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颠覆晚金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边郡箭手

    符金刀和斡脱两人全副武装,为元帅的先导,按着腰间的长刀,引导高俊前往祭台之上。

    长史赵昉引导高俊上了祭台,锣鼓立刻响了起来,警卫们献上祭祀用的太牢和少牢,高俊开始宣读对地的祭文。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颠覆晚金》,“ ”看小说,聊人生,寻知己~

    (iishu)是,,,,!




第六章 太平军河北誓师,大救星辩说神人(下)
    【】(iishu),

    读完之后,军乐队在刘德的指挥下奏起婉转的雅乐,以此来祭祀地。

    太牢和少牢都是现杀的,这让高俊对古代的祭祀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许就是在这样血淋淋的过程中,人们才会更加清晰的意识到他们祖先过的是怎样的生活。在这一刻,公元一千多年的太平军和他们数千年前为血脉延续生存而每日都要进行最后一搏的祖先不期而遇。

    盛满鲜血的盘子到了高俊的手中,他端着还跳动的祭品放到祭坛前面,祭祀完地之后,还要祭祀社稷诸神、名山大川、炎黄二帝、文武先贤。

    正式结束之后,开始军祭,高俊换上一身戎装,汾阳王鎏金甲擦得闪闪发亮,高长恭宝剑在腰间熠熠生辉,高俊走上北面的祭台,祃牙、祃马、祭祀蚩尤、风伯雨师。

    刘德挥舞着指挥旗,这次太平军乐队开始奏响雄壮的军乐,全军立刻来了精神。

    在祭坛上的高俊闭上眼睛,在此刻,他真希望有那么一个可以寄托的对象,让他对之虔诚祈祷,保佑自己出击得胜,重安下。

    但是,这样的对象是不可能存在的,万事只能靠太平军自己来解决,读完对风伯雨师的祭文,高俊走下台来,齐州大普照寺的圆德法师、信德法师和龙门宫李志长道长走上前来,各自向高俊施礼。在此之前,他们各自带着门下高足已经进行了长达七的仪式,分别像北方真武勾陈大帝和多闻毗沙门王请求保佑太平军出击得胜。

    士兵们牵来青牛白马,按照以往的流程,最后就要刑青牛白马,立法约誓了。

    力畜队的士兵早就擦亮炼子,正当他们要动手的时候,高俊却突然上前走了几步,让他们先停手。

    站在前排的将领们全都瞪大了眼睛,后面的士兵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知道前面闹哄哄起来,原来是高太尉暂停了仪式,发生了什么?

    “这样不好,让大家围过来!”高俊大声命令着,让士兵们尽可能靠近,好在高俊虽然已年过而立,但毕竟在沙场打磨几年,话中气十足。公使们散在军中,大声转述高俊的话,虽然在高俊看来场面有点滑稽,但确实保证了全军能够听清他的言语。

    “自古以来,出征前必誓师献祭,以求苍庇护,然而战争有胜有败,为何有人深受上福佑,而另外一些人却不被保护呢,莫不是这些人心不诚?”

    将士们面面相觑,尽管祭祀神灵很重要,但大家早都在过去习惯了永远相信高太尉的权威,因此此时此刻,他们也不由得有些怀疑。

    “那是因为他们拜错了神仙!”

    军兵们全都哈哈大笑起来。

    “这可不是什么笑话。”高俊正色对大家:“地仁人爱民,所以敬人即是敬,重生即为重神,下苍生即是神灵所系。有些人暴虐害民,不知存恤,临阵之前慌慌张张的焚香祷告,那岂能济得事?只有平时军民和谐,才能战无不胜。”

    这也是太平军宣讲的老道理了,但是此时此刻,大家却都觉得这话的有新意。

    “咱们太平军之所以举旗成军,一不为门户计,二不为稻粱谋,只是因为蒙古人残虐害民,凌辱中原,所以才忿而举兵,立誓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前赴后继,十年苦战,如今才有了出征北伐之机。大家,我太平军是不是仁人爱民的仁义之师!”

    “是!”全军将士无比自信的大声喊出这个字,太平军无论有过多少败绩,但始终可以自豪的,他们在为下百姓谋出路。

    “好啊,我军既然历来为百姓谋事,此时就用不着以这些虚文缛节来取悦地。马,征战之资,牛,耕耘之用,我们把这白马青牛放回,让他们去作战,去耕田,去为人民建功立业吧!”

    三军欢呼雷动,齐声应允,高俊也想不到,从此以后,先是佯装要杀牛马,然后将之放生,竟然成了祭祀的新礼节。

    趁热打铁,高俊站上祭台:既然我军是仁义之师,那就要有军令约束,我在此立下五条誓文,与众人约定:

    一曰:临阵之时,奋勇杀敌,军令所下,必无违抗,能从否?”

    “吾等愿从!”

    “二曰:秋毫无犯,令行禁止,不杀不掠,亲善近人,能从否?”

    “吾等愿从!”

    “三曰,虽亲不避,虽仇不害,惩毖奸伪,扫清附逆,能从否?”

    “吾等愿从!”。

    “四曰:上下一心,不生掣肘,永遵号令,不奉他命,能从否?”

    “吾等愿从!”

    “五曰:言合于义,行合于礼,自砺自强,永怀仁信,能从否?”

    “吾等愿从,愿从,愿从!!!”

    士兵们喊的不过瘾,又大声的一起呼喝起来,真是地动山摇,旗手们奋力的挥舞着大旗,乐队也又开始了雄壮的演奏,高俊奋起右臂,大呼一声:“全军开拔!”

    几名骑兵从校场外面纵马跑了进来,他们牵着长长的绳子,牵着一个衣甲散乱的俘虏。这个蒙古倒霉蛋是龚成亲自带队捉来的,确保品质优良,可以用来完成誓师仪式。

    此人很快就明白了太平军要对他做什么,顿时瑟瑟发抖的哭叫求饶起来,高俊一挥手,刽子手上去摁下此人,阔剑一举,直接从腰间斩断。

    全军从辕门出发向北,而那个倒霉蛋的上半身放在东面,下半身放在西面,全军从其间穿过,这也是仪式最后的。

    骑兵们率先通过辕门,在其间可以看到山东骑兵代表性的花绦大枪,也能看到河北骑兵们惯用的铁索长枪,骑兵们穿着各色服饰,打着各色旗帜,一个营又一个营的接连开拔。

    每个营开拔前,在辕门的鼓手先鸣鼓一百声,待到全军都出,则又鸣鼓百下,随后第二营再出发。

    步兵们跟在他们后面,这些步兵同样盔甲鲜明,号令严整,行进的队伍像是刀裁一样整齐。

    一名最普通的太平军军兵的装备包括:一顶铸铁全盔、一件带披膊大札甲、胸前甲、以及抱肚、甲袢、护臂等盔甲附带装备、片甲鹿皮靴、蹀躞带、长枪、横刀、兽纹圆盾、长缨两条、饭孩磨刀石、打火石、盐袋、粮袋、八事孩针线包、驴一头、铲子、镰刀、斧子、木桶等。

    步兵平均两人一匹驮马,一人一个贴军,帮助维持后勤流畅运转,太平军已经竭尽全力。

    不过,开州太平军的行动其实并不是整场战役的开始,早在他们誓师出征的十前,李铭就率先带领部队进行大规模的移动攻击。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颠覆晚金》,“ ”看小说,聊人生,寻知己~

    (iishu)是,,,,!



第七章 武大公讲礼迎客,李师帅断粮进军(上)
    【】(iishu),

    谁能在绵延的太行山上如履平地,谁就控制了整个中原,毕竟,那可是能在中华之脊上来回行走的人。

    太行山雄立于华北之中,东面的华北平原肥沃富饶,但无险可守,西面的河东地区金城千里,四面山河环绕,中间的平原却体量偏小,与西面的关中平原几乎连成一体。围绕着大山的东西两侧,不知发生过几多征战。

