都是财富五百强级别的企业,趁其虚弱之时,瞄准要害,一刀下去,如同待宰羔羊。
有一说一,分拆公司是资本的盛宴,但在具体落实到公司内各个部门、各个板块时,就要用残酷来形容了,动辄大裁员,如果涉及到技术和产品,便可能一番心血自此灰飞烟灭,进而往往没什么好名声,无非就是在资本主义社会,早就见怪不怪地接受罢了。
但这次对英特尔进行分拆,却少有地接受程度极高,出现了皆大欢喜的局面。
从公司内部的办公室正治斗争去看,坚持半导体存储器业务的传统势力依然顽固,总裁安迪•葛洛夫这个匈牙利移民,已经做好了准备,接受被推到台前,充当恶人的角色了。
现在,高益一系成为英特尔的第一大股东后,给出了分拆的建议,心里有数的安迪•葛洛夫,也就不用被当成枪使,搞什么臭名昭著的大裁员、强行关闭半导体存储器工厂了。
高爵士在和戈登·摩尔、安迪•葛洛夫的沟通中,达成了不少共识,比如,他指出,“英特尔和ibm有一样的毛病,当某项技术和产品的竞争,加剧到大拼性价比的阶段时,就开始疲于应付、落到下风了。”
提出这个观点时,高弦理直气壮,因为即使从“老剧本”里英特尔成为主导个人电脑标准的微处理器霸主那个未来时期看,也不善于走性价比路线。
可能有人会想到“赛扬”品牌的微处理器,不就是性价比的成功例子吗?其实,“赛扬”微处理器是达不到“奔腾”微处理器标准的“残次品”,属于淘汰货废物再利用而已,本质上并非主动走出一条性价比路线。
戈登·摩尔和安迪•葛洛夫回想了一下,自英特尔成立十多年以来的经历,尽管不愿意去揭伤疤,但事实确实如此,当自己的技术不再是江湖独门手艺后,经营就显得笨拙起来了。
英特尔推出的第一款商用半导体存储器是型号为1101的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性能是同期的仙童半导体和一本筑波科技城电工实验室的两倍;稍后推出的型号为1103的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更是成为一九七二年全球最畅销的半导体存储器芯片。
在这一波半导体存储器取代磁芯存储器的技术进步过程里,英特尔财源滚滚,给投资者以丰厚回报,甚至创始人罗伯特·诺伊斯即使因为离婚,资产被前妻分走了一半,还有上亿美元的身家。
可现在呢,英特尔的半导体业务不但落后于一本半导体同行,在米国这边也落后于mostec。
早在一九七零年代末,米国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市场上,mostec就占到了百分之八十五的份额,但在之后的一本半导体公司猛烈进攻下,同样陷入苦苦挣扎的泥潭。
由此,便自然而然地涉及到了高爵士和戈登·摩尔、安迪•葛洛夫达成的另外一个共识,即目前英特尔的半导体存储器业务,还值钱吗,尤其是,还有多少全球先进性可言?
戈登·摩尔和安迪•葛洛夫不约而同地连连摇头,英特尔的半导体存储器业务哪还值钱啊,按照强行关闭、一次性止损的方法去计算,大裁员的赔偿,废弃工厂的处理,开销不小呢;都不值钱了,自然不好吹嘘什么全球先进性了。
要知道,一本半导体公司们在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方面,研发成功容量为256 kb的内存颗粒,都已经好几年了,英特尔跌跌撞撞地才跟着有了进展,可制造成本却没有可比性,还是被竞争对手们逼得步步倒退。
有了诸如此类的这些共识,把英特尔大致分为微处理器业务和半导体存储器业务两部分,也就水到渠成了。
高爵士找戈登·摩尔、安迪•葛洛夫深谈,主要目的是在最后拍板的同时,把关系维护好。
高科技行业嘛,越发需要以人为本,一定要把具体干活的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不能让他们心里有怨气,仙童半导体就是前车之鉴。
高爵士要的是以德服人!
所以呢,这次英特尔的分拆不叫分拆,美其名曰,分手。
其中,微处理器业务部分继承了英特尔的“法统”,半导体存储器业务部分另谋出路。
高益为当前亏损得只贡献百分之二十销售收入,却要消耗百分之八十资源的英特尔半导体存储器业务部分,向英特尔微处理器业务部分,即新英特尔,支付了一个友情价的补偿款——五千万美元。
新英特尔大喜过望,不但得了一笔补偿款,还和英特尔半导体存储器业务部分的大裁员补偿、技术落后工厂处理等,撇清了关系,正可谓甩掉所有包袱,轻装上路,高益这个第一大股东,太够意思了。
不过,高爵士那五千万美元的补偿款也不是随便拿的。高弦要求英特尔提供一切协助,把拆分出来的半导体存储器业务转移到亚洲。
其虽然技术落后于一本半导体行业了,但也并非全无是处,一些专利权还是有可观剩余价值能供榨取的,只不过现在米国半导体存储器行业已经被一本同行摧毁,慌得没有心思理会了,先止损才是第一要务。
现实就是如此残酷,虽然美日半导体贸易协定已经签署了,但米国半导体存储器行业已经被摧毁,把全球领袖的地位拱手让给了一本同行,失败者们必须自谋出路。
但有一样,在这种情况下,米帝的政客们虽然在日美贸易摩擦中,表现出一副受害者的模样,但都是为了趁机敲诈而演的,因为米帝把一本拿捏得死死的,把半导体行业里相对低端的“力气活”,交给更擅长这方面的小弟们去做,何乐而不为。
话说回来,英特尔半导体存储器业务的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技术虽然不是全球最先进的,但不耽误后进者入门啊,“老剧本”里的台积电又不是一步到位地发展起来的。
而且,高弦还在继续捡“破烂”,以利用亚洲成本优势为理由,通过资本手段,把那些打入冷宫的资源整合起来,光是预期的专利费收入,就足以在未来,把当前收购成本赚回来。




重生资本狂人 第0946章 捡“破烂”也能稳赚不赔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重生资本狂人最新章节!
在被一本半导体行业冲击得七零八落、哀鸿遍野的米国半导体行业里,高弦不止捡了英特尔一个“破烂”,还有另外两个值得一提的“破烂”——mostec和仙童半导体。
套用一个说法,幸福只有一种,但不幸有千万种。
米国半导体行业里那些曾经红极一时的半导体公司们,成功时都得益于踩对了技术进步的大时代鼓点,沦落到失败时,则有着千奇百怪的死亡内因。
英特尔成立之初,为了拉拢客户,定下了一个很有绅士风度的规则,那就是,不进入和客户存在直接竞争关系的业务领域,说白了,不抢客户生意。
举个例子,最容易理解这个规则了。
英特尔和德州仪器都设计、生产和销售微处理器,其客户就包括使用这些微处理器的个人电脑和家庭电视游戏机厂商。
为了遵守自己定下的规则,英特尔从来没有亲自下场,具体搞什么个人电脑和家庭电视游戏机的终端产品;德州仪器毫无约束,在卖给个人电脑和家庭电视游戏机厂商微处理器的同时,还利用自身纵向资源整合的优势,也进军个人电脑和家庭电视游戏机行业,以至于和那些客户们展开了价格战。
1...306307308309310...33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