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资本狂人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杰奏

    至于接盘侠,只会前仆后继地冲过来。

    因为香江股市才刚刚向大众普及,属于民智初开阶段,自然催生了无数梦想一夜暴富的天真者。

    所以,最后高弦把握十足地给邱德根吃定心丸道:“邱老板放心,只要你有挂牌上市的想法,就开始准备。”

    等再一次“长途跋涉”,从新界,回到港岛的办公室后,高弦惊讶地发现,马永达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冒了出来,坐在沙发上,喝着茶水,看着报纸呢。

    “你不是说,一毕业就回香江么”高弦没好气地问道:“现在新的学期都开始好长时间了,你是真的在那边继续深造了么”

    “确实已经毕业了。”马永达尴尬地一笑,“只不过,前几个月,我尝试了一下创业,开了一家餐厅。”

    “是么”高弦颇感好奇地追问道:“然后呢”

    “没有然后了。”马永达耸了耸肩,“我爸知道后,生气了;我妈回温哥华,揪着耳朵,把我拎到了香江;餐厅也盘出去了。还行,这个生意没怎么赔。”

    “没怎么赔”高弦捧腹大笑,“我的大少爷,你可真是想起一出是一出,就是不按你爸规划好的路线走。”

    马永达郁闷地挥了挥手,“尽管笑吧,我就知道,你会是这样的反应。”

    “谁说我笑了。”高弦刷地收起笑容,一本正经地说道:“反正你有资本,趁着年轻,多多尝试一下,没有毛病。”

    “对了,你既然回香江了,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就按照我爸的意思,在公司里边工作边学习呗。”马永达兴致不高地回答道:“咱们两家公司不是联合承销了和记的新股么,我先两边转转。”

    “如此安排也行。”高弦点了点头,“这些工作虽然都很日常,谈不上什么创意,但足以让你比较深入地了解本行业了。”

    “别说我了,谈谈你吧。”马永达拿起刚才的报纸,晃了晃,“这上面的报道猜测,‘利众宝’基金和‘安富达’基金的规模,加起来已经超过了一千万,增长速度真有这么恐怖么对了,现在财经报纸怎么是‘猜’了,你不对外宣传了么”

    “情况差不多吧,其实就和前些年廖创兴银行高息吸收存款差不多,像滚雪球一样,成长迅速。”高弦笑了笑,“而运作上了轨道之后,总要稳重下来,藏藏拙嘛。”

    见高弦做高深莫测状,马永达便识趣地没有往下追问,再一次转换话题道:“你真投资了一部电影”

    “你要是早点回来,还能参与一下。”高弦打趣了一句,“现在嘛,电影补完一段配音后,就等着制作拷贝和上映了。”

    “那就到下一部电影,我再参与呗。”马永达跃跃欲试道:“不如现在,我们就去看看你投资的电影,制作得如何了。”

    “路太远了,先让我歇一歇,明天再去。”高弦告饶道:“我还要到远东会,和李先生说说一些,有挂牌上市计划的公司的情况。”

    ……

    转过天来,兴冲冲的马永达,早早地来找高弦。

    知道对方的真正天赋,是文化传媒领域的高弦,二话不说,开车载着此时还是懵懂大少爷的马永达,去看热闹。

    汽车驶入嘉禾制片厂不远,高弦便看到了陈宝竹和薛佳燕,结伴从配音室走出来。

    高弦拉下车窗,打招呼道:“陈小姐,薛小姐,你们收工了”

    “最后这段配音,补得非常顺利,所以楚导演就让我们收工了。”陈宝竹面带轻松笑容地回答道。

    高弦往自己来的方向瞥了一眼,“我刚才进来的时候,没看到尚华的班车,二位要等一会了。”

    瞧过时间的薛佳燕说道:“没关系,尚华的班车一直都很准时,我们再等十分钟,就能来一趟。”

    高弦微微颔首,“那好,我们就电影首映式那天再见。”

    等走出一段距离后,薛佳燕对陈宝竹说道:“你有没有发现,高先生越来越帅了。”

    年长几岁的陈宝竹,故作老成地回答道:“高先生事业成功,自信十足,自然有男人魅力了。怎么,你对高先生有意思那可得抓紧机会了。”

    “别拿我开玩笑。”薛佳燕羞恼地打了陈宝竹一下,“高先生和咱们圈子里的人,很多都非常熟悉,可这么长时间,也没见和谁真的来感觉,肯定心有所属了。”

    “没看出来,你观察得还挺仔细。”陈宝竹不听“警告”地再次打趣,顿时又惹来薛佳燕的粉拳,两位年轻的姑娘,打闹到一起。

    这时候,又驶来一辆车,并在距离她们不远处停了下来,吕齐打开车门说道:“宝竹,佳燕,我顺道送你们一程。”

    陈宝竹摆手道:“不用了,尚华的班车,马上就到,正好可以送我们去电视台。”