    人们也逐渐开发了太行山东西向的交通路线,并且在山脉两侧布置了无数关口,这被称之为太行八陉,也就是八条东西穿越太行山的道路。

    但是,李铭现在要做的,并不是东西穿越太行山,而是在太行山东麓的山脉上,沿着山脊的走向前进,从南往北走山路,把全军上万人的兵力全都带到真定府一带。

    让上万正规军,尤其还有数千骑兵在这样崎岖的山路上行进300里路,不亚于让一个壮汉赤着脚在滚烫的火焰上缓慢行走。一路之上的损耗一定是极为惊人的,全军上下都必须做好心理准备。

    如果是几年前,李铭一定早就开始骂娘了,然而此时他只是吩咐参军们赶快拟出行军意见而已。马上就是决战的日子了,一切困难都不可以是困难,军令一下,将士冒死咽。

    幸运的是,太平军并非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参军们却有些意外的发现,有关山路行军的各种底稿和预备计划相当丰富,他们居然在短时间内就草拟出一个大致可行的山间行军计划。

    “你们加入太平军还是不够久啊,最早的这些资料都是当初走野狐岭、大青山、青白口时候留下来的,再就是这些年来在山东河北各地转战,一路与蒙古人战斗,还要护送百姓,可比咱们现在要走的路还要艰苦百倍!”李铭听说这一消息之后,吩咐参军们把这些资料送过来,有些纸张已经泛黄,但依旧可以看出当年何志也遒劲的笔锋。

    与此同时,冯达也正在率领军队向西进发,准备参与对真定府的战斗,相比于李铭,他们的路程更加艰险,李铭要面对的是崎岖的地势地貌,而冯达所要面对的是随时可能出现的蒙古骑兵。

    但是与之相类似,冯达等人也找到了相当数量的行军资料,并且立刻安排行军,这些资料都是当年运河转战千里时候的,同样有着相当的指导意义。

    在翻山越岭的时候,李铭突然想起高俊当年的那句“底线”,太平军在最艰难的时候也没有放弃肩上的重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披风沐雨,奋战不息,时至如今终于成为一支素质过硬的强兵劲旅。

    李铭没有读过读者意林什么的,自然也没听说过那些什么“当年打不垮你的终究会使你强大”这一类的心灵鸡汤,但是,高俊这次熬的不是淡泊如水的鸡汤,而是一锅实实在在的肥鸡。

    鸡虽然肥嫩可口,但毕竟还是有几块骨头的,而李铭和冯达的目的就是预先拔出真定府这块大骨头,切断敌军的后退之路,彻底封闭河北南部的主战场。然而,如果咸得不把真定府的军队全部收拢在城内的话,李铭冯达就算磕崩了门牙也打不下,所以,必须削弱敌军的防御,而增强本方的实力。

    后者相对好办,忠义军、史天宁等人或多或少都与太平军有了共同的利益,只要晓以利害,不愁说服他们加入,而武仙现如今已经被授予了太平军的高级军职,同样也会率军协助。

    真正困难的是前者,如何最大程度上的削弱真定府的守备,这直接关系到太平军能否破城。

    首先,蒙古人自己确实就已经削弱了真定府的部分守卫,大量抽调部队去河北前线,参与对高俊的防御,他们万万不会想到,传统的战场前后在高俊这里惨遭颠覆,太平军在河北反攻的序幕,居然是从身处于河北内部的真定府开始。

    李铭再出一策,派一条诱饵去,诱使咸得不出兵。

    这个任务交给了荣耕哲,这位营统制现如今已经荣升为阵将军,专管太行军步兵,此人确实有些训练士卒的本领,在怀孟潞一带经营不到一年,就调教出了几千能使硬弓的步兵。

    另外,也是在这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老荣的分量也惊人的增长,他刚从河北逃到高俊这里来的时候,瘦的麻杆儿也是。大概是这段经历太难以忘怀,以至于后来他就对食物产生了某种特别偏爱,甚至于李铭考虑要不要专门为他把中军营帐加宽两尺。