    吕齐疑惑地问道:“你们不是要赶着录《欢乐今宵》么,怎么来了这里”

    陈宝竹回答道:“我们过来,给高先生的电影,补一段配音。”

    “高弦也拍电影了”最近因为自己亲自导演、编剧、出演的电影《偷心贼》,表现不俗,进而心气更高的吕齐,在惊讶之余,也露出不屑之色。

    “虽然高弦炒股风生水起,但电影领域同样很专业,不是随便砸点钱,就能玩转的,他还真是野心不小,什么钱都想赚。”

    “高弦今天找你们补配音,明天估计就是补镜头了,这就是不专业的结果。”




第0118章 六叔,你不客气,我也不客气
    对于方谊华的问题,邵谊夫回答得非常干脆,“有钱为什么不赚”

    “那分账比例呢”方谊华仔细观察着邵谊夫的脸色。

    她已经了解过了,《七十二家房客》在邵氏院线的档期,以及分账比例,都是邵谊夫给别人的人情。

    当初之所以答应得那么慷慨,肯定是因为小看了《七十二家房客》。

    这一次,邵谊夫回答得十分含糊,“你们看着办吧。”

    方谊华当即心领神会,对方的面子不小,邵谊夫既想赚钱,又不想得罪对方,那只能装作不知情,让下面的人背锅了。

    于是,心思灵巧的方谊华,不再多问,站起身来说道:“我这就让人安排。”

    “对了……”邵谊夫又吩咐道:“你再安排一下,我要亲自看一遍这部《七十二家房客》。”

    方谊华对此并不奇怪,邵谊夫虽然是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最高统治者,但依然工作勤勉,诸如亲自观影、审阅剧本、监督片场等等,都是家常便饭。

    她点头答应道:“我立刻让人送一份拷贝到放映室。”

    在去放映室的路上,邵谊夫特意叮嘱了方谊华一句,“和高弦交涉的时候,一定要客气。这个年轻人不简单,我还有大用。另外,这里面也有我的同乡好友陈廷华的面子。”

    “我明白了。”方谊华把这个重要情报谨记于心。

    当《七十二家房客》开始放映的时候,邵谊夫仔细地看了片头的演职人员表。

    出品人:高弦。

    演员(按出场顺序):沈典霞……

    编剧:不是女人。

    导演:楚原。

    ……

    邵谊夫诧异地问道:“这个编剧的名字,怎么闻所未闻”

    被邵谊夫宠信有加的方谊华,当然知道,邵谊夫一向最重视剧本,不但亲自看,还亲自审阅,早在邵氏兄弟和电懋争霸的时候,更是重金求剧本。

    正因为如此,方谊华早就打听过了,但一无所得,她猜测道:“会不会是我们的人,背地里用化名,给高弦写的这个剧本”

    看着屏幕上沈典霞率先出场,去水龙头旁打水,水流时有时无的搞笑场景,邵谊夫不置可否,似乎整个心神,已经沉浸到了电影世界。

    早在十八岁的时候,邵谊夫便成为了一名摄影师,协助长兄邵仁杰经营天一影片公司。

    毫不夸张地说,邵谊夫大半辈子,都在和电影打交道。

    在将近半个世纪的职业生涯里,邵谊夫周围的同行,无论属于左边路,还是属于右边路,都把电影当成宣传自家观点的舞台。

    电影就是“生活教科书”,电影就是“社会的镜子”,电影就应该具有“以正视听”、“唤醒民众”的积极作用。

    而邵谊夫,则对正治不感兴趣,他只热衷于如何取悦观众,进而取得好票房。

    对于电影的创作,邵谊夫主要像现在观看《七十二家房客》这样,从别人的作品里总结得失,获取灵感。

    最终,邵谊夫形成了自己的电影风格,概括成一句话就是——“饮食男女”。

    为了让手下的编导,如法炮制自己发现的灵感,邵谊夫在审阅脚本时,常会批注“此处增加床上戏”、“弄缠绵些”;而在片场监督拍片时,则常会发出指令“衣服再薄一点”、“换一件透明丝衫”。

    此时,邵谊夫就正用自己最擅长的挖掘灵感方式,试图从《七十二家房客》里,寻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最后,邵谊夫无奈地发现,根本学不来。

    《七十二家房客》是一部针砭时弊的喜剧,并正好迎合了时下民众对贪污成风的不满心理,而邵谊夫对正治没兴趣,自然也不具备这方面的视角。

    &



第0119章 你们跟风吧我先数数钱
    当初在从米国返回香江的飞机上,高弦见到李晓龙后,自然而然地动起了对方的脑筋。

    不过,除了拉家常之外,高弦没有采取任何利益驱动型的举动。因为他心里明镜一样,头道汤只能由邵氏电影帝国尝。

    原因很简单,心高气傲的李晓龙,自诩混在好莱坞,虽然此时仍没打拼出什么实际的名堂,但毕竟层次不一样,进而来到和米国相比属于乡下的香江后,肯定要求最顶级的合作资源,结果,貌似只有一家独大的邵氏兄弟能给。