    将军虽胖,但勇力不减,李铭命令荣耕哲带领史天宁派出来的使者向导,打着两军共同的旗号,到河北中部去搅乱敌军。

    荣耕哲当即领命,带领着两个营的太平军步兵就出发,一路上宣传太平军与史家已经开始合作,将会共同接管河北,将残暴不仁的蒙古鞑子赶回漠北去。河北百姓都听说过太平军的仁义为名,也都知道史天泽的善政,如今这两家联合,岂有不箪食壶浆,揭竿响应的道理?一时间,刚刚被扑灭的火焰就要有复燃之势,这也引起了真定府方面的恐慌,咸得不立刻派出大军前往,准备镇压这一带的变乱。

    第一步计划大成功,李铭仅仅动用了两个步兵营的兵力,就挑动了上万人的义军,进而吸引了不下五六千的真定府军马前去镇压,这可是真定府内能够出征作战的精华部队,李铭这一轮四两拨千斤,使用得着实高明。

    冯达事先并没有与李铭沟通,但是他也清楚,最好是先诱使一部分真定府守军离开真定府,将之困在外地,抢先攻占真定,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战役难度。所以,率军西进至安州一带后,冯达的兵马突然大张旗鼓继续西进,一下子引起了河北地区的广泛紧张,真定府也立刻率军前往肃州一带抵挡,两军对峙,冯达迅速利用船只度过北漳河,随后焚毁桥梁,将敌军甩在身后,水陆并进,只花了四天时间就赶赴真定府外围,而敌军从修复桥梁到驱散冯达部队后方骚扰,再到回到真定府,少说也要天的时间。

    一个声东击西,一个金蝉脱壳,李铭和冯达从真定府一下调出近万部队,现如今城内只有千强健兵马,率领着上万征集的民夫,其实力已经极度弱化。

    而二人也克服了地理地势的重重阻碍,在十余天的时间内,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渴饮刀头雨,夜卧马鞍头,在无数的兵马掉队落后,甚至由于缺乏粮食而不得不原路返回的情况下,成功的将队伍主力带到了真定府一线。

    ();

    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颠覆晚金》,“ ”看小说,聊人生,寻知己~

    (iishu)是,,,,!



第八章 武大公讲礼迎客,李师帅断粮进兵(下)
    【】(iishu),

    然而,也就是在这里,太平军已经几乎消耗尽了他们的粮食补给,必须要就地等待新的补充到来。

    “兵站要什么时候才能上来?”

    “最起码也要等五天。”

    李铭仔细看着地图,五天,对于太平军来说太宝贵了,在这五天之间,各路世侯的兵马就可以前来援助真定府,增强其守卫兵力,使之变成一座难以被攻破的坚城。

    所以说,太平军没有等待的本钱,必须立刻前进。开弓没有回头箭,大家誓师出征,就被栓到了一条线上,李铭现在后撤,就等于是将冯达推入死地。

    “以咱们现在储存的粮食,就算考虑到兵马减员的问题,最多也只能够抵达真定府,等咱们到了真定府,难道饿着肚子去攻城吗?”

    “我们没法再等了,只能指望冯达带的粮食足够,全军立刻推进。”

    这是李铭最后的命令,太行太平军们在毫无后勤保证的状况下,开始了一段决绝的征途。

    鹿头山上锦旗十里,尽管武仙现在的处境也十分窘迫,但比起去年真是强出许多,得知太平军主力到来,这位纵横河北近十年的恒山公也当然要尽力招待。

    如果从今朝廷那理论,武仙是堂堂恒山公,而李铭现如今也不过是正五品明威将军。但是如果从太平军内部来说,李铭是整个太行山军马的总领导,而武仙的地位则是李铭的副手。

    武仙的营寨里面没有多少读书人,这个缺点现如今就暴露出来了,穷措大们虽然不能帮武仙提出什么锦囊妙计,但是至少能找到一切合理化借口来支持他的决策。而现如今,武仙只能徒劳的面对两难局面,最后非常可笑的制定了一个特殊礼仪:

    武仙手下的都虞侯和机密行走等人先下山去迎接李铭,用部署之礼,以示倾心跟随马首是瞻,而武仙居于大帐之上,由李铭先行礼,然后武仙降帐相迎,奉李铭入主帐。
1...260261262263264...323
猜你喜欢