    当时下飞机后,高弦所看到的庞大媒体欢迎团,也反映出了李晓龙在香江的人气。

    就这样,在媒体的关注下,通过李晓龙好友小麒麟牵线搭桥,邵氏兄弟电影公司和李晓龙开谈。

    这个合作,可不取决于媒体在旁边一厢情愿地加油鼓劲,最终要用利益做衡量尺度。

    邵谊夫肯定不像那些被媒体忽悠得满心期待的贩夫走卒,真以为此时的李晓龙是什么国际巨星。

    在邵大亨眼里,小时候在香江做过童星,现在从米国回来的李晓龙,和其他演员没什么不同,自然也不会在谈判条件上,违反自己一向以来的准则。

    对于这一点,高弦能理解邵谊夫的想法。

    当下,李晓龙在好莱坞确实没发展出来什么真正的成绩,只是前几年参演的、在米国收视率并不突出的电视剧《青蜂侠》,被香江这边的电视台外购回来播放,才被没什么见识的香江媒体惊若天人,进而炒作起来。

    这个现象也是可以理解的,随着属于硬件范畴的经济开始腾飞,香江自然而然地需要在软件上,找到自豪感的寄托,能上天入地的大国光辉指望不上,也就只能相中恰好赶上这个节点。在米国打拼得“颇有建树”的李晓龙了。

    其实,李晓龙今年返回香江探亲,被香江媒体炒作得沸沸扬扬,未尝没有默契配合的成分。

    在这之前,李晓龙被江湖中人开枪袭击,身中两弹,所幸那把手枪的口径,限制了子弹的杀伤力,没有伤害到当时穿皮夹克的李晓龙。

    毕竟已经娶妻生子、身负家庭重任了,于是李晓龙事后决定暂时离开米国,到香江避避风头,而和邵氏兄弟洽谈合作事宜,显然比探亲有面子。

    不难想象,心气很高的李晓龙,对邵氏兄弟开出的条件普通不了,其中包括:影片制作成本不能低于六十万港元,自己担任影片的武术指导,并有权修改剧本,以及由他邀请的外国演员要以美金支薪等。

    不说邵氏兄弟这样的大公司有自己的派头,李晓龙开出的这些条件,本身就直接违反了邵谊夫的经营准则。

    所以邵大亨根本没有和李晓龙讨价还价,而是按照自己的游戏规则,开列出符合邵氏兄弟风格的条件:每部影片的制作成本计划在七万美元左右,每部影片的片酬为两千美元,并且最好签订长期合约。

    双方如此不对盘,自然谈不下去了;各自又不愿意在媒体的关注下担当辜负万众期待的责任,于是谈判细节也就没有什么商业秘密可言了。

    现在,李晓龙算是“无主宝物”,能否取得,就凭本事了。

    明白高弦意图的马永达,恍然大悟道:“正在和邵氏兄弟电影公司打官司的邹闻怀,害怕进一步激怒邵谊夫,而弦哥碍于邵谊夫在院线方面帮忙的情面;现在楚原被邵氏兄弟电影公司横刀夺爱后,弦哥再去找李晓龙,谁也不能挑理。”

    高弦点头道:“这就叫做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马永达雀跃道:“弦哥,你什么时候去联系李晓龙,我也跟着看看。”

    “在邵大亨面前,李晓龙只是小人物,最后他不得不失望地返回米国。”高弦微微一笑,“我们正好三顾茅庐,给足面子。”

    “我负责打听哪天有合适的航班。”马永达自告奋勇地去拿电话。

     



第0120章 哥哥也不放过,真不厚道啊
    “拍电影比炒股还赚钱”的形容,未免有些夸张,因为这是专属于高弦的特例。别人很难复制成功。

    而且,要知道,票房几乎是这个时代的电影,唯一的投资回报来源,但制片方不可能独享这块蛋糕,光是不会白忙乎的院线,就会分走相当可观的一部分。

    相比之下,炒股所得,都是自己的!

    更为重要的是,港府现阶段还没有对这项收入,开征利得税的迹象。

    另一方面,剧院看起来稳赚不赔,但现在还要交娱乐税。

    再过个二十年,香江民众的文化生活极大丰富了,式微的剧院,就不值得港府浪费成本征缴娱乐税了;但现在嘛,剧院要按照票款的百分之十,老老实实地纳税。

    再来说《七十二家房客》,经过四个星期的上映后,最终票房突破了三百五十万港元,比原来的香江票房记录,多得拐了好几个弯,惊掉了无数人的下巴。

    有人分析说,《七十二家房客》之所以大获成功,主要是因为戳中了香江社会的痛点,正府是时候下定决心,治理随处可见的贪污风气了。
1...3132333435...33